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细胞因子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作用
1
作者 张力 赵明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6-337,共2页
重组细胞因子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作用张力(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赵明伦(广东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湛江524023)1材料与方法1.1人重组细胞因子rhIFN-α、rhIFN-γ、... 重组细胞因子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作用张力(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赵明伦(广东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湛江524023)1材料与方法1.1人重组细胞因子rhIFN-α、rhIFN-γ、rhTNF-α、rhIL-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细胞因子 CNE-22细胞 RAJ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重组细胞因子对人巨核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慧平 沈志祥 +1 位作者 钱六妹 邬维礼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70-172,共3页
为了阐明重组人类促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thrombopoietin,rhTPO)等重组细胞因子对人巨核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类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巨核祖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观察... 为了阐明重组人类促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thrombopoietin,rhTPO)等重组细胞因子对人巨核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类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巨核祖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观察rhTPO与IL-3、IL-6和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cellfactor,SCF)联合应用时对巨核祖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TPO能特异地、有效地刺激人巨核祖细胞的增殖。IL-3、IL-6和SCF对巨核祖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它们分别与TPO联合应用时,作用强度表现出叠加性.该结果显示,人巨核细胞增殖受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调控,其中TPO是特异地调控人巨核祖细胞生长的一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块培养 巨核祖细胞增殖 重组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的活性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占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18-320,276,共4页
细胞因子药物生物学效应强,极低浓度即可发挥作用,其活性检测只能用免疫学和生物学方法两种,其中体外利用细胞株的生物学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根据细胞因子与细胞株作用机理不同可将检测分为刺激或抑制细胞增殖、细胞毒、保护细胞等。同... 细胞因子药物生物学效应强,极低浓度即可发挥作用,其活性检测只能用免疫学和生物学方法两种,其中体外利用细胞株的生物学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根据细胞因子与细胞株作用机理不同可将检测分为刺激或抑制细胞增殖、细胞毒、保护细胞等。同时还对常见细胞因子药物的依赖性细胞株的特性作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 活性测定 研究进展 生物学检测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
4
作者 李安 孙丹邈 张璐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化疗后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或rhG-CSF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圣愈汤合增液汤口服治疗,观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化疗前1 d、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时外周血象。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rhG-CSF能够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改善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情况,促进血细胞水平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愈汤 增液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上皮性卵巢癌 骨髓抑制 外周血象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石远凯 许建萍 +22 位作者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结果: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结论: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用药的猴毒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宣尧仙 陈国灿 +11 位作者 陈云祥 徐潘生 杨红忠 陈颖 陈浩 卢祺炯 李峰 陈名友 雒蓬轶 刘忠荣 王若卓 钱伯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联合用药 毒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军志 赵阳 +1 位作者 陈国庆 饶春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建立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SCF)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 ,用于该制品生物学效价测定。方法 :应用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UT 7细胞株 ,比较不同细胞浓度、培养时间等条件下应用MTT染色的效果 ,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并用国... 目的 :建立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SCF)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 ,用于该制品生物学效价测定。方法 :应用类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UT 7细胞株 ,比较不同细胞浓度、培养时间等条件下应用MTT染色的效果 ,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并用国家参考品校正SCF效价。结果 :UT 7细胞对SCF的反应存在量 效关系 ,并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和剂量范围 ,效价测定重复性好 ,结果准确、客观 ,并用于重组SCF新生物制品的效价测定。结论 :已建立的UT 7细胞依赖株测定SCF生物学活性的方法可用于SCF的生物学活性的常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效价 UT-7细胞 生物学活性 质量控制 rhSCF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1
9
作者 马军 朱军 +1 位作者 徐兵河 于金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1-274,共4页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长效剂型,是在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PEG-rhG-CSF于1999年由美国Amgen公司首...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长效剂型,是在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PEG-rhG-CSF于1999年由美国Amgen公司首先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对猕猴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国林 郝静 +7 位作者 柳晓兰 董波 赵振虎 邱丽玲 陈松森 雒蓬轶 王若竹 罗庆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6-708,共3页
给正常成年猕猴每天一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 μg·kg-1·d-1(μKD)或 (和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2 0、5 0和12 5 μKD ,前者给药 5天 ,后者 8天 ,观察国产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 ,给... 给正常成年猕猴每天一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 μg·kg-1·d-1(μKD)或 (和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2 0、5 0和12 5 μKD ,前者给药 5天 ,后者 8天 ,观察国产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 ,给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最高值rhG CSF单独给药组为 2 0 6 % ,rhSCF单独给药为 2 0 0 % ,而两者联合给药后为 2 80 %~ 310 % ;外周血CFU GM较动员前分别升高 1 1、1 3和 5 8~7 9倍 ;3个联合动员组外周血CD34+ 细胞数分别为动员前的 2 0、2 4和 35倍。说明rhSCF对外周血干 /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 ,rhSCF+r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动员作用 骨髓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支天 张伟令 +2 位作者 黄东生 张谊 胡慧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9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4周期相同方案化疗,观察组患儿予皮下注射PEG-rhG-CSF 100μg/kg,1次/周期,对照组患儿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5μg/kg,1次/d。治疗期间监测患儿血常规并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率、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ANC由最低点恢复至≥2.0×10^9/L所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NC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11天和第9天,分别为(3.0±2.0)×10^9/L和(2.1±1.5)×10^9/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儿ANC变动幅度较小,化疗周期末ANC数值相对较高。两组患儿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G-rhG-CSF 1次给药与rhG-CSF连续多次给药在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 肝母细胞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含漱防治放射性口咽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凤琼 张莉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83-408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口咽炎反应的疗效观察及防治,并与常规使用含漱液进行比较。方法:将本科住院的7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放疗,每组35例,治疗组用重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口咽炎反应的疗效观察及防治,并与常规使用含漱液进行比较。方法:将本科住院的7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放疗,每组35例,治疗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00μg+生理盐水250 mL分次含漱后咽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24万U++vitB125 000 mg+2%利多卡因20mL分次含漱后咽下。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分度、愈合时间。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液含漱组的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炎出现较晚,多在放射治疗>10 Gy后出现;而对照组多出现在10Gy时,治疗组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液含漱可降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愈合,缩短总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炎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李娇 张晟 张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5-930,共6页
背景与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能诱导造血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并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 背景与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能诱导造血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并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活性,可用于肿瘤化疗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以保证原计划化疗方案的完成。本文旨在了解应用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以及预防性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选出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多西紫杉醇(docetaxel)75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65mg/m。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500mg/m。(TEC)化疗方案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1个周期末次给药后24~48h内给予rhG—CSF为预防组,以24-48h内未给予rhG—CSF为对照组,评估2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在预防组60例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4.0×10^9/L的发生率为25.O%,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2.0×10^9/L的发生率为23.3%;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WBC〈4.0×10^9/L的发生率为78.3%,ANC〈2.0×10^9/的发生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组的化疗延迟率分别为5.0%和25.0%(P=0.002),化疗延迟时间分别为(2.33±0.58)d和(3.73±0.80)d(P=O.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FN的发生率为20%,预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01)。2组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血小板(platelets,PLT)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O.547;P=-O.285)。预防组rhG—CSF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而对照组为2i.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41)。结论: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24—48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降低FN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减少rhG—CSF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细胞减少症 预防性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建红 陈海辉 +1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25-2829,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继续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未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给予3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后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31.6%、55.6%(P<0.05);三者之间的ANC减少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的FN发生率分别为4.3%、7.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有2例出现骨痛、1例出现乏力、1例出现肌肉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结论化疗期间使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老年 消化道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正华 王燕萍 蒋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强烈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的治疗作用。方法 :比较强烈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 (n =136 )与对照组 (n =6 5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的降低... 目的 :研究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强烈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的治疗作用。方法 :比较强烈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 (n =136 )与对照组 (n =6 5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的降低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ANC≥ 0 .5× 10 9/L的时间 ,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者缩短 (P <0 .0 5 ) ,感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亦降低。结论 :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可使粒细胞计数和功能恢复快 ,感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少 ,并可减少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细胞集落因子 化疗 急性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实验秃毛大鼠的毛发再生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泽 黄鹏煌 +3 位作者 赵海洋 李海燕 田海山 李校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41-1746,共6页
目的建立实验秃毛大鼠模型,研究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ecombinant human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2,rhKGF-2)对实验秃毛大鼠的毛发再生作用。方法对大鼠背部以脱毛膏拔毛,随机分为7个组,即正常对照组、5%米诺地尔组、aFGF组、r... 目的建立实验秃毛大鼠模型,研究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ecombinant human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2,rhKGF-2)对实验秃毛大鼠的毛发再生作用。方法对大鼠背部以脱毛膏拔毛,随机分为7个组,即正常对照组、5%米诺地尔组、aFGF组、rhKGF2高、中、低剂量组、0.9%生理盐水组。造模次日皮肤涂抹给药,以给药第1、5、9、14天为观察时间点,记录实验大鼠的体重、实验区毛长、实验区毛发生长状况。于第14天处死实验大鼠,取实验区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体重方面:在第1、5、9、14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毛长方面:与0.9%生理盐水组相比,在第5、9天,rhKGF2高、中剂量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第14天,高、中、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5);毛重方面:在第14天,与0.9%生理盐水组相比,各组(正常对照组除外)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rhKGF2具有促进实验秃毛大鼠毛囊新生与成熟的作用。结论 rh-KGF2具有促进实验秃毛大鼠毛发再生的作用。rhKGF2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秃毛大鼠 毛发再生作用 毛囊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刁尧 金雪瑛 +2 位作者 李亚明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标记物的放化纯度为 97.8% ,碘标记率为 78.4% ,比活度为 86.3 4TBq/mmol。用Iodogen法12 5 I标记rhG CSF ,方法简便、标记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ODOGEN法 ^125Ⅰ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5
18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周生余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批舢g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Ixg/kg,每日1次。结果:2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的周期中,4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53)和3.8%(2,53,P=0.678)。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柱从包涵体中快速制备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骊丽 王超展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提高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的复性效率,改进了高效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PHIC)纯化和复性rhSCF的方法。首先将目标蛋白溶解于8.0mol/L脲中,然后将rhSCF包涵体的提取液直接进样到不同规格的HPHIC柱进行纯化和复性。优化了固定相配基... 为了提高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的复性效率,改进了高效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PHIC)纯化和复性rhSCF的方法。首先将目标蛋白溶解于8.0mol/L脲中,然后将rhSCF包涵体的提取液直接进样到不同规格的HPHIC柱进行纯化和复性。优化了固定相配基结构和流动相组成等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得高质量回收率和高生物活性的rhSCF,rhSCF在40min内即可完成复性与纯化,目标蛋白的纯度在95.5%以上,质量回收率高于49.6%。通过体积排阻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分析,确认rh-SCF以单体存在。结果进一步证明HPHIC法是同时复性和纯化重组蛋白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疏水相互作用色谱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茗 和艳娇 +5 位作者 解明芳 齐典文 王玲 马天晓 胡彤宇 张国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初诊为骨肉瘤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将其分为对照组(rhG-CSF组)25例、观察组(PEG-rhG-CSF联合rhG-CSF组)52例。患者初次化疗方案均为AP方案。通过定期观测血常规评估化疗后ANC减少及预防性应用PEG-rhG-CSF的效果。结果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以显著缩短ANC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Ⅲ-Ⅳ级ANC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减少补充使用rhG-CSF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同时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以有效的降低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ANC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有益于保证骨肉瘤患者后续大剂量、高强度化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