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7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β淀粉样蛋白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西安市农村人群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胡童鑫 马欢 +5 位作者 商苏杭 高玲 党亮君 王敬谊 屈秋民 王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4-810,共7页
目的探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一般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ini-Menta... 目的探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一般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并将人群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空腹血浆中Aβ_(1-42)、Aβ_(1-40)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血浆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1314名研究对象中,认知功能正常1180例(89.8%),可疑认知功能障碍85例(6.47%),认知功能障碍49例(3.73%)。单因素分析显示,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Aβ_(1-42)/Aβ_(1-40)比值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及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Aβ_(1-42)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3组间血浆Aβ_(1-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一致。结论可疑认知障碍患者血浆Aβ_(1-42)水平和Aβ_(1-42)/Aβ_(1-40)比值显著升高,提示血浆Aβ_(1-42)升高可能在认知障碍早期更为明显,有望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血浆β淀粉蛋白(Aβ) 社区人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制备、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秀清 韩田露 +4 位作者 刘纪元 郭汝杞 朱颖 黄雨洋 刘琳琳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大豆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优异的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常被用于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然而天然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发挥有限,无法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大豆蛋白改性成为研究热点。热、高压、酶法等改性... 大豆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优异的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常被用于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然而天然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发挥有限,无法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大豆蛋白改性成为研究热点。热、高压、酶法等改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突破。大豆蛋白单体或多肽可以在酸和高温的条件下进行自组装,随后聚集成淀粉样纤维,能够改变大豆蛋白溶解性、凝胶性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制备方法、形成机制,并分析了处理条件对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影响,概述了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溶解性、凝胶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总结了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淀粉纤维 制备 功能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乳球蛋白致敏性及功能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铭 庞立冬 +4 位作者 刘时宇 黄镇 张微 杨鑫焱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80,共10页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乳清蛋白中主要过敏原,所引起的食物过敏反应对婴幼儿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文章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致敏性的影响,利用多光谱学等技术...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乳清蛋白中主要过敏原,所引起的食物过敏反应对婴幼儿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文章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致敏性的影响,利用多光谱学等技术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构象和功能属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酶水解预处理后淀粉样原纤维改性会使二级结构中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改变表面疏水性以及荧光强度。不同酶水解后使淀粉样原纤维改性的蛋白致敏表位被破坏或暴露,导致其致敏性升高或降低。菠萝蛋白酶水解后再进行淀粉样原纤维改性的β-Lg可改善发泡性和发泡稳定性。不同酶水解后淀粉样原纤维改性的β-Lg乳化性降低、乳化稳定性提高、还原能力降低,而仅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还原能力升高。研究有助于推动生产低致敏高品质蛋白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致敏性 淀粉原纤维 酶水解 功能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微小RNA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儿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林娜 张靖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98,共6页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机体免疫-炎症指标是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预后的常用指标,目前从微小RNA(miR)方面评估的研究较少,有待临床探究。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i...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机体免疫-炎症指标是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预后的常用指标,目前从微小RNA(miR)方面评估的研究较少,有待临床探究。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iR在脓毒症并发AKI患儿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单纯脓毒症患儿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AA、IL-6、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3p、miR-182-5p、miR-128-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SAA、IL-6、TNF-α及miR水平与SOFA、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血清SAA、IL-6、TNF-α及miR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KI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观察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后观察组74例患儿生存,26例患儿死亡。生存患儿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均低于死亡患儿(P<0.05)。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与SOFA、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预测的AUC为0.926(95%CI=0.856~0.969,P<0.05)。结论 脓毒症并发AKI患儿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异常高表达,临床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及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清淀粉蛋白A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P-二酰基甘油合酶1表达下调诱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促进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沉积
5
作者 张立飞 王宁 +6 位作者 田园 师姝 张稳稳 杜凯丽 刘婷 王丽 王晓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9-727,共9页
目的探究CDP-二酰基甘油合酶1(CDS1)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和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刚果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内... 目的探究CDP-二酰基甘油合酶1(CDS1)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和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刚果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内APP过表达,刚果红染色观察细胞内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和APP过表达HT22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P62蛋白表达情况;通过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CDS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和APP过表达HT22细胞中的CDS1蛋白表达情况;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APP过表达后,再过表达CDS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Ⅱ、P6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及APP过表达HT22细胞中均有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和APP过表达HT22细胞中LC3-Ⅱ、P62蛋白均升高。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蛋白质组学结果中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筛选到其中一条差异代谢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从该通路中获取到差异表达蛋白CDS1。与野生型C57BL/6小鼠相比,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CDS1蛋白表达量下降(0.46±0.07 vs 1.00±0.25,P<0.01);与感染空载病毒载体的HT22细胞相比,慢病毒过表达APP的HT22细胞中CDS1蛋白表达量下降(0.68±0.18 vs 1.00±0.13,P<0.01)。在APP过表达的HT22细胞过表达CDS1后,神经细胞的自噬流明显恢复(LC3-Ⅱ:1.00±0.15 vs 0.21±0.05,P<0.01;P62:1.00±0.16 vs 0.67±0.10,P<0.01),并且Aβ沉积明显减少。结论CDS1表达下调诱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促进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淀粉样物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二酰基甘油合酶1 自噬 溶酶体 海马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程守正 李太文 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炎症和牙槽骨吸收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创伤、炎症等刺激后,血清SAA水平迅速升高,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对SAA的基因调控、蛋白结构及生物学...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炎症和牙槽骨吸收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创伤、炎症等刺激后,血清SAA水平迅速升高,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对SAA的基因调控、蛋白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SAA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SAA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其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炎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和牙周炎防治策略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血清淀粉蛋白A 辅助性T细胞17 TOLL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冰 钟文文 李彬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淀粉样蛋白A(SAA)与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4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微出血分为CMBs组117例和非CMBs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淀粉样蛋白A(SAA)与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4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微出血分为CMBs组117例和非CMBs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识别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CMBs组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血清ALP和SAA水平。探讨二者是否与脑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并评估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CMBs组年龄、高血压比例、血清ALP、SAA水平均高于非CMB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血清ALP、SAA水平均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LP和SAA单独和联合预测脑微出血的AUC值分别为0.801、0.813、0.914,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价值。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与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二者与脑微出血不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ALP和SAA升高与脑微出血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脑微出血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碱性磷酸酶 淀粉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淀粉样蛋白Aft2调控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研究
8
作者 索晨浩 雷建军 张贺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3,共8页
探究类淀粉样蛋白Aft2在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为抗白色念珠菌的新治疗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白色念珠菌中存在的类淀粉样蛋白Aft2,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ft2-GFP形态,利用半变性... 探究类淀粉样蛋白Aft2在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为抗白色念珠菌的新治疗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白色念珠菌中存在的类淀粉样蛋白Aft2,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ft2-GFP形态,利用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探究Aft2-GFP蛋白分子量大小,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寻找Aft2聚集位点,利用分子实验探究Aft2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运用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的动物模型探究Aft2的致病性。结果发现Aft2是一个类淀粉样蛋白,过表达Aft2-GFP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聚集点,在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观察到分子量大的聚集体,基因突变实验发现影响Aft2聚集的位点位于C3与C4之间;此外Aft2的聚集能够调节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如促进白色念珠菌菌丝和生物膜的形成;小鼠感染实验表明Aft2的聚集增强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Aft2的异常表达会形成聚集体并促进菌丝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增强白色念珠菌在宿主体内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调控作用 淀粉蛋白 菌丝 生物膜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蛋白淀粉样聚集体-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王亮亮 韩苗苗 +1 位作者 曹崇江 周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为改善燕麦蛋白基复合膜理化特性,本实验将天然燕麦蛋白(OP)改性制备燕麦蛋白淀粉样聚集体(OPA)并进行表征,以此为基质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共同制备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 为改善燕麦蛋白基复合膜理化特性,本实验将天然燕麦蛋白(OP)改性制备燕麦蛋白淀粉样聚集体(OPA)并进行表征,以此为基质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共同制备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所得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并测定复合膜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含水量、水溶性、水蒸气透过性。结果表明,燕麦蛋白改性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相较于OP/CMCNa复合膜,利用OPA制备的复合膜表面更加光滑,结构更加紧密。且OPA/CMCNa复合膜水溶性较OP/CMCNa复合膜降低了7.02%~15.84%,耐水性显著提高。其中由OPA8制备的复合膜穿刺距离提高到6.513 mm,受力提高到701.2 g,机械性能显著提高。综上,燕麦蛋白淀粉样聚集体可有效改良天然燕麦蛋白基复合膜的透明度、耐水性和机械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改性燕麦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蛋白 淀粉聚集体 复合膜 结构特性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血浆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10
作者 王佳鹤 赵小雨 +5 位作者 赵彦辰 李芸菲 刘玥叡静 王金麒 武志远 陶丽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9-805,共7页
目的: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血浆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因果关联,并寻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从英国生物银行药物蛋白质组学项目(UKB-PPP)数据库中获取与血浆蛋白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目的: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血浆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因果关联,并寻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从英国生物银行药物蛋白质组学项目(UKB-PPP)数据库中获取与血浆蛋白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数据库中获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结局数据。使用两样本MR作为主要方法评估血浆蛋白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使用共定位分析作为敏感性分析以确保MR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共发现132种血浆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共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共12种血浆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共同变异。其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OR=1.23,95%CI:1.15~1.32,P<0.01)和神经软骨素(NCAN)(OR=1.35,95%CI:1.21~1.52,P<0.01)在共定位分析中假设4的后验概率(PPH4)<0.80,获得高度共定位支持,提示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血浆蛋白药物靶标。结论:血浆蛋白PCSK9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有关,证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点,血浆蛋白NCAN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硬化 血浆蛋白质组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链型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样变性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少敏 林璋 +2 位作者 陈宝霞 李璞 冯新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比较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样变性(ATTR-C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确诊的AL-CA患者35例(AL-CA组)和ATTR-CA患者21例(ATTR-CA组)。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比较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样变性(ATTR-C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确诊的AL-CA患者35例(AL-CA组)和ATTR-CA患者21例(ATTR-CA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结果的差异。结果:与ATTR-CA组相比,AL-CA组男性比例较低(90.5%vs.54.3%,P=0.005),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较高(9.5%vs.42.9%,P=0.009)。临床表现方面,AL-CA组水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和浆膜腔积液较多见,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而ATTR-CA组肢体麻木的发生率较高(P均<0.05)。心电图方面,AL-CA组的肢体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57.1%vs.28.6%,P=0.038)高于ATTR-CA组,传导阻滞的发生率(14.3%vs.61.9%,P=0.001)低于ATTR-CA组。AL-CA组从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较ATTR-CA组短[6.0(2.0,15.0)个月vs.35.0(14.0,56.5)个月,P=0.002]。AL-CA组与ATTR-CA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室间隔厚度分别为(13.3±2.0)mm vs(.15.7±2.2)mm(P=0.001);左心室质量分别为(198.4±67.8)g vs.(246.6±53.5)g(P=0.009);CMR指标室间隔厚度分别为(16.0±2.1)mm vs.(18.9±3.8)mm(P=0.033);左心室质量分别为(132.9±45.3)g vs.(194.7±50.8)g(P=0.011),AL-CA组左心室壁增厚程度较ATTR-CA组轻,但AL-CA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的比例较高(48.6%vs.19.0%,P=0.027),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较高(P均<0.05),1年生存率较低(65.7%vs.100%,P=0.001)。结论:AL-CA和ATTR-CA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表现不同。AL-CA左心室壁增厚程度虽然不及ATTR-CA显著,但心功能及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心肌病 轻链型心肌淀粉变性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思捷 钟晓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0,共6页
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 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新型急性期反应物,其在EOS/LOS、NEC早期即明显升高、持续时间久,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能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这两种疾病诊治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SAA及其在EOS/LOS、NE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为该类疾病诊治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蛋白A 败血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影响脑淀粉样血管病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潜在机制探讨
13
作者 张丹 叶晓东 +1 位作者 黄珊珊 朱遂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3-648,F0003,共7页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β(Aβ)进行性沉积于皮质、皮质下及软脑膜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脑小血管病,在老龄化人群中多见,常以反复脑叶出血、认知障碍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近年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相关产物已被报道可...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β(Aβ)进行性沉积于皮质、皮质下及软脑膜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脑小血管病,在老龄化人群中多见,常以反复脑叶出血、认知障碍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近年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相关产物已被报道可通过神经炎症、破坏血-脑屏障等多种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过程。而肠道菌群在CAA中的潜在机制目前并不明晰。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诱发颅内Aβ产生和聚集、血-脑屏障渗漏、Aβ转运受体失衡引起血管壁改变,并伴随神经炎症机制,可能一定程度推动了CAA的发生和发展。作者对肠道菌群影响CAA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AA潜在临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血管病 肠道菌群 淀粉蛋白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调控miR-15a激活Bag5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4
作者 潘琼 胡馨予 郭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9-1119,共11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D的进展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a和Bag5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AD神经细...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D的进展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a和Bag5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AD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给SD大鼠脑部注射Aβ42构建AD大鼠模型,并使用Aβ42处理SH-SY5Y细胞构建AD细胞模型。采用莫里斯(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尼氏(Niss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Bag5相互作用的上游mi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miR-15a和Bag5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g5、Bax和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iR-15a敲减或过表达载体以及Bag5敲减载体处理大鼠和细胞,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a与Bag5之间的结合关系。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表明A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且Aβ可诱导AD大鼠中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miR-15a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Aβ处理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g5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和miR-15a表达,过表达miR-15a会进一步加强Aβ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效果,而敲减miR-15a的表达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均P<0.01)。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miR-15a与Bag5存在负向靶向关系。且与单独敲减Bag5相比,敲减miR-15a和Bag5共转染会显著提高细胞活力以及Bag5的表达,同时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以及Bax、Caspase-3的表达,体内实验也得到一致的结果(均P<0.01)。结论:Aβ可抑制miR-15a的表达,进而诱导Bag5表达,以激活Bag5对于Aβ引起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蛋白 神经细胞凋亡 Bag5 miR-1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蛋白PET脑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的价值
15
作者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19,425,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家庭照护和社会经济负担巨大。β-淀粉样蛋白PET脑成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无创、精准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是早期精准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家庭照护和社会经济负担巨大。β-淀粉样蛋白PET脑成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无创、精准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是早期精准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Β-淀粉蛋白 诊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晨晨 周霞 +6 位作者 朱文昊 万珂 尹文文 唐雅婷 李明旭 朱小群 孙中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与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及其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关系。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aMCI患者36例,vMCI患者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与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及其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关系。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aMCI患者36例,vMCI患者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HC)3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包括简易精神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并检测血浆Aβ42、Aβ40;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磁共振扫描以获取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采用基于感兴趣区的DTI分析方法获取个体48个白质区域的DTI参数(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制订的ICBM-DTI-81脑白质图谱),包括分数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比较3组的认知功能,血浆Aβ42、Aβ40、Aβ42/40水平和DTI参数,并对aMCI和vMCI的血浆Aβ42/40水平和DTI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CI和vMCI组的简易精神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HC组(P均<0.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3组血浆Aβ4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vMCI组血浆Aβ40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P=0.014),aMCI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MCI和vMCI组血浆Aβ42/40水平与H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105),而vMCI组血浆Aβ42/40水平较aMCI组显著下降(P=0.016)。vMCI组左侧内囊前肢的FA较HC及aMCI组显著降低(P均=0.001);vMCI组左侧上放射冠、左侧外囊、左侧扣带束扣带回部、左侧上额枕束的MD较HC组(P=0.024,P=0.001,P=0.003,P<0.001)及aMCI组(P=0.015,P=0.004,P=0.019,P=0.001)显著升高;aMCI、vMCI组右侧内囊后肢(P=0.005,P=0.001)、左侧扣带束海马部(P=0.017,P=0.031)的MD较HC组显著升高。aMCI组血浆Aβ42/40水平与左侧内囊后肢FA呈正相关(r=0.403,P=0.015),与右侧穹隆的MD呈负相关(r=-0.395,P=0.017);vMCI组血浆Aβ42/40水平与右侧小脑上脚、右侧内囊前肢的FA呈正相关(r=0.575,P=0.008;r=0.639,P=0.002);与右侧小脑上脚、右侧内囊前肢的MD呈负相关(r=-0.558,P=0.011;r=-0.626,P=0.003)。结论aMCI和vMCI患者血浆Aβ水平变化不同,不同痴呆类型早期白质微观结构完整性损害的区域存在差异,aMCI和vMCI患者血浆Aβ水平均与脑白质结构完整性有关,且二者存在区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微观结构 血浆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及β-淀粉样蛋白42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柯莉 高丹 +5 位作者 陈秋霞 刘梦洁 赵丰丽 乔沛丰 张华 晏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急性期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及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 42,Aβ42)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5... 目的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急性期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及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 42,Aβ42)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52例急性期CI患者及35例健康人血浆标本,采用ELISA检测其3-MST及Aβ42水平,分析2组人群血浆3-MST及Aβ42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CI患者组血浆3-MS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3.67±0.29)vs(4.98±0.30)ng/m L,P<0.05],CI患者组血浆Aβ4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水平显著增高[(44.52±2.92)vs(15.77±1.71 pg/m L),P<0.01]。急性CI患者中,血浆3-MST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大和NIHSS评分增加而降低;血浆Aβ4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大及NIHSS评分增加而升高。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浆3-MST水平明显降低、Aβ42水平显著增高,其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灶体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调控脑胆固醇代谢清除β-淀粉样蛋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学庆 王少锋 +5 位作者 陈先玉 郝彦伟 李佳欣 李莉 徐世军 李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5-2009,共5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活化的PPAR-γ参与调节许多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事件,通过诱导或抑制一系列...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活化的PPAR-γ参与调节许多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事件,通过诱导或抑制一系列基因、蛋白等途径参与脑胆固醇代谢,从而抑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改善AD的记忆和认知能力,是AD的一个有潜力的靶点。旨在恢复脑胆固醇稳态的药物开发可能是抵消AD的潜在策略。该文通过分析PPAR-γ的分布、结构,聚焦PPAR-γ介导的脑胆固醇代谢与AD的生物学相关性,阐述了PPAR-γ对关键蛋白、基因及其相应分子的机制调控,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阿尔茨海默病 胆固醇 Β-淀粉蛋白 天然化合物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_(1-42)和Aβ_(1-40)水平与对照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丹涛 许贤豪 褚德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血浆中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eptide ,Aβ)Aβ1 4 2 、Aβ1 4 0 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层选择了轻度AD组患者 2 3例 [19≤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 2 6分 ,临床... 目的 研究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血浆中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eptide ,Aβ)Aβ1 4 2 、Aβ1 4 0 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层选择了轻度AD组患者 2 3例 [19≤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 2 6分 ,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CDR) =1分 ],中度及中度以上AD组患者 35例 (MMSE <19分 ,CDR≥ 2分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 (HC)组 30例。所采集标本需EDTA抗凝管收集新鲜处理 ,低温离心取上清液、加苯磺酸 2h内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所有检测对象同批检测Aβ1 4 2 、β1 4 0 。结果 轻度AD患者Aβ1 4 2 血浆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中度及中度以上AD患者Aβ1 4 2 血浆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下降 ,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D各组患者Aβ1 4 0 血浆浓度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分层检测AD患者血浆中Aβ1 4 2 的浓度 ,有可能成为辅助诊断轻度AD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Β蛋白 酶联免疫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隆 薛纪秀 +2 位作者 王克杰 魏立民 于克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43-845,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40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20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老年组(20例,年龄≥65岁)。分别在手... 目的观察全麻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40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20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老年组(20例,年龄≥65岁)。分别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后24 h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于手术前(T1)、手术开始后2 h(T2)、4 h(T3)、24 h(T4)采集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Aβ(1-40)。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老年组手术后MMSE评分明显降低;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血浆Aβ(1-40)T1~T4各时点均高于青年组(P<0.05),且在T2~T4时均显著高于T1时(P<0.05)。结论老年人血浆Aβ(1-40)基础水平较高且手术开始后24 h持续维持于较高水平,可能是老年人POCD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蛋白1—4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