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王倩 彭晖 +4 位作者 章礼玉 杨宗澄 王雨琪 潘宇 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存在主观偏向性。为了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影像组学将图像转换为可由软件处理的定量变量。通过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医生能够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并根据这些结果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影像组学在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相对指数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徐泽林 郑振浩 +5 位作者 邓雅倩 曾冠明 杜婷婷 朱佩珊 刘文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81-2589,共9页
目的探究基于常规超声的弹性相对指数(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35例甲状腺乳头状... 目的探究基于常规超声的弹性相对指数(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S-Detect分析结果,筛选出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选取最佳预测模型构建风险概率列线图,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界、包膜侵犯、S-Detect横切面识别的形状结果与ECI弹性分级为预测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6个指标联合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890(95%CI:0.835~0.945),校准曲线结果表明一致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阈值概率为2%~91.5%时,列线图模型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结论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界、包膜侵犯、S-Detect横切面识别的形状结果与ECI弹性分级为预测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以上指标联合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CLNM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S-Detect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外包膜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3
作者 吴昌慧 黄志平 +3 位作者 戴慧萍 邱慧芳 何春 唐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6-765,共10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能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202例,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能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20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是否并发CLNM分为CLNM组(97例)和非CLNM组(105例)。收集所有PTMC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超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TMC并发CLNM的影响因素;RStudio4.4.1软件构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的PTMC并发CLNM列线图模型,用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和C指数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和净收益,Hosmer-Lemeshow检验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MedCalc22.023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评价超声造影、TERT启动子突变和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CLNM的预测能效。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202例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为48.02%(97/202)。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病灶数目、纵横比、微钙化、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增强强度、被膜连续性、TERT启动子突变与PTMC并发CLNM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多灶性肿瘤(OR=3.487,95%CI:1.641~7.406,P=0.001)、微钙化(OR=4.484,95%CI:2.113~9.516,P<0.001)、等或高增强(OR=3.187,95%CI:1.460~6.957,P=0.004)、被膜连续性中断(OR=2.201,95%CI:1.051~4.608,P=0.036)、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OR=4.460,95%CI:2.132~10.103,P<0.001)为PTMC并发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PTMC并发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列线图模型[Logit(P)=-4.486+1.350×病灶数目+1.399×微钙化+2.124×增强强度+1.524×被膜连续性+2.175×TERT启动子突变]。该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为0.899(95%CI:0.893~0.905),校准曲线走形接近理想曲线,决策曲线高于两条极端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PTMC并发CLNM曲线下面积为0.899,大于超声造影、TERT启动子突变单独预测的0.857、0.697(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CLNM具有较高的预测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造影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 颈部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4
作者 汤郎 胡滨 +2 位作者 刘启平 傅庆印 张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特征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确诊为PTC的222例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62例)和未转移组(160例)。采用...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特征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确诊为PTC的222例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62例)和未转移组(1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建立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结果:纵横比≥1、微钙化、低增强及造影后边界不清晰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5(95%CI 0.542~0.708)、0.664(95%CI 0.587~0.741)、0.714(95%CI 0.636~0.793)、0.613(95%CI 0.531~0.695)。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二维超声联合CEUS模型的AUC为0.875(95%CI 0.829~0.921),明显优于单一预测因素。结论:二维超声联合CEUS模型对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二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eta分析
5
作者 庞家伟 刘玲 +2 位作者 秦志骋 王玉虹 高华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6-463,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当前主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使用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PTC患者CLNM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人员按照研究方法、术后病...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当前主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使用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PTC患者CLNM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人员按照研究方法、术后病理及统计数据完整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文献筛选并汇总有效数据后,使用Meta-DiSc 1.4、Stata 14和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质量偏倚风险评估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4项相关研究,共计3557例PTC患者,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1464例,阴性者2093例。Meta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术前预测PTC伴有CLNM的总体敏感度为0.80(95%CI:0.78~0.82),特异度为0.79(95%CI:0.78~0.81),阳性似然比(PLR)为4.00(95%CI:2.47~5.25),阴性似然比(NLR)为0.23(95%CI:0.19~0.32),诊断比值比(DOR)为16.90(95%CI:9.67~29.54),AUC为0.877(95%CI:0.843~0.912)。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检查模式(超声、CT、MRI)、病例数量(>200例或≤200例)、是否联合临床特征及ROI部位(原发病灶/淋巴结)均不是异质性来源,Meta研究异质性的来源与是否使用增强扫描图像有关,并且以超声增强效能最优。Deeks发表偏倚检验显示无潜在的发表偏倚(P=0.64>0.05)。Fagan图显示,在术前预测PTC患者CLNM时,若影像组学的验前概率为50%,且阳性似然比为4.00、阴性似然比为0.23,则其验后概率可分别提升至80%和降低至19%。结论:影像组学可以很好地在术前预测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LNM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伴或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期放化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鹏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何立儒 赵磊 刘施亮 沈静娴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D组,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E组,其他远处转移。研究终点是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B、C、D、E组的3年OS分别为47.6%、46.4%、33.5%、14.8%、5.7%(P=0.000);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2%、39.5%、26.4%、4.9%、4.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M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对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与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比,胸段食管鳞癌伴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好,可考虑视为区域性病变。性别、T分期、同期化疗方案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是胸段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同期放化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俊强 郑雄伟 +4 位作者 朱坤寿 李建成 林宇 潘才住 潘建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9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鳃裂囊肿为特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附106例成人侧颈部囊性肿块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丁加根 曾永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鳃裂囊肿 诊断 治疗 颈部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原发灶与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和β-链接素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9
作者 梁玉莹 黎静 +1 位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09-3511,共3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n与β-catenin之间可能通过某些细胞信号通路连接进而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CADHERIN基因 Β-CATENIN基因 原发灶 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舒诚荣 伍钢 彭振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775-777,共3页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 影像学评价 放疗前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淋巴结穿刺 淋巴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测量的浸润深度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 原振英 南欣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的浸润深度(DOI)与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即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明确MRI测量的DOI是否可作为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6...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的浸润深度(DOI)与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即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明确MRI测量的DOI是否可作为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61名舌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分析纳入患者中MRI测量的肿瘤DOI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1例患者中19例(31%)患者术后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pN+),42例(69%)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pN0)。单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MRI测量的DOI、T分期及神经侵犯因素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仅MRI测量的DOI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RI测量的19例pN+患者DOI均值为(13.2±4.3)mm,42例pN0患者DOI均值为(9.1±4.5)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1)。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表明,预测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RI测量DOI截止值为5.1 mm。结论MRI测量是预测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MRI测量的DOI大于5.1 mm时,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磁共振成像 颈部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羽 陈林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4-638,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的上颌鳞癌(c N0 MSCC)患者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评价选择性颈淋巴清除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手术治疗的MSCC患者的病例资料58例,统计学方法分析MSCC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区域复发率、生存率及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的上颌鳞癌(c N0 MSCC)患者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评价选择性颈淋巴清除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手术治疗的MSCC患者的病例资料58例,统计学方法分析MSCC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区域复发率、生存率及相关因素。结果: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8.8%,颈部淋巴结转移率39.7%,5年生存率59.0%;p T4期、肿瘤侵犯软腭为M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低分化、浸润神经血管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p T4期尤其伴骨组织或软腭侵犯的c N0 MSCC患者建议行Ⅰ~Ⅲ区的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腭 上颌牙龈 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腔恶性畸胎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
13
作者 冯济龙 黄丽新 +2 位作者 王力军 屈艳丽 袁忠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00-700,共1页
关键词 鼻咽腔恶性畸胎瘤 颈部淋巴结转移 放射疗法 病理诊断 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蒋灿华 翦新春 +1 位作者 成洪泉 陈新群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口腔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图和动态增强平面回波MR序列评价头颈部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15
作者 陈唯唯(译) 王承缘(校)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 平面回波 动态增强 ADC图 MR序列 最大信号强度 淋巴结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MR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IRADS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承开 张蕾 王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7-1591,共5页
目的2020年8月我国学者发布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由于该系统发布时间不久,它的应用尚未普及。现本研究利用C⁃TIRADS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 目的2020年8月我国学者发布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由于该系统发布时间不久,它的应用尚未普及。现本研究利用C⁃TIRADS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ule metastasis,CLNM)的风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PTC的结节,根据PTC是否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PTC的C⁃TIRADS评分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转移组患者C⁃TIRADS评分为4.0(2.0,5.0),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TC的患者性别(OR=0.288,95%CI:0.12~0.689,P=0.005)、年龄(OR=0.964,95%CI:0.936~0.992,P=0.011)和PTC的大小(OR=4.506,95%CI:2.275~8.922,P<0.01)、数量(OR=3.502,95%CI:1.681~7.296,P=0.001)及C⁃TIRADS评分(OR=1.948,95%CI:1.227~3.091,P=0.005)是PTC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C的C⁃TIRADS评分联合结节数量和大小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对预测其是否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朝阳 徐同欣 +2 位作者 徐新建 尤杨 何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结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中下段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ROC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克思 曾勇 +4 位作者 陈聪 吴元肇 陈碧 应文兵 郑克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6-74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资料,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癌(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SEER数据库中共计31 017例PTMC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与PTMC淋巴结转移...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资料,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癌(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SEER数据库中共计31 017例PTMC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与PTMC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0. 673,95%CI=0. 605~0. 748,P=0. 001)、年龄<55岁(OR=0. 683,95%CI=0. 623~0. 749,P=0. 001)、肿瘤大小> 5 mm (OR=1. 172,95%CI=1. 153~1. 191,P=0. 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 641,95%CI=0. 574~0. 716,P=0. 001)、多灶性(OR=1. 662,95%CI=1. 516~1. 821,P=0. 001)和腺外侵犯(ETE)(包膜侵犯OR=1. 232,95%CI=1. 183~1. 543,P=0. 001,微小侵犯OR=2. 119,95%CI=1. 377~3. 263,P=0. 001,大体侵犯OR=2. 546,95%CI=2. 218~2. 921,P=0. 001)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5 mm (OR=1. 112,95%CI=1. 091~1. 133,P=0. 001)、男性(OR=0. 36,95%CI=0. 322~0. 401,P=0. 001)、年龄<55岁(OR=0. 503,95%CI=0. 453~0. 559,P=0. 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 625,95%CI=0. 549~0. 711,P=0. 001)、多灶性(OR=2. 265,95%CI=2. 039~2. 517,P=0. 001)、ETE (包膜侵犯OR=2. 105,95%CI=1. 681~2. 637,P=0. 001;微小侵犯OR=4. 601,95%CI=3. 994~5. 300,P=0. 001;大体侵犯OR=7. 093,95%CI=4. 910~10. 246,P=0. 001)及远处转移(OR=11. 948,95%CI=7. 523~18. 975,P=0. 001)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男性、年轻(<55岁)、肿瘤较大(> 5 mm)、滤泡型PTMC、ETE和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远处转移也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对高风险的PTMC患者,推荐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BMP8A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学宇 陈柱 +4 位作者 毛敏 陈之白 陈春雨 曹稳珑 李杰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3-447,452,共6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8A(BMP8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并筛选与PTC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BMP8A。收集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8A(BMP8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并筛选与PTC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BMP8A。收集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的35例PTC患者的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8A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BMP8A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BMP8A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BMP8A在PTC中低表达,且其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这将为探究P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机制以及预防PTC术后复发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8A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Mitani S Tomioka T +2 位作者 Hayashi R 刘仙花(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3-923,共1页
舌鳞状细胞癌(SCC)的5年生存率为50%~60%,其中延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是舌SCC最重要的负相关预后因素。本研究选取212例已接受部分舌截除术且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 0)的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剖学浸润深度(AID)与延迟CLNM... 舌鳞状细胞癌(SCC)的5年生存率为50%~60%,其中延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是舌SCC最重要的负相关预后因素。本研究选取212例已接受部分舌截除术且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 0)的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剖学浸润深度(AID)与延迟CLNM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舌下间隙 淋巴结转移 对象分析 舌内肌 截除术 淋巴结清扫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