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果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
1
作者 杨蕊 胡莹莹 +2 位作者 张翅 吴建国 朱雅宁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3,共8页
建立金果榄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古伦宾、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β-蜕皮甾酮、木兰花碱6种成分的含量及浸出物含量,并运用化学模式识别进行分析。采用Prodgy^(3M) ODS-3色谱柱(2.0 m×150 mm,3μm)... 建立金果榄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古伦宾、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β-蜕皮甾酮、木兰花碱6种成分的含量及浸出物含量,并运用化学模式识别进行分析。采用Prodgy^(3M) ODS-3色谱柱(2.0 m×150 mm,3μm),以乙腈(A)-0.2%磷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0.4 mL/min;柱温30℃;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237 nm及344 nm。结果表明18批不同来源金果榄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除J15批次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39外,其余样品相似度均≥0.928;共标定21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古伦宾、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β-蜕皮甾酮、木兰花碱6个峰,含量测定结果分别在10.746~23.113 mg/g、0.067~0.794 mg/g、0.042~0.391 mg/g、0.008~0.207 mg/g、1.129~3.586 mg/g、0.172~0.801 mg/g之间,结合浸出物含量样品大致聚为三类。该方法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为金果榄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指纹图谱 多指标成分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优化金果榄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杨秀全 杨光明 +1 位作者 杨露 臧灵飞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4期19-25,共7页
为了优化贵州省道地药材金果榄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效益,选用Hyponex No1、6-BA、不同浸种时间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相同方法对新鲜浆果、干果及新鲜种子、风干种子进行处理;在10月、12月和翌年3月进行播种,筛选... 为了优化贵州省道地药材金果榄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效益,选用Hyponex No1、6-BA、不同浸种时间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相同方法对新鲜浆果、干果及新鲜种子、风干种子进行处理;在10月、12月和翌年3月进行播种,筛选出最优的育苗方案。结果表明,使用3.30 g/L Hyponex No1、4.00 mg/L 6-BA混合试剂浸种15 h为最优处理条件,理论发芽率为96.4%,新鲜种子发芽率最高(96.76%),与新鲜浆果发芽率(96.29%)差异不显著,与干果和风干种子的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新鲜浆果在12月播种发芽率最高,为96.22%,与10月播种发芽率不显著,与3月播种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可知,3.30 g/L Hyponex No1和4.00 mg/L 6-BA的混合试剂对新鲜浆果浸种15 h,在10—12月进行播种为金果榄种子育苗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金果榄 种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地中药材金果榄种子育苗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司海倩 封海东 +4 位作者 刘三波 韩明清 马兆成 游景茂 张泽志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5-130,192,共7页
以金果榄(Tinosporae Radix)基原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gnep.]实生种子进行大棚育苗,并检测一、二年生金果榄种苗的农艺性状及二年生金果榄种苗干燥块根的古伦宾含量。对一年生金果榄种苗喷施MS营养液,检测其农艺性... 以金果榄(Tinosporae Radix)基原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gnep.]实生种子进行大棚育苗,并检测一、二年生金果榄种苗的农艺性状及二年生金果榄种苗干燥块根的古伦宾含量。对一年生金果榄种苗喷施MS营养液,检测其农艺性状并分析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果榄种苗株高、主根长、块根随种植时间呈增长趋势,二年生苗叶片数在6—7月无明显增加;种苗叶形指数、块根形指数分别在5月龄、17月龄后无明显变化;二年生金果榄种苗干燥块根EP理论塔板数均>5 000、古伦宾含量均>2%,水分含量均<13.0%,符合药典规定。MS营养液处理促进了一年生金果榄种苗株高增长、叶片数增加和块根的形成,种苗株高、叶宽、茎粗与地下块根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块根鲜重与块根纵径、块根横径、块根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块根横径、块根纵径、块根形指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形指数与叶长、叶宽之间无相关关系,而块根形指数与块根纵、横径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中药材 金果榄(tinosporae Radix) 叶面肥 种子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4
作者 吕福杰 范在举 +1 位作者 李琦 邓爱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7-1713,共7页
研究金果榄的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金果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圆二色谱及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以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 研究金果榄的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金果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圆二色谱及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以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从金果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七个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tinocapill A(1)、tinocapill B(2)、crispene A(3)、floridolide B(4)、古伦宾(5)、tinosporol B(6)、borapetol A(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6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小鼠BV2细胞释放NO(IC 50值分别为9.6和5.8μmol/L),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提取分离 二萜 克罗烷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金果榄组织培养初探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丽梅 马小军 +3 位作者 白隆华 曾雯雯 冯世鑫 莫长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232-1235,共4页
以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3-丁酸(I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赤霉素(GA),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金果榄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启动培... 以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3-丁酸(I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赤霉素(GA),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金果榄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KT+0.1 mg/L 2,4-D,腋芽诱导率达95.1%;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GA+0.2 mg/L NAA,增殖系数达到16.1;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0.4 mg/L NAA,30 d时生根率为85.4%,10 d后炼苗移栽到塘泥和河沙(3∶1,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7.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 茎段 组织培养 诱导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植物来源金果榄药材降血糖作用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永慧 杨光义 +1 位作者 冉培红 叶方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8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物来源金果榄药材降血糖作用。方法选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药,将青牛胆、金果榄两种植物来源的金果榄药材的半仿生煎煮提取液灌服小鼠,通过检测模型小鼠给药前后血糖水平,计算血糖下降百... 目的比较两种植物来源金果榄药材降血糖作用。方法选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药,将青牛胆、金果榄两种植物来源的金果榄药材的半仿生煎煮提取液灌服小鼠,通过检测模型小鼠给药前后血糖水平,计算血糖下降百分率,对二者降糖作用进行比较。结果青牛胆与金果榄均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血糖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且青牛胆高剂量组血糖下降百分率高于金果榄高剂量组。结论青牛胆降血糖作用优于金果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牛胆 金果榄 降血糖 作用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金果榄中巴马亭 被引量:8
7
作者 颜继忠 褚建军 +1 位作者 徐聪 严琴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0-451,共2页
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金果榄中巴马亭,以氯仿∶甲醇∶0.2mol·L-1盐酸(2∶1∶1)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移动相,流速2ml·min-1,仪器转速800r·min-1,进样量100mg,2h后分离出了16.8mg巴马亭(组分Ⅱ),并经HPLC测定,组分纯... 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金果榄中巴马亭,以氯仿∶甲醇∶0.2mol·L-1盐酸(2∶1∶1)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移动相,流速2ml·min-1,仪器转速800r·min-1,进样量100mg,2h后分离出了16.8mg巴马亭(组分Ⅱ),并经HPLC测定,组分纯度>99.6%,并由UV、IR、MS和1H NMR确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金果榄 巴马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与初加工对金果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冯世鑫 马小军 +1 位作者 闫志刚 黄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97-3599,共3页
为了探索保障金果榄药材质量的采收和初加工方法,设置不同的采收期、块根大小、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的处理,用热浸法和HPLC分别测定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结果表明,金果榄块根巴马汀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年龄的增长和采收月份的... 为了探索保障金果榄药材质量的采收和初加工方法,设置不同的采收期、块根大小、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的处理,用热浸法和HPLC分别测定金果榄块根浸出物和巴马汀含量。结果表明,金果榄块根巴马汀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年龄的增长和采收月份的延迟而升高,横径大于3 cm的块根品质较好,切片对品质影响不大,低温干燥有利于巴马汀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采收 加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金果榄药材中盐酸巴马汀含量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光义 杜士明 +2 位作者 黄良永 陈吉炎 叶方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果榄药材品质优劣。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盐酸巴马汀为指标成分作比较。结果湖北省武当山产金果榄药材中盐酸巴马汀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样品。结论该产地品系可进一步培育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的优良种质...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果榄药材品质优劣。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盐酸巴马汀为指标成分作比较。结果湖北省武当山产金果榄药材中盐酸巴马汀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样品。结论该产地品系可进一步培育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的优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巴马汀 盐酸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玉霞 林碧秀 +4 位作者 王红兰 陈铁柱 陈帅 夏燕莉 胡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108,112,共4页
为探明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金果榄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14份来自湖南、贵州及四川的金果榄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Y)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 为探明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金果榄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14份来自湖南、贵州及四川的金果榄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Y)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块根单个重(X3)>块根宽(X2)>块根长(X1)>茎粗(X5)>块根个数(X7)>株高(X4)>茎叶重(X8)>叶片数(X6)。最佳回归方程Y=6.098-0.326X1+3.076X3+41.215X7-25.652X8,即块根长、块根单个重、块根个数及茎叶重是影响金果榄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块根单个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块根个数及茎叶重。金果榄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主攻方向应为块根单个重、块根个数及茎叶重。金果榄产量高的株型应是块根个数多、块根单个重高、块根长及茎叶重适中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小泉 薛艳霞 韦绍龙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以金果榄稍老茎节和嫩茎节为外植体,应用次氯酸钠和升汞对金果榄茎节进行单因素和两因素不同时间的处理,以优化外植体灭菌环节;通过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对金果榄初代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 以金果榄稍老茎节和嫩茎节为外植体,应用次氯酸钠和升汞对金果榄茎节进行单因素和两因素不同时间的处理,以优化外植体灭菌环节;通过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对金果榄初代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果榄稍老茎节在15%次氯酸钠中灭菌20min,再用0.1%升汞灭菌10min,污染率为6.7%、死亡率3.3%、出芽率达93.5%;金果榄初代诱导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mg/L;金果榄增殖培养较好的培养基为MS+TDZ 1.0mg/L+6-BA 0.5mg/L+NAA 0.2mg/L;在生根培养过程中,金果榄芽基部在IBA 100mg/L+6-BA 10mg/L溶液中浸泡10min,再接入1/2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根诱导率为80%,每株根条数为3.7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组织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及药根碱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倩 孙常磊 +3 位作者 宫成玉 杨鹏 李大鹏 王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752,共5页
采用一种高效的pH区带逆流色谱方法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和药根碱,以氯仿-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在上相中加入20 mmol/L的HCl作为固定相,在下相中加入10 mmol/L三乙胺作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仪器转速为850 r/min。经一... 采用一种高效的pH区带逆流色谱方法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和药根碱,以氯仿-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在上相中加入20 mmol/L的HCl作为固定相,在下相中加入10 mmol/L三乙胺作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仪器转速为850 r/min。经一次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从2 g粗提物中得到512 mg巴马汀和421 mg药根碱。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纯度均大于95%,采用MS,~1H NMR和^(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确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上样量大等特点,可快速高效地分离制备金果榄中的巴马汀和药根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区带逆流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巴马汀 药根碱 金果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金果榄生产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世鑫 闫志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以中药材金果榄为原料生产的抗菌镇痛制剂作用显著,已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综述金果榄的基原植物、产地与分布、生长环境、种苗繁育、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与质量评价等生产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金果榄原料药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金果榄 基原植物 栽培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水提液与醇提液指标成分相关性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涂自良 杨光义 +2 位作者 陈吉炎 朱海涛 肖淼生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期1359-1359,共1页
目的考察金果榄煎剂中盐酸巴马汀与盐酸药根碱含量,探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检测方法醇提液中盐酸巴马汀与盐酸药根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为指标成分作比较。结果金果榄煎... 目的考察金果榄煎剂中盐酸巴马汀与盐酸药根碱含量,探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检测方法醇提液中盐酸巴马汀与盐酸药根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为指标成分作比较。结果金果榄煎剂中盐酸巴马汀与盐酸药根碱的含量仅为醇提液中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含量的40%。结论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质量控制对象与药效物质基础缺乏紧密联系,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巴马汀 盐酸 药根碱 盐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果榄中盐酸药根碱与盐酸巴马汀含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黎 王启斌 +2 位作者 黄良永 肖淼生 涂自良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金果榄中盐酸药根碱与盐酸巴马汀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tm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1:1)(含四甲基乙二胺3.5 mL.L-1,用磷酸调pH值至7.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 目的建立测定金果榄中盐酸药根碱与盐酸巴马汀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tm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1:1)(含四甲基乙二胺3.5 mL.L-1,用磷酸调pH值至7.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5℃。结果盐酸药根碱在0.009 8~0.316 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5),盐酸巴马汀在0.011 5~0.368 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果榄中盐酸药根碱与盐酸巴马汀含量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药根碱 盐酸 巴马汀 盐酸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防治胃溃疡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刚 涂自良 +2 位作者 陈黎 袁胜浩 杨光义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金果榄对胃溃疡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胃溃疡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胃溃疡大鼠... 目的研究金果榄对胃溃疡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胃溃疡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胃溃疡大鼠模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胃黏膜PGE2的水平降低,溃疡指数明显增加;金果榄能提高组织及血清SOD的活力,降低MDA含量,并可提高胃黏膜PGE2的水平,能显著升高血清EGF水平,并促进胃溃疡周边组织EGF表达降低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金果榄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胃黏膜内源性PGE2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胃溃疡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前列腺素E2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17
作者 赵成刚 赵芳芳 代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275-5277,共3页
[目的]研究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质量浓度。最佳提取工... [目的]研究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质量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W/V,g/ml,下同)、乙醇质量浓度60%;在此条件下金,果榄总黄酮得率为8.926 mg/g。[结论]试验优选了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金果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Radix tinosporae)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种子特性及不同沙藏方式促进发芽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襟祺 Mohammad Murtaza Alami +3 位作者 王学奎 刘三波 龚达林 王雪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134-137,157,共5页
为了解金果榄(Tinospora sagittata Gagnep)种子的生理特性和萌发、生长特性,分别用鲜果实和鲜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后,对野生金果榄果实、种子和胚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用含5 mg/L赤霉素的MS培养基培养、沙藏2个月和4个月对金果榄种子进行... 为了解金果榄(Tinospora sagittata Gagnep)种子的生理特性和萌发、生长特性,分别用鲜果实和鲜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后,对野生金果榄果实、种子和胚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用含5 mg/L赤霉素的MS培养基培养、沙藏2个月和4个月对金果榄种子进行无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日夜温差>10℃)湿润沙藏可打破金果榄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保持种子活力;赤霉素处理能快速打破种子休眠,15 d后发芽率达到80%以上;金果榄种子经风干后2个月、4个月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10%,表明金果榄种子不适合干燥贮藏。因此,金果榄的休眠类型主要是由于萌发抑制物存在而导致的生理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tinospora sagittata Gagnep) 种子休眠 沙藏 赤霉素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丛生芽增殖培养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芩芬 陆恒 +3 位作者 谢圆圆 韦树根 韦天如 潘丽梅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65-68,共4页
以金果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基础培养基类型、不同pH、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不同琼脂浓度对金果榄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13.85;培养基酸碱度以pH 4.5~5.... 以金果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基础培养基类型、不同pH、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不同琼脂浓度对金果榄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13.85;培养基酸碱度以pH 4.5~5.0为宜,倾向于偏酸性的环境,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13.22~15.27;最佳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5g/L;琼脂的较佳浓度为4.5~5g/L,在最优的组合条件下,金果榄丛生芽粗壮,增殖系数高,生长快。本研究结果为金果榄组培苗的继代增殖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丛生芽 培养基 PH 增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提取金果榄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忠飞 赵成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87-190,共4页
为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微波法对金果榄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质量浓度、微波功率、固液比、提取时间对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芦丁比较其对羟自由基、超氧... 为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微波法对金果榄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质量浓度、微波功率、固液比、提取时间对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芦丁比较其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浓度60%、固液比为1∶20、提取时间8min、微波功率640W;抗氧化性评价表明,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50%时,其浓度分别为2.766mg/mL和4.571mg/mL。最优条件下的总黄酮得率为11.384mg/g,金果榄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金果榄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