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比例载荷下考虑加载路径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建雄 程琴 朱鹏年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485,共12页
循环加载下路径的非比例性所引起的附加强化效应,是造成材料疲劳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等效应变模型和临界面理论,以最大剪切应变幅所在平面为临界平面,综合考虑材料本身的非比例系数和加载路径的非比例性,引入一... 循环加载下路径的非比例性所引起的附加强化效应,是造成材料疲劳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等效应变模型和临界面理论,以最大剪切应变幅所在平面为临界平面,综合考虑材料本身的非比例系数和加载路径的非比例性,引入一种新型非比例因子来量化非比例加载对于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其次,为考虑试件的损伤机理与疲劳破坏模式,以临界平面上的最大法向应力来表征其对疲劳破坏的贡献,在此基础上结合非比例因子,提出一种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多轴载荷作用下四种材料的疲劳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将预测结果与五种现有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升非比例载荷作用下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载荷 加载路径 多轴疲劳 寿命预测 临界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30X钢非对称非比例载荷下双轴低周疲劳行为
2
作者 秦晨 晁龙 +5 位作者 陈凡 曹文红 黄国明 夏明 周昌玉 贺小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0,共12页
为研究4130X钢在双轴疲劳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疲劳损伤行为,对4130X钢开展了双轴非对称比例与非比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从双轴循环应变幅、双轴棘轮应变、断口形貌和疲劳寿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双轴加载条件下4130... 为研究4130X钢在双轴疲劳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疲劳损伤行为,对4130X钢开展了双轴非对称比例与非比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从双轴循环应变幅、双轴棘轮应变、断口形貌和疲劳寿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双轴加载条件下4130X钢的低周疲劳与棘轮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双轴载荷比的减小或相位差的增大,双轴均表现出显著的循环软化现象,并且棘轮应变显著增加,双轴棘轮效应更加明显,导致其疲劳寿命减小。与其他加载情况相比,等双轴载荷比下相位差对疲劳寿命和等效应变的影响更加显著,在双轴相位差ΔФ由0°变为90°时,疲劳寿命下降90%。断口特征表明,随着双轴非比例程度的增大,韧窝由等轴韧窝逐渐转变为剪切韧窝,数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30X钢 双轴低周疲劳 对称循环载荷 比例循环载荷 循环软化 棘轮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非比例载荷谱条件下高强度螺栓疲劳强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罚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237,共6页
以风机主齿轮箱的箱体连接螺栓疲劳强度分析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在多轴非比例载荷谱作用下高强度螺栓连接疲劳强度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多轴疲劳理论,将外部多轴非比例的风力载荷谱通过连接箱体模型有限元应力计算及雨流计数处理,转... 以风机主齿轮箱的箱体连接螺栓疲劳强度分析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在多轴非比例载荷谱作用下高强度螺栓连接疲劳强度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多轴疲劳理论,将外部多轴非比例的风力载荷谱通过连接箱体模型有限元应力计算及雨流计数处理,转化为螺栓各对应载荷方向上的应力雨流谱,然后在螺栓各计算点处进行各载荷方向上的应力合成,按照德国VDI2230标准的计算方法,结合螺栓材料的应力寿命(S-N)曲线,计算得到螺栓各计算点的疲劳损伤率,最后依据线性损伤累计理论,得出连接螺栓的疲劳安全系数。依据本文中的分析方法编制螺栓疲劳强度计算程序,再以某一型号风机齿轮箱的扭力臂与齿圈连接螺栓为例,计算得到该螺栓在风机20年工作寿命内的疲劳安全系数为1. 819。提出的方法为今后计算复杂载荷工况下的螺栓疲劳强度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疲劳 非比例载荷 高强度螺栓 风机主齿轮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裂纹板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下累积塑性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军林 涂雯羚 +3 位作者 许允 董大伟 邱圣临 卢瑞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在恶劣海况中伴随着多轴高应力、低循环交变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不仅会出现多轴低周疲劳破坏,而且还存在着明显的累积塑性破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在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材质为Q235钢的船体斜裂纹板累积塑性损伤行为,提出双轴... 在恶劣海况中伴随着多轴高应力、低循环交变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不仅会出现多轴低周疲劳破坏,而且还存在着明显的累积塑性破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在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材质为Q235钢的船体斜裂纹板累积塑性损伤行为,提出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下基于累积塑性的裂纹板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下裂纹板的应力应变迟滞回线,重点探究不同双轴比、应力比和相位差等对低周期疲劳累积塑性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在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作用下船体结构断裂破坏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裂纹板 双轴低周疲劳 非比例载荷 累积塑性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比例循环载荷下内时本构理论的修正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旭 许爽燕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8-91,共4页
非比例加载下,应力、应变的求解是个困难的问题。通过修正内蕴时间尺度,本文用内时本构理论给出了计算循环稳定应力、应变滞环的简便方法。
关键词 内时理论 比例循环载荷 附加强化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下船体裂纹板累积塑性数值分析
6
作者 杜波 邱圣临 +3 位作者 邓军林 董大伟 卢瑞涛 侯睿涵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3-48,共6页
仅对单轴载荷下的船体受力情况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船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考虑累积塑性破坏的船体裂纹板进行理论分析,数值分析,探究在不同相位差、应力比、双轴应力比下的累积塑性破坏与低周疲劳... 仅对单轴载荷下的船体受力情况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船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考虑累积塑性破坏的船体裂纹板进行理论分析,数值分析,探究在不同相位差、应力比、双轴应力比下的累积塑性破坏与低周疲劳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双轴非比例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提供合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裂纹板 双轴低周疲劳 非比例载荷 累积塑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的非比例循环强化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旭 田涛 安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8-705,共8页
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各种比例和非比例循环本构实验,其中包括国路径、正方 形、正菱形、蝶形、三角形和两种十字形应变路径.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 在相同的等效应变幅值下,材料的附加强化与路径密切... 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各种比例和非比例循环本构实验,其中包括国路径、正方 形、正菱形、蝶形、三角形和两种十字形应变路径.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 在相同的等效应变幅值下,材料的附加强化与路径密切相关.对于圆路径;其附加强化度最大 可达60%.通过对不同应变历史的实验研究表明,先前小的非比例度的加载历史对后继大的非 比例度路径的强化没有影响;而先前大非比例度的加载路径对后继小非比例度路径的循环强化 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循环载荷 循环塑性 附加强化 1Cr18Ni9Ti不锈钢 循环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载荷下ZL101铝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正宇 何国求 +2 位作者 丁向群 刘晓山 张卫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6-921,共6页
研究不同等效应变幅下ZL101铝合金在多轴比例和非比例载荷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合金的疲劳行为中的位错结构。结果表明:合金在两种加载方式下均表现为循环硬化;在非比例载荷下合金表现出附加强化,但程度不明显;合金的疲劳... 研究不同等效应变幅下ZL101铝合金在多轴比例和非比例载荷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合金的疲劳行为中的位错结构。结果表明:合金在两种加载方式下均表现为循环硬化;在非比例载荷下合金表现出附加强化,但程度不明显;合金的疲劳寿命随等效应变幅的增加而降低,合金在非比例加载下的疲劳寿命低于比例加载时的疲劳寿命。对位错结构的观察表明,随等效应变幅度的提高,合金的低周疲劳位错结构从交叉位错带转化为位错胞,合金在非比例加载下更易形成位错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1铝合金 多轴低周疲劳 非比例载荷 循环硬化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被引量:23
9
作者 金丹 陈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4,共10页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构件承受着复杂的载荷形式,将单轴疲劳模型应用到多轴载荷情况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设计要求,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计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轴随机载荷的寿命预测中,如何计算载荷循环次数是其基础,目前...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构件承受着复杂的载荷形式,将单轴疲劳模型应用到多轴载荷情况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设计要求,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计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轴随机载荷的寿命预测中,如何计算载荷循环次数是其基础,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雨流计数方法,现在已能成功的应用于多轴载荷的情况。累积的疲劳损伤分析在各种构件和结构的载荷历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线性损伤律提出以来已发展了数十种损伤律,变幅载荷引起的疲劳损伤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累积损伤律来计算,虽然发展了许多损伤模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每个模型的应用范围也是随具体情况而定。线性损伤律方法尽管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设计使用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两载荷水平及模式下的损伤累积以及损伤与物理机制的关系在本文中也做了介绍。针对近年来提出的描述多轴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对各模型的应用范围和预测能力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疲劳 非比例载荷 随机载荷 雨流计数 损伤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两阶段载荷模式下的疲劳寿命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丹 陈旭 Kwang SooKim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6-149,共4页
对 3 0 4不锈钢进行一系列单轴、扭转、比例和非比例循环载荷变化的两阶段低周疲劳实验 ,比较各阶段载荷下的循环特性。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载荷下 ,材料在开始几个循环表现出软化特性 ,在路径转化时有交错强化现象 ,而在圆路径下产生明... 对 3 0 4不锈钢进行一系列单轴、扭转、比例和非比例循环载荷变化的两阶段低周疲劳实验 ,比较各阶段载荷下的循环特性。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载荷下 ,材料在开始几个循环表现出软化特性 ,在路径转化时有交错强化现象 ,而在圆路径下产生明显的附加强化。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强化对疲劳寿命有明显影响 ,使两段载荷的总疲劳损伤小于 1。文中比较了线性损伤律和几个非线性损伤律 (Manson的双线性损伤律、损伤曲线方法、Morrow模型 )的寿命预测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载荷 附加强化 线性损伤律 线性损伤律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循环载荷条件下金属的应力、应变规律
11
作者 于海生 李佳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23-926,共4页
在各向同性循环强化模型基础上 ,通过屈服面及极限面形状、方向及面积的变化 ,分析了拉 -扭非比例循环载荷下金属的双表面各向异性强化模型 [1 ] ,并用BT9钛合金 [3 ] 及 30 4不锈钢 [3~ 5] 的试验结果检验了该模型的可行性。采用了塑... 在各向同性循环强化模型基础上 ,通过屈服面及极限面形状、方向及面积的变化 ,分析了拉 -扭非比例循环载荷下金属的双表面各向异性强化模型 [1 ] ,并用BT9钛合金 [3 ] 及 30 4不锈钢 [3~ 5] 的试验结果检验了该模型的可行性。采用了塑性应变历程非比例参数来描述非比例载荷下材料的循环强化程度。研究了材料的横向强化及附加强化效应。结果表明 :本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非比例载荷下金属的一系列主要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 屈服面 极限面 金属 应力 应变 非比例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悬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光强 李运超 盛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0-884,902,共6页
以鹅卵石强化路面的道路载荷为边界条件,考虑材料弹塑性变形,对汽车后悬架进行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利用传统的应变寿命法计算得到后悬架单轴疲劳寿命.对应力—应变时间历程的二轴性分析表明:汽车后悬架局部危险区域承受多轴非比例载荷... 以鹅卵石强化路面的道路载荷为边界条件,考虑材料弹塑性变形,对汽车后悬架进行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利用传统的应变寿命法计算得到后悬架单轴疲劳寿命.对应力—应变时间历程的二轴性分析表明:汽车后悬架局部危险区域承受多轴非比例载荷.基于多轴疲劳理论,考虑了材料的非比例强化的影响,分析了裂纹形式,选用基于临界面法的Bannantine模型和Wang-Brown模型预测了后悬架的多轴疲劳寿命,并与单轴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非比例循环载荷下,疲劳寿命将大大减少,按常规的单轴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将给出偏于危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梁式后悬架 多轴疲劳 临界面法 多轴非比例载荷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铸件多轴疲劳计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晏红文 田红旗 +2 位作者 钟杰 吕杏梅 杨兆忠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5,共4页
针对受载复杂的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铸件疲劳预测问题和多轴疲劳损伤理论及其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了绝对值最大主应力法和临界平面法两种不同预测模型及损伤参量对多轴疲劳预测结果的差异性影响;采用这两种方法,结合有限元法、雨... 针对受载复杂的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铸件疲劳预测问题和多轴疲劳损伤理论及其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了绝对值最大主应力法和临界平面法两种不同预测模型及损伤参量对多轴疲劳预测结果的差异性影响;采用这两种方法,结合有限元法、雨流计算和线性累积损伤准则,采用多应力比S-N曲线修正平均应力的方法对受载最复杂的轮毂疲劳寿命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这种方法差异性的存在。对风电机组大型铸件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轮毂 多轴疲劳 非比例载荷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应力的焊接结构多轴疲劳准则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昊 刘英芳 +1 位作者 刘刚 黄一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6,共6页
因随机波浪载荷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海洋工程焊接结构的疲劳失效受多轴疲劳机理控制,然而目前的多轴疲劳准则对焊接残余应力关注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文中通过将不包含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应力场与焊接残余应力场线性叠加作为多轴... 因随机波浪载荷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海洋工程焊接结构的疲劳失效受多轴疲劳机理控制,然而目前的多轴疲劳准则对焊接残余应力关注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文中通过将不包含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应力场与焊接残余应力场线性叠加作为多轴疲劳寿命计算应力场,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面法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准则,通过对国际上已公开发表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多轴疲劳准则MWCM对比,证明文中方法比MWCM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对于非比例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效果尤为显著,同时证明了文中方法可以有效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面法 焊接结构 残余应力 多轴疲劳 非比例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应变能的多轴疲劳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楠楠 李国祥 +2 位作者 白书战 王洋 魏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10,共6页
该研究提出一种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结合现有的几种多轴疲劳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别对正应变能部分和剪应变能部分做出了修正,提出了一个能够适用于多种载荷形式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莫尔圆把剪应变幅作为临界... 该研究提出一种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结合现有的几种多轴疲劳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别对正应变能部分和剪应变能部分做出了修正,提出了一个能够适用于多种载荷形式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莫尔圆把剪应变幅作为临界面判定参量,把临界面上的总应变能作为损伤参量。运用SNCM630合金钢、纯钛和钛合金等4种材料的疲劳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尽管材料特性和载荷形式各异,但所有的预测寿命基本都落在了试验寿命两倍的公差带以内,这证明提出的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疲劳 能量准则 临界面 多轴比例非比例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箱中间轴焊接结构多轴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蕾蕾 康凡军 +2 位作者 郭城臣 宋绪丁 吕文彻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05-1610,1627,共7页
重载车辆传动系统具有大速比、大扭矩的特点,其变速箱中间轴焊接结构承受复杂工作载荷,焊缝处易发生多轴疲劳破坏。为了更准确有效地对中间轴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基于多轴结构应力法提出一种重载车辆变速箱中间轴焊接结构疲劳... 重载车辆传动系统具有大速比、大扭矩的特点,其变速箱中间轴焊接结构承受复杂工作载荷,焊缝处易发生多轴疲劳破坏。为了更准确有效地对中间轴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基于多轴结构应力法提出一种重载车辆变速箱中间轴焊接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即建立含有焊缝细节的中间轴焊接结构有限元模型,求解得到焊缝危险点处的结构应力分量时间历程,并在结构应力平面上合成载荷路径,求得非比例加载路径的等效应力范围,最后结合主S-N曲线确定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采用该方法分别对中间轴焊接结构的焊根、焊趾部位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并与疲劳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析得到的疲劳破坏位置和寿命值与疲劳台架试验结果均有良好的一致性,且焊根与焊趾寿命分析结果间的差异与已有文献多轴疲劳试验数据相一致,说明采用多轴结构应力法对变速箱中间轴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评估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中间轴 焊接结构 多轴疲劳 多轴结构应力法 非比例载荷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多轴疲劳模型的试验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丹 王巍 +1 位作者 孙丹 林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84-2388,共5页
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结合SWT、KBM、FS和LKN四种寿命估算模型,采用雨流计数方法和线性损伤律进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比较并分析了将最大损伤面作为临界面对各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大剪应变/正应变面方法相比,最大损伤面方法提高了SW... 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结合SWT、KBM、FS和LKN四种寿命估算模型,采用雨流计数方法和线性损伤律进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比较并分析了将最大损伤面作为临界面对各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大剪应变/正应变面方法相比,最大损伤面方法提高了SWT模型的部分非比例路径的预测结果及KBM模型AV路径和部分非比例路径的寿命预测结果。对于FS模型,最大损伤面方法使TV路径得到了偏于安全的结果;但对LKN模型,该方法对部分路径得到了比最大正应变面更为危险的结果。考虑权函数的影响重新确定临界面进行预测,使KBM模型和FS模型的预测结果得以改善,而对SWT模型和LKN模型,部分预测结果偏于危险。采用统计特征参量对各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载荷 雨流计数方法 最大损伤面 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8X18H10T多轴低周疲劳变形显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丰崇友 刘向东 李洪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对08X18H10T不锈钢进行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变形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多轴非比例加载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08X18H10T产生明显的非比例附加强化:在应变幅值较大... 对08X18H10T不锈钢进行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变形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多轴非比例加载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08X18H10T产生明显的非比例附加强化:在应变幅值较大时,塑性变形不仅通过滑移方式进行,还有孪生变形方式,微观形貌由平面状滑移向波纹状滑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8X18H10T不锈钢 比例循环载荷 附加强化 位错 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工具多轴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优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Narayanan Govindaraj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811,共4页
针对钻井工具多轴高周疲劳问题,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优选。结合多轴疲劳理论,分析了非比例加载条件下的多轴应力状态及多轴疲劳情况下材料开裂行为,总结了多轴疲劳模型,并推荐Dang Van模型用于判断钻井工具在特定应力下是否会发生疲... 针对钻井工具多轴高周疲劳问题,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优选。结合多轴疲劳理论,分析了非比例加载条件下的多轴应力状态及多轴疲劳情况下材料开裂行为,总结了多轴疲劳模型,并推荐Dang Van模型用于判断钻井工具在特定应力下是否会发生疲劳失效。介绍了Dang Van模型的基本准则、推导原理、适用范围及疲劳极限计算公式。基于钻井现场实际应用的稳定器转向定子驱动轴实际故障验证了Dang Van多轴疲劳模型,并将其与原始平均应力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原始平均应力模型计算结果偏于保守,Dang Van模型更适用于钻井工具多轴高周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具 非比例载荷 多轴高周疲劳 疲劳寿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