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加速度抑制的偏振光/MIMU组合导航SHKF姿态解算
1
作者 金仁成 裴森 +2 位作者 周梓健 刘忱 张然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77-3287,共11页
针对无人机受大运动加速度影响时,组合导航中加速度计输出信息关于有效重力加速度的占比减少,偏振光传感器会产生抖动现象,对姿态角求解模型的准确建立进行研究。首先,引入偏振光传感器组合导航,介绍了偏振光导航的定向原理。然后,以双... 针对无人机受大运动加速度影响时,组合导航中加速度计输出信息关于有效重力加速度的占比减少,偏振光传感器会产生抖动现象,对姿态角求解模型的准确建立进行研究。首先,引入偏振光传感器组合导航,介绍了偏振光导航的定向原理。然后,以双矢量高斯牛顿法和Sage-Husa Kalman (SHKF)算法构建级联式航姿解算算法,在多传感器的基础上观测无人机的姿态信息。最后,在分析运动加速度影响下加速度计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信任因子解决运动加速度对姿态解算的影响,该算法可以抑制高速运动的无人机体产生的运动加速度产生的影响。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基于偏振光/微型惯性测量单元(Miniatur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MIMU)组合导航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和动态环境中所提出算法相较于PI,EKF算法有30%左右的提升,运动加速度影响下抑制了由于非重力加速度的加入导致的姿态偏移。提高了无人机在运动加速度下的情况下的姿态解算精度,保证了无人机的正常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传感器 运动加速度抑制 航姿解算 无人机 组合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场地强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统计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石树中 沈建文 楼梦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根据强地面运动加速度数据,采用经验地震动衰减关系公式,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周期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比值受震级和震中... 根据强地面运动加速度数据,采用经验地震动衰减关系公式,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周期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比值受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不同。用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按简单的系数折算成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做法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场地 统计特征 强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 水平向地震动 竖向地震动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动加速度干扰的无人机姿态估计算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旭航 刘小雄 +2 位作者 章卫国 杨跃 郭一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8,共7页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无人机导航系统姿态估计易受传感器噪声和运动加速度干扰的难题,提出一种考虑运动加速度干扰的无人机姿态估计算法。首先,建立运动加速度估计模型,根据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加速度误差模型和由外部传感器提供的速度信息实...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无人机导航系统姿态估计易受传感器噪声和运动加速度干扰的难题,提出一种考虑运动加速度干扰的无人机姿态估计算法。首先,建立运动加速度估计模型,根据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加速度误差模型和由外部传感器提供的速度信息实现对运动加速度的精确估计,利用运动加速度估计模型获得的运动加速度对加速度计的原始值进行修正,降低动态环境下运动加速度对姿态估计的干扰。随后,搭建基于互补滤波的姿态估计模型,利用磁力计信息和修正后加速度信息构建陀螺仪修正量,对陀螺仪原始值进行修正,设计互补滤波器滤除来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的高频噪声和来自陀螺仪的低频噪声,避免传感器噪声信号对姿态估计的干扰。最后,利用无人机试飞过程中采集的传感器信息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精确估计无人机机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运动加速度,有效减弱传感器噪声和运动加速度对姿态估计的干扰,该算法显著提高了无人机导航系统在动态环境下姿态估计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 运动加速度 互补滤波 卡尔曼滤波 无人机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V重力测量的运动加速度建模及平台优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强 李建成 +1 位作者 郑晗 文无敌 《海洋测绘》 CSCD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针对适合捷联式重力仪的AUV搭载平台的选型问题,基于国内AUV实际航行数据,分析了多推进器组合、推进器和浮力舱组合、推进器和鳍舵组合等3类AUV的定深航行运动特性;推导了AUV水下航行在3个坐标轴方向上对重力仪产生的运动加速度计算公式... 针对适合捷联式重力仪的AUV搭载平台的选型问题,基于国内AUV实际航行数据,分析了多推进器组合、推进器和浮力舱组合、推进器和鳍舵组合等3类AUV的定深航行运动特性;推导了AUV水下航行在3个坐标轴方向上对重力仪产生的运动加速度计算公式,得到运动加速度与AUV水下6个自由度运动要素的解析表达式;基于运动加速度分析,讨论了适用于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AUV平台和推进装置设计,进行了AUV搭载平台的优选,并给出了重力仪安装位置建议;选定的AUV实验平台实施移动重力测量验证试验重复线精度达到0.42 mGal,验证了搭载平台优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 移动重力测量 自主水下无人航行器 运动加速度 搭载平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顾及大气层延迟的PVA模型Kalman滤波解算载体运动加速度
5
作者 王乐 王跃钢 +2 位作者 腾红磊 任强强 黄武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0-653,共4页
为解算航空重力测量中的载体运动加速度,对GPS载波相位伪距双差观测量进行分析。考虑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并通过对载体的运动学建模,提出一种基于PV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差分方法,该算法可从相位观测量中直接... 为解算航空重力测量中的载体运动加速度,对GPS载波相位伪距双差观测量进行分析。考虑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并通过对载体的运动学建模,提出一种基于PV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差分方法,该算法可从相位观测量中直接解算载体运动加速度。通过仿真分析验证,采用自适应Kalman滤波,得到的未经低通滤波处理的载体加速度标准差为7.26×10^(-3) 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双差观测量 运动加速度 对流层延迟 电离层延迟 PV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连接臂瞬态分析及优化设计
6
作者 张璐凡 孙贺贺 +4 位作者 闫恒 张鹏启 李兴冲 李奥楠 席政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0,共5页
对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柔性定位平台的连接臂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定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在SolidWorks中构建三维模型,将模型进行参数化后导入Workbench中,通过静力分析得到最大总变形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通过nCode模块得到疲劳... 对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柔性定位平台的连接臂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定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在SolidWorks中构建三维模型,将模型进行参数化后导入Workbench中,通过静力分析得到最大总变形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通过nCode模块得到疲劳寿命云图,从而得到连接臂的危险部位;对危险部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响应面优化法选择优化参数和优化目标;最后,从优化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大总变形降低1.1%,优化后的连接臂等效应力降低16.3%,疲劳寿命提高30.4%。通过响应面优化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超精密定位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 瞬态动力学 超精密定位 响应面优化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构造地震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志新 徐纪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5-1091,共7页
本文用错格实数傅里叶变换的拟谱法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震波在冲积扇、盆地等不均匀地震构造体区域的传播过程和地面运动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波由岩石区进入盆地结构后,在盆地内上下多次反射振荡,对地面建筑物可能形成多次连续的振动... 本文用错格实数傅里叶变换的拟谱法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震波在冲积扇、盆地等不均匀地震构造体区域的传播过程和地面运动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波由岩石区进入盆地结构后,在盆地内上下多次反射振荡,对地面建筑物可能形成多次连续的振动和破坏,仅有极少量地震波能量返回岩石区域中,这是防灾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地面运动特征;地震波在盆地边界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的地震波体波与次生面波动的叠加干涉形成了大振幅的地面运动,它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极大破坏;破坏峰值的空间位置可能远离岩石和盆地沉积层的边界或者地震断层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 错格实数傅里叶微分算子 地面运动加速度 多次反射 地震波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加速度运动和精确定位臂的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烁 李运堂 +1 位作者 孟光 丁汉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2,共7页
刚/柔耦合结构的高加速度运动和精确定位一直是航空航天机构、精密设备和机器人等高尖端技术领域的关键功能要求。文中以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领域中的高速精准运动臂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相关的结构动力学研究成果,从而对系统动力学特性... 刚/柔耦合结构的高加速度运动和精确定位一直是航空航天机构、精密设备和机器人等高尖端技术领域的关键功能要求。文中以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领域中的高速精准运动臂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相关的结构动力学研究成果,从而对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振动主动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实际工程背景,提出目前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或突破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耦合运动 加速度运动 精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中过渡曲线的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宏亮 王青 叶国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101,109,共3页
为适应现代剑杆织机的高速运转及对剑杆运动曲线的高要求,针对修正梯形加速度剑杆运动规律的过渡曲线提出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即采用高次多项式作为其过渡曲线。该方法不仅考虑端点处的边界条件,而且将曲线中点和1/4节点考虑进来,使过... 为适应现代剑杆织机的高速运转及对剑杆运动曲线的高要求,针对修正梯形加速度剑杆运动规律的过渡曲线提出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即采用高次多项式作为其过渡曲线。该方法不仅考虑端点处的边界条件,而且将曲线中点和1/4节点考虑进来,使过渡曲线的2个连接点在更高一个阶次上光滑过渡,从而使剑杆运动既平稳又快速,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满足高速织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杆织机 修正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 过渡曲线 高次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非线性摩擦前馈补偿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晶 王思宇 楚中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5,共9页
高加速度运动系统中非线性摩擦的建模补偿对提高轨迹跟踪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传统参数化模型难以准确预估高加速度运动启停阶段摩擦过冲等非线性摩擦的问题,在传统模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扩展Stribeck模型,提出一种扩展参数化模型,模... 高加速度运动系统中非线性摩擦的建模补偿对提高轨迹跟踪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传统参数化模型难以准确预估高加速度运动启停阶段摩擦过冲等非线性摩擦的问题,在传统模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扩展Stribeck模型,提出一种扩展参数化模型,模型参数的训练和学习样本源于高精度迭代学习控制获取的有限轨迹下非线性摩擦前馈补偿数据,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拟合模型参数。最后,在音圈电机驱动的高加速定位平台上针对不同运动轨迹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参数化模型难以消除高加速度启停阶段摩擦过冲等非线性摩擦对轨迹跟踪精度的影响;且与迭代学习控制的轨迹跟踪精度接近,有效避免了迭代学习泛化性差等问题,可实现工作空间下任意轨迹的摩擦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运动 非线性摩擦模型 前馈补偿 轨迹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汉 《航空制造技术》 2005年第8期26-30,共5页
随着控制理论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高速高精度运动算法的研究必将涉及多个领域及分支学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设计出具有强抗干扰、强鲁棒性的高性能控制器。
关键词 加速度运动系统 高性能控制器 理论建模 仿真计算 实验建模 干扰补偿 机械几何误差补偿 非线性补偿 热效应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加速度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洪刚 朱凌 郭乙木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讨论轴向加速度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等问题。基于Coriolis加速度和Lagrangian应力公式 ,利用Newton第二定律导出轴向加速度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线性变换将方程化为一阶无量纲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 ;... 讨论轴向加速度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等问题。基于Coriolis加速度和Lagrangian应力公式 ,利用Newton第二定律导出轴向加速度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线性变换将方程化为一阶无量纲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 ;并利用Crank Nicoson的中点离散技巧 ,给出运动方程的单步二阶差分方法 ;算法把对运动方程和本构方程分别离散 ,使之可以用于不同本构的运动弦线的数值仿真。且方法对线性问题绝对稳定 ,对非线性问题也有较好的稳定性。作为应用实例 ,利用该方法对一类加速度运动弦线的横向振动进行数值仿真 ,利用弹性弦线的守衡公式检验数值结果的精度 ,并利用给出的数值方法分析速度、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加速度运动弦线 横向振动 数值仿真 Crank-Nicoson公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的多工况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璐凡 韩红安 +3 位作者 聂福全 张振强 李雪丽 吴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64,共6页
设计一种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将运动过程分为五个工作状况,针对不同工况中的平台,采用有限元方法,展开静态受力分析,获得相应变形和应力分布云图,对其相关载荷参数影响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通过动态特性分析计算,获得前六阶固有频... 设计一种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将运动过程分为五个工作状况,针对不同工况中的平台,采用有限元方法,展开静态受力分析,获得相应变形和应力分布云图,对其相关载荷参数影响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通过动态特性分析计算,获得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其中第一阶固有频率高于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驱动频率,避免了系统共振的发生。利用锤击振动测试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模拟仿真数据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微电子制造产业飞速发展及其设备更新换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 多工况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驳载运不规则重大件货的波浪运动响应分析
14
作者 林南盛 杨宗俊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36,共5页
以双驳装载某大型桥梁主梁段拖航运输为例,采用JONSWAP谱描述相关拖航海域海况,基于水动力频域分析和波浪谱分析方法,分析双驳载运桥梁主梁段系统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对首尾驳船重心在波浪中的垂向运动响应和货物重心在波浪中的运动响... 以双驳装载某大型桥梁主梁段拖航运输为例,采用JONSWAP谱描述相关拖航海域海况,基于水动力频域分析和波浪谱分析方法,分析双驳载运桥梁主梁段系统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对首尾驳船重心在波浪中的垂向运动响应和货物重心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加速度进行短期预报。结果显示,采用双驳装载主梁段,并依据《海上拖航指南》进行绑扎系固的设计、校核,可以确保拖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驳载货系统 系固绑扎 波浪运动响应 运动响应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RC桥梁地震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雪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时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其中,强地面运动参数(IM)的选择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正确选择IM。分别采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结构第一模态...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时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其中,强地面运动参数(IM)的选择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正确选择IM。分别采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结构第一模态周期弹性谱加速度(5%阻尼比)Sa(T1,5%)和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IDA分析,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性质EDP的概率估计值,以PGA作为IM计算所得的结果明显偏于非保守,且离散度一般也更大。说明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EDP,根据地面运动强度的大小,选择不同的IM,通过合理的调值对EDP进行概率估计,可以更加精确、高效地建立PS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运动强度参数 钢筋混凝土桥墩 结构第一周期谱加速度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 地震需求参数(EDP)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SDA)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 I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运动强度指标对RC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4,共4页
强地面运动指标(IM)的选择对桥梁结构工程需求参数(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文章分别采用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RC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等周期的桥... 强地面运动指标(IM)的选择对桥梁结构工程需求参数(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文章分别采用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RC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等周期的桥墩结构,以PGA作为IM计算的EDP概率估计值离散度明显更大。因此应根据所分析结构的周期范围,选择不同的IM,通过合理的调值对EDP进行概率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 峰值地面运动速度 工程需求参数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期沉积盆地运动学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73-176,共4页
形成期沉积盆地的构造分析,一般包括几何学分析和力学分析。力学分析又由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两部分内容组成。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沉积盆地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关系。动力学分析则主要研... 形成期沉积盆地的构造分析,一般包括几何学分析和力学分析。力学分析又由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两部分内容组成。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沉积盆地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关系。动力学分析则主要研究沉积盆地的成因、控制条件、力学性质等等。运动学分析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至今,对沉积盆地的运动学分析多属定性描述。本文将着重探讨形成期沉积盆地运动学定量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运动学参数 构造分析 动力学分析 运动速度 地层厚度 拗陷 定性描述 运动加速度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裂速度对地震动及其地震灾害影响的有限单元法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松 朱守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6-697,共12页
断层破裂传播速度通常会影响强地面运动加速度的空间分布及地震的灾害程度,但究竟是如何影响的,目前未见全面的定量分析.为此,本研究设断层破裂速度从小到大发生改变(从亚剪切波速度到超剪切破裂速度),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在不同破... 断层破裂传播速度通常会影响强地面运动加速度的空间分布及地震的灾害程度,但究竟是如何影响的,目前未见全面的定量分析.为此,本研究设断层破裂速度从小到大发生改变(从亚剪切波速度到超剪切破裂速度),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在不同破裂传播速度的情况下,破裂产生的地震动及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的空间分布,计算时保持在所有情况下其断层上的最终位错相等,即所有不同破裂情况下产生的地震矩震级保持不变,都为M_(W)=7.0.计算结果显示:总体上,破裂传播的速度越快,PGA的幅值越大并且高值区分布的范围也越广,其地震灾害会越严重;超剪切破裂相对于亚剪切破裂会加剧地震灾害.但是,当破裂速度正好等于介质的剪切波速度时,断层面附近PGA峰值最大,断层附近的地震灾害最为严重.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当破裂传播速度等于√2倍剪切波速度时(该速度称为Eshelby速度),不产生剪切马赫波;这与超剪切破裂产生剪切马赫波的普遍现象不一致;但此时PGA并没有大幅度减小,其震害也不会有显著改变.因此,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地震震源过程、地震动效应以及灾害评估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裂速度变化 强地面运动加速度 超剪切破裂 Eshelby速度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响应分析的柔性定位平台多目标优化研究
19
作者 张璐凡 胡梦远 +1 位作者 闫恒 孙贺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为提升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关键机构柔性定位平台的精度与稳定性,研究平台在特定激励下的动态响应。使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对柔性定位平台进行谐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叠加法,得到柔性定位平台的固有特性,工况中压电致动器提... 为提升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关键机构柔性定位平台的精度与稳定性,研究平台在特定激励下的动态响应。使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对柔性定位平台进行谐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叠加法,得到柔性定位平台的固有特性,工况中压电致动器提供微动平台位移定位,获得位移频率响应曲线。通过峰值响应云图,确定柔性定位平台铰链处为实际载荷作用下的危险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柔性定位平台危险区域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优化后的模型。研究数据表明,柔性定位平台一阶固有频率增加3.7%,X轴、Y轴和Z轴最大振幅响应分别降低,整体结构更加平稳,为含柔性铰链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以及激励下的响应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 柔性定位平台 危险区域 谐响应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智能手环监测身体活动量的效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蒿莹莹 张琳 +1 位作者 马晓凯 曹振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3,共11页
目的:梳理运动智能手环评估步数、能量消耗、距离、身体活动强度效度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及筛查,梳理运动智能手环评估身体活动指标的效度研究成果及... 目的:梳理运动智能手环评估步数、能量消耗、距离、身体活动强度效度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及筛查,梳理运动智能手环评估身体活动指标的效度研究成果及其进展。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智能手环监测不同类型身体活动指标具有不同范围的误差,同时无法精确监测距离和不同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结论:运动智能手环监测不同身体活动指标的整体精确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应谨慎解读其监测结果,且目前相关研究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智能手环 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 加速度运动传感器 能量消耗 身体活动强度 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