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8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灵芝与紫灵芝的营养及主要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1
作者 戴彦哲 祝慧 +7 位作者 盛涛 吴玉洁 哈传志 刘文芳 魏建 周思健 王莉 周裔彬 《中国果菜》 2025年第8期13-18,共6页
为探究安徽产赤灵芝和紫灵芝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差异,对两种灵芝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基本营养成分方面,赤灵芝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含量较高,紫灵芝中的碳水化合物、水分含... 为探究安徽产赤灵芝和紫灵芝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差异,对两种灵芝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基本营养成分方面,赤灵芝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含量较高,紫灵芝中的碳水化合物、水分含量、粗多糖含量较高。两种灵芝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赤灵芝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高于紫灵芝。两种灵芝中均含有丰富的Ca、Mg微量元素。活性成分方面,赤灵芝的核苷类成分和灵芝酸类成分含量高于紫灵芝,紫灵芝中未能检出灵芝酸类成分。两种灵芝的营养成分和主要活性成分差异显著,整体上赤灵芝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要高于紫灵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灵芝 营养成分 氨基酸分析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地区紫灵芝和赤灵芝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2
作者 牛雨晴 柯志祥 +7 位作者 邱建林 李鸾翔 朱雁鸣 陈宏 简青燕 郑梅霞 朱育菁 苏海兰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探究福建漳州地区不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品种的营养成分及其差异,为灵芝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以同一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下的紫灵芝和赤灵芝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多种技术对其进行营养成分测定... 探究福建漳州地区不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品种的营养成分及其差异,为灵芝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以同一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下的紫灵芝和赤灵芝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多种技术对其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比较不同品种灵芝中总三萜、总多酚、总黄酮等多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评价灵芝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在基础成分和营养成分上,赤灵芝GL-2的蛋白质(22.0 g·hg^(−1))、可溶性糖(0.27%)、粗多糖(1.00 g·hg^(−1))和总三萜(2.92 g·hg^(−1))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赤灵芝GL-1的脂肪(3.6 g·hg^(−1))与粗纤维(50.6%)含量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赤灵芝GL-2氨基酸总含量最高(12.25 g·hg^(−1)),且所有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优于紫灵芝品种;在脂肪酸组分含量上,赤灵芝在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花生酸)上占比更高,其中GL-2亚麻酸含量(0.652%)为紫灵芝GS-1的7.8倍,紫灵芝GS-1油酸(55.2%)和GS-2亚油酸(40.0%)等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更高;在矿质元素含量上,紫灵芝GS-2的钙(3000 mg·kg^(−1))、铁(1250 mg·kg^(−1))、锌(46.8 mg·kg^(−1))含量均高于赤灵芝品种。赤灵芝(GL-2)在蛋白质、可溶性糖、粗多糖、总三萜及氨基酸含量上表现一定优势,提示其作为高营养功能原料的开发潜力;紫灵芝在矿质元素(钙、铁、锌、硒)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富集能力上更为突出,尤其是紫灵芝GS-2的钙、铁、锌含量及紫灵芝GS-1的硒含量,表明其在营养强化与特定代谢调节中的应用价值;品种特异性显著影响功能性成分(如总多酚、总黄酮)的积累,紫灵芝GS-2总多酚含量最高,而赤灵芝GL-1总黄酮含量最高。综上,赤灵芝GL-2的综合营养优势与紫灵芝的矿质元素特性,可为灵芝品种选育及功能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子实体 品种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赤灵芝袋栽技术要点
3
作者 王安祎 王亚光 +1 位作者 尚惠香 杜适普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5期40-42,共3页
赤灵芝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豫西地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为赤灵芝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一、栽培环境与场所设施(一)气候条件赤灵芝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 赤灵芝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豫西地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为赤灵芝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一、栽培环境与场所设施(一)气候条件赤灵芝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分化温度为22~28℃,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菌丝生长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生长 豫西地区 栽培技术 赤灵芝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
作者 王金艳 唐庆九 +3 位作者 周帅 张劲松 严培兰 周靖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2.5~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1;实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2.5~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1;实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21%~102.07%;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以准确定量灵芝孢子油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为灵芝孢子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运用建立的方法测定–20℃储存(冻藏)的不同生产批号的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在室温和–20℃分别储存的相同生产批号的灵芝孢子油,及用同批原料生产的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和灵芝孢子油维生素E软胶囊中的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20℃储存的不同生产批号灵芝孢子油软胶囊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储存温度显著影响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与–20℃储存相比,室温储存相同时间的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降低32.1%~47.2%;室温储存条件下,与添加维生素E的孢子油相比,未添加维生素E的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降低24.1%~28.7%,说明冻藏及添加维生素E可以有效减缓灵芝孢子油中的麦角甾醇含量的降低情况。研究结论可为建立灵芝孢子油产品质量评价的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维生素E 麦角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谭显东 陈星颖 +3 位作者 王浪 邹健 蔡坤佑 陈香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4-151,共8页
为提供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过程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灵芝生物量、次级代谢产物、基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法获得了菌体生长速率、次级代谢产物... 为提供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过程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灵芝生物量、次级代谢产物、基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法获得了菌体生长速率、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速率和基质降解速率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属于产物形成与菌体生长相耦联的类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动力学适合采用对数模型进行描述,基质降解动力学适合采用四参数对数模型进行描述。这些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adj)^(2)分别为0.9869、0.9952、0.9885和0.9959。发酵过程中灵芝最大生物量为46.76%,比生长速率常数为0.4138/d,灵芝生长速率最大值为4.834%/d;灵芝三萜与灵芝多糖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0.4172%、3.935%,比合成速率常数分别为0.6517/d、0.6070/d,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的最大合成速率分别为0.06796%/d、0.5971%/d;总糖半衰期为9.243 d,降解速率最大值为3.576%/d。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渣 固态发酵 灵芝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皿培工艺优化及其三萜酸降血糖活性研究
6
作者 何荣军 陈瑜 +3 位作者 叶强 张永武 沈佶儿 孙培龙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为研究皿培法获取灵芝三萜酸的可行性及其降血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皿培工艺,并采用α-葡萄糖苷酶法和斑马鱼糖尿病模型研究了该工艺所得总三萜酸的体内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皿培工艺为选用灵芝203菌株,接种至含8 g玉米芯... 为研究皿培法获取灵芝三萜酸的可行性及其降血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皿培工艺,并采用α-葡萄糖苷酶法和斑马鱼糖尿病模型研究了该工艺所得总三萜酸的体内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皿培工艺为选用灵芝203菌株,接种至含8 g玉米芯、2 g米粉、12 mL营养液(添加量分别为酵母浸粉1.6%、KH_(2)PO_(4) 0.4%、MgSO_(4) 0.15%、微晶纤维素3.3%,以蒸馏水补足12 mL)的培养皿(Φ90 mm)中,首先在26℃、72%湿度下暗培养7 d,转入4℃冷刺激6 h;然后转回原培养条件继续培养13 d;最后采用35 lx,450~460 nm的蓝光照射下培养15 d,皿培周期35 d。此条件下所得菌丝体总三萜酸组成和子实体接近,产量为(7.06±0.08)mg/皿,相较于优化前提高了2.04倍。菌丝体三萜酸的体内外降血糖活性显著优于同菌株子实体三萜酸。皿培法生产灵芝三萜酸具有周期较短、成本低和条件可控等优点,为灵芝三萜酸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丝体 皿培 三萜酸 工艺优化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灵芝菌株的纯化与复壮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红 刘岩岩 +1 位作者 刘俊杰 赵玉梅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高温-菌丝尖端处理技术对1株退化的灵芝菌株进行纯化和复壮,通过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的显微形态、菌丝中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栽培后子实体的农艺性状等指标评价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复壮后菌株生长情况良好,菌丝无色透明、有... 采用高温-菌丝尖端处理技术对1株退化的灵芝菌株进行纯化和复壮,通过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的显微形态、菌丝中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栽培后子实体的农艺性状等指标评价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复壮后菌株生长情况良好,菌丝无色透明、有横膈膜、粗细不均、锁状联合明显、尖端呈放射性分支,菌管表面光滑无纹饰、管间清晰无杂质。复壮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是原代菌株的1.46倍;与原代菌株相比漆酶活性提高了60%,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了85%。栽培试验表明复壮菌株子实体的农艺性状优于原代菌株,菌包污染率下降了25%,生物学效率提高了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退化 复壮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8
作者 张桂清 梁志豪 +6 位作者 刘青 吴小平 罗海凌 姚俊新 刘斌 林占熺 江书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共17页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 为探究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水提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浸膏得率和浸膏多糖含量的影响;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国标检测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可溶性、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原材料进行鉴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单糖和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复方菌草灵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2.5 h、料液比(g/mL)1∶25、提取次数2次、浸泡时间6 h;其颗粒粒度、水分含量、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和可溶性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硒平均质量分数为0.0583 mg/kg;得到的菌草灵芝、紫苏和富硒茶的薄层色谱条带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对其测定无干扰;复方菌草灵芝颗粒中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10、1.166、8.708、1.265、0.824、5.79、2.58、1.72和1.67 mg/g。以上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稳定可靠,颗粒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建立的复方菌草灵芝颗粒水提工艺质量标准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灵芝 水提工艺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壳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9
作者 陈罡 黄夏 +5 位作者 王月婵 张春春 丛文钦 张贵学 潘丰 高英旭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壳聚糖因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为提高灵芝孢子粉利用率,拓展壳聚糖提取来源,以灵芝孢子粉破壁后的残余物为材料提取灵芝孢子壳聚糖(GLSC),对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G... 壳聚糖因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为提高灵芝孢子粉利用率,拓展壳聚糖提取来源,以灵芝孢子粉破壁后的残余物为材料提取灵芝孢子壳聚糖(GLSC),对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GLSC的主要质量指标与商品壳聚糖相比差异不明显,且具有较好的水、脂肪结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扫描电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均表明,GLSC脱乙酰效果较好,品质较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在30%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GLSC制备水凝胶药物载体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壳聚糖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灵芝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奕君 杨小梅 林丽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2,共6页
赤灵芝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文章概括了近年来赤灵芝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赤灵芝在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赤灵芝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赤灵芝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肽提取及冲剂制备工艺研究
11
作者 林花 金海强 +5 位作者 姜银姬 金美玉 王婷 金星爱 尹花 车成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探明超声波辅助酶解法在提取灵芝多肽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促进灵芝多肽的提取及相应产品的工厂化生产,以多肽提取量为参考指标,进行灵芝多肽的提取及灵芝多肽冲剂制备工艺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随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来优化结合超声... 为探明超声波辅助酶解法在提取灵芝多肽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促进灵芝多肽的提取及相应产品的工厂化生产,以多肽提取量为参考指标,进行灵芝多肽的提取及灵芝多肽冲剂制备工艺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随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来优化结合超声波与酶法提取灵芝多肽的工艺条件,并进一步探究灵芝多肽冲剂的配方。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确定了灵芝多肽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即料液比为1∶5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60℃,加酶量为6000 U·g^(-1)。此外,针对灵芝多肽冲剂的配方,也得出了最优比例,糊精占20%,淀粉占25%,柠檬酸占0.3%,蔗糖占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子实体 活性多肽 酶解法 提取 最佳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笋壳替代木屑栽培2种灵芝效果分析
12
作者 钟珍梅 刘福阳 +1 位作者 李春燕 丁智权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了探明笋壳替代木屑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开发笋壳代料栽培基质,减少笋壳对环境的污染。试验设置笋壳等比例替代木屑用量,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和75%,以常规配方(替代比例0)为对照,研究笋壳代料栽培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灵芝生物量及品... 为了探明笋壳替代木屑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开发笋壳代料栽培基质,减少笋壳对环境的污染。试验设置笋壳等比例替代木屑用量,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和75%,以常规配方(替代比例0)为对照,研究笋壳代料栽培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灵芝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笋壳替代木屑降低了灵芝菌丝的生长速度,且随着替代比例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笋壳替代25%木屑栽培对2种灵芝出菇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大红芝和南芝1号的生物转化率、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14%和7.23%、13.50%和68.55%、16.49%和35.48%,总氨基酸含量以笋壳替代50%木屑处理最高,其次为笋壳替代25%木屑处理。栽培基质的C/N与灵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呈正相关,与总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综上,笋壳替代25%木屑栽培灵芝在保障产量的同时能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灵芝 生物转化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灵芝(Ganoderma sessile,SCAU-My1)菌丝体液态发酵条件优化以及菌丝体复合材料制备
13
作者 钟梓杰 李雪玲 +1 位作者 胡文锋 杨美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8-285,共8页
该研究以树灵芝(Ganoderma sessile,SCAU-My1)为发酵菌株,采用菌丝体液态发酵制备种子,参考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菌丝体复合材料(mycelium-base composites,MBCs)制备。分别以麻秆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接种上述菌丝体液态种后,固态发酵培... 该研究以树灵芝(Ganoderma sessile,SCAU-My1)为发酵菌株,采用菌丝体液态发酵制备种子,参考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菌丝体复合材料(mycelium-base composites,MBCs)制备。分别以麻秆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接种上述菌丝体液态种后,固态发酵培养5 d,从而制备可生物降解的MBCs。首先,对树灵芝的菌丝体液态发酵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碳源、氮源、发酵温度等因素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种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25 g/L、黄豆粉14 g/L、KH_(2)PO_(4)3 g/L、7H_(2)0·MgSO_(4)3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 5.5,接种量5%,装瓶量150 mL/500 mL,转速为180 r/min。在此条件下,种子液菌丝体生物量达18.73 g/L,较优化前的13.90 g/L,提高了34.7%。制备的MBCs在形变发生50%时,玉米秸秆-菌丝体复合材料(C-MBCs)压缩应力为聚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材料的5.4倍,为麻秆-菌丝体复合材料(H-MBCs)的0.6倍;在热重分析中,经过600℃热处理C-MBCs质量剩余约39%,H-MBCs质量剩余约33%,而EPS材料质量仅剩1.08%,说明玉米秸秆或麻秆制成的MBCs承重能力、热稳定性均优于EPS材料。此结果可为菌丝体复合材料替代发泡塑料作为缓冲包装材料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丝体 培养基优化 发酵条件优化 菌丝体复合材料 可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刘义军 李盖 +4 位作者 林丽静 刘佳梦 陈嘉恩 黎智韵 陈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菠萝叶渣胁迫下促进赤灵芝发酵基质中粗纤维降解、释放多糖含量;对赖氨酸和甘氨酸代谢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含量;游离氨基酸中肌氨酸、a-氨基己二酸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氨基酸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下,存在特异性氨基酸成分;菠萝叶渣有助于提高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粗纤维、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关代谢路径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叶渣 灵芝 抗氧化活性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抗氧化应激及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丹容 康晓平 +2 位作者 林冬梅 王联福 游育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C57雄性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GLPP组(低、中、高...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C57雄性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GLPP组(低、中、高剂量组)、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喂养的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氯沙坦组给予10 mg/kg氯沙坦灌胃,GLP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 GLPP灌胃,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给予200 mg/kg GLPP+10 mg/kg氯沙坦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后观察小鼠饮食量、饮水量、肾脏病理、结构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小鼠血生化指标、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细胞凋亡/周期调控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生化指标Scr、BUN、TC、TG、GSP升高(P<0.05),炎症指标IL-6、TNF-α、MCP-1水平降低(P<0.05),氧化应激指标MDA升高,TAOC、GSH-PX、SOD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ax、Caspase-3、P53、P21表达量均升高,Bcl-2、Cyclin D1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GLPP各剂量组、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Scr、BUN、TC、TG、GSP、IL-6、TNF-α、MCP-1、MDA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P53、P21表达量均降低,T-AOC、SOD、GSH-PX水平、Bcl-2、Cyclin D1表达量均升高,肾病理改变有所改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其中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改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GLPP可逆转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可能与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免疫炎症损伤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肽 糖尿病肾病 肾脏损伤 氧化应激 免疫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云灵1号’选育
16
作者 穆丽丹 赵龙 +5 位作者 吴晓蕖 刘艳芳 张劲松 冯杰 李树红 李娥贤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组织分离采集自云南省各地的野生灵芝(Ganoderma lucidum)资源,获得6个菌株,以金地灵芝为对照,进行初筛、复筛、中试实验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菌株L4905菌盖、菌柄较长,分别为(13.08±0.85)、(10.85±0.63)cm;菌盖... 组织分离采集自云南省各地的野生灵芝(Ganoderma lucidum)资源,获得6个菌株,以金地灵芝为对照,进行初筛、复筛、中试实验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菌株L4905菌盖、菌柄较长,分别为(13.08±0.85)、(10.85±0.63)cm;菌盖较宽,为(7.32±0.40)cm;菌盖较厚,为(1.44±0.04)cm;产量、生物学效率、孢子粉产量较高,分别为(81.68±1.69)g、(14.78±0.46)%、(24.90±0.58)g;栽培周期较短,为(59±2)d。2024年,菌株L4905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认定,命名为‘云灵1号’,其适宜在云南及周边地区进行设施化和林下仿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新品种 自然选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对灵芝生长发育及其响应机制的影响
17
作者 胡心柔 王梅 +2 位作者 张雅芬 蔡为明 金群力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2-1190,共9页
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高温、干旱、光照、金属污染等非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会影响灵芝生长速度,改变灵芝的表型,蛋白质、磷脂酸等调节渗透物质含量发生变化,调节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ROS),刺激合成灵芝三萜、灵芝多糖等次生代... 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高温、干旱、光照、金属污染等非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会影响灵芝生长速度,改变灵芝的表型,蛋白质、磷脂酸等调节渗透物质含量发生变化,调节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ROS),刺激合成灵芝三萜、灵芝多糖等次生代谢物来缓解胁迫对灵芝造成的破坏;灵芝会通过ROS等信号分子,调节相应基因和生理反应来响应胁迫。本文从温度胁迫、水分胁迫、光质胁迫和金属胁迫4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非生物胁迫对灵芝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代谢物和分子响应的影响,旨在为灵芝抗逆机制研究、选育抗性和高产活性成分品种,以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非生物胁迫 生长发育 抗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杂交技术靶向创制灵芝基因位点纯合突变株的方法
18
作者 田佳琳 董蓓蓓 +5 位作者 唐传红 周帅 冯娜 冯杰 张劲松 谭贻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以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基因ura3为靶标,利用基于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 以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基因ura3为靶标,利用基于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双核菌株‘沪农灵芝1号’G0119及从其分离的2个交配亲和的单核菌株L1、L2进行基因编辑,比较单双核的编辑效率;对编辑的2个单核,进行杂交,以获得ura3被编辑的双核基因位点纯合菌株。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0119双核编辑株7个,经双单杂交实验鉴定,有6个G0119编辑株为L1核被编辑,1个为L2核被编辑,7个编辑株均为杂合子;获得L1、L2的单核编辑株分别为10、7个,其中L1核被编辑的效率为100%。将突变类型均为C碱基缺失的单核L1-2和L2-1编辑株以及A插入碱基的L1-5和L2-3编辑株分别进行单单杂交,获得2株ura3被破坏的双核纯合菌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杂交技术靶向创制灵芝基因位点纯合菌株的方法,可为创制灵芝其他功能基因的基因位点纯合菌株提供新的方法,也可为灵芝双核菌株的基因表型分析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双核体 基因位点纯合菌株 CRISPR/Cas9 单单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漆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19
作者 刘冬梅 刁文彤 +2 位作者 孙雪言 亓希武 梁呈元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有4~12个内含子,编码517~628个氨基酸;除Glac14外,其余漆酶基因均含有信号肽;15个漆酶的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所有灵芝漆酶均含有Cu-oxidase、Cu-oxidase_2和Cu-oxidase_3保守结构域;Gllac1、Gllac8和Gllac10在菌丝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Gllac2、Gllac4、Gllac5、Gllac6、Gllac7、Gllac9、Gllac12和Gllac13在成熟子实体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Gllac3、Gllac11、Gllac14和Gllac15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灵芝整个发育阶段均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开发应用漆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 基因克隆 子实体发育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药食同源灵芝抗抑郁活性成分
20
作者 寇融巍 杨心怡 +4 位作者 何仰清 夏冰 刘俊超 赵贝塔 刘学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4-204,共11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预测灵芝中具有潜在抗抑郁功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通路,并构建抑郁小鼠模型验证灵芝活性成分的抗抑郁功效与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平台构建“灵芝-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抑郁”网络,从灵芝...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预测灵芝中具有潜在抗抑郁功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通路,并构建抑郁小鼠模型验证灵芝活性成分的抗抑郁功效与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平台构建“灵芝-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抑郁”网络,从灵芝中筛选出赤芝酮A、赤芝酸Q甲酯和啤酒甾醇等19个活性成分,以及AKT1、ESR1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122个抗抑郁作用的靶点;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神经退行性变-多种疾病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灵芝核心活性成分赤芝酮A、赤芝酸Q甲酯和啤酒甾醇与关键靶蛋白的结合能均≤-7.0 kcal/mol,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赤芝酮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抑郁效果。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灵芝核心活性成分赤芝酮A可显著改善抑郁小鼠的行为异常、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形态损伤,下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且显著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肿瘤坏死因子-α、IL-6、IL-1β与IL-17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灵芝抗抑郁的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抑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