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肝癌模拟肝穿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卫立辛 范瑞芳 +4 位作者 杨庆 贾凤岐 王维锋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取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率均为82%(23/28)。结论: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在HCC端粒酶活性检测方面具有同等的效果。该结果提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HC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端粒 HCC 诊断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沈锋 谢天培 施乐华 施军霞 崔贞福 钱其军 郭亚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77-479,共3页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RNase处理的阴性标本。6株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均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端粒 序列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虞伟 谈华 +1 位作者 武建国 季洪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色技术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 ,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 PCR扩增 ,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 (2 4∶ 1)处理浓缩 ,作聚丙稀酰胺凝... 目的 :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色技术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 ,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 PCR扩增 ,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 (2 4∶ 1)处理浓缩 ,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 ,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 结果 :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的端粒酶活性 ,灵敏度可达 1× 10 2个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在 2 3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中为 86 .9% (2 0 / 2 3) ,而在 19例炎性包块与良性增生组织为 5 .3% (1/ 19) ,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 结论 :TRAP-银染色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测定敏感度与重复性 ,对临床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银染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卫立辛 曲增强 +4 位作者 李东升 阎振林 贾风歧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例癌旁组织只有4例(11.1%)阳性。3例正常肝组织均阴性。4例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均于术后半年内复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可望成为预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对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端粒 端粒酶活性 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陈汉 沈锋 施乐华 钱其军 贺平 崔贞福 郭亚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 端粒是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人端粒DNA由(TTAGGG)n重复序列组成.端粒酶是核糖核酸蛋白酶,具有RNA依赖的DNA合成酶活性,可重新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最近研究证实端粒及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相关,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检测端粒酶活性是研究端粒酶的基本方法,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拟应用最新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Protocal,TRAP),检测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重复序列 肝肿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微孔板杂交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温淑娟 况二胜 黄镇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重复序列测定 微孔板杂交 末端转移酶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人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TRAP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少华 江广平 +8 位作者 曹根涛 盛继群 刘建平 戴建凉 林卿 林渊 李实忠 刘为平 谢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检测人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进行了研究.当Mg2+浓度为18mmol/L、退火温度为55℃时,能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另两个因素是抽提物的反应用量和阳性片段的污染.
关键词 结肠癌组织 端粒酶活性 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及其对胃粘膜细胞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兴祥 王家 +2 位作者 吴捷莉 袁顺玉 艾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aseRNA ,hTR)的cDNA探针 ,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aseRNA ,hTR)的cDNA探针 ,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成功。 18例活检胃癌组织及 4 5例手术胃癌组织RNA斑点杂交检测的阳性率均为 10 0 % ,相应TRAP分析的阳性率分别为 88 89%、 86 6 7% ,低于RNA斑点杂交 (P <0 0 5 )。同时RNA斑点杂交结果提示在非癌胃组织中随着肠化程度增高人端粒酶RNA表达也增强。结论 RNA斑点杂交检测人端粒酶RNA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端粒 核糖核酸 端粒重复序列 RNA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中端粒酶活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文涛 许良中 +3 位作者 张泰明 朱伟萍 李小妹 金爱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研究淋巴瘤细胞株及淋巴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在淋巴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结合银染 ,检测 3株人淋巴瘤细胞株、2 7例淋巴瘤和 4例淋巴结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株人淋巴瘤细胞株均有端粒... 研究淋巴瘤细胞株及淋巴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在淋巴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结合银染 ,检测 3株人淋巴瘤细胞株、2 7例淋巴瘤和 4例淋巴结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株人淋巴瘤细胞株均有端粒酶活性 ,2 7例淋巴瘤组织标本中 2 6例端粒酶阳性 ,占 96 % ,4例淋巴结良性病变也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 ,其中 2例活性较弱 ,低于淋巴瘤。结论 :恶性淋巴瘤中存在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但有必要采用定位研究来识别具有端粒酶活性的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端粒 端粒 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武 葛京平 +4 位作者 虞伟 高建平 马宏青 周文泉 薛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评估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法 ,对 5 4例膀胱癌组织及尿沉渣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 ,并与对照组及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 结果 :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达 89% ;尿... 目的 :评估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法 ,对 5 4例膀胱癌组织及尿沉渣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 ,并与对照组及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 结果 :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达 89% ;尿沉渣的阳性率达 81% ,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 46 %。尿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 ,尤其在肿瘤早期差异更为显著。 结论 :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尿沉渣端粒酶活性测定阳性率高、特异性好 ,且各级膀胱癌之间无明显差异 ,可以替代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诊断 端粒 膀胱癌 端粒重复序列-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丽姝 张瑛华 刘宇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研究手术标本端粒酶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ELISA)检测20例胰腺癌细胞株和20例胰腺囊肿细胞株中端粒酶活性。结果:胰腺癌手术标本端粒酶阳性率为75%(15/20),胰腺囊肿... 目的:研究手术标本端粒酶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ELISA)检测20例胰腺癌细胞株和20例胰腺囊肿细胞株中端粒酶活性。结果:胰腺癌手术标本端粒酶阳性率为75%(15/20),胰腺囊肿手术标本端粒酶阳性率为65%(13/2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胰腺癌手术标本中有较高的端粒酶表达,但其与胰腺囊肿中端粒酶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端粒酶检测对于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无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端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各亚单位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敏 纪新强 +1 位作者 罗兵 刘付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不同亚单位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其中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9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1)恶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25/30)、71.43%(5/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上皮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2)RT-PCR定性检测发现hTR和TP1mRNA在检测的各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hTERTmRNA主要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二者间hTERTmRNA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及正常组织hTERT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3)端粒酶活性与hTERT亚单位表达明显相关(P<0.001),而与hTR和TP1亚单位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hTERT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端粒酶的活性调节,hTERT的表达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端粒 端粒酶亚单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端粒重复序列技术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端粒酶量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万灼 林茂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 (HHT)对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HL 6 0细胞的端粒酶量变化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流式细胞术检测和... 目的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 (HHT)对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HL 6 0细胞的端粒酶量变化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流式细胞术检测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了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5~ 5 0 0 μg·L- 1HHT处理HL 6 0细胞 0~ 4 8h ,HL 6 0细胞端粒酶量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下降。同时 ,HL 6 0细胞发生了凋亡。结论 HHT有降低HL 6 0细胞的端粒酶量 ,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末端转移酶 白血病 细胞凋亡 端粒 抑制效应 抗肿瘤药 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γ和TGF-β_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宏 刘苏冰 +1 位作者 左志高 朱晓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NF γ)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 γ和TGF β1处理RPE细胞 2 4h后 ,采用端...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NF γ)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 γ和TGF β1处理RPE细胞 2 4h后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的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随着上述细胞因子浓度的增加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 ,且呈剂量依赖性 ,2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NF γ和TGF β1对RPE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干扰素-Γ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丽萍 潘秀英 +3 位作者 闫钟钰 张彦 江滨 王申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端粒酶活性分析 ,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 ,并在激发光 4 80nm和发射光 5 2 0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 2 0例正常...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端粒酶活性分析 ,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 ,并在激发光 4 80nm和发射光 5 2 0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 2 0例正常人和 2 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PicoGreen能特异结合双链DNA ,荧光强度随双链DNA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能定量 ,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红 王陈 杨秀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以及同组织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RAP -PCR -ELISA)半定量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 1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增生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以及同组织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RAP -PCR -ELISA)半定量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 1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增生性结节、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腺瘤、增生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癌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可能是一个特异性较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标记物 ,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手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瘤的良恶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端粒 鉴别诊断 端粒重复序列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端粒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良建 黄建华 +3 位作者 李赞 陈正炎 罗建新 郭新程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探讨其作为涎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银染 TRAP法检测 2 8例涎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 2 8例癌旁组织、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 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探讨其作为涎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银染 TRAP法检测 2 8例涎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 2 8例癌旁组织、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 8例涎腺癌组织中 ,有 2 5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89.3% )。 2 8例癌旁组织中 ,有 4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14 .3% )。 10例腮腺混合瘤 ,6例腮腺腺淋巴瘤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涎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作为诊断涎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肿瘤手术治疗后监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涎腺肿瘤 端粒重复序列技术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在大肠息肉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卫政 何小兵 +2 位作者 易宏锋 何长华 吴宏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00-2601,共2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大肠息肉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36例患者的病变标本,均在电子内镜下取大肠息肉组织5块,3块送活检,另2块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增生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息肉样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大肠息肉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36例患者的病变标本,均在电子内镜下取大肠息肉组织5块,3块送活检,另2块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增生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息肉样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7%、18%、14%、0和88%。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大肠息肉恶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端粒 端粒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
19
作者 朱薏 宋绿茵 +1 位作者 赵蓉 钟惠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法 )对 2 1例患者进行了检测 ,其中慢性宫颈炎 10例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Ⅱ~Ⅲ级 2例 ,子宫颈癌 3例 ,子宫内膜癌 3例 ,内胚窦瘤 1例 ,子宫肌...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法 )对 2 1例患者进行了检测 ,其中慢性宫颈炎 10例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Ⅱ~Ⅲ级 2例 ,子宫颈癌 3例 ,子宫内膜癌 3例 ,内胚窦瘤 1例 ,子宫肌瘤 1例 ,盆腔平滑肌肉瘤 1例 ;所有病例同时行病理石蜡切片检查。结果 :恶性肿瘤中端粒酶呈阳性 ,而良性病变中端粒酶呈阴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相关性 ,因此端粒酶不仅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也可能对手术后判断癌细胞侵及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端粒重复序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20
作者 仇生龙 周立生 项富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相应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83.33%、86 .11%、86 .6 7%、90 .90 %和 84 .2 1%。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大小、转移、分化程度、分期均不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而且TRAP ELISA检测法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 酶联免疫吸收测定 消化道肿瘤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