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绪尔和逻各斯中心主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鲍贵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7,共9页
按照德里达的定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它断言言语确保在场,文字代表不在场,是对在场的延搁;语言源发于产生言语的思想过程,而文字只是言语的派生物,是能指的能指。在符号学上,逻各斯中心主义受到强烈渴求先验所指的... 按照德里达的定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它断言言语确保在场,文字代表不在场,是对在场的延搁;语言源发于产生言语的思想过程,而文字只是言语的派生物,是能指的能指。在符号学上,逻各斯中心主义受到强烈渴求先验所指的驱使。虽然逻各斯是哲学或神学的范畴,德里达却首次将之与索绪尔语言学联系起来。不过,仅仅将索绪尔的语言观划归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名下也未免过于简单化,我们仍需要深入到索绪尔的话语中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和字谜研究的剖析,我们发现,德里达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索绪尔的言语-文字观。虽然就字谜和个体符号研究而言,索绪尔表现出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是就其核心思想体系——语言系统理论——而言,索绪尔不愧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 言语 文字 语言符号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里达与逻各斯中心主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都爱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德里达对西方思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诊断,认为西方哲学史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历史。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德里达的这一思想:第一,逻各斯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以存在论问题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第二,海德格尔在存在论差异问题上的观点给了... 德里达对西方思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诊断,认为西方哲学史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历史。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德里达的这一思想:第一,逻各斯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以存在论问题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第二,海德格尔在存在论差异问题上的观点给了德里达走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契机;第三,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德里达提供了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中心主义 存在论差异 所指 能指 德里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明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荣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共6页
文章对德里达提出的一个观点即中国文明是"在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发展起来的伟大的文明",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观点作了细致的分析与批评,认为德里达的观点不能成为支持汉字优越论的论据,相反中国文明也处于逻各斯中心主义... 文章对德里达提出的一个观点即中国文明是"在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发展起来的伟大的文明",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观点作了细致的分析与批评,认为德里达的观点不能成为支持汉字优越论的论据,相反中国文明也处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支配之下:既有德里达揭示的那种以声音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有一概排斥言语与文字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也有以文字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中心主义 汉字 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姜文电影叙事结构论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姜文在我国电影导演中自成一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独特的电影结构。在电影中,姜文通过动摇叙事者的可靠性,对线性叙事的变形以及大胆的团块式叙事,出现了对真实的质疑,对权威话语的否定,和对理性的颠覆,让电影产生了跌宕起伏,引人... 姜文在我国电影导演中自成一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独特的电影结构。在电影中,姜文通过动摇叙事者的可靠性,对线性叙事的变形以及大胆的团块式叙事,出现了对真实的质疑,对权威话语的否定,和对理性的颠覆,让电影产生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姜文在电影结构上的种种尝试,显示出其明确的去逻各斯中心主义倾向。姜文的探索,是其个人艺术追求的展现,也有着不应被低估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文 叙事结构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三大批判及其精神实质 被引量:3
5
作者 袁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5-107,共3页
通过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解构与批判 ,后现代主义哲学展现出了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哲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理性主义 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各斯(道)·异延·翻译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历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如《圣经》巴别塔的故事所表明的那样,人们一直深深向往着建立一种透明、单义的共同语言,将万物的起源和人的根本存在归为一种超验的逻各斯/道,人们不但不对此加以质疑,反而赋予理性的逻各斯/道以解释一切现象的绝对权威。体现在翻译中... 如《圣经》巴别塔的故事所表明的那样,人们一直深深向往着建立一种透明、单义的共同语言,将万物的起源和人的根本存在归为一种超验的逻各斯/道,人们不但不对此加以质疑,反而赋予理性的逻各斯/道以解释一切现象的绝对权威。体现在翻译中,便是以“对等”/“信”作为衡量一切译作的惟一准绳。但实践证明,这种基于原作中心的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这也是人们一直对翻译标准聚讼纷纭的原因之一。体现德里达解构主义观的核心词语“异延”(d ifférance)可作为对这一现象的一种反拨。可为当代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亦有助于我们对时下的“译者中心”论保持足够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延 逻各斯中心主义 对等/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文化“逻各斯”——小说《女儿愿》的解构分析
7
作者 李震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挑战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二元对立原则 ,瓦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颠覆了语言结构系统中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的对立关系 ,导致了其后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本文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挑战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二元对立原则 ,瓦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颠覆了语言结构系统中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的对立关系 ,导致了其后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本文以短篇小说《女儿愿》为分析文本 ,试图从解构理论的视角对其表层含义及其深度模式下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 ,以其破解“中心文化”之说 ,实现对两种文化冲突中所谓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女儿愿》 解构主义 文学评论 逻各斯中心主义 中心文化” 文化冲突 谭恩美 结构主义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诗解构主义的诗学实践
8
作者 符树芬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38,共2页
一、中国当代长诗与解构主义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诗坛最重要的收获,就是长诗日臻成熟。几乎中国当代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都曾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建构长诗。纵观新中国成立30年来所问世的长诗作品,无论是诗学构架还... 一、中国当代长诗与解构主义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诗坛最重要的收获,就是长诗日臻成熟。几乎中国当代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都曾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建构长诗。纵观新中国成立30年来所问世的长诗作品,无论是诗学构架还是诗歌技巧,都表现出与传统诗歌判然不同的特质:诗人们或采取前所未见的言说方式,彻底破坏和消解了原有的语词系统;或在文本形式上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与颠覆,传递出一种全然陌生的诗学主张;或在结构形态方面进行着令人瞠目的改造,挑战着读者传统的审美思维和阅读习惯……这种全新的姿态,就是诗学领域内的后现代主义。而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最重要的特征,其“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实践 解构主义 长诗 逻各斯中心主义 20世纪90年代 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 传统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动物伦理思想考察——以“人之于动物的义务”为中心
9
作者 马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动物在康德伦理思想中占据什么地位,人之于动物究竟负有何种义务,一直是伦理学家,尤其是康德专家较为关注的议题。从近年来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这一议题的探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他人幸福说"和"自... 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动物在康德伦理思想中占据什么地位,人之于动物究竟负有何种义务,一直是伦理学家,尤其是康德专家较为关注的议题。从近年来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这一议题的探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他人幸福说"和"自我完善说"。其中,前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善待动物在于培养人之善心,进而更好地履行人之于他人幸福的义务。与此相对,后一种观点则主张,我们之所以不能虐待动物,与他人的福祉无涉,它完全是出于我们自身的自然完善与道德完善之考量。然而,基于康德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视角,人们将不难发现上述两种立场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都犯了同一错误即人格中心论的错误。破除这一错误,不仅有助于我们看清康德动物伦理学说的真实面目,更可以为我们当前社会反思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给出某种有益的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动物 义务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主义美学观及其方法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万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96,共6页
解构主义美学观及其方法论王万昌解构主义是本世纪中后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禀受结构主义范畴的传承,接受相对论熵论的世界观和主体哲学接受理论阐释学的影响;其反叛品格与价值取向则深植于二战后工业社会现实和科学主... 解构主义美学观及其方法论王万昌解构主义是本世纪中后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禀受结构主义范畴的传承,接受相对论熵论的世界观和主体哲学接受理论阐释学的影响;其反叛品格与价值取向则深植于二战后工业社会现实和科学主义的异化的土壤。它以反思文本为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反叛 后现代主义文化 美学观 接受理论 文本 逻各斯中心主义 主体哲学 科学主义 范畴
全文增补中
所指与能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与德里达之间──论在场形而上学及本体论的终极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乃乔 卢可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102,共9页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但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切入索绪尔与德里达两者之间的思路 ,我们发现 ,索绪尔与德里达对能指与所指之间谁决定谁的动力因关系的理解恰恰是颠倒的。索绪尔依凭一位语言学家...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但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切入索绪尔与德里达两者之间的思路 ,我们发现 ,索绪尔与德里达对能指与所指之间谁决定谁的动力因关系的理解恰恰是颠倒的。索绪尔依凭一位语言学家的视域 ,是站在逻各斯自律性言说所构造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之外 ,认定能指决定所指以分析印欧拼音语言 ;而德里达必须承认由逻各斯中心主义营构的在场形而上学是所指决定能指 ,在承认超验所指为本体的终极意义上建构起他的解构主义思想。所谓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动力因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权力关系。一位解构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必须首先是在场形而上学的建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所指 能指 序列关系 索绪尔 德里达 逻各斯中心主义 木体论 在场形而上学 解构主义 语境 等级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文化政治的形成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无关系。德里达在开创解构理论之始就表现出建立一门"人文科学"和标举"人的目的"的巨大热情,而人的问题的展开,便是文化政治所涉的具体现象和各种义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奉行&qu... 文化政治的形成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无关系。德里达在开创解构理论之始就表现出建立一门"人文科学"和标举"人的目的"的巨大热情,而人的问题的展开,便是文化政治所涉的具体现象和各种义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奉行"逻各斯中心主义",其要义在于本质论、二分法和等级制,对此德里达表示质疑并予以拆解。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虽然萌发在语言学之中,但却秉有天生的入世冲动和政治热情,这就使之必须同时在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两个战场上作战。它是在形式主义营垒中发生的化蛹为蝶的蜕变,但却不乏历史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于文化政治起到了深层次的导向作用。30余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巨变,使得文化政治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问题。尽管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作为一种前卫的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也不乏相通之处,二者相互补益、相须为用,当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和破解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德里达 解构理论 西方形而上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形式主义 历史主义 中国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科学的生命思维方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操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共4页
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医学生的生命化思维方式,因为只有生命化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医学生真正地对抗生命侵凌的元凶,即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方式。生命化思维方式崇尚生命间性,反对各种把不同生命体同一化、等级化的"生命中心主... 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医学生的生命化思维方式,因为只有生命化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医学生真正地对抗生命侵凌的元凶,即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方式。生命化思维方式崇尚生命间性,反对各种把不同生命体同一化、等级化的"生命中心主义"物种思维方式;崇尚生命尊严,反对把生命物化、工具化、单一化的"拜物教"物化思维方式;崇尚生命超越,反对把生命静止化、抽象化、低等化的"本原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生命化思维方式还意味着学会"生命地"理解人。其最终目标是建构生命化文化模式,重筑和谐生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逻各斯中心主义 生命侵凌 生命化 生命化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像力与翻译中的共生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6,共4页
逻各斯中心主义支配下的二项对立将翻译变为上帝的自我言说,剥夺了个体利用新词进行自我创造的权利,而在罗蒂偶然与人类团结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将想像力引入翻译却可保证独立个体的共生。
关键词 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项对立 偶然 人类团结 想像力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读解:《亚威农少女》及其现代、后现代思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绘画的开山之作。沿着塞尚的足迹 ,非自觉地本着“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 ,毕加索深刻面对了人类真实的生存荒谬。以立体派特有的手法《亚威农少女》呈现了叛逆拆解的多重意味。在具有否定了传统空间构成而... 《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绘画的开山之作。沿着塞尚的足迹 ,非自觉地本着“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 ,毕加索深刻面对了人类真实的生存荒谬。以立体派特有的手法《亚威农少女》呈现了叛逆拆解的多重意味。在具有否定了传统空间构成而成为形体塑造技法的里程碑这一种意义外 ,更高的肯定则在于它不仅促动着现代派画家的叛逆浪潮 ,且透露了半个世纪后的后现代大师对欧洲逻各斯中心论的全面批判清理的信息 ,开一代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评论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立体派绘画 塞尚 原型意象 现象学 现代思潮 后现代思潮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思想观念对于数学教育的若干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秦安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后现代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首先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一种主要理论思潮.其中对数学教育有较大启示的观念有:去单一化与多元化;解构宏大叙事和元话语;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人文科学和后现代的研究方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 后现代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首先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一种主要理论思潮.其中对数学教育有较大启示的观念有:去单一化与多元化;解构宏大叙事和元话语;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人文科学和后现代的研究方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力图探讨一种“后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是否可能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后现代观点保持一种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数学教育 宏大叙事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解构的朝圣之旅——《黑暗之心》后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美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旅程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非洲探索,更是一次对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之旅。小说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主要体现在:终极意义的消解,宗教信仰的消解和现代理性文明的消解三个方面。
关键词 朝圣 逻各斯中心主义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中“非此即彼”模式的批判
18
作者 李夫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论述比较文学学科自"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以来的几次危机及其成因。在以"跨文化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仍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论述比较文学学科自"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以来的几次危机及其成因。在以"跨文化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仍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其表现形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以各种变体构成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深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逻各斯中心主义 非此即彼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意识流叙事的辩证历史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心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7-172,287,共6页
英美意识流叙事是在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新的生产方式和结构中,中产阶级文学家重新定位自我,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开掘出的叙事新领地。作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机器不断扩张以及物化日益加剧的现实语境中的众... 英美意识流叙事是在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新的生产方式和结构中,中产阶级文学家重新定位自我,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开掘出的叙事新领地。作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机器不断扩张以及物化日益加剧的现实语境中的众多反抗性符码之一,英美意识流叙事是上个世纪初中产阶级文学家的一种社会象征和介入行为。本文不是孤立的将英美意识流叙事视做某个个性表达的问题或者纯粹的文学影响问题,而是透过它的显性特征或表层结构挖掘、阐释它的隐义或深层结构,将其定义为超越个别文本或个别作品的一种意义的表达——它既是对英语语言中内在的理性思维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抗和颠覆,又是对日益增长和固化的物化过程的绝望的嚎叫和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历史阐释 理性思维 逻各斯中心主义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亚当夏娃的秘密日记》:以文学形象学为视角
20
作者 赵晓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23-124,共2页
马克·吐温的《亚当夏娃的秘密日记》运用时代错位的方法对《圣经·失乐园》的神话进行戏拟,使其变成颂扬人类之爱的爱情寓言,亚当、夏娃的形象也因此具有男性原型和女性原型的象征意义。但是,尽管夏娃的日记也是以"我&qu... 马克·吐温的《亚当夏娃的秘密日记》运用时代错位的方法对《圣经·失乐园》的神话进行戏拟,使其变成颂扬人类之爱的爱情寓言,亚当、夏娃的形象也因此具有男性原型和女性原型的象征意义。但是,尽管夏娃的日记也是以"我"的口吻叙述,但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下,其实质是马克·吐温等男性的他者视角下对女性的审视,反映了典型的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自恋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象学 他者 原型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