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Ⅲ型突变体在食管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敏 郭晓娟 +3 位作者 张红霞 郭佑民 王鹏 段小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Ⅲ,EGFRv Ⅲ)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EGFRvⅢ与食管癌的关系目前...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Ⅲ,EGFRv Ⅲ)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EGFRvⅢ与食管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EGFR及EGFRvⅢ与食管癌组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66例人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评价EGFR及EGFRvⅢ在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及病理分级等临床参数组的表达分布。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EGFR及EGFRvⅢ表达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FR、EGFRvⅢ在肿瘤组织表达的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25.4±3.2、22.5±4.2,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5.0±3.5、5.5±3.0,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Western Blot显示EGFR、EGFRvⅢ在肿瘤组织表达的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1.37±0.41、0.83±0.15,在瘤旁正常食管组织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0.21±0.09、0.08±0.05,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生长方式方面EGFR、EGFRvⅢ的表达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在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方面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检测两蛋白表达净灰度值相关系数r为0.701(P<0.0001),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蛋白表达相关系数r为0.556(P=0.031)。两种研究方法均提示EGFR与EGFRvⅢ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成较好线性正相关性。结论:EGFRvⅢ在食管癌特异性表达,EGFR与EGFRvⅢ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提示EGFR与EGFRvⅢ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与初步筛选 被引量:4
2
作者 韩东刚 段小艺 +3 位作者 郭佑民 周琦 王全颖 杨广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构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抗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方法用pep-3偶联载体蛋白OVA,然后免疫BALB/c小鼠从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重链(VH)和轻链(VL)的可变区基因片段... 目的构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抗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方法用pep-3偶联载体蛋白OVA,然后免疫BALB/c小鼠从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重链(VH)和轻链(VL)的可变区基因片段。将两基因片段由编码(Gly4Ser)3的linker连在一起,并克隆入噬菌体展示表达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至E.coliTG1,经辅助噬菌体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以pep-3-BSA为抗原对所建抗体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用ELISA鉴定抗体与EGFRvⅢ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T-PCR方法扩增的抗体VH和VL基因片段大小约350和320bp,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经重组PCR得到大小约780bp的ScFv基因片段。ScFv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成功定向克隆到噬菌粒载体,回收后构建成库容量为5.0×106的噬菌体抗体库,噬菌体滴度为3.0×104pfu/ml。通过亲和筛选使抗EGFRvⅢ噬菌体单链抗体得到富集,第4轮为第1轮的56倍。在E.coliHB2151中实现了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00左右。ELISA测定结果显示该单链抗体具有结合EGFRvⅢ的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得到了抗EGFRvⅢ特异性噬菌体单链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单链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PEP-3表位的cDNA的克隆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小艺 王健生 +4 位作者 郭佑民 刘敏 周斌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克隆出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PEP-3表位的cDNA片段,为高表达EGFRvⅢ肿瘤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PEP-3的碱基序列设计出有12对互补碱基的正负引物,正负引物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制备出两端含酶切位点的PEP-3... 目的克隆出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PEP-3表位的cDNA片段,为高表达EGFRvⅢ肿瘤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PEP-3的碱基序列设计出有12对互补碱基的正负引物,正负引物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制备出两端含酶切位点的PEP-3 cDNA片段,再将扩增的PCR产物亚克隆于载体pGEM-T Easy构建重组质粒pGEM-T Easy/PEP-3。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编码PEP-3的cDNA片段被成功扩增并亚克隆于载体pGEM-T Easy中。结论成功克隆了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PEP-3表位的c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 PEP-3表位 CDNA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胞外区的克隆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兴梅 石玉生 刘忠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构建含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Ⅲ型突变体胞外区基因(vⅢECD)的重组质粒并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EGFRvⅢ ECD片段,将其T-A克隆和测序,再将目的基因插入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采用双酶切鉴定插入序列的... 目的构建含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Ⅲ型突变体胞外区基因(vⅢECD)的重组质粒并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EGFRvⅢ ECD片段,将其T-A克隆和测序,再将目的基因插入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采用双酶切鉴定插入序列的正确性,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插入DNA序列与EGFR胞外区序列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表明,EGFRvⅢ ECD序列已经正确克隆到GST融合表达载体中。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融合蛋白GST-vⅢECD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以上。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重组融合蛋白可以被EGFR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vⅢECD),并进行了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和鉴定,可进一步用于EGFRvⅢ功能及免疫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体 胞外区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的第三代嵌合抗原受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敖仕梅 伍玥 +2 位作者 王春荣 杨玉秀 韩双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构建第三代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嵌合抗原受体表达载体,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方法将嵌合抗原受体的胞外抗原结合区(EGFRvⅢ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EGFRvⅢsc Fv,726 bp... 目的:构建第三代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嵌合抗原受体表达载体,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方法将嵌合抗原受体的胞外抗原结合区(EGFRvⅢ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EGFRvⅢsc Fv,726 bp)、铰链区/穿膜区(213 bp)、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37的胞内信号区,123 bp和126 bp)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CD3ζ链,336 bp)连接成EGFRvⅢsc Fv-CD28-CD137-CD3ζ(EGFRvⅢ/3CAR),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 CDHCMV-MCS-EF1-cop GFP的EcoRⅠ和Bam HⅠ位点,转染293T细胞48 h后提取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vⅢ/3CAR的表达。结果:EGFRvⅢsc Fv和基因合成的CD28-CD137-CD3ζ表达框通过重叠延伸PCR拼接成EGFRvⅢ/3CA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分析和DNA测序均验证了重组载体序列完全正确,Western blotting应用抗人-CD3ζ抗体检测到EGFRvⅢ/3CAR在293T细胞中的完整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58 k D)。结论:成功构建嵌合抗原受体EGFRvⅢ/3CAR表达载体,为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靶向治疗肿瘤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过继免疫肿瘤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单链抗体亲和力检测的间接ELISA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煜彬 吴忠秀 +3 位作者 何彬 杨畅 李勇军 刘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Ⅲ(EGFRvⅢ)单链抗体PD0721亲和力检测的ELISA,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制备的单链抗体PD0721,建立检测PD0721单链抗体亲和力的间接ELISA,并采用棋盘滴定法对实验条件中的抗体抗原浓... 目的建立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Ⅲ(EGFRvⅢ)单链抗体PD0721亲和力检测的ELISA,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制备的单链抗体PD0721,建立检测PD0721单链抗体亲和力的间接ELISA,并采用棋盘滴定法对实验条件中的抗体抗原浓度、二抗浓度、包被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对本方法的灵敏度及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使用PBS稀释抗原至1.25 mg/L于4℃包被12 h,加入120 ng/mL PD0721单链抗体以及1∶8000的酶标抗体为最佳检测结果。优化后的结果,在PD0721单链抗体浓度为15 ng/mL~480 ng/mL范围内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最低检测限为7.5 ng/mL。组内差异系数为0.11%~0.99%,组间差异系数为0.68%~3.15%。结论建立了能准确、稳定检测PD0721单链抗体亲和力的间接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EGFRv) PD0721 间接ELISA 单链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1 位作者 张能 董浦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EGFPN1-DNEGFR,转染人胃...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EGFPN1-DNEGFR,转染人胃癌细胞并筛选稳定转染株,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检测人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RT-PCR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液MMP-2和MMP-9蛋白水平。结果:成功构建pEGFPN1-DNEGFR,转染并筛选出稳定转染株,检测到人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降低,细胞MMP-2和MMP-9 mRNA水平降低,培养液MMP-2和MMP-9蛋白水平降低。结论:DNEGFR通过抑制人胃癌细胞分泌MMP-2和MMP-9,使其体外侵袭转移能力显著降低,将为DNEGFR在胃癌生物治疗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显性负性突变体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诱导胃癌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2 位作者 张能 董浦江 汤为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细胞未转染组(US组)、SGC-7901细胞pEG...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细胞未转染组(US组)、SGC-7901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S组)、SGC-7901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S组)、NCI-N87细胞未转染组(UN组)、NCI-N87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N组)和NCI-N87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N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cyclin D1、Ser9位点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Ser9)]、p21和p27蛋白水平。结果:转染pEGFPN1-DNEGFR质粒的人胃癌细胞株出现G0/G1期阻滞,CDK2、cyclin D1和p-GSK-3β(Ser9)蛋白水平降低,p21和p27蛋白水平则升高。结论:DNEGFR通过激活GSK-3β使cyclin D1蛋白水平降低,并降低CDK2蛋白水平,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最终导致胃癌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这一结果将为胃癌生物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显性负性突变体 胃肿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状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静 高洁 +2 位作者 武莎斐 鲁涛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肾上腺嗜酸...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并以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腺瘤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corpion ARMS突变系统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方法分析EGFR在二者中的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的情况。结果 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中,Cushing综合征2例,无功能性皮质癌7例。病例随访时间6~56个月,皮质癌患者失访2例,死亡6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中EGFR蛋白过表达率为77.8%(7/9),EGFR FISH阳性率为55.6%(5/9);仅有22.2%(2/9)皮质腺瘤存在EGFR蛋白的表达,且EGFR FISH均为阴性。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腺瘤及皮质癌中均未检测出EGFR基因扩增及基因突变。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非常罕见,其诊断依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EGFR蛋白过表达和7号染色体的高多体性较腺瘤更常见,可能有助于与后者的鉴别诊断,也有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酸细胞皮质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过表达EGFR的Ⅲ型突变体的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玉生 林水苗 +2 位作者 邓晓刚 陈龙华 张兴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过表达EGFR的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U87人脑胶质瘤细胞(U87-EGFRvⅢ)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U87-EGFRvⅢ或U87细胞,用MTT法检测Re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过表达EGFR的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U87人脑胶质瘤细胞(U87-EGFRvⅢ)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于U87-EGFRvⅢ或U87细胞,用MTT法检测Res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es作用后细胞内EGFRvⅢ的表达情况。结果:经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U87-EGFRvⅢ细胞和U87细胞均显示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不同浓度Res对U87-EGFRvⅢ有促凋亡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μmol/L和200μmol/L Res的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1%±0.8%、46.9%±1.2%;免疫印迹法显示Res作用后U87-EGFRvⅢ细胞内的EGFRv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Res可诱导U87-EGFRvⅢ细胞凋亡、抑制其细胞增殖,并可使细胞内的EGFRvⅢ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ⅲ型突变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上颌窦鳞癌及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12
作者 陈东 贺建业 +3 位作者 魏永昆 高冬玲 许平 张红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上颌窦鳞癌发生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分别观测EGFR在上颌窦正常粘膜、慢性炎症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其与上颌窦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GFR...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上颌窦鳞癌发生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分别观测EGFR在上颌窦正常粘膜、慢性炎症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其与上颌窦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GFR在上颌窦不典型增生粘膜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单纯增生的粘膜 ,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又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 (P <0 0 5 ) ;EGFR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否及 3a生存期有关 (P <0 0 5 )。结论 :EGFR在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上颌窦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尿抑胃素 鳞状细胞癌 上颌窦肿瘤 增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肿瘤生物治疗(cancer biotherapy)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经典肿瘤治疗模式后的第四模式。在肿瘤生物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点扮演着重要角色。EGFR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000的... 肿瘤生物治疗(cancer biotherapy)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经典肿瘤治疗模式后的第四模式。在肿瘤生物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点扮演着重要角色。EGFR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000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存在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沉默治疗、显性负性治疗、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治疗、生物"导弹"治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 TKI)治疗、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治疗方法等。目前靶向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肿瘤的治疗必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生物治疗 显性负性突变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Ⅲ型受体在腭融合中的作用
14
作者 何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2-12,共1页
为了探明腭裂的分子病理机制,腭形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成为连续的研究热点。转化生长因子Ⅲ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Ⅲ receptor,TβR-Ⅲ)在腭黏附的关键时期特异表达在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al,MEE)。... 为了探明腭裂的分子病理机制,腭形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成为连续的研究热点。转化生长因子Ⅲ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Ⅲ receptor,TβR-Ⅲ)在腭黏附的关键时期特异表达在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al,MEE)。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明TβR—ⅢmRNA和蛋白在胎鼠体内的定位和表达水平,以及确定体外腭融合期间对TβR-Ⅲ表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腭裂 RECEPTOR 分子病理机制 分子调节机制 mRNA 特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_1受体和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旭平 康毅 +2 位作者 黄红 王晨晓 罗伟生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559-565,共7页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FL)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TFL大剂量组、TFL中剂量组和TFL小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FL)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TFL大剂量组、TFL中剂量组和TFL小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腹腔注射0.5%DMN 2 mL·kg^(-1)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当日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5 mL·kg^(-1),TFL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TFL 200,100,50 mg·kg^(-1),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0.1 mg·kg^(-1),各组每日给药1次,共6周。至实验第6周末处死大鼠,取肝脏同一部位行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病理改变及肝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Ⅱ型受体(TβRⅠ/Ⅱ)和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半定量评分和TβRⅠ、TβRⅡ、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FL大、中、小剂量组TβRⅠ、TβRⅡ、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半定量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TFL可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肝纤维化因子TGF-β_1受体TβRⅠ/Ⅱ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胶原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受体 胶原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胃Ⅲ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晶晶 陈桂芳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观察善胃Ⅲ号方对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型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善胃Ⅲ号方对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型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给予善胃Ⅲ号方;对照组48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12周。结果:①善胃Ⅲ号方在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77.55%,79.31%)分别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55.96%,29.17%),P<0.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病理改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对照组患者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③治疗组中,黏膜EGF、EGFR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而且治疗后EGF、EGFR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善胃Ⅲ号方对气阴两虚证型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异型增生程度逆转,降低EGF、EGF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善胃号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益气养阴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B3和ErbB4特异性配体筛选系统的建立及neuregulin-1突变体的筛选
17
作者 戚英 魏东芝 +1 位作者 刘喜富 周明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7-1255,共9页
Neuregulin-1(NRG1,纽兰格林)通过活化ErbB2/ErbB4二聚体具有治疗心衰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临床二期。为避免作为心衰治疗药物时同时激活ErbB3并产生副作用,因此用NRG1变异体的方法寻找能对ErbB4专一性激活的配体。文章构建了带有不同筛选... Neuregulin-1(NRG1,纽兰格林)通过活化ErbB2/ErbB4二聚体具有治疗心衰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临床二期。为避免作为心衰治疗药物时同时激活ErbB3并产生副作用,因此用NRG1变异体的方法寻找能对ErbB4专一性激活的配体。文章构建了带有不同筛选标记的ErbB2、ErbB3、ErbB4细胞表达质粒,将ErbB2/ErbB3、ErbB2/ErbB4质粒共转染至CHO细胞,建立了ErbB2/ErbB3特异性表达和ErbB2/ErbB4特异性表达的细胞株。通过与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比较,证明ErbB2/ErbB4细胞株信号传导功能与心肌细胞相似,NRG1可以激活下游的AKT信号途径、PI3K信号途径,并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与心肌功能密切相关的下游信号AKT磷酸化水平快速筛选抗心衰药物,并通过与ErbB2/ErbB3信号激活水平比较鉴定其对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文章还构建了31个不同的NRG1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的表达和纯化。将这些突变体用于刺激两个细胞株,通过检测AKT磷酸化水平,发现这些突变体对ErbB2/ErbB3与ErbB2/ErbB4受体的激活能力不同。进一步检测其中5个ErbB2/ErbB4激活特异性发生改变的突变体与两对受体的亲和力,发现这些突变体和ErbB2/ErbB4与ErbB2/ErbB3受体亲和力的变化有一致性。最终筛选到了4个可以更特异性激活ErbB2/ErbB4受体的突变体作为更有效治疗心衰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兰格林(NRG1)突变体 心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稳定细胞株 磷酸化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肾透明细胞癌中EGFRv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小艺 王健生 +1 位作者 张明鑫 夏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1-442,449,共3页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法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4例正常肾组织中EGFRvⅢ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法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4例正常肾组织中EGFRvⅢ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EGFRvⅢ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8%。通过半定量分析,二者EGFRvⅢ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48.49±13.05和155.65±14.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4);男、女患者EGFRvⅢ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49.01±13.70和147.40±11.76,二者无显著性差异(t=0.54,P=0.59);EGFRvⅢ表达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01,P=0.92)。结论EGFR-vIII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EGFRv) 肾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GFRvⅢ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燕琼 刘双 +5 位作者 景珅 何雨佳 张娜 刘旭杰 王志刚 彭志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制备靶向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并包裹液态氟碳高分子纳米球,评价其性质和体外靶向结合能力。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抗EGFRvⅢ单克隆抗体(4G1)的特异性;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 目的制备靶向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EGFRvⅢ)并包裹液态氟碳高分子纳米球,评价其性质和体外靶向结合能力。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抗EGFRvⅢ单克隆抗体(4G1)的特异性;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球(P-NPs),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分布;激光粒径仪检测其粒径及电位;碳二亚胺法耦联4G1制备P-NPs-4G1,流式细胞术观察二者连接情况;超声观察其体外经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致相变后的表现;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NPs-4G1体外靶向结合能力。结果 P-NPs-4G1粒径为(563.8±60.3)nm,Zeta电位为(-32.4±3.37)mV;4G1与P-NPs的连接率为(97.37±1.57)%;P-NPs-4G1在体外经LIFU辐照后可增强其显像效果;体外靶向实验证实P-NPs-4G1可与F98__(npEGFRvⅢ)(EGFR-/EGFRvⅢ+)细胞特异性结合,且不与F98EGFR(EGFR+/EGFRvⅢ-)细胞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P-NPs-4G1,经体外LIFU辐照后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像效果,同时可与F98npEGFRvⅢ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学 造影剂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 液态氟碳 纳米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EGFRvⅢex的NIH3T3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秀玲 毕富勇 +4 位作者 王华茂 石必枝 张捷 汪茗 李宗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建立表皮生长因子突变体Ⅲ胞外区(EGFRvⅡ-Iex)的NIH3T3稳定细胞系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编码EGFRvⅢex基因的表达质粒pLNCX2-EGFRvⅢex转染NIH3T3细胞后,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多个细胞克隆。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 目的:建立表皮生长因子突变体Ⅲ胞外区(EGFRvⅡ-Iex)的NIH3T3稳定细胞系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编码EGFRvⅢex基因的表达质粒pLNCX2-EGFRvⅢex转染NIH3T3细胞后,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多个细胞克隆。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这些细胞克隆。选取高表达EG-FRvⅢex的细胞株(命名为3T3-vⅢex)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LNCX2-EGFRvⅢex并获得了稳定高表达EGFRvⅢex的NIH3T3细胞系3T3-vⅢex。用3T3-vⅢex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鉴定证明抗血清可以与EGFR-vⅢex特异结合。结论:人EGFRvⅢex可在NIH3T3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以其免疫小鼠可以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3T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 稳定细胞系 免疫原性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