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多模型融合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字孪生建模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利强 尹彦博 +1 位作者 齐咏生 李永亭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162,共14页
针对当前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建模技术存在设备内部参数理想化和系统耦合单一化的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孪生技术对设备虚拟模型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方法。首先,依据实体样机参数,构建2 M... 针对当前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建模技术存在设备内部参数理想化和系统耦合单一化的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孪生技术对设备虚拟模型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方法。首先,依据实体样机参数,构建2 MW PMSG本体及电磁模型。之后为实现系统对PMSG的控制,基于联合仿真技术利用数字孪生建模平台搭建风电系统PMSG控制电路,实现多系统耦合仿真建模;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电机传热散热特性等影响,对PMSG热模型进行了构建与计算,并针对温度场计算流程复杂,不具备实时性等问题,引入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代理模型方法对热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并集成;最终完成了基于多模型融合的PMSG数字孪生虚拟模型建模,并采用实体风机运行数据进行验证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PMSG真实运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虚拟模型 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 建模方法 联合仿真 降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状态空间的永磁同步发电机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及频率耦合分析
2
作者 戴烨敏 顾华 +2 位作者 林顺富 姚一鸣 刘持涛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5,共9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及能源低碳转型等政策的推进,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使得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高电力电子化的电力系统易发生频率耦合、谐波谐振等问题,严重时会引发系统不稳定。针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首先,基...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及能源低碳转型等政策的推进,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使得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高电力电子化的电力系统易发生频率耦合、谐波谐振等问题,严重时会引发系统不稳定。针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理论搭建了闭环模式下的风机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然后,推导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谐波状态空间矩阵,成功绘制并定性分析了系统频率耦合关系;最后通过仿真模型结果与数学模型结果对比有效验证了所建模型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开关变换器 谐波状态空间 频率耦合 谐波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起/发电机位置传感器零位标校方法
3
作者 谭越瑾 孔武斌 +2 位作者 刘子睿 李子旻 曲荣海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494-4505,共12页
在航空起动/发电系统中,永磁辅助同步磁阻起/发电机兼具高功率密度和抗短路容错性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该电机具有永磁磁链小、磁阻转矩大的特点,使用预定位法标校其位置传感器零位时,会出现转子稳定平衡点偏离电流矢量方向的现... 在航空起动/发电系统中,永磁辅助同步磁阻起/发电机兼具高功率密度和抗短路容错性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该电机具有永磁磁链小、磁阻转矩大的特点,使用预定位法标校其位置传感器零位时,会出现转子稳定平衡点偏离电流矢量方向的现象。预定位法还存在易受摩擦转矩等干扰的问题。该文分析了磁阻转矩分量对预定位法的平衡点位置和定位精度的影响,推导了由摩擦转矩产生的角度误差的近似公式,得到了定位点和定位电流的选定依据。根据永磁辅助同步磁阻起/发电机的转矩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不稳定平衡点的定位方法及其控制律的参数估计方法。所提方法利用PI控制器将转子保持在不稳定平衡点,从而可同时利用永磁转矩和磁阻转矩,有效减小摩擦转矩造成的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定位误差估算模型和零位标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传感器零位标校 辅助同步阻起/发电机 转子位置检测 预定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共模等效电路
4
作者 李洁 庭黑斯 +1 位作者 郑晓春 梁硕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4,共9页
准确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T-PMSWG)内部寄生电容的共模等效电路是评估轴电压和轴电流的关键。针对DT-PMSWG 2套三相绕组中性点隔离的拓扑结构,提出DT-PMSWG的共模等效电路。首先,以一台10 MW DT-PMSWG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电机... 准确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T-PMSWG)内部寄生电容的共模等效电路是评估轴电压和轴电流的关键。针对DT-PMSWG 2套三相绕组中性点隔离的拓扑结构,提出DT-PMSWG的共模等效电路。首先,以一台10 MW DT-PMSWG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电机内部寄生电容分布,给出寄生电容的几何解析计算式,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和验证寄生电容数值。其次,考虑DT-PMSWG绕组中性点隔离对发电机寄生电容网络的影响,提出DT-PMSWG的共模等效电路,利用提出的共模等效电路推导发电机定子端共模电压(CMV)分压至轴承两端的电压比例“轴承分压比(BVR)”和轴电压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建立DT-PMSWG系统的共模等效电路仿真实验模型,对比验证所提共模等效电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论可以为DT-PMSWG轴电压和轴电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同步风力发电机 寄生电容 共模等效电路 共模电压 轴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LS-SVM逆系统的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解耦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熀秋 沈良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7-2046,I0032,共11页
为了实现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outer rotor coreless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ORC-BPMSG)的精确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 为了实现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outer rotor coreless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ORC-BPMSG)的精确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逆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ORC-BPMSG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推导其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可逆性。其次,建立LS-SVM回归方程,并采用IGA优化LS-SVM的性能参数,从而训练得到逆系统。然后,将逆系统与原系统串接,形成伪线性系统,实现了ORC-BPMSG的线性化和解耦。最后,将提出的控制方法与传统LS-SVM逆系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较好地实现ORC-BPMSG输出电压和悬浮力、以及悬浮力之间的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同步发电机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系统 改进遗传算法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扩展虚拟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6
作者 许德志 王凤洋 +1 位作者 和阳 王少卿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9,共12页
模型预测控制因其原理简单、响应速度快以及处理非线性约束方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多相电机控制系统。但由于电机气隙磁场畸变及整流器开关器件死区时间等非线性因素引起的谐波电流,特别是映射到谐波子空间的谐波电流会增加系统损耗,影... 模型预测控制因其原理简单、响应速度快以及处理非线性约束方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多相电机控制系统。但由于电机气隙磁场畸变及整流器开关器件死区时间等非线性因素引起的谐波电流,特别是映射到谐波子空间的谐波电流会增加系统损耗,影响发电系统性能。为抑制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中的谐波电流,在现有的十二虚拟矢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虽然增加了控制集中候选电压矢量的数量,但运算量并未增大。所提扩展虚拟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定子电流谐波,而且可以提高发电系统运行性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同步发电机 谐波抑制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扩展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发电机动偏心故障下关键部件振动特性
7
作者 何玉灵 代德瑞 +4 位作者 徐明星 张文 万书亭 唐贵基 慈铁军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2,623,624,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气隙动偏心故障下关键部件振动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便捷经济的发电机动偏心实验模拟方案,分析发电机定子、定子绕组与转子在动偏心故障前后的振动特性。首先,通过建立理论解析模型,揭示动偏心对定子单位面积磁拉... 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气隙动偏心故障下关键部件振动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便捷经济的发电机动偏心实验模拟方案,分析发电机定子、定子绕组与转子在动偏心故障前后的振动特性。首先,通过建立理论解析模型,揭示动偏心对定子单位面积磁拉力、绕组电磁力与转子不平衡磁拉力及相关部件振动特性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电磁与谐响应分析,阐明定子、绕组及转子的激振力与振动响应特性;然后,搭建基于轴承内圈更换的动偏心实验模拟装置并进行关键部件的振动测试,实现不同偏心程度下的实验验证;最后,对理论、仿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三者结论一致。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定子单位面积磁拉力与绕组电磁力频率成分主要为直流与二倍频,定子及端部绕组的振动频率成分主要为二倍频,转子因无不平衡磁拉力激励故无振动;但动偏心故障下定子单位面积磁拉力与绕组电磁力及二者的振动响应会产生原频率加减转子转频的边带频率成分,而转子受到方向不断变化的不平衡磁拉力,产生频率为转频的振动,且关键部件的受力及振动幅值随着偏心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动偏心 关键部件 振动特性 频率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偏心时永磁发电机局部失磁下定子振动特性
8
作者 何玉灵 邢云 +5 位作者 付滋翔 代德瑞 徐明星 周福成 万书亭 李俊卿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通过理论推导、有限元计算和实验验证,分析了永磁同步发电机气隙静偏心故障、局部失磁故障以及复合故障前后的定子振动特性。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电机局部失磁模型,并综合考虑了气隙静偏心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各工况... 通过理论推导、有限元计算和实验验证,分析了永磁同步发电机气隙静偏心故障、局部失磁故障以及复合故障前后的定子振动特性。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电机局部失磁模型,并综合考虑了气隙静偏心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各工况下的气隙磁密,推导出定子所受单位面积磁拉力的表达式,然后在一台四对极永磁同步发电机上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理论、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定子振动只有偶数倍频成分,静偏心故障不会引入新频率成分,但会增大定子振动各频率幅值。发生局部失磁故障时,出现新的分数倍频成分(f/4、f/2、3f/4……),原有的偶数倍频幅值基本不变。复合故障下也出现分数倍频成分,且失磁程度一致时,偶数倍频幅值随着偏心故障的加剧而增大,分数倍频幅值基本不变。偏心程度一定时,随着局部失磁故障的加剧,偶数倍频幅值基本不变,分数倍频幅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气隙静偏心 局部失 定子振动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载荷作用下永磁直驱发电机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研究
9
作者 何玉灵 杨佳文 +3 位作者 孙凯 吴学伟 朱晓光 罗浩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8,共12页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模型,确定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方程。然后,建立了外转子直驱发电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得到了单位面积磁拉力的时空阶次特征和典型日下随时间变化规律。将电磁场得到的单位面积磁拉力密度作为输入载荷导入结构场,进行磁-固(结构)耦合仿真,计算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在参考时刻的变形和应力的分布及振动噪声响应的变化规律。最后,用一台13 kW外转子直驱发电机模拟实例印证了解析和仿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外转子铁芯所承受的时变载荷及其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分布规律,发现了发电机运行时转子铁芯应该重点检测的时刻和部位,同时分析了时变载荷下的噪声特性,为发电机的维护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直驱同步发电机 机械响应 拉力 时变载荷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10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重力储能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优化
11
作者 朱新凯 姚远凡 +3 位作者 刘雅斌 李建文 武玉才 张永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361,共11页
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符号函数不连续易产生系统抖振、估算精度低、抗扰动能力差的问题,构建新型开关函数,进而设计一种改进滑模观测器用于估算转子位置,提高估计精度,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其进行校验;搭配负载扰动观测器用以实... 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符号函数不连续易产生系统抖振、估算精度低、抗扰动能力差的问题,构建新型开关函数,进而设计一种改进滑模观测器用于估算转子位置,提高估计精度,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其进行校验;搭配负载扰动观测器用以实时估计负载转矩,对外界扰动造成的转速跌落进行补偿;最后利用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陷波锁相环解算电机转子位置。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该文提出的改进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扩展反电动势波形,提高转子位置估算精度,同步机转速波动小于1%,突加扰动后转速跌落小,系统鲁棒性强,重力储能系统运行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重力储能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同步电动发电机 滑模观测器 负载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上风电仿真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逸凡 邹明 +4 位作者 王焱 冯谟可 许建中 贾秀芳 赵成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00-2411,共12页
海上风电的建模与仿真是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作为直驱或半直驱机型的核心元件,现有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商业软件提供的灰箱模型无法得知建模原理,开放程度不够,限制了风电机组应用高... 海上风电的建模与仿真是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作为直驱或半直驱机型的核心元件,现有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商业软件提供的灰箱模型无法得知建模原理,开放程度不够,限制了风电机组应用高效电磁暂态建模算法与并行加速算法;目前常用的PMSG建模方法无法生成接口与外电路连接;PMSG是同步发电机的一种,而同步发电机有不同阶数的数学模型,现有模型不便更改。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阶数可选的PMSG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首先对发电机电压、磁链方程进行离散化;然后通过单步长延时消除代数环,重构PMSG模型,推导得到其诺顿等效电路并构建模型整体仿真框架;最后,在RTDS仿真平台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四阶、二阶模型在场站级仿真具有适用性,而六阶模型实现了对基准模型的多工况高度拟合,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能够同时满足场站级与机组内部各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直驱或半直驱机型 同步发电机 等效建模 阶数可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对绕组绝缘温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玉灵 李勇 +3 位作者 张文 白怡凡 徐明星 王晓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0,共13页
本文分析了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前后的绕组绝缘温升特性。首先推导了正常情况和匝间短路故障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相电流、铁心损耗和绕组铜耗解析表达式;然后建立了发电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将电磁场中计算得到的各类损耗作为热... 本文分析了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前后的绕组绝缘温升特性。首先推导了正常情况和匝间短路故障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相电流、铁心损耗和绕组铜耗解析表达式;然后建立了发电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将电磁场中计算得到的各类损耗作为热源导入温度场计算绕组绝缘温度分布;最后实测了LR-5型故障模拟永磁同步发电机组在不同短路程度下的绕组绝缘温度,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互吻合。结果表明:匝间短路故障后在故障绕组电流的作用下,绕组绝缘温度明显上升,并且随着短路程度的增加而加剧,由绕组绝缘热载荷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变形、应变和应力也将增加;绕组鼻端处绝缘易因高温而受损,可通过改进冷却散热结构,或在鼻端绝缘局部涂覆耐热涂层提高鼻端绝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绕组绝缘 匝间短路 温升特性 危险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型并联位置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一峰 朱其新 朱永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随着对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位置精度、响应速度、稳定程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三环串联矢量控制系统已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性能要求。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滤波型并联矢量控制系统。分别对串、并联结构系统进行模型简化分析,并通过频域法进行... 随着对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位置精度、响应速度、稳定程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三环串联矢量控制系统已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性能要求。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滤波型并联矢量控制系统。分别对串、并联结构系统进行模型简化分析,并通过频域法进行参数整定。从机制上对两种结构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并联结构系统的综合控制性能优于串联控制系统,但其抗高频扰动性能较差。利用根轨迹簇解析各个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伯德图的三频段理论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研究。最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相较于串联结构系统,并联结构系统可以更方便地通过加入调节控制器进行性能优化,并以此为基础在系统中加入二阶巴特沃斯滤波器,提出了滤波型并联结构系统,在维持系统低中频性能的基础上,改善了系统的高频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型并联结构系统可以消除位置环在动态信号输入下的稳态误差,同时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好的高频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位置伺服系统 并联结构系统 根轨迹簇 巴特沃斯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平坦控制研究
15
作者 曹生志 王洪希 +2 位作者 段炼 禹天凤 王蔼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6-92,共7页
为了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的轨迹跟踪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平坦的伺服系统三闭环新型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证明其平坦性。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引入扩展卡尔曼观测器来估计... 为了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的轨迹跟踪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平坦的伺服系统三闭环新型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证明其平坦性。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引入扩展卡尔曼观测器来估计转子位置,并将其作为平坦控制器的反馈部分,以实现系统有效补偿;基于伺服系统的三闭环微分平坦控制结构,设计其电流、速度及位置控制器;最后,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与传统PI控制方法进行对比,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相比,采用平坦控制策略在控制伺服系统过程中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位置跟踪精度,显著提升了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对外部负载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微分平坦控制 扩展卡尔曼观测器 位置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退磁故障建模及影响机理分析
16
作者 王惠民 郭高利 +2 位作者 左运 万斯波 葛兴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5877-5891,共15页
受大功率持续输出与系统有限散热能力之间不匹配的影响,加之在非平稳工况的长期作用下,退磁故障成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对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退磁故... 受大功率持续输出与系统有限散热能力之间不匹配的影响,加之在非平稳工况的长期作用下,退磁故障成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对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退磁故障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健康状态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退磁故障进行模拟,建立表征不同退磁故障的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全面分析不同退磁故障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并对永磁体磁链进行解析刻画。然后,结合已有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得到计及退磁故障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探究退磁故障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硬件在环测试探究不同类型退磁故障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故障建模 影响机理分析 有限元模型 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势函数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鑫 孙洋 +4 位作者 杨桢 王顺江 李昊 韩磊 刘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作为海上风力发电的主要设备,是风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PMSG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大扰动干扰会导致其暂态稳定性下降。因此,针对PMSG风机大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阈值... 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作为海上风力发电的主要设备,是风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PMSG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大扰动干扰会导致其暂态稳定性下降。因此,针对PMSG风机大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阈值难以判定的问题,本文基于混合势函数理论,建立了PMSG风机系统简化后的混合势函数模型,并推导出PMSG风机在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判据。通过仿真后的网侧电流波形和网侧功率波形验证了暂态稳定判据的准确性,并调整各参数数值以分析PMSG风机暂态稳定性与风机参数、故障深度、故障时间和风速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风力发电机 混合势函数 稳定判据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内部故障仿真能力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建模与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明 许建中 赵成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对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内部定子绕组故障的精确建模与仿真有助于设计有效的状态检测系统和控制保护策略。首先对PMSG内部故障特征进行分析和详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适合电磁暂态(EMT)建模的状态空间形式的动态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PMSG... 对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内部定子绕组故障的精确建模与仿真有助于设计有效的状态检测系统和控制保护策略。首先对PMSG内部故障特征进行分析和详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适合电磁暂态(EMT)建模的状态空间形式的动态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PMSG内部故障EMT建模与仿真方法,并推导出其等效电路。利用MATLAB对推导出的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迭代求解,并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PMSG测试模型,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MSG内部故障会在短路路径中产生较大的循环故障电流,但是从发电机外部特性很难判断是否发生内部故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PMSG内部故障EMT模型可准确反映内部故障特征,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定子绕组内部故障 数值计算 暂态 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价输入干扰补偿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H∞预见重复控制
19
作者 孙宜标 张锐 王丽梅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57-1967,共11页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应用在周期性高精度位置伺服时,容易受到以周期性端部效应推力波动和参数摄动为主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等价输入干扰补偿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H∞预见重复控制的方法.首先在前馈补偿环节中引入...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应用在周期性高精度位置伺服时,容易受到以周期性端部效应推力波动和参数摄动为主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等价输入干扰补偿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H∞预见重复控制的方法.首先在前馈补偿环节中引入预见补偿器和误差补偿项,用于减小重复控制器在第1个控制周期内正反馈延迟环节不作用引起的跟踪误差;然后基于滑模观测器设计了等价输入干扰(SMO-RCEID)补偿器对PMLSM的端部效应推力波动以及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进行补偿;最后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导出二维连续/离散混合模型描述的H∞预见重复控制系统和SMO-RCEID补偿器稳定的条件,并且求解出系统的控制器增益和观测器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干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同步电机 预见控制 重复控制 等价输入干扰 线性矩阵不等式 二维连续/离散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ROGI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电流谐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赖纪东 郑伟炜 +3 位作者 苏建徽 周晨光 张军军 李永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驱动系统中定子电流谐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准降阶广义积分器(QROGI)的电流谐波抑制方法。将QROGI控制器引入电机控制电流环,利用QROGI控制器在设定交流频率处的高增益以抑制谐波电流;针对旋转坐标系下谐波电流... 针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驱动系统中定子电流谐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准降阶广义积分器(QROGI)的电流谐波抑制方法。将QROGI控制器引入电机控制电流环,利用QROGI控制器在设定交流频率处的高增益以抑制谐波电流;针对旋转坐标系下谐波电流分量在交直轴上表征为交流量,通过在电流内环叠加QROGI控制器实现对谐波电流的控制;对叠加QROGI的电流环控制器进行详细理论分析,对电流环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及控制器参数定量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搭建半实物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谐波电流进行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风力发电机 谐波抑制 电流控制 准降阶广义积分器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