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从家禽排泄物中检测和定量空肠弯曲杆菌的逆转录定量PCR方法研究
1
作者 Bui X T 张锦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86,共1页
弯曲杆菌属是导致人类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亟需一种快速而可靠地检测和定量该病原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运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直接从鸡粪便中检测和定量空肠弯曲杆菌的方法,并将其与另一种基于DN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进... 弯曲杆菌属是导致人类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亟需一种快速而可靠地检测和定量该病原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运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直接从鸡粪便中检测和定量空肠弯曲杆菌的方法,并将其与另一种基于DN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运用细菌培养和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在5d后从人工或天然污染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空肠弯曲杆菌。在使用细菌培养方法无法计数细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PCR亦无法检测到阳性扩增信号,而运用基于DN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检测到死亡的或无法培养的弯曲杆菌细胞,即使在经过20d保存处理后所有被检测样品仍是阳性。这种直接从鸡粪便样品中检测和定量空肠弯曲杆菌的方法在检测环境弯曲杆菌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逆转录荧光定量pcr MRNA 鸡粪便 弯曲杆菌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杯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李静怡 熊雷 +4 位作者 黄莉璎 刘晓鹏 杨盛奋 金京勋 王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2,共9页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qPCR检测FCV参考株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最低检测限为1×10^(2)TCID_(50)/mL,对其他相关病毒无有效响应,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33份临床样本,阳性率为51.5%。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RT-qPCR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可为FC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疫病防控等提供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FCV) 肽核酸(PNA) 分子信标荧光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开放阅读框(O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肝脏中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内参照基因及标准化方法的评估与整合(英文)
3
作者 李开济 田增有 +2 位作者 田景瑞 门秀丽 吴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6-2112,共7页
目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 PCR)结果的标准化对于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加入的核酸量校正(ΔCt法)、用单个内参照基因校正(ΔΔCt法)和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多个内参照基因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我们在d... 目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 PCR)结果的标准化对于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加入的核酸量校正(ΔCt法)、用单个内参照基因校正(ΔΔCt法)和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多个内参照基因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我们在db/db小鼠肝脏中对各种校正方法进行评估。方法:用ge Norm和NormFinder两种软件评估ACTB、e IF5、GAPDH、HMBS、HPRT1、Polr2A和RPLP0共7个内参照基因,以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Thrsp、SCD、SREBP1c和FAS作为目的基因。结果:应用ΔCt法,db/db小鼠肝脏中所有目的基因及GAPDH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ge Norm计算认为ACTB和HMBS最稳定。Norm Finder计算认为ACTB最稳定,而GAPDH和RPLP0为最佳组合。以单个基因ACTB或RPLP0,以及ACTB与HMBS,或GAPDH与RPLP0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db/db小鼠肝脏中除SREBP1c以外,Thrsp、SCD1和FAS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用ΔCt法校正RTq PCR的结果稳定并具有生物学意义。统计学软件ge Norm或Norm Finder应与ΔCt法整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标准化方法 内参照基因 DB/D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LISA与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PRSV病毒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秀菊 夏启玉 +7 位作者 霍姗姗 杜晓希 麦贤俊 张雨良 郭安平 李峰 孔祥义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4-2541,共8页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植株感染PRSV的方法,利用这2种方法检测多株转基因番木瓜与非转基因番木瓜的PRSV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RSV多肽抗原作为标准品制备的抗体建立的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可用于ELISA法检测PRSV;qRT-PCR法中选择的内参基因Cpa03g018830在番木瓜的不同生长阶段均稳定表达,可作为PRSV含量测定的内参基因;ELISA法和qRT-PCR法对多株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用于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利用这2种检测手段,可及时发现并铲除感染了PRSV的番木瓜植株,有效预防与控制PRSV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尼帕病毒N基因和L基因的假病毒构建及其应用
5
作者 崔超杰 张慧 +7 位作者 刘春菊 魏荣 张永强 崔进 戈胜强 李金明 蔡玉梅 王志亮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尼帕病毒(NiV)作为高致死率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稳定的阳性标准品,本试验将NiV N和L基因同时插入假病毒转移质粒PLJM-GFP中,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HEK293T)细胞,收集并浓缩病... 尼帕病毒(NiV)作为高致死率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稳定的阳性标准品,本试验将NiV N和L基因同时插入假病毒转移质粒PLJM-GFP中,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HEK293T)细胞,收集并浓缩病毒液,测定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的假病毒滴度,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假病毒形态,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NiV检测引物对包装的假病毒进行验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不同标准和文献中的4对NiV检测引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并对构建的NiV假病毒进行均一性试验、短期稳定性试验和抗RNase A降解试验。结果显示,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的假病毒滴度分别可达2.72×10^(5)和3.47×10^(4)IU/m L,电子显微镜下假病毒呈圆形、有囊膜的颗粒。测序结果显示,NiV假病毒核酸中成功插入N和L基因片段;4对NiV检测引物特异性良好,均可用于NiV检测,其中,在研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引物的灵敏性更高,病毒的检测下限为10^(0)IU/m L;NiV假病毒均一性良好,可在4℃条件下稳定保存至少7 d,且能够抵抗一定量的RNase A降解。本试验成功包装含有NiV N基因和L基因的假病毒,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和稳定性研究,为尼帕病毒性脑炎的防控提供物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NiV) 假病毒构建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t-PA、u-PA转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方 璩斌 +3 位作者 巩云霞 王学锋 杨晨敏 王鸿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纤溶分子标志物血浆含量、mRNA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两者与肿瘤浸润、播散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 2 3例胃癌、17例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目的 :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纤溶分子标志物血浆含量、mRNA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两者与肿瘤浸润、播散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 2 3例胃癌、17例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 PA)mRNA水平 ;用ELISA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浆纤溶分子标志物含量 ,包括t PA、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 PAR)、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等。结果 :胃癌、肠癌组患者血浆u PA、u PAR、PAP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其中 ,有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者u PA升高更为显著 ;t PA含量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u PAmRNA在两种肿瘤细胞表达均显著增高 ,而t PAmRNA则减少。结论 :纤溶功能亢进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易播散、浸润的主要原因之一。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胃肠道恶性肿瘤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调控生物膜关键基因提高大肠杆菌耐酸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建菊 冯守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共7页
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限制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精细调控生物膜形成是提升大肠杆菌耐酸性的有效策略。研究基于EL222蓝光诱导蛋白开发了具有8.6倍调控效率的双质粒调控系统,用于调节生物膜形成关键因子CsgD和二鸟苷酸环化酶M(diguanylate c... 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限制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精细调控生物膜形成是提升大肠杆菌耐酸性的有效策略。研究基于EL222蓝光诱导蛋白开发了具有8.6倍调控效率的双质粒调控系统,用于调节生物膜形成关键因子CsgD和二鸟苷酸环化酶M(diguanylate cyclase,DgcM)的表达。结果表明,在pH 5.0和15 mW/cm^(2)蓝光照射条件下,CsgD和DgcM过表达菌株耐酸性分别提高了22.3%和16.4%,生物膜含量分别增加了2.7倍和3.4倍。生物膜组成分析显示,酸性环境下多糖和蛋白质的增加以及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减少促进了细菌聚集,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生物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证实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显著提升。本研究构建的蓝光调控系统通过调控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成功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耐酸性,这将为微生物的有机酸发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蓝光调控 生物膜 耐酸性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岭牛PPAP2B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周萍 陈伟 +2 位作者 范瑞 秦媛 陈祥 《贵州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15-18,共4页
为了研究关岭牛PPAP2B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功能,试验以关岭牛为实验动物,分别提取心脏、肝脏、小肠、脂肪、大腿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以不同组织的总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 为了研究关岭牛PPAP2B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功能,试验以关岭牛为实验动物,分别提取心脏、肝脏、小肠、脂肪、大腿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以不同组织的总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P2B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关岭牛PPAP2B基因mRNA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很少甚至几乎不表达。结论:PPAP2B基因可能在牛的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牛 PPAP2B基因 基因表达 逆转录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遵义地区山羊Borna病毒P24基因片段的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长明 徐平 +1 位作者 葛均江 郭振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贵州遵义及周边地区山羊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套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检测了300只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DV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顺序,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讨贵州遵义及周边地区山羊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套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检测了300只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DV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顺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300只山羊PBMC中2只检出BDVP24基因阳性片段。山羊BDVP24基因片段阳性率为0.67(。BDVP24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strain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BDV/MDCK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C6B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结论贵州遵义及周边部分地区山羊存在BDV自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巢式逆转录荧光定量pcr BDV P24基因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麻鸡H-FABP和A-FABP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屠云洁 苏一军 +2 位作者 王克华 张学余 李国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在不同日龄清远麻鸡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为进一步阐明H-FABP、A-FABP在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鸡H-FABP和A-FAB... 【目的】分析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在不同日龄清远麻鸡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为进一步阐明H-FABP、A-FABP在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鸡H-FABP和A-FABP基因及参照基因GAPDH序列设计引物,以鸡心肌、胸肌、腿肌、肝脏和腹脂m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版,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6和120日龄清远麻鸡A-FABP、H-FABP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量。【结果】H-FABP、A-FABP和GAPDH的基因融解曲线均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定量准确。120 d时清远麻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56 d;H-FABP基因mRNA 120 d时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56 d,且同一日龄时在心肌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和腿肌(P<0.05)。120 d时清远麻鸡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和肝脏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56 d;同一日龄时,A-FABP基因mRNA在腹脂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A-FABP基因在心肌、胸肌和腿肌中不表达。相关分析表明,H-FABP基因mRNA差异表达量与胸肌、腿肌IMF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A-FABP基因mRNA差异表达量与腹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H-FABP基因主要在鸡肌肉组织的肌内脂肪中表达,而且在心肌中高度表达,与IMF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其是IMF含量的下调基因;A-FABP基因主要在腹脂与肝脏中表达,且在腹脂中高度表达,与腹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是脂肪细胞的上调基因,且为正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麻鸡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A—FABP基因 H—FABP基因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纳病毒在宁夏的人和动物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建 马彦 +2 位作者 张颖 王振海 谢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对临床VE患者以及其本人接触动物的检测,探讨BDV在宁夏地区的感染状况及感染机制,并分析BDV核酸和转化后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病毒种系发生的来源。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及其接触的动物的外周血单... 目的对临床VE患者以及其本人接触动物的检测,探讨BDV在宁夏地区的感染状况及感染机制,并分析BDV核酸和转化后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病毒种系发生的来源。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及其接触的动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p24和p40基因片段。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连接测序,应用MEGA和DnaSP4.0软件对测序结果同国外的标准株HE80、H1766、strainV等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并构建病毒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在60例VE患者及其接触的710绵羊中,PCR检测发现有3例阳性,阳性检出率5%;9头绵羊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7%。基因聚合分析显示人和动物BDV的核酸序列和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德国马源性的HE80株同源性高达100%,重构基因系统发生树可见宁夏VE患者和牛羊BDV核苷酸序列与国外的标准株形成宁夏-德国-日本的混合支系,同时宁夏绵羊BDV序列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结论宁夏地区人和牛羊存在BDV的自然感染,并且人的感染存在动物源性,其传染途径很可能是呼吸道的传播可能引起脑炎的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病毒在种系发生中与德国马源性HE80株有极高的同源性,病毒可能由国外引入本土,不排除病毒株变异的可能,人和绵羊之间存在相互传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毒 感染 巢式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膀胱癌差异基因的互作网络分析及验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嵘 赵镇 +5 位作者 高洋 吴清华 宋艳斌 姜立 郑文岭 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71-1774,共4页
目的采用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研究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构建浸润性膀胱癌基因互作网络图并对筛选出的网络中心节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将表达谱芯片筛选到的浸润性膀胱癌152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导入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分析,绘制差异基因互... 目的采用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研究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构建浸润性膀胱癌基因互作网络图并对筛选出的网络中心节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将表达谱芯片筛选到的浸润性膀胱癌152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导入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分析,绘制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图,并将互作网络数据导出到Cytoscape2.6.2软件中,筛选出网络中心节点。采用KEGG数据库等进行信号通路分类及基因功能研究,进而采用实时定量RT-PCR对其基因表达进行验证,筛选出基因表达在膀胱癌组与正常膀胱粘膜组差异最大的基因,并对浸润性膀胱癌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共有103个膀胱癌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蛋白经STRING筛选存在相互作用,并构成一个复杂的互作网络图;Cytoscape共筛选出26个网络中心节点,广泛参与肿瘤发生的多条信号通路;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UBE2C、VEGF、TGFBR2、CAV1四个基因表达量在膀胱癌组与正常膀胱粘膜组的差异最大,分别为9.45、4.17、0.13、0.18倍(以GAPHD作为内参,计算2-△△Ct),与芯片检测结果的趋势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出的浸润性膀胱癌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图,尤其是其中的网络中心节点基因,对于浸润性膀胱癌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互作网络 中心节点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PA、HPT轴应激激素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屠云洁 苏一军 +1 位作者 张学余 李国辉 《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第5期14-20,共7页
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试验对象,研究于(12±1)℃条件下进行急性冷应激处理时对HPA、HPT轴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技术动态研究冷应激反应中应激激素相关基因TRH、TSH、CRH、ACTH基因mRNA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 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试验对象,研究于(12±1)℃条件下进行急性冷应激处理时对HPA、HPT轴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技术动态研究冷应激反应中应激激素相关基因TRH、TSH、CRH、ACTH基因mRNA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TRH基因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 h3、h、6 h9、h1、8 h与应激结束后1 h6、h和12 h显著升高,其他时间内均下降到室温时的转录水平。垂体TSH基因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1.5 h到12 h期间显著升高,应激12 h时转录水平达到最高点,而其他应激时间均降低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结束后1 h到6 h期间垂体TSH基因mRNA转录水平也被显著升高,冷处理结束后9~24 h已恢复到应激前的正常水平。下丘脑CRH基因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3h、9 h1、8 h时与应激结束后0.5 h、1 h和9 h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降到应激前的正常水平。肾上腺ACTH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冷应激1.5~9 h、18 h时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均迅速下降到应激前水平;冷处理结束后0.5 h和3 h,由于又突然受到热的室温应激,ACTH基因mRNA转录量又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降到应激前的正常水平。下丘脑TRH基因mRNA表达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但表达量均不超过1.5,说明下丘脑TRH基因是负调控的。下丘脑CRH、垂体TSH和肾上腺ACTH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别在2.27~7.76、1.75~6.17、5.5~14.83范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TSH、CRH和ACTH基因均是冷应激反应时的正调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 HPA轴 HPT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