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第7内含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霞 魏金涛 +3 位作者 冉志平 钱运国 喻婷 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这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体现。而GG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间背膘厚最低(GG基因型个体<GA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结果提示,提高G等位基因频率可显著减少脂肪沉积,该SNP可能是改良猪脂肪沉积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基因 脂肪沉积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三唑并噻二唑-均三嗪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路 李传银 +3 位作者 杨蒙 朱长安 孙晓娜 李益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93,共9页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B),然后将1A和1B分别与对氨基苯甲酸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2A和2B)。通过熔融法将8种脂肪酸与二氨基硫脲缩合得1,2,4-三唑衍生物3a^3h,最后将2A和2B在三氯氧磷和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分别与3a^3h反应得目标产物。为了进一步比较3-脂肪基和3-苯基对药效活性的影响,利用相同方法设计合成了目标产物4i和5i。评价了目标产物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所有目标分子对Cdc25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值)在2.40~0.31 mg/L之间,目标分子4a^4f和5a^5i的IC_(50)值均低于阳性参照物Na_3VO_4[(1.25±0.14)mg/L],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在PTP1B测试中,14个目标分子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IC_(50)值在0.98~0.37 mg/L之间,低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1.19±0.27)mg/L],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三嗪 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 蛋白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英俊 杨鸿境 +6 位作者 曹欣 高立信 靳焜 盛丽 刘季红 刘雪洁 李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4-1002,共9页
合成出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芳氧甲基骨架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认。评价了它们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合成出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芳氧甲基骨架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认。评价了它们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讨论了构效关系。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a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分别为(0.46±0.02)μg/mL和(1.77±0.40)μg/mL。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Cdc25B/PTP1B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苯并咪唑 芳氧乙 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抑制剂 蛋白磷酸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丽娜 崔文华 +1 位作者 梁珊 宋春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49例(GD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50例(正常组)。两组均于孕24~28周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胰岛...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49例(GD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50例(正常组)。两组均于孕24~28周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两组分娩后取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盘组织IRS-1、PTP 1B。结果 GDM组FPG、FINS、HOMA-IR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HOMA-ISI、HOMA-β%均低于正常组(P均<0.01)。正常组胎盘组织IRS-1阳性表达率为100%,GDM组为63.26%,两组比较P<0.01。正常组胎盘组织PTP 1B阳性表达率为56.00%,GDM组为91.83%,两组比较P<0.01。GDM患者胎盘组织PTP 1B与IRS-1表达呈负相关(r=-4.85,P<0.01);IRS-1与HOMA-IR呈负相关(r=-0.552,P<0.01),与HOMA-β%和HOMA-ISI无相关性(P>均0.05);PTP 1B与HOMA-IR呈正相关(r=0.563,P<0.01),与HOMA-β%和HOMA-ISI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组织IRS-1表达降低,PTP 1B表达升高,且均与HOMA-IR相关;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信号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GDM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蛋白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顾萍 刘文秀 +5 位作者 邵加庆 杜宏 卢斌 王燕燕 蒋卫民 江时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肥胖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上海、南京地区汉族高血压患者393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8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6.59岁)和非高血压患者266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25例;年龄28~72岁,平... 目的探讨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肥胖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上海、南京地区汉族高血压患者393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8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6.59岁)和非高血压患者266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2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7.03岁),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是否≥24kg/m2分为超质量高血压组242例,单纯高血压组151例,超质量对照组116例,正常对照组15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的多态性。结果超质量高血压组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超质量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在超质量人群中,位点IVS6+G82A等位基因G、性别、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以AA基因型为参照,GG基因型患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比值比(OR)为2.29(P<0.01)。在超质量高血压组中,GG基因型人群血清TC、LDL-C水平高于AA和AG(P<0.05)基因型人群。结论位点IVS6+G82A变异与肥胖高血压相关,并与患者脂代谢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b 肥胖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IVS6+G8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1,3-硒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成路 王华玉 +4 位作者 李奕嶙 王一鸣 宫荣庆 孙越冬 宋府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9-757,共9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抗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因此创制活性优良的PTP1B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1个含1,3-硒唑和1,2,4-三唑活性组块新型结构目标分子(ZLXZ1-ZLXZ11),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抗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因此创制活性优良的PTP1B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1个含1,3-硒唑和1,2,4-三唑活性组块新型结构目标分子(ZLXZ1-ZLXZ11),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首先选择ZLXZ1和ZLXZ11在MOE 2015.10程序上,与PTP1B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在ZLXZ1分子中硒唑环上的硒原子与PTP1B中副催化位点Tyr46、Ala217、Lys120和Asp 48分别形成了π-H作用和氢键作用。在ZLXZ11分子中硒唑上的硒原子与PTP1B中Asp181、Arg221和Asp48形成了氢键作用。在分子对接模拟的基础上,测试了11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分子的抑制率均在87.02%以上,其中3个目标分子PTP1B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抑制活性优良,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硒唑 1 2 4-三唑席夫碱 分子对接模拟 蛋白磷酸酯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的功能意义和结构-活性关系
7
作者 包美丽 王振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8-267,共10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通路中发挥着关键的负调节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潜在靶点。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能够针对不同的靶点和途径对糖尿病或其并发症发挥独特的...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通路中发挥着关键的负调节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潜在靶点。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能够针对不同的靶点和途径对糖尿病或其并发症发挥独特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近年来,多种食源性天然产物已被报道具有PTP1B抑制活性。本文主要就PTP1B的作用机制和食源性天然PTP1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PTP1B抑制剂的研究工作以及开发新型PTP1B抑制剂或降糖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 天然产物 2型糖尿病 蛋白磷酸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欣 许潇 +3 位作者 孙瑞 刘畅 彭慧兰 马银柱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1期92-94,共3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和瘦素信号传导通路的负调节因子。目前,作为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的新靶点,PTP-1B抑制剂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从PTP-1B简介、生理功能以及抑制剂的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b 糖尿病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负性调控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柯 卢斌 +1 位作者 王魏 邵加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大黄酸改善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旨在探讨大黄酸对C2C12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测定大黄酸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最适底物、最佳酶浓度,计算大黄酸对PTP1B的半抑制浓度(IC50)。将C2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熟... 目的大黄酸改善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旨在探讨大黄酸对C2C12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测定大黄酸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最适底物、最佳酶浓度,计算大黄酸对PTP1B的半抑制浓度(IC50)。将C2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分为大黄酸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大黄酸(0.1、1、10、100μmol/L)处理];阳性对照组(给予10nmol/L胰岛素刺激0.5 h),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溶剂处理)。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TP1B的活性变化。结果大黄酸对PTP1B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80.5μmol/L。C2C12肌细胞经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后,随大黄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总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略增加;经胰岛素处理后,细胞内总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有一定增加。C2C12细胞经胰岛素处理后,IRβ、IRS1的相对磷酸化水平以及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空白对照组IRβ、IRS1、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7、0.39、0.15,经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IRβ的相对磷酸化水平在0.1~10μmol/L处理时无明显变化(0.37、0.31、0.32),100μmol/L处理时升高至0.67;IRS1的相对磷酸化水平在0.1~100μmol/L浓度时升高至0.49、0.50、0.41、0.59;Glut4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0.1~100μmol/L处理时升高至0.37、0.48、0.90、0.88。在C2C12细胞中,与0μmol/L大黄酸处理组比较,10 nmol胰岛素处理组及0.1~10μmol/L大黄酸处理组细胞中PTP1B活性无明显变化,100μmol/L大黄酸处理组细胞中PTP1B活性降低。结论大黄酸能降低PTP1B活性并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推测胰岛素信号传递增强可能与骨骼肌细胞PTP1B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蛋白磷酸酶1b 胰岛素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袁仲 陈卓 +1 位作者 李乾斌 胡高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中一员,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的负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表明,PTP1B与内质网(ER)应激、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胰岛素分泌有重要的关联;且与...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中一员,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的负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表明,PTP1B与内质网(ER)应激、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胰岛素分泌有重要的关联;且与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靶向抑制剂已成为治疗这些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PTP1B的结构特点及其与T2DM和肥胖症的关系为基础,根据结合位点将PTP1B抑制剂进行分类,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靶向PTP1B的抗T2DM和肥胖症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b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抑制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多糖SJB的结构分析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玮 张文清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05-2208,共4页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获得均一多糖SJB,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获得均一多糖SJB,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主链由1,2-、1,2,4-连接的鼠李糖和1,4-、1,3,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组成;侧链包括末端、1,5-、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1,4-连接的葡萄糖以及末端、1,3-、1,4-、1,6-连接的半乳糖,主要通过鼠李糖的O4位和半乳糖醛酸的O3位与主链相连.该多糖为首次从桑叶中获得的酸性杂多糖.20μg/mL SJB对PTP1B的抑制率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糖 结构鉴定 蛋白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氟甲基磷酸类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抑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巍 张怀 计明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8-676,共9页
通过分子对接建立了一系列含二氟甲基磷酸基团(DFMP)或二氟甲基硫酸基团(DFMS)的抑制剂与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PTP1B)的相互作用模式,并通过1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olecular mechanics/generalized Born surface area(MM/GBSA)方法计... 通过分子对接建立了一系列含二氟甲基磷酸基团(DFMP)或二氟甲基硫酸基团(DFMS)的抑制剂与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PTP1B)的相互作用模式,并通过1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olecular mechanics/generalized Born surface area(MM/GBSA)方法计算了其结合自由能.计算获得的结合自由能排序和抑制剂与靶酶间结合能力排序一致;通过基于主方程的自由能计算方法,获得了抑制剂与靶酶残基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DFMP/DFMS基团的负电荷中心与PTP1B的221位精氨酸正电荷中心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强弱决定了此类抑制剂的活性,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位于DFMP/DFMS基团中的氟原子或其他具有适当原子半径的氢键供体原子会增进此类抑制剂与PTP1B活性位点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酯酶1b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能计算 自由能分解 MM/G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乔晶 薛静静 王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米沙坦对高糖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保护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糖高脂组(HSHF组)、替米沙坦5 mg组(T5 m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米沙坦对高糖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保护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糖高脂组(HSHF组)、替米沙坦5 mg组(T5 mg组)、替米沙坦10 mg组(T10 mg组),每组10只。NC组饲予普通饲料,其余组饲予HSHF饲料。第24周末,NC组继续饲予普通饲料并灌胃给予2 ml生理盐水,HSHF组继续饲予HSHF饲料并灌胃给予2 ml生理盐水,T5 mg组和T10 mg组继续饲予HSHF饲料并分别灌胃给予溶于2 ml生理盐水的替米沙坦5 mg/(kg·d)和10 mg/(kg·d),以上处理均持续12周,灌胃1次/d。第36周末,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PTP-1B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SHF组大鼠的FPG、FINS、TG水平及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与HSHF组比较,T5 mg组和T10 mg组大鼠的FPG、FINS、TG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且T5 mg组和T10 mg组间指标也有统计学差异。与NC组比较,HSHF组大鼠胰岛PTP-1B表达显著升高(P<0.05),T5 mg组和T10 mg组胰岛PTP-1B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T10 mg组更低。结论替米沙坦可下调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PTP-1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糖代谢、保护胰岛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胰岛素抵抗 高糖高脂膳食 大鼠 胰岛 蛋白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吡啶甲基)-L-丝氨酸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艳红 袁彩霞 +4 位作者 卢丽萍 朱苗力 付学奇 邢述 高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8-2143,共6页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甲醇溶液中,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_2·2H_2O以摩尔比1∶1反应,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_2O)](Ⅰ).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该配合物中还原希夫碱以三齿双螯合环配位到中心铜离子,同时氯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也参与配位,形成1个具有四方锥构型的五配位铜(Ⅱ)配合物,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Ⅰ能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IC_(50)值分别为0.32和0.4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N-(2-吡啶甲基)-L- 抑制剂 蛋白磷酸酶1b(PTP1b T细胞蛋白磷酸酶(TCPTP)
全文增补中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表达与PI3K及AKT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振凌 顾群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同期切除术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组)的癌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4 cm),以及同期65例未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未肝转移组)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组织中IL-18、PRL-3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中PI3K、p-AKT相对表达水平,分析IL-18、PRL-3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PI3K、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未肝转移组比较,肝转移组TNM分期IV期、低分化程度比例较高(P<0.05)。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和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且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肝转移患者癌旁正常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示,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未转移癌组织中IL-18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PRL-3表达与p-AKT均呈正相关(P<0.05),且IL-18与PRL-3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PRL-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白细胞介素-18 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Ca^(2+)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世杰 张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IL-1β对RPE细胞进行刺激,RT-PCR法观察细胞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Genistein对RPE细胞培养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L-1β诱导RPE细胞IL-8和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Fura2/AM、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IL-1β和Genistein对RPE细胞内Ca2+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0.1μg.L-1、1μg.L-1、10μg.L-1IL-1β刺激组IL-8 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46±0.133、0.727±0.054和0.523±0.106,对照组为0.272±0.088;1μg.L-1、10μg.L-1IL-1β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10μg.L-1IL-1β诱导的RPE细胞MCP-1 mRNA相对表达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10mg.L-1、50mg·L-1 Genistein对IL-1β诱导的IL-8和MCP-1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L-1β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Genistein对细胞内Ca2+作用与之相反。结论 Genistein对IL-1β诱导的IL-8和MCP-1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IL-1β诱导的细胞内Ca2+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趋化因子 蛋白激酶抑制剂 白介素-1Β 细胞内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鹏 田姜美子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 基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性因子(STAT)信号通路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 目的 基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性因子(STAT)信号通路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78例。观察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2组治疗7 d后临床效果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JAK/STA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信号转导与转录活性因子1(STAT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活性因子2(STAT2)]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6个月喘息复发率。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IRF9、STAT1、STAT2表达和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IL-6、MMP-9、TIMP-1和Th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喘憋、喘息、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喘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体征消失,加速康复进程,降低喘息反复发作风险;机制可能为其抑制IL-6释放,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促使Th17向Treg转化,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且调控MMP-9、TIMP-1表达,减轻支气管及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喘息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乙酰半胱 干扰素调节因子9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性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9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SerpinB1、YKL-40水平及其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
18
作者 张琳 史中娜 张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65-2770,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B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改变及其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GDM孕妇和同期进行孕检的83例健康孕...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B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改变及其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GDM孕妇和同期进行孕检的83例健康孕妇,分别记为GDM组、健康组,所有孕妇均进行血清SerpinB1、YKL-40检测,随访所有孕妇及胎儿的母婴结局。对比GDM组与健康组的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变化、母体不良结局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logistic分析GDM组血清SerpinB1、YKL-40水平变化与母体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GDM组血清SerpinB1、YKL-4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GDM组母体不良结局发生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健康组(P<0.05);GDM组母体不良结局者孕前体重指数、入组孕周、受教育程度与无母体不良结局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母体不良结局者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病史占比、经产妇占比、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高于无母体不良结局者(P<0.05),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病史、经产妇、血清SerpinB1与YKL-40偏高是GDM患者母体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0,P=0.023;OR=2.008,P=0.025;OR=2.044,P<0.001;OR=2.184,P<0.001;OR=2.132,P=0.010;OR=2.032,P=0.001)。GDM组围产儿不良结局者母体的孕前体重指数、入组孕周、受教育程度与无围产儿不良结局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围产儿不良结局者母体的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史占比、经产妇占比、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高于无围产儿不良结局者(P<0.05),母体的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史、经产妇、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偏高是GDM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3,P=0.014;OR=2.268,P=0.012;OR=2.106,P=0.015;OR=2.153,P=0.007;OR=2.250,P=0.019;OR=2.100,P=0.017)。结论GDM组SerpinB1、YKL-40水平均偏高,GDM组母体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高,且母体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等与GDM患者母体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结局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蛋白酶抑制剂b1 人软骨糖蛋白-39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A1对食管癌进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19
作者 程红春 吴虎成 +1 位作者 李一建 管慧君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8-52,75,共6页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9月间...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9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显色测定FoxA1和YAP的表达。体外培养KYSE150细胞,分为FoxA1-NC组(干扰FoxA1对照组)、FoxA1-siRNA组(干扰FoxA1组)、DMSO溶剂组(培养基中添加DMSO)和PHPS1抑制剂组(培养基中添加SHP2抑制剂PHPS1),免疫印迹检测FoxA1、p-SHP2、p-CREB和YAP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出现黏膜充血、色泽灰暗,上皮层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学改变;食管癌组织中FoxA1、Y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体外实验中,FoxA1-siRNA和PHPS1抑制剂均显著降低KYSE150细胞的p-SHP2、p-CREB和YAP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但仅FoxA1-siRNA能显著降低FoxA1蛋白水平。结论:FoxA1通过联合SHP2通路激活的CREB促进食管癌内YAP高表达,从而促进食管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A1 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磷酸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Yes相关蛋白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4-羟基苯基)-3-氧代-1-芳基丙氨基)-N-(5-甲基异唑-3-基)苯磺酰胺的合成及其抗糖尿病活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映霞 晏菊芳 +6 位作者 范莉 张蔚瑜 苏小燕 陈欣 唐雪梅 周祖文 杨大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由磺胺甲唑、对羟基苯乙酮和芳香醛反应直接合成了13个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反应选择性发生在羰基α位。产物结构通过1HNMR、13CNMR、MS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显示,低浓度范围,所得化合物不仅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α-... 由磺胺甲唑、对羟基苯乙酮和芳香醛反应直接合成了13个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反应选择性发生在羰基α位。产物结构通过1HNMR、13CNMR、MS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显示,低浓度范围,所得化合物不仅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抑制活性,而且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具有中等强度的激动活性,8个化合物的激动活性超过40%,其中化合物11的活性达到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蛋白磷酸酶1b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 对羟基苯乙酮 磺胺甲唑 β-基酮 MANNICH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