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洁净煤用高温多孔陶瓷过滤管载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铁生年 岛井骏藏 +1 位作者 宣俊刚 莫鹏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4-25,66,共3页
采用注浆成型法制备了洁净煤用高温多孔陶瓷过滤管载体。当浆料配方为碳化硅质量分数为47.3%,其中粒径300μm和0.5μm分别为43%和4.3%,氧化铝为4.3%,洋芋粉为4.3%,聚丙烯酸铵为1.0%;在1 400℃烧结8 h制备的多孔陶瓷过滤管... 采用注浆成型法制备了洁净煤用高温多孔陶瓷过滤管载体。当浆料配方为碳化硅质量分数为47.3%,其中粒径300μm和0.5μm分别为43%和4.3%,氧化铝为4.3%,洋芋粉为4.3%,聚丙烯酸铵为1.0%;在1 400℃烧结8 h制备的多孔陶瓷过滤管载体的抗弯强度大于20 MPa,孔隙率大于 35%,载体的平均孔径约54μm,完全满足非对称陶瓷过滤管载体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煤 多孔陶瓷过滤管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管基体内三维气体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梅玉 姬忠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27-3032,共6页
将格子Boltzmann(LB)方法用于研究陶瓷过滤管基体内的小Reynolds数单相气体流动。模拟中所用多孔介质结构由计算机随机生成。计算了过滤介质内阻力系数和Reynolds数间的关系,并将计算值与Blake-Kozeny方程和Ergun方程的解析值进行了对比... 将格子Boltzmann(LB)方法用于研究陶瓷过滤管基体内的小Reynolds数单相气体流动。模拟中所用多孔介质结构由计算机随机生成。计算了过滤介质内阻力系数和Reynolds数间的关系,并将计算值与Blake-Kozeny方程和Ergun方程的解析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通过计算可以对多孔介质内的微观速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微观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在孔隙通道中,流体速度分布呈近似抛物线,在有效直径最小的截面上局部速度达到最大值;在孔隙结构的某一固定位置点处,其局部速度与表观过滤速度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管 陶瓷基体 格子BOLTZMANN方法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管管壁内气体流动的LBM并行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梅玉 姬忠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3-1430,共8页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编制并行程序,计算了陶瓷过滤管管壁内的流体流动,从微观角度对滤管多孔介质结构内的流动进行分析。以陶瓷过滤管管壁扫描电镜图片为基础,根据实际滤管的厚度,确定计算中的多孔介质结构。分析了无膜滤管微细通道...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编制并行程序,计算了陶瓷过滤管管壁内的流体流动,从微观角度对滤管多孔介质结构内的流动进行分析。以陶瓷过滤管管壁扫描电镜图片为基础,根据实际滤管的厚度,确定计算中的多孔介质结构。分析了无膜滤管微细通道内的速度及压力随入口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多孔介质结构对速度的影响,给出了压力沿滤管厚度方向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有膜滤管内的流动情况,给出了压力变化曲线,由计算结果可知,滤膜压降占滤管压降的比例较大。对过滤管微孔结构内流动的研究,可为陶瓷过滤管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管 格子BOLTZMANN方法 并行计算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Boltzmann法研究陶瓷过滤管基体内的稳态和非稳态流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梅玉 姬忠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6-269,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陶瓷过滤管内的微观过滤机理,将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于陶瓷过滤管基体内的流动研究,对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稳态和非稳态流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稳态流动时,流体的速度和压力间的关系符合达西渗透定律,证明了LB计算... 为了深入了解陶瓷过滤管内的微观过滤机理,将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于陶瓷过滤管基体内的流动研究,对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稳态和非稳态流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稳态流动时,流体的速度和压力间的关系符合达西渗透定律,证明了LB计算程序的可靠性。可以得到多孔介质内的微观速度分布及变化规律。多孔介质内的孔喉处流体速度较大,局部最大速度可以达到表观过滤速度的数十倍。孔隙内各点的局部速度随压降的变化而线性变化,且在入口边界固定时,孔隙中各点的速度不随时间改变。非稳态流动时,通过给定随计算步数变化的入口压力值,分析了局部速度随入口压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者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管 格子BOLTZMANN方法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参数对陶瓷过滤管脉冲反吹清灰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焦海青 姬忠礼 +1 位作者 陈鸿海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55-1160,共6页
在由单根陶瓷过滤管组成的实验装置上 ,利用U形管压差计及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分别测定了过滤含粉煤灰气体时滤管内外压差和脉冲反吹时滤管内的瞬态压力 结果表明 ,在进入连续稳定循环过程后 ,单根滤管在各个循环的清灰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波... 在由单根陶瓷过滤管组成的实验装置上 ,利用U形管压差计及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分别测定了过滤含粉煤灰气体时滤管内外压差和脉冲反吹时滤管内的瞬态压力 结果表明 ,在进入连续稳定循环过程后 ,单根滤管在各个循环的清灰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波动 .在过滤参数不变而仅改变反吹参数的情况下 ,可依据反吹压力波形正压峰值来判断清灰效率的优劣 同时分析了重要操作参数对反吹压力波形及清灰效率的影响 指出脉冲宽度对清灰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在满足清灰要求的前提下 ,再提高反吹压力对清灰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而过高的过滤速度对清灰效率极为不利 ,会导致过滤循环操作无法正常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 脉冲反吹 瞬变压力 清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催化陶瓷过滤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歌 王宝冬 +3 位作者 马子然 赵春林 周佳丽 王红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07-3319,共13页
燃烧烟气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针对烟气多污染物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关于烟气多污染物脱除的两种技术,即传统串联脱除技术和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相比于传统串联脱除工艺,多污染物一体化协同脱除... 燃烧烟气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针对烟气多污染物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关于烟气多污染物脱除的两种技术,即传统串联脱除技术和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相比于传统串联脱除工艺,多污染物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应用领域广的优点,是烟气多污染物治理的发展趋势。而陶瓷过滤管催化剂技术以其独有的非对称、孔径梯度变化的结构特性,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一体化协同脱除新技术。国内外关于陶瓷过滤管催化剂的研究主要从过滤管元件的选材和负载脱硝催化剂的工艺方法这两方面,围绕过滤管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过滤压降及性能稳定性的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当前陶瓷过滤管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烟气多污染物陶瓷过滤管催化剂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多污染物 传统串联脱除 一体化协同脱除 陶瓷过滤管催化剂 脱硝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结构参数对陶瓷过滤管内压力波形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晓兰 姬忠礼 陈鸿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5,73,共4页
测定了在直管、渐缩和缩放三种结构型式的脉冲反吹喷嘴作用下滤管内的压力波形 ,分析了喷吹压力、脉冲宽度等因素对滤管内瞬态压力的影响规律。对缩放式喷嘴的不同进出口位置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喷嘴的结构型式对... 测定了在直管、渐缩和缩放三种结构型式的脉冲反吹喷嘴作用下滤管内的压力波形 ,分析了喷吹压力、脉冲宽度等因素对滤管内瞬态压力的影响规律。对缩放式喷嘴的不同进出口位置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喷嘴的结构型式对脉冲反吹有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 脉冲喷吹 滤管 喷嘴 喷吹压力 脉冲宽度 管内压力 脉冲反吹系统 结净煤燃烧发电 除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机膜污染影响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程燃 薛锦 +1 位作者 刘海 田蒙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51,58,共6页
陶瓷过滤机是利用无机陶瓷膜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易于再生等特点而制备的真空过滤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分离提纯。在其运行过程中,膜污染问题是限制其能效的关键因素。对陶瓷过滤机膜污染控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陶瓷过滤机是利用无机陶瓷膜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易于再生等特点而制备的真空过滤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分离提纯。在其运行过程中,膜污染问题是限制其能效的关键因素。对陶瓷过滤机膜污染控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进料液特性、膜特性及运行条件等对陶瓷膜过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影响,并对膜污染控制策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 陶瓷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铁瑜 张建英 徐廷相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根据空气动力学捕集理论 ,研究了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计算了刚性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流动 ,分析了影响过滤效率的重要因素 ,提出了满足过滤效率要求的“最小厚度”概念 ,为陶瓷过滤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在刚性陶瓷过滤元... 根据空气动力学捕集理论 ,研究了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计算了刚性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流动 ,分析了影响过滤效率的重要因素 ,提出了满足过滤效率要求的“最小厚度”概念 ,为陶瓷过滤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在刚性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中 ,当靶的尺寸较小 (如 2 0 μm )时 ,对于 10 μm以下的颗粒 ,拦截和惯性碰撞对过滤所起的作用相当 ;对于大于 10 μm的颗粒 ,拦截比惯性碰撞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当靶的尺寸较大 (如 80 μm)时 ,对于很小的颗粒 (5 μm以下 ) ,拦截和惯性碰撞对过滤所起的作用相当 ,而对于稍大的颗粒 ,拦截始终起主要作用 .在给定的流动速度下 ,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和靶尺寸的减小 ,实际分级最小厚度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厚度 惯性碰撞 过滤 刚性陶瓷过滤元件 过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陶瓷抛光废料制备MgO-SiO_2-Al_2O_3系多孔陶瓷过滤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启坚 吴清仁 +3 位作者 谢代义 杨媛 邱广林 唐健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6-1252,共7页
以建筑陶瓷抛光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和工艺条件,制备了MgO-SiO2-Al2O3系多孔陶瓷过滤材料,探讨了工艺参数,特别是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配方组成为抛光废料50%、煅烧氧化铝22%、烧滑石... 以建筑陶瓷抛光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和工艺条件,制备了MgO-SiO2-Al2O3系多孔陶瓷过滤材料,探讨了工艺参数,特别是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配方组成为抛光废料50%、煅烧氧化铝22%、烧滑石28%和工艺参数为球磨时间25min、成型压力70MPa、烧成温度1250℃、保温时间2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以堇青石和少量刚玉为主晶相的MgO-SiO2-Al2O3系多孔陶瓷过滤材料,其气孔率、断裂模数、吸水率和体积密度分别为70.06%、6.85MPa、85.25%和0.7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陶瓷抛光废料 多孔陶瓷过滤材料 气孔率 断裂模数 体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电加热再生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德胜 高希彦 +2 位作者 王宪成 刘瑞祥 刘连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49,共4页
对于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电加热再生方法而言 ,再生时机、再生用废气量、加热器结构与功率、再生策略等是影响再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再生时机的选择是要确定用于再生的微粒物质量 ,它不仅关系到过滤器的再生效果 ,而且影响发动机的经济... 对于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电加热再生方法而言 ,再生时机、再生用废气量、加热器结构与功率、再生策略等是影响再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再生时机的选择是要确定用于再生的微粒物质量 ,它不仅关系到过滤器的再生效果 ,而且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能。本文描述了优化再生时机的重要原则 ,并且对实用中微粒物质量的几种判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排气微粒 陶瓷过滤 再生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再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德胜 高希彦 +2 位作者 王宪成 刘瑞祥 刘连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通过试验发现,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再生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再生用废气量、加热器的功率及结构和再生策略等。加热器功率影响再生的时间;再生用废气量影响再生过程中过滤器陶瓷体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再生策略影响陶瓷体内... 通过试验发现,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再生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再生用废气量、加热器的功率及结构和再生策略等。加热器功率影响再生的时间;再生用废气量影响再生过程中过滤器陶瓷体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再生策略影响陶瓷体内最高温度的出现部位。试验结果证明,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再生效率和过滤器用陶瓷的使用寿命,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陶瓷过滤 红外再生 再生策略 使用寿命 碳烟微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瑞祥 高希彦 +1 位作者 杨德胜 许晓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1-485,共5页
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对影响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运用转速传感器、供油拉杆位置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解决了实车中确定再生时机的难题。通过调整加热器的结构和电热丝的布置,陶瓷内挂... 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对影响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运用转速传感器、供油拉杆位置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解决了实车中确定再生时机的难题。通过调整加热器的结构和电热丝的布置,陶瓷内挂烟均匀,再生最高温度被控制在900℃左右,降低了温度梯度。双层结构的过滤器,使再生时间缩短2min,再生效率提高5%。根据发动机工况实时控制再生用废气量,再生效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陶瓷过滤 红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烟气过滤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诚 张勇林 +2 位作者 税安泽 田维 方桂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30-1935,共6页
本论文以堇青石为过滤陶瓷骨料,以高岭土、钾长石、锂辉石为结合剂,以木炭粉为造孔剂,通过半干压成型工艺成型,研制了高温烟气过滤陶瓷。详细研究了结合剂、造孔剂添加量以及成型压力、烧成温度对高温烟气过滤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 本论文以堇青石为过滤陶瓷骨料,以高岭土、钾长石、锂辉石为结合剂,以木炭粉为造孔剂,通过半干压成型工艺成型,研制了高温烟气过滤陶瓷。详细研究了结合剂、造孔剂添加量以及成型压力、烧成温度对高温烟气过滤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对原料配方进行了优化,优化配方为:堇青石75wt%、结合剂25wt%、炭粉造孔剂50wt%、三聚磷酸钠0.5wt%。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显气孔率随造孔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结合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抗压强度和烧结密度随造孔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结合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过滤陶瓷的显气孔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抗压强度则不断增大。随烧成温度的升高,过滤陶瓷的显气孔率呈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而抗压强度则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陶瓷 结合剂 造孔剂 成型 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过滤及原料配比对速溶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天山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英英 董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143,共4页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绿茶比例的增大,产品的品质先是提高后是下降,以在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20%的绿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红茶 陶瓷过滤 原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陶瓷过滤器循环过程的热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姬忠礼 刘加明 +1 位作者 史方军 时铭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7,共6页
在一套由3根滤管组成的高温陶瓷过滤实验装置上,在常温至573 K范围内进行了过滤与脉冲反吹循环性能实验,分析了操作温度、过滤气速、反吹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滤循环初始阶段滤管残余压降上升较快,随后上升... 在一套由3根滤管组成的高温陶瓷过滤实验装置上,在常温至573 K范围内进行了过滤与脉冲反吹循环性能实验,分析了操作温度、过滤气速、反吹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滤循环初始阶段滤管残余压降上升较快,随后上升趋势逐渐变缓;随着温度的升高,滤管的初始压降升高,形成的粉尘层也越疏松。过滤气速越低,滤管初始压降越低,反吹间隔越长。提高反吹压力有利于提高清灰效果,但压力过高反吹间隔反而变短。最后通过在573 K下的连续循环实验得出了滤管残余压降,为高温陶瓷过滤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 过滤循环 热态实验 残余压降 平均反吹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器脉冲清灰系统的性能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洪滨 姬忠礼 +1 位作者 史方军 刘加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在由3根滤管组成的高温陶瓷过滤器实验装置上,测定了不同过滤气体温度下滤管脉冲反吹系统的循环性能.比较不同直径的喷嘴在不同脉冲宽度和反吹温度下的气体耗量,利用加尘实验得出各操作参数对过滤循环稳定性和清灰性能的影响规律.实... 在由3根滤管组成的高温陶瓷过滤器实验装置上,测定了不同过滤气体温度下滤管脉冲反吹系统的循环性能.比较不同直径的喷嘴在不同脉冲宽度和反吹温度下的气体耗量,利用加尘实验得出各操作参数对过滤循环稳定性和清灰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喷嘴每次反吹的气体消耗量与脉冲宽度近似呈线性关系;适当增大喷嘴直径能提高清灰效果,延长反吹周期,但气体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利用已建立的脉冲反吹系统动态模型,对脉冲反吹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脉冲反吹系统的储气罐容积、管线直径对反吹气体流量和气体消耗量的影响规律.这些结果可用于高温陶瓷过滤器的工程设计和脉冲反吹系统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 脉冲反吹 脉冲反吹性能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机的清洗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9
18
作者 罗升 胡岳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介绍了陶瓷过滤机的基本原理和生产使用情况 ,针对陶瓷过滤机处理的不同物料 ,阐述和探讨了化学清洗机理 ,说明硝酸、草酸和矿浆pH值在陶瓷过滤机清洗过程中的作用 ,并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清洗问题。
关键词 陶瓷过滤 微孔 毛细效应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介质的颗粒尺寸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铁瑜 张建英 徐廷相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2-485,共4页
根据渗流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捕集理论 ,深入分析了陶瓷颗粒尺寸对陶瓷过滤介质压降、渗透率和过滤效率等性能的影响 ,为合理选择陶瓷过滤介质的陶瓷颗粒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当假定粒子为球形、陶瓷颗粒装填方式为单珠... 根据渗流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捕集理论 ,深入分析了陶瓷颗粒尺寸对陶瓷过滤介质压降、渗透率和过滤效率等性能的影响 ,为合理选择陶瓷过滤介质的陶瓷颗粒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当假定粒子为球形、陶瓷颗粒装填方式为单珠装填时 ,陶瓷介质的渗透率与陶瓷颗粒直径的二次方近似成正比 ,而压降与陶瓷颗粒直径的二次方近似成反比 .当不同的陶瓷颗粒混合使用时 ,其数量和直径大小应该保持一定的比值 ,否则将会破坏粒子间的排列方式 ,影响过滤效率 .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介质来说 ,陶瓷颗粒直径为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介质 颗粒尺寸 过滤性能 陶瓷过滤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高温煤气净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过滤器元件内的流动与结构设计准则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贵山 徐廷相 赵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8,共5页
用一维定常流动模型研究了陶瓷过滤器元件内的流动与压降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陶瓷过滤器元件的内径(宽度)与长度之比D/H应该遵守的两个准则.然后,用PHOENICS通用软件计算了陶瓷过滤器元件内的三维定常流动.三维数... 用一维定常流动模型研究了陶瓷过滤器元件内的流动与压降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陶瓷过滤器元件的内径(宽度)与长度之比D/H应该遵守的两个准则.然后,用PHOENICS通用软件计算了陶瓷过滤器元件内的三维定常流动.三维数值计算结果与一维定常流动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证明作者推导的两个准则对于陶瓷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器元件 联合循环发电 高温气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