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金属蛋白酶-2C端片段PEX的原核表达及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金萍 张光谋 +6 位作者 柯杨 林本耀 赵威 胡颖 宁涛 林仲翔 张志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C端片段PEX ,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利用RT 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 2C端片段PEX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 n PEX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 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C端片段PEX ,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利用RT 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 2C端片段PEX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 n PEX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产生PEX融合蛋白 ,包涵体蛋白用盐酸胍法变性、复性 ;生长曲线观察PEX融合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融合蛋白CBP/PEX具有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的作用 .提示PEX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在抑制血管发生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PEX融合蛋白 血管发生 抑制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特异siRNA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仿血管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立智 蔡宣松 +3 位作者 钱志康 梅炯 黄煌渊 黄伟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VEGF特异siRNA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凋亡以及仿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pSilienc-er载体构建VEGF特异siRNA质粒pSilencer-VEGF siRNA,并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将细胞分为pSilencer-VEGF siRNA质粒组(试验组)和空siRNA质... 目的:探讨VEGF特异siRNA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凋亡以及仿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pSilienc-er载体构建VEGF特异siRNA质粒pSilencer-VEGF siRNA,并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将细胞分为pSilencer-VEGF siRNA质粒组(试验组)和空siRNA质粒组(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水平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后MG63细胞VEGF表达情况;MTT比色法、光镜、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FITC/PI染色和H-E染色观察质粒转染后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仿血管发生情况。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针对VEGF的siRNA重组质粒。转染pSilencer-VEGF siRNA重组质粒后的试验组培养液中及骨肉瘤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下降;转染后48、72、96h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67%、43.92%、35.32%,并发生了早期凋亡,凋亡率为28.27%。转染pSilencer-VEGF siRNA重组质粒的骨肉瘤细胞未见仿血管发生,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骨肉瘤细胞则有仿血管发生。结论:RNA干扰VEGF基因能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促进骨肉瘤细胞早期凋亡,干扰骨肉瘤细胞仿血管发生,为临床基因治疗骨肉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干扰RNA 骨肉瘤细胞 仿血管发生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损伤小鼠骨髓源性EPCs血管发生能力及其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仁 张凯 +8 位作者 李爽 童中艺 李国华 赵战芝 林小龙 赵岳 刘峰涛 王佐 姜志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65,共9页
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Plg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 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Plg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而影响血管发生的能力.本文研究ApoA对EPCs血管发生的影响及机制.为了编码人ApoA全长cDNA序列的pSG-5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株后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免疫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ApoA蛋白;从转ApoA基因小鼠、野生型对照鼠及正常对照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经ApoA处理后移植下肢缺血实验小鼠,于移植后第3、7、14天后观察ApoA对EPCs黏附、迁移及血管发生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ApoA能显著降低EPCs的黏附、迁移能力,Matrigel胶上,EPCs血管腔样结构严重破坏,体内实验揭示,EPCs归巢至ApoA转基因小鼠缺血组织血管周围的数量及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结果表明,ApoA能损伤EPCs的黏附、迁移及归巢,最终损伤EPCs的血管发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载脂脂蛋白A 血管发生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血管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革 柯细松 +2 位作者 冯涛 周兰 曾昭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克隆人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hRS) ,在E .coli中融合表达 ,并测定其抗血管活性。方法 :用RT PCR法从中国人胎盘组织中扩增hRS基因 ,重组入pGEM 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hRS ,表达融合蛋白GST hRS。融合蛋白经... 目的 :克隆人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hRS) ,在E .coli中融合表达 ,并测定其抗血管活性。方法 :用RT PCR法从中国人胎盘组织中扩增hRS基因 ,重组入pGEM 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hRS ,表达融合蛋白GST hRS。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及凝血酶切后 ,采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检测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 :RT PCR产物为 5 64bp ,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胶原XV(COL15A1)的C端序列一致 ,但在 2 1位 (TCT→TCG)引起丝氨酸的同义突变 ,82位 (ACA→TCA)引起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诱导表达的人GST hRS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后 ,分子量为 2 0kD ,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结论 :hRS的成功克隆、表达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生抑制因子 RESTIN 融合表达 血管生成活性 胎盘组织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子宫中的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秀荔 李瑞梅 张彦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7期31-34,共4页
足够的营养和子宫中丰富的血液循环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通过血管舒张和新的血管发育,子宫脉管系统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血管发... 足够的营养和子宫中丰富的血液循环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通过血管舒张和新的血管发育,子宫脉管系统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血管发生的调节。文章主要介绍了妊娠早期子宫和胎盘中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劲松 宋跃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9-91,共3页
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视网膜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综述了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素。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网膜内层血管的发育,由梭形细胞增殖... 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视网膜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综述了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素。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网膜内层血管的发育,由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再改建成血管,第二阶段是外层血管的发育,由已存在的内层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血管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促进血管新生的调节因子有很多,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强的促进血管新生的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生因子 视网膜血管病变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粒层细胞瘤中PCNA表达及血管发生的意义
7
作者 粟占三 刘保安 +1 位作者 陈森林 唐迪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3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瘤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PCNA的阳性率在28例存活5年以上与7例存活少于5年的两组病例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P<0.0...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3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瘤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PCNA的阳性率在28例存活5年以上与7例存活少于5年的两组病例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其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在该两组病例中无显著差别,与肿瘤的临床分期亦无关系。作者认为,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检测PCNA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并有辅助预测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粒层细胞瘤 增生细胞核抗原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与肿瘤血管发生
8
作者 安江洪 陈正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93-595,共3页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演进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参与的肿瘤血管发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PC来源主要包括骨髓...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演进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参与的肿瘤血管发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PC来源主要包括骨髓来源的EPC、血管壁定留EPC和成体干细胞经血管内皮分化形成的EPC,不同来源EPC参与的血管发生过程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新来源的认识为研究肿瘤血管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发生 内皮前体细胞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9
作者 曹绪胜 彭晓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患者95例105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病程早期(2...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患者95例105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病程早期(2个月以内)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的比例明显高于病程晚期(2个月以上)(χ2=6.687,P=0.010);非AMD性CNV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的比例明显高于AMD性CNV(χ2=42.992,P=0.000)。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多发生于非AMD患者及病程早期的AM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 新生血管发生 皮下 相关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造影 病程早期 CNV AMD 眼底检查 方法分析 临床资料 病程晚期 患者 发生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发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立群 朱桂金 +1 位作者 刘义 艾继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通过 CMIS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子宫内膜血管密度和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并利用 V - RAg标记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表明 :在同一期别中 ,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 ,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密度及面积和 MVD均高... 通过 CMIS多功能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子宫内膜血管密度和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并利用 V - RAg标记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表明 :在同一期别中 ,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 ,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密度及面积和 MVD均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 (P<0 .0 1)。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由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新生微血管增生 ,导致局部血管数量及面积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密度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血管发生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间的关系
11
作者 王庆昱 戴娟 +1 位作者 段银钟 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72-475,共4页
有关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发生于软骨组织的血管发生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髁突软骨血管发生与骨关节病、软骨血管发生的分子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关节病 软骨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调控血管重建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和转化研究
12
作者 黄凯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4-54,共1页
目的机械应力在多种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究了心肺血管的力化生转换机制与疾病潜在治疗靶标。方法构建高血压、动脉瘤、静脉移植以及机械通气导致肺损伤等多种机械应力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使用DHE以及ESR检... 目的机械应力在多种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究了心肺血管的力化生转换机制与疾病潜在治疗靶标。方法构建高血压、动脉瘤、静脉移植以及机械通气导致肺损伤等多种机械应力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使用DHE以及ESR检测损伤血管的氧化应激状态;使用H&E和VVG染色检测血管重建情况;应用Flexcell-5000体外细胞周期性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电子秤称量小鼠体重、Seahorse检测线粒体功能和细胞代谢,构建小鼠特异性敲除模型。结果高血压、动脉瘤、静脉移植以及机械通气肺损伤血管均发生血管重建,血管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上升;异常上升的周期性张应变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血管的氧化应激水平可以有效增加小鼠的体重、降低小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导致小鼠骨骼肌功能下降,基因敲除小鼠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有效降低了机体的肥胖。结论异常升高的周期性张应变显著提高血管氧化应激水平,引发高血压、动脉瘤以及急性肺损伤血管发生血管重建;血管的氧化应激亦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降低骨骼肌运动功能,进而导致机体肥胖;调节血管氧化应激水平对缓解高血压、动脉瘤、急性肺损伤以及肥胖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细胞线粒体 血管重建 小鼠体重 急性肺损伤 氧化应激 血管疾病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成骨细胞群成骨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向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6-296,共1页
血管发生是骨修复早期的关键环节之一,功能性微血管网的形成对骨组织再生至关重要,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在信号通路上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后者在骨缺损区的募集和分化。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骨作用 骨细胞群 骨组织再生 血管内皮细胞 信号通路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24-424,共1页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卒中(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试验已经证明,对近期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的患者,阿托伐他汀80mg/d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哥本...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卒中(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试验已经证明,对近期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的患者,阿托伐他汀80mg/d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哥本哈根大学的学者对入组SPARCL试验的患者行进一步研究后提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SPARCL亚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更显著。SPARCL试验的入组标准是入院前1~6个月发生过TIA或卒中、无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为2.6~4.9mmol/L(100~190ms/dl)。患者入组后再随机分别纳入80mg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在所有入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Preventio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事件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与早期血管新生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亮 焦俊峰 +5 位作者 王晓楠 王东 刘庆国 尉辉杰 刘丽 张建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同时于伤前及伤后1、4、7、14d各随机取5~7只大鼠取脑,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脑创伤大鼠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表现于3h先降低(P<0.01),在6h升高达峰(P<0.05),后逐渐降低达基础水平。创伤区周围CD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于1d开始增多(P<0.01),于7d左右达到平台高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创伤区周围血管的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微血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了创伤区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栗世方 王任直 李桂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血管形成因子。研究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应用外源性VEGF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往观点认为,VEGF改善脑缺血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血管形成因子。研究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应用外源性VEGF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往观点认为,VEGF改善脑缺血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实现的。但最新研究证实,在脑缺血发生时,VEGF对神经系统具有多重保护作用,涉及血管形成、促进神经发生、直接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及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在分子水平明确VEGF的这些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对神经修复和神经保护的理解,并为治疗脑缺血开发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血管发生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1 位作者 何清义 许建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81-985,共5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以下就EPC在缺血心肌、缺血肢体、损伤角膜修复中的血管生成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袁斯明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倪灿荣 杨志勇 张敬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出生后1~6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增殖快速,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内皮细胞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也减少但总面积明显扩大,并可见许多晚期凋亡细胞;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4~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内皮细胞数量、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的相对变化主导了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凋亡有关。微血管的变化则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管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演变过程 形态观察 血管数量 血管瘤组织 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数量 血管面积 HE染色 病理特点 细胞总数 系统分析 图像分析 凋亡细胞 脂肪组织 相对变化 血管塑形 血管发生 各阶段 出生后 5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it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峤 王强 +1 位作者 张健 单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明确Neurit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non-small lung cancer-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NSCLCVECs)中的表达水平,探讨Neuritin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发生的关系。方法:培养及鉴定人NSCLC-VECs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pul... 目的:明确Neurit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non-small lung cancer-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NSCLCVECs)中的表达水平,探讨Neuritin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发生的关系。方法:培养及鉴定人NSCLC-VECs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PMEC),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膜上FactorⅧ抗体及CD34抗体表达水平,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euritin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加压筛选稳定传代的NSCLCVECs及HPMEC细胞膜上可见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actorⅧ抗体及CD34抗体表达。NSCLC-VECs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MEC[(0.95±0.09)vs(0.64±0.05),P<0.05],Neuritin蛋白在NSCLC-VECs中的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HPMEC[(1.15±0.11)vs(0.27±0.14),P<0.05]。结论:Neuritin在人NSCLC-VECs中过表达,提示Neuritin可能与肿瘤血管发生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N 人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的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康 王康孙 王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别于小鼠出生后 3d、1、2、4周以免疫组化观察 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 ,并与视网膜铺片和光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别于小鼠出生后 3d、1、2、4周以免疫组化观察 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 ,并与视网膜铺片和光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血管系统由视盘处呈放射状穿出 ,逐渐由后极部向周边部。视网膜病理切片显示 :出生后 3d时 ,视网膜只有 2层 ,即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 ,内层毛细血管仅限于视网膜后极及中周部。 7d时外丛状层形成。出生后 14d,视网膜外层毛细血管发育基本完成。出生后 2 8d,视网膜与 14d时大致相似。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出生后 3d,阳性信号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外缘。 7d时 ,VEGF明显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几乎全层内核层。出生后 14d及 2 8d,当视网膜血管系统发育基本完成时 ,VEGF阳性细胞数量和强度都明显减少和减弱。结论 本研究提示 ,VEGF的表达在空间和时间上与视网膜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