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黄怡淳 丁炜炜 +1 位作者 张卓旻 李攻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传感器、可视化分析、便携光谱、酶联免疫检测及便携气相色谱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食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定量的新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综述了近年来传感器、可视化分析、便携光谱、酶联免疫检测及便携气相色谱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食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定量的新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分析 样品前处理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昆 李宝才 +2 位作者 王文辉 张惠芳 龚加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109,共5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分离能力、灵敏度和专属性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与质谱(MS)联用后可以展现出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并已开始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不少成果。文中介绍了近年来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UP...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分离能力、灵敏度和专属性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与质谱(MS)联用后可以展现出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并已开始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不少成果。文中介绍了近年来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UPLC-MS)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检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食品添加剂、污染物残留、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方面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 添加剂 污染物残留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分析”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承克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6期85-86,88,共3页
"食品安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重要课程,知识涵盖面广,紧随学科发展前沿。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对"食品安全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考查方式和师生互动等关键... "食品安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重要课程,知识涵盖面广,紧随学科发展前沿。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对"食品安全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考查方式和师生互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分析 双语教学 网络教学 国际化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的共价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平利 陈彦龙 +1 位作者 胡玉玲 李攻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食品安全关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食品基质复杂,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之前必须经过有效的前处理。目前发展的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其关键是吸附介质。共价有机聚合物是一类通过共价... 食品安全关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食品基质复杂,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之前必须经过有效的前处理。目前发展的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其关键是吸附介质。共价有机聚合物是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多孔材料,具有质轻、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易于修饰等特性,是一类优异的新型吸附材料。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共价有机聚合物(COPs)在食品安全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共价有机聚合物及其功能化复合材料通过简单的装填、聚合反应或化学键合固定到小柱或毛细管柱中用作固相萃取的吸附介质;通过一锅法、原位还原法、原位生长法或共沉淀法生成具有磁性的固相萃取吸附介质;或者通过物理涂覆、化学键合、溶胶凝胶法及原位生长法制备固相微萃取纤维。基于以上高吸附容量共价有机聚合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中农残兽残、添加剂、环境污染物及生物毒素等得到了有效富集。最后,展望了COPs在食品分析样品前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方向:简单高效绿色制备方法的开发,功能化COPs的设计合成;萃取机理的研究;高通量、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将促进COPs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聚合物 食品安全分析 样品前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大雨 陈姿颖 +1 位作者 庞杰 严志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共11页
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论述了其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毒素以及包装中有害物质等方面应用的实例,并对磁性共价有机... 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论述了其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毒素以及包装中有害物质等方面应用的实例,并对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今后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 磁性共价有机骨架 食品安全分析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式吸附剂在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雪 王轻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9-249,共11页
随着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发展快速、便捷、精确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由于基质成分复杂且目标物的浓度很低,为了达到良好的萃取效果,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萃取吸... 随着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发展快速、便捷、精确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由于基质成分复杂且目标物的浓度很低,为了达到良好的萃取效果,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萃取吸附剂至关重要。混合模式吸附剂可与同类目标物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或可以同时与性质不同的多目标组分发生相互作用,相比于单一模式吸附剂,可以起到提高对目标分析物选择性和吸附容量的效果。因此,本文对混合模式吸附剂的分类、特点及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混合模式吸附剂的选择、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并促进混合模式吸附剂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式吸附剂 食品安全分析 样品前处理 多类多组分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与药物代谢分析研究评述
7
作者 孙汉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5-550,共6页
扼要介绍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综述作者指导研究生近20年来在分离科学研究、食品安全分析、药物代谢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期望进一步开展食品组学和药物代谢组学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综述 分析方法学 食品安全分析 药物代谢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农药残留标准制定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夏 李江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30-434,共5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作为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科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及广泛应用。农药残留标准是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在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中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为基础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作为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科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及广泛应用。农药残留标准是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在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中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为基础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做法,指导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农药残留标准 食品法典委员会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风险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机制:国外经验与本土借鉴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厚金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近年来,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食品卫生法》,有效提供食品安全的风险信息,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食品卫生法》,有效提供食品安全的风险信息,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特别是欧盟、德国、日本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机制;重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建立健全法律监管机制;成立独立的风险分析机构,把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职能分开;加强风险管理,扩大决策的透明度;建立风险交流的法律制度,形成多方互动参与的风险交流机制等。如此,才能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完善食品安全分析的立法与执法,依法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依靠法治手段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法律机制 国外经验 本土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建立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芳 陈松 钱永忠 《中国牧业通讯》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风险分析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制订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依据,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之一。近年来,发达国家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专家 联邦 安全 国家结构 风险交流 食品安全委员会 欧盟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规范化建设研究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茜 李慧玲 赵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6期146-148,共3页
该文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学科的发展,阐述了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在参考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管理和教学实践等5个方面规范化建设的探... 该文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学科的发展,阐述了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在参考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管理和教学实践等5个方面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为高校开设和建设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规范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传感器在食品和水质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金玲 李凯 +2 位作者 孙军 房灵军 高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2-17,共6页
近年来,食品和水质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是最脆弱的体系。本论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传感器科学在食品和水质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纳米传感器 食品安全分析 水质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中氯芬新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王继耀 程江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了解我国水产品中氯芬新残留状况,本研究采用QuEChERS样品进行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中氯芬新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技术首次对采自5个省市13个品种128个鱼类样品中氯芬新残进行检测;分别参照欧盟规定的氯芬新在... 为了解我国水产品中氯芬新残留状况,本研究采用QuEChERS样品进行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中氯芬新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技术首次对采自5个省市13个品种128个鱼类样品中氯芬新残进行检测;分别参照欧盟规定的氯芬新在鲑中最大残留限量1350μg/kg,以及在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20μg/kg,采用风险熵值法(RQ)进行氯芬新残留食用安全性风险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氯芬新在0.5~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检出限为1.0μg/kg。在1.0、2.0、5.0、50.0μg/kg四个添加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9.16%~106.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3%~7.26%之间(n=6)。在鳙、鲤、鲫、鲟、虹鳟、鲢、鳊、鳜和大菱鲆中均未检出氯芬新残留,表明这些品种的鱼类氯芬新残留食用风险很小。在加州鲈、草鱼、大黄鱼和乌鳢中氯芬新最大残留含量分别为343.02、58.43、33.19μg/kg和1.38μg/kg,检出率分别为37.21%、29.41%、40.00%和16.67%。据欧盟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芬新最大残留限量,乌鳢氯芬新残留食用为低风险,草鱼、大黄鱼和加州鲈均为高风险,其中加州鲈RQ值是风险值的17倍之多。综上结果表明在我国部分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氯芬新违规使用现象,存在较高氯芬新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芬新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品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宏福 李来生 +3 位作者 曹志刚 曾春 李良 刘琳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粉唑醇对映体。考察了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的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初步优化了开管电色谱柱拆分粉唑醇对映体的条件。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10 mmol·L^(-1)硼酸钠(pH=9.2),含3.0 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和体积分数为15%甲醇,施加电压15 kV,温度20℃,压力进样(3 psi×3 s),检测波长204 nm。在上述条件下,粉唑醇对映体分离度可达1.85,分析时间仅为8~12 min。黄瓜、梨、苹果和西红柿果蔬样品用乙腈提取,磁性石墨化碳净化,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残留量。粉唑醇对映体在1.3~250μg·m 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第一个对映体y_1=92.56+176.81x_1,r_1=0.9993;第二个对映体y_2=46.46+177.97x-2,r_2=0.9998。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带负电荷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不仅能提供较强正向电渗流(EOF),同时有较高的手性分离选择性。所发展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分离测定快速,溶剂耗量小,测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法 甲基丙烯酸酯原位聚合物基质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手性农药分离 粉唑醇对映体 食品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慧 谭学才 +3 位作者 严军 刘敏 李晓宇 陈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9-776,共8页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具有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及电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性,以及发光易于调控、稳定性好、便于微型化和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重金属检测、免疫传感技术、基因传感技术、酶传感技术、食品安全与药...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具有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及电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性,以及发光易于调控、稳定性好、便于微型化和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重金属检测、免疫传感技术、基因传感技术、酶传感技术、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等领域。该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原理和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在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发光 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言
16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色谱柱 UPLC 沃特世 食品安全分析 柱效 生态毒理 液相色谱仪 HPLC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颗粒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超高效液相 化学学科 小颗粒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中山市种植蔬菜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7
作者 温馨 黎小鹏 +3 位作者 谭淑铧 林庆昶 贾晓菲 罗紫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55-462,共8页
为探讨中山市主要种植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及膳食摄入风险,对2021年随机抽样的10大类56个品种蔬菜样品中76种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GB 2763—2021)对结果判定... 为探讨中山市主要种植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及膳食摄入风险,对2021年随机抽样的10大类56个品种蔬菜样品中76种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GB 2763—2021)对结果判定,并结合风险系数法的评估分析,最终选取检出率大于5%及有超标情况的24种农药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021年共检测蔬菜样品1 353份,有51种农药检出,农残检出率为56.98%,超标率为3.62%;以残留平均值计算各类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均<100%,食品安全指数(IFSc)均远<1,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提示应重点关注氟虫腈*、虫螨腈、联苯菊酯3种农药对人体有不可接受的风险。终上所述,中山市种植蔬菜农药残留整体情况良好,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在安全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风险系数法 膳食摄入风险 食品安全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