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传萍 何群 +2 位作者 潘忠诚 吴广平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肺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1例肺转移性腺癌和14例肺鳞癌组织石蜡标本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 目的探讨肺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肺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1例肺转移性腺癌和14例肺鳞癌组织石蜡标本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例新鲜肺腺癌、鳞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STP1在32例原发性肺腺癌及9例肺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水平(χ2=6.665,P=0.010;χ2=3.927,P=0.048),但在原发性肺腺癌、肺鳞癌及肺转移性腺癌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GSTP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χ2=4.171,P=0.041)。Western blot证实GSTP1在肺腺癌及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2.545,P=0.023;t=2.337,P=0.035)。结论 GSTP1在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 肺腺癌 肺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细胞色素P450 1A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融合蛋白及其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3
作者 林筱洁 罗建红 +2 位作者 宋英 朱丽君 余应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439,共6页
采用融合蛋白技术原核表达 CYP1 A1 (第 2 4 1- 381个氨基酸 )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 ,用于制备 CYP1 A1多克隆抗体 .根据正反重组质粒 p GEX/ 1 A1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不同的原理 ,直接表达筛选得到正向重组质粒p... 采用融合蛋白技术原核表达 CYP1 A1 (第 2 4 1- 381个氨基酸 )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 ,用于制备 CYP1 A1多克隆抗体 .根据正反重组质粒 p GEX/ 1 A1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不同的原理 ,直接表达筛选得到正向重组质粒p GEX/ 1 A1 .通过优化表达条件 ,提高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包涵体蛋白经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分离 ,获含纯化融合蛋白 GST- 1 A1的 PAGE凝胶 .直接用含 GST- 1 A1的凝胶悬液免疫 BALB/ c小鼠 ,自腹水中获取 CYP1 A1多克隆抗体 (1 A1 p Ab) . 1 A1 p Ab用切胶纯化的融合蛋白GST- 2 B6交叉吸收 ,蛋白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柱来纯化 .用切胶纯化的融合蛋白 GST- 1 A1及 GST-2 B6的免疫印迹反应初步鉴定 1 A1 p Ab的特异性 .纯化的 1 A1 p Ab对融合蛋白 GST- 1 A1反应特异性较强 ,但仍对 GST- 2 B6有弱交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抗体 融合蛋白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超楠 周楠楠 +1 位作者 马威 陈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57-57,59,共2页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采集8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根据GSTP1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肺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采集8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根据GSTP1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比较不同GSTP1表达水平患者的3年生存率,并明确GSTP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的GSTP1高表达率、GSTP1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GSTP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呈负相关。结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在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s-转移p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人群细胞色素P450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M1的基因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敦 印木泉 贺清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3-386,共4页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吸烟人群细胞色素 P450 1 A1基因 (CYP1 A1 )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M1基因 (GST M1 )的多态性特征 .吸烟人群与同性别及同年龄 (年龄 <2周岁 )健康人群一对一配对 .提取血液基因组 DNA. PCR扩增 CYP 1 ...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吸烟人群细胞色素 P450 1 A1基因 (CYP1 A1 )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M1基因 (GST M1 )的多态性特征 .吸烟人群与同性别及同年龄 (年龄 <2周岁 )健康人群一对一配对 .提取血液基因组 DNA. PCR扩增 CYP 1 A1Exon7位点片段和 GST M1部分片段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ELP)分析 P450 1 A1片段和GST M1片段多态性特点 .结果显示吸烟组人群中CYP 1 A1 Exon 7Val/Val型 (mm型 )人群数增高 ,并有统计学差异 .吸烟组人群中 :GST M1缺失人群数略有升高 ;CYP1 A1 wm型人群数略有升高 ;CYP 1 A1 wm型 +mm型人群数略有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细胞色素p450 转移 多态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PdbGST基因的克隆与胁迫表达分析
6
作者 平晓帆 遇文婧 黄颖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其形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7 k Da,为稳定亲水性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山新杨Pdb GST蛋白与山新杨中的XP_034926648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对克隆获取的2 000 bp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构显示该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b GST基因在山新杨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在山新杨叶部也有较高表达量,相反在山新杨顶芽中表达量最低。此外,对Pdb GST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山新杨根部Pdb GST基因受诱导后即出现持续且大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s-转移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体艳 吴拥军 +1 位作者 王子玲 吴逸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Ile105Val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技术,检测121例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并比较...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Ile105Val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技术,检测121例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并比较各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中,携带GSTP1突变等位基因的基因型Ile/Val+Val/Val的频率为51.2%,高于对照组的33.1%(P=0.004);至少携带一个Val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肺癌风险是Ile/Ile基因型个体的2.13倍(95%CI1.27~3.58),且病理分型分析显示风险增加主要在鳞癌组。经吸烟分层后,仅增加吸烟者的风险。结论:GSTP1基因Ile105Val多态可能与中国人肺癌易感性有关,可用于对肺癌易感个体的预警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基因 肺肿瘤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颈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PmGSTd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传光 泽桑梓 +3 位作者 朱家颖 季梅 刘凌 张乃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79-2184,共6页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是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天敌昆虫,专食薇甘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代谢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深入研...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是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天敌昆虫,专食薇甘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代谢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深入研究其在薇甘菊颈盲蝽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用RACE技术克隆薇甘菊颈盲蝽GST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 GSTd1基因全长977 bp,共编码24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7.28 kDa,N端1-18号氨基酸为信号肽,与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GST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雌、雄虫的各部位均有表达,且皆表现为足部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雄虫各部位的表达量(残体除外)均显著高于雌虫,雄虫翅膀、触角、足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雌虫相应部位的4.49倍、2.11倍、1.68、1.33倍。雌虫触角和残体中PmGSTd1的表达量基本相同,翅膀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雄虫触角与翅膀中的表达水平基本相同,残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薇甘菊颈盲蝽PmGSTd1是属于GST Delta家族的分泌蛋白,此基因功能可能包括代谢食物源毒素、降解气味分子及飞翔肌的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颈盲蝽 s-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齐倩 胡晓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213-4215,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有BPD的早产儿60例为BPD组...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有BPD的早产儿60例为BPD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及同期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无肺部疾病的早产儿9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36例)。釆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GSTP1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GSTP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GSTP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基因多态性与BPD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p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少武 纪明山 +2 位作者 谷祖敏 魏松红 王英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AT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在12.43~20.36μmol.mg-1Pro.min-1之间。说明辣椒碱能抑制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而对Na+-K+-ATP酶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小菜蛾 s-转移 NA^%pLUS%-K^%pLUS%-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李柯 张超贤 +1 位作者 史淑敏 郭晓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30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组)及30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30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组)及30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Ⅰ相代谢酶CYP1A1-MspⅠ和Ⅱ相代谢酶GSTT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吸烟和2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YP1A1-MspⅠ突变纯合型(m2/m2)和GSTT1基因缺陷型[GSTT1(-)]的频率分布分别为38.33%、69.33%,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分别为21.00%、44.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1A1-MspⅠ(m2/m2)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4,95%CI为1.76~4.07)。GSTT1(-)者患口腔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4,95%CI为1.98~4.54)。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YP1A1-MspⅠ(m2/m2)/GSTT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7%和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1A1-MspⅠ(m2/m2)/GSTT1(-)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8.27,95%CI为3.63~11.29)。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2.71,95%CI为1.31~4.52,P〈0.01),CYP1A1-MspⅠ(m2/m2)及GSTT1(-)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25.00,95%CI为11.87~35.64)。结论 CYP1A1-MspⅠ(m2/m2)和GSTT1(-)是口腔癌的易感因素,吸烟与口腔癌的易感性也有关,CYP1A1-MspⅠ(m2/m2)和GSTT1(-)与吸烟在口腔癌的发生上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细胞色素p4501A1-Msp 肽硫转移T1 多态现象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红艳 吴绪伟 +4 位作者 肖谊 陈梅 李志东 李艳丽 唐开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对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组)和10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GSTM1、T1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检测;外周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测定。结果 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1=2.071,P1=0.009;OR2=1.900,P2=0.024;OR3=3.258,P3=0.003)。MDA及NO水平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T-AOC水平则在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病例组中GSTM1、T1基因缺失型及GSTM1/T1缺失型亚组MDA及NO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亚组,而T-AOC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亚组(P均<0.001)。结论氧化损伤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GSTM1、T1基因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多态性 氧化应激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各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方 张秀波 +2 位作者 刘玉升 高希武 巨云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581,共6页
为了比较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各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差异,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中肠、脂肪体、头部和体壁)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21... 为了比较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各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差异,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中肠、脂肪体、头部和体壁)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毒死蜱、氟虫腈、槲皮素和单宁酸对于杨扇舟蛾头GSTs活性抑制作用最强;槲皮素和单宁酸对中肠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单宁酸对脂肪体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硫丹对皮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杨扇舟蛾4个组织GSTs对杀虫剂和植物次生物质敏感性存在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其在同工酶组成上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扇舟蛾 s-转移 植物次生物质 杀虫剂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难治性癫痫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云莉 史梦婷 楚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44-39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P糖蛋白(P-gp)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的检测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检测在不同发作类型、V-EEG中癫痫样放电部位及用药方式的患者中此3项指标的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3月—...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P糖蛋白(P-gp)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的检测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检测在不同发作类型、V-EEG中癫痫样放电部位及用药方式的患者中此3项指标的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确诊的散发性的难治性癫痫患者31例(难治性癫痫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抗癫痫药物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33例(治疗有效组),荧光定量法检测外周血MDR1、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R1的表达产物P-gp的表达。结合临床特点与长程视频脑电图研究癫痫患者的发作类型、异常放电部位及用药方式,比较不同类型癫痫患者以上3项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难治性癫痫组MDR1、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和白细胞P-gp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治疗有效组还是难治性癫痫组,不同发作类型患者MDR1、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及白细胞P-g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EG异常放电患者MDR1、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及白细胞P-g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用药方式患者MDR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用药方式患者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和白细胞P-g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种和3种用药方式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1种用药方式,3种用药方式白细胞P-gp高于1种和2种用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外周血中GST-pi、P-gp或可成为难治性癫痫联合用药的耐药指标之一;癫痫患者外周血中MDR1、GST-pi及P-gp与癫痫发作类型、癫痫样放电在V-EEG中的各种分布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基因 MDR p糖蛋白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增强子GPEⅠ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名湘 左瑾 +1 位作者 刘东远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P)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化学致癌的关系 ,筛选与大鼠 GST- P增强子元件 GPE 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 GPE 核心序列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应用 DNA序列测...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P)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化学致癌的关系 ,筛选与大鼠 GST- P增强子元件 GPE 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 GPE 核心序列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应用 DNA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等手段对所测的 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两个阳性克隆 p YGPE1和 p YGPE2。 DNA测序分析表明 :p YGPE1的插入片段与大鼠原癌基因 c- jun c DNA具有 99%的同源性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 c- Jun蛋白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p YGPE2的插入片段与大鼠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 c DNA具有 99%的同源性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腺苷酸转位酶具有 10 0 %的同源性。结论 大鼠 c- Jun蛋白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在酵母细胞内与大鼠 GST- P增强子 GPE 核心序列结合 ,可能是作用于 GPE 的反式作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单杂交体系 s-转移 增强子G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S肽转移酶P1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志明 张珍祥 +1 位作者 韩泽民 徐永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741-743,共3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S肽转移酶P1(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对 10 4例COPD患者和 44例非COPD人群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位... 目的 :探讨谷胱甘S肽转移酶P1(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对 10 4例COPD患者和 44例非COPD人群GSTP1基因外显子 10 5位多态位点进行检测 ,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 1)COPD组与对照组GSTP1基因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62 5、0 5 2 2 ,二者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A/G基因型频率、G/G基因型频率也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OPD组与对照组GSTP1基因 10 5位A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78、0 73 ,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2 )根据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吸烟史分析 ,COPD组与对照组之间GSTP1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GSTP1基因外显子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肽转移p1 多态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GSTp1 易感性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3A4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A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彬霞 游绍莉 +2 位作者 李保森 貌盼勇 辛绍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BudCE4.1-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使CYP3A4和GSTA1可在真核细胞C3A中表达,并且增加其表达量。方法从含有GSTA1和CYP3A4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中扩增GSTA1和CYP3A4基因;将片段GSTA1以及载...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BudCE4.1-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使CYP3A4和GSTA1可在真核细胞C3A中表达,并且增加其表达量。方法从含有GSTA1和CYP3A4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中扩增GSTA1和CYP3A4基因;将片段GSTA1以及载体pBuDCE4.1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质粒命名为pBuDCE4.1-GSTA1;将片段CYP3A4以及质粒pBuDCE4.1-GSTA1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所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BudCE4.1-CYP3A4-GSTA1;测序验证重组克隆中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信息;构建稳定细胞系,测定CYP3A4活性及GSTA1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及测序验证双表达重组质粒pBudCE4.1-CYP3A4-GSTA1构建成功,CYP3A4及GSTA1在转染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增多。结论构建成的双表达重组质粒pBudCE4.1-CYP3A4-GSTA1符合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系统 转移 质粒 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cgstA的克隆与鉴定(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富强 郑桂珍 +4 位作者 赵颖 任志红 贾茜 贺建功 于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3-1229,1230,共8页
从青霉素工业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首次克隆了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定名为Pcgst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40bp,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一个23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经鉴定的丝状真... 从青霉素工业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首次克隆了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定名为Pcgst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40bp,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一个23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经鉴定的丝状真菌GST具有50%左右的序列一致性.PcgstA的完整编码区经RT-PCR扩增、验证,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1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RP菌株,表达得到重组PcGSTA蛋白.酶活测定证实,重组PcGSTA具有GST活性,其对底物CDNB(1-chloro-2,4-dinitrobenzene)的比活为(0.159±0.031)μmol/(min·mg).利用TaqMan探针法,对Pcgst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侧链前体苯乙酸的青霉素生产培养基中,PcgstA的表达水平和在不含苯乙酸培养基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显示了该基因与苯乙酸代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黄青霉 s-转移 苯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2 位作者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24-331,共8页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尼罗罗非鱼 s-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皮藤素Ⅴ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细胞色素P450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敏 寇娟 +1 位作者 刘惠霞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解毒酶系在苦皮藤素V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苦皮藤素V对6龄5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中肠及脂肪体细胞色素P450(包括P450、NADPH-P450还原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诱导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解毒酶系在苦皮藤素V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苦皮藤素V对6龄5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中肠及脂肪体细胞色素P450(包括P450、NADPH-P450还原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诱导作用。【结果】粘虫幼虫的细胞色素P450与CO完全结合后,逐渐失活变为细胞色素P420;经苦皮藤素V处理后,粘虫幼虫的中肠P450含量较未经苦皮藤素V处理的对照增加了2.4倍,NADPH-P450还原酶活性、GST活性均低于对照,而脂肪体P450含量、NADPH-P450还原酶活性、GS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32,1.30和1.13倍。【结论】苦皮藤素V对粘虫中肠P450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细胞色素p450 s-转移 苦皮藤素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