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件无芯模旋压的静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西成 陈宇 康达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无芯模旋压的几种可能方案及各自优缺点 ,并以锥形件无芯模旋压为代表 ,依据静态隐式有限元法建立了用于分析无芯模旋压的简化模型 .通过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锥形件无芯模旋压时的位移场、壳体中面上的经向...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无芯模旋压的几种可能方案及各自优缺点 ,并以锥形件无芯模旋压为代表 ,依据静态隐式有限元法建立了用于分析无芯模旋压的简化模型 .通过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锥形件无芯模旋压时的位移场、壳体中面上的经向应力场、纬向应力场、等效应力场、塑性区分布和主应力场 .模拟结果与实验相符 ,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正确反映无芯模旋压的实际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有限元分析 无芯模旋压 锥形件 局部成形 数值模拟 模型 金属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输送机设计与动静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涛 韩清凯 +1 位作者 谢志坤 闻邦椿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6-87,58,共3页
根据实际工况要求,完成了某螺旋输送机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并对结构中关键部件螺旋杆进行了4种不同设计尺寸的动静态有限元计算与比较.本文结果可为此类螺旋输送机及其他类似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螺旋输送机 设计参数 静态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隔水管静态有限元求解器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荣耀 陈国明 +2 位作者 畅元江 鞠少栋 许亮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99,共4页
借助仿真分析来确定钻井作业的最佳参数,对于降低钻井过程中隔水管系统失效危险性意义重大。在对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静态有限元求解研究的基础上,采用Matlab程序设计深水钻井隔水管静态有限元分析求解器,以1 500 m水深某井为例进行实例... 借助仿真分析来确定钻井作业的最佳参数,对于降低钻井过程中隔水管系统失效危险性意义重大。在对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静态有限元求解研究的基础上,采用Matlab程序设计深水钻井隔水管静态有限元分析求解器,以1 500 m水深某井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设计时隔水管单根采用二维梁单元进行模拟,所支持的单元类型包括所有关键的隔水管部件,隔水管张力以恒定载荷的形式施加在隔水管系统顶部。研究结果表明,软件的计算结果与ABAQUS的计算结果吻合,二者形状规律一致,在数值上也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隔水管 静态有限元 求解器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小型机器人小臂的有限元静态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马睿 胡晓兵 万晓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6,共3页
以自主研发应用于多车型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多功能高可靠性国产工业机器人为目标,根据所需小型六关节机器人的性能和结构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和腕部结构形式,运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实现腕部关键零件小臂及整个腕部结构的实体建模,并... 以自主研发应用于多车型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多功能高可靠性国产工业机器人为目标,根据所需小型六关节机器人的性能和结构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和腕部结构形式,运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实现腕部关键零件小臂及整个腕部结构的实体建模,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完成对小臂的有限元静态分析,分析得出小臂的最大应力为6.11MPa,最大变形量为0.02mm,强度和刚度均在允许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有效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机器人小臂的后续实际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小臂 实体建模 有限元静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穿刺软组织变形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德东 高宜朋 郑浩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01-1605,共5页
为了提高机器人辅助针穿刺精度,提出一种对软组织变形分析的准静态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针受力下软组织变形机理,将软组织变形的连续动态过程分解成离散的准静态过程;采用重叠单元法在ANSYS中建立了软组织变形的二维和三维准静态有限元模... 为了提高机器人辅助针穿刺精度,提出一种对软组织变形分析的准静态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针受力下软组织变形机理,将软组织变形的连续动态过程分解成离散的准静态过程;采用重叠单元法在ANSYS中建立了软组织变形的二维和三维准静态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穿刺 软组织变形 静态有限元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42454转向节总成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试
6
作者 韩凤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3,227,共4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X NASTRAN4.1对转向节总成进行静态有限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实验大纲中的三种工况载荷进行加载,求解出每一种工况下转向节总成部件的最大受力位置点,并按照破坏强度的标准对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进行选择,经分析油淬+...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X NASTRAN4.1对转向节总成进行静态有限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实验大纲中的三种工况载荷进行加载,求解出每一种工况下转向节总成部件的最大受力位置点,并按照破坏强度的标准对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进行选择,经分析油淬+回火热处理的转向节总成能满足强度要求,对此种热处理后的转向节总成进行实验测试后并进行染色探伤检测。检测结果无裂痕,完全满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节总成 静态有限元分析 破坏强度 热处理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钻床立柱结构动静态分析与结构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仇君 朱晓慧 +1 位作者 黄伟 李小周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155,共4页
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立式钻床立柱结构的参数化模型,进行静态有限元分析,分析立柱结构承载及变形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选型法对立柱进行结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模型做动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立柱静态性能提高,质量减少12.8%... 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立式钻床立柱结构的参数化模型,进行静态有限元分析,分析立柱结构承载及变形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选型法对立柱进行结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模型做动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立柱静态性能提高,质量减少12.8%;立柱固有频率值与原固有频率值相近,满足结构动态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柱 静态有限元分析 选型法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有限单元法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理诚 董军 孙微微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采用有限单元法解决实际问题时 ,为使分析计算简化 ,人们经常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来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 ,这样处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静、动态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讨论 ,分析了静、动态有限元法的异同 ,... 在采用有限单元法解决实际问题时 ,为使分析计算简化 ,人们经常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来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 ,这样处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静、动态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讨论 ,分析了静、动态有限元法的异同 ,并以简支梁为例 ,对其静、动态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模型 静态有限元 动态有限元 模态 算法 算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车身骨架动应力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海霞 汤文成 +1 位作者 钟秉林 易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3,共6页
综述了多体系统动态模型的发展及动态应力历程求解的进展 ,给出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以CJ6 1 2 1GCHK型客车车骨架为例 ,给出了计算其动应力历程的步骤。
关键词 客车 疲劳寿命 柔性多体系统 静态有限元分析 动态应力方程 车身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悬架稳定杆连杆支架的疲劳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国丽 黄小海 +1 位作者 刘树辉 李庆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针对某型车辆常规耐久性试验过程中稳定杆连杆支架出现断裂的问题,对稳定杆连杆支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优化.首先运用ANSYS软件建立稳定杆连杆支架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静态有限元疲劳分析方法对连杆支架进行强度分析计算,并依据... 针对某型车辆常规耐久性试验过程中稳定杆连杆支架出现断裂的问题,对稳定杆连杆支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优化.首先运用ANSYS软件建立稳定杆连杆支架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静态有限元疲劳分析方法对连杆支架进行强度分析计算,并依据强度分析结果对稳定杆连杆支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分析;其次根据等强梁理论对稳定杆连杆支架进行结构优化,支架截面由原来的等截面改为变截面,并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最后通过疲劳台架试验和裂纹断口分析,验证仿真分析结果.通过台架试验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稳定杆连杆支架优化前后其疲劳寿命预测准确,优化后结构疲劳寿命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杆连杆支架 疲劳 结构优化 静态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积雪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永强 欧阳宝龙 +1 位作者 连莎莎 潘兵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3,共9页
雪对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构成极大威胁,对积雪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和意义。基于准静态电场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雪的三角形模型,开展了雪形态和雪参数对高海拔110 k V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的影响研究。通过搭建... 雪对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构成极大威胁,对积雪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和意义。基于准静态电场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雪的三角形模型,开展了雪形态和雪参数对高海拔110 k V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的影响研究。通过搭建高海拔110 k V复合绝缘子二维轴对称模型,研究了大伞积雪时雪面积和雪高度、桥接积雪时空气间隙长度和空气间隙位置对沿面电场的影响,分析了雪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沿面电场分布。结果表明:大伞积雪时,雪面积和雪高度的变化对沿面电场分布影响较弱;桥接雪能改善沿面电场分布;绝缘子周围最大场强随着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大;电阻率不影响场强分布;桥接积雪时,雪参数变化严重威胁绝缘子的电气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高海拔 积雪 冰雪共存 沿面电场 静态电场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冰雪共存条件下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宝龙 连莎莎 王永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9,共6页
冰雪对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构成极大威胁,对覆冰雪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和意义。基于准静态电场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雪的三角形模型,开展了冰雪形态对高海拔110 k V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的影响研究。通过搭建高... 冰雪对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构成极大威胁,对覆冰雪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和意义。基于准静态电场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雪的三角形模型,开展了冰雪形态对高海拔110 k V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的影响研究。通过搭建高海拔110 k V复合绝缘子二维轴对称模型,研究了冰雪共存条件下雪高度和冰凌长度对沿面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冰凌长度越长,雪对沿面电场分布的影响越大,雪高度越高,雪表面的电场畸变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高海拔 冰雪共存 沿面电场 静态电场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imple analytical method for deflation prediction of inflatable structures
13
作者 李庆松 卿强 龚景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277-2286,共10页
The static performance of inflatable structures has been well studied and the dynamic deployment simula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focus on its deflation behavior. Although there are se... The static performance of inflatable structures has been well studied and the dynamic deployment simula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focus on its deflation behavior.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flation simulation, their computation costs are expensive, especially for large scale structures. In this work, a simple method based on classic thermodynamics and the analy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and membrane was proposed to efficiently analyze the air state variabl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entilation. Combined with failure analysis of static bearing capacity, a fast incremental analytical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predict both elastic and post wrinkling deflation process of inflatable structures. Comparisons between simplified analysis,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a full-scale experimental test are presented and the suitability of this simpl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air state and predicting the deflation behavior of inflatable structures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table structure DEFLATION WRINKLING SIMULATION control volum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