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HSPA6蛋白特性分析及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丽筠 马旭华 +1 位作者 李亚蕾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构建牛热休克蛋白A6(heat shock protein A6,HSPA6)序列与其他生物的系统进化树,以及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牛HSPA6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等,并结合蛋白互作网络,探究牛HSPA6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显示,牛HSPA... 通过构建牛热休克蛋白A6(heat shock protein A6,HSPA6)序列与其他生物的系统进化树,以及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牛HSPA6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等,并结合蛋白互作网络,探究牛HSPA6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显示,牛HSPA6蛋白与羊、长江江豚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牛HSPA6蛋白分子质量为70 570.64 u,理论等电点为5.66,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可能存在11个得分>0.900的磷酸化位点,与N-糖基化激活位点可能位于后端碱基;牛HSPA6蛋白是一种主要由40.38%的α-螺旋和33.65%的无规卷曲组成的二级结构相对稳定的蛋白质,包含N-端核苷酸结合域和C-端多肽结合域两个主要的结构域,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结果显示,牛HSPA6蛋白主要与BAG1、DNAJA4、DNAJB1、DNAJC2等蛋白发生互作,参与腺苷酸交换因子活性、ATP酶调节活性、伴侣绑定等,表明牛HSPA6蛋白在牛机体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潜在生物学功能。这些多重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探讨牛HSPA6蛋白对肉品质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A6 结构特点 功能特性 蛋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Ypt5蛋白互作网络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党谢 陈健 +2 位作者 连璧 王宗华 周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97-1604,共8页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共有11个假定的Rab蛋白家族成员,本文选取了MoYpt51(MGG_06241)和MoYpt52(MGG_01185)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搜索多个大型蛋白互作数据库和文献,共得到数百个与核心蛋白互作的蛋白和互作对。利用信息...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共有11个假定的Rab蛋白家族成员,本文选取了MoYpt51(MGG_06241)和MoYpt52(MGG_01185)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搜索多个大型蛋白互作数据库和文献,共得到数百个与核心蛋白互作的蛋白和互作对。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和高效制图平台将这些蛋白互作对构建成互作网络,得到若干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模块。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互作蛋白中,有的参与了蛋白降解的泛素途径(MGG_04053等)、囊泡介导的蛋白胞内运输(MGG_01238等),有的在蛋白、染色体的组装和修饰等过程(MGG_03677等)起重要作用。大部分假定互作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质膜上,为其与目标蛋白互作提供了空间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MoYpt5蛋白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STPK家族鉴定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端木慧子 牛志新 李海英 《中国糖料》 2018年第6期8-10,共3页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参与调节植物体内的多种信号转导、胁迫应答过程,但在甜菜中STPK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揭示甜菜中STPK家族的特征从而预测其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对甜菜STPK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参与调节植物体内的多种信号转导、胁迫应答过程,但在甜菜中STPK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揭示甜菜中STPK家族的特征从而预测其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对甜菜STPK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并构建了STPK蛋白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甜菜基因组中鉴定到148个STPK,分为9个亚类;且这些STPK均含有11个蛋白激酶的保守结构域;甜菜STPK互作网络包括8个子网;这些蛋白质与发育和刺激应答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甜菜遗传育种提供理论支持与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家族鉴定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免疫蛋白互作网络提取及分析
4
作者 王彬 宁黔冀 +3 位作者 王倩 彭玮 郝彤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蛋白作用机制,在已构建的中华绒螯蟹蛋白互作网络基础上,采用邻接节点注释方法对其全局网络进行细胞组分注释,为网络的903个未定位蛋白中的830个添加了GO注释,占未定位蛋白的91.9%.从中华绒螯蟹蛋白互作网络中... 为了研究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蛋白作用机制,在已构建的中华绒螯蟹蛋白互作网络基础上,采用邻接节点注释方法对其全局网络进行细胞组分注释,为网络的903个未定位蛋白中的830个添加了GO注释,占未定位蛋白的91.9%.从中华绒螯蟹蛋白互作网络中提取了包含142个蛋白和158条蛋白互作关系的免疫互作网络,并且结合GO细胞组分注释信息,得到了其中62个免疫蛋白的细胞组分定位.通过对细胞定位的分析发现,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蛋白多位于膜结构、细胞核和细胞骨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蛋白互作网络 邻接节点注释 免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的肾透明细胞癌miRNA预后模型的构建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牧溪 张发财 +4 位作者 王明生 马洪贵 钟渠梁 胡欢 吴志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6-1386,共11页
目的:通过微小RNA(microRNA,miRNA)预后模型筛选肾癌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通过风险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 目的:通过微小RNA(microRNA,miRNA)预后模型筛选肾癌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通过风险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生存状态图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对风险评分进行独立预后分析,筛选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的miRNA,建立预后风险模型。结果:①从TCGA数据库初步筛选3613个差异性表达的mRNA和49个差异表达的miRNA。②通过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与预后相关的miRNA构建风险预后模型,并且Train组、Test组和所有样品的高低风险组存在明显生存差异;3组样本1、3、5年生存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接近或大于0.70,风险评分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子。③在GO富集分析中,主要富集在肾单位的发育、突触后密度及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而在KEGG富集分析中,主要参与其他类型的O-聚糖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的3个miRNA风险预后模型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肾透明细胞癌预后 生物标志物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鸡热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毅 马红艳 +1 位作者 吕学斌 杨跃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为深入探讨鸡热应激反应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尝试利用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鸡的脑组织、肝组织、腿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脑组织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包含52个基因及124个互作,肝脏组织包含201个基因及466个互作,腿肌组织包含99个基因... 为深入探讨鸡热应激反应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尝试利用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鸡的脑组织、肝组织、腿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脑组织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包含52个基因及124个互作,肝脏组织包含201个基因及466个互作,腿肌组织包含99个基因及131个互作,且不同组织的互作基因分别富集到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中,例如细胞死亡、核酸绑定,细胞骨架等。进一步比较三个组织的蛋白互作网络,发现不同组织的交集网络包含大量的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脑与肝脏组织交集)、细胞外基质基因(脑与腿肌组织交集)、次级代谢相关以及核酸绑定相关基因(肝脏与腿肌组织交集)。研究还发现,HSPH1与BAG3的蛋白互作在三种组织中均存在。以上结果说明细胞死亡、细胞骨架以及核酸绑定等生物学功能以及相关基因在鸡热应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反应 基因表达 蛋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挖掘结直肠癌致病基因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慧慧 唐旭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4-661,共8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发达国家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本文通过生物分析进行结直肠癌致病基因的识别。首先,基于GEO中GSE9348基因表达数据集,利用R语言的LIMMA包筛选出P<0.05,Fold change>2的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发达国家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本文通过生物分析进行结直肠癌致病基因的识别。首先,基于GEO中GSE9348基因表达数据集,利用R语言的LIMMA包筛选出P<0.05,Fold change>2的结直肠癌差异基因339个;其次,基于OMIM数据库中已知结直肠癌的致病基因和STRING数据库,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与致病基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接着利用Cytoscape软件的ClusterONE插件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模块分析,获得一个含有53个基因的子网络;最后,通过对子网络的拓扑分析,获得了FOS、CCND1、CEBPB、EGR1和NOS3等5个新结直肠癌致病基因。同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和文献挖掘对新发现的致病基因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蛋白互作网络 聚类分析 网络拓扑分析 功能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结构域对网络拓扑与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丽娜 王倩 +8 位作者 尚玉奎 张良才 孙钊 何伟明 赵研 李琬 王宏 何月涵 李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6,共10页
高通量的蛋白质互作数据与结构域互作数据的出现,使得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内研究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潜在关系成为可能.蛋白质上广泛分布的结构域被认为是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进化的基本功能单元.然而... 高通量的蛋白质互作数据与结构域互作数据的出现,使得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内研究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潜在关系成为可能.蛋白质上广泛分布的结构域被认为是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进化的基本功能单元.然而,结合蛋白质的结构信息(例如蛋白质结构域数目、长度和覆盖率等)来研究这些表象后的内部机制仍然面临着挑战.将蛋白质分为单结构域蛋白质与多结构域蛋白质,并进一步结合蛋白质互作信息与结构域互作信息构建了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通过与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进行比较,研究了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的特殊结构特征;对于单结构域蛋白质与多结构域蛋白质,分别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功能离散度分析以及功能一致性分析等.结果发现,将结构域互作信息综合考虑进来后,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可以提供更多的单纯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无法提供的细节信息,揭示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域 蛋白质结构网络 蛋白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睾丸差异基因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在霞 段仕 +5 位作者 孙燕勇 吕琦 付绍印 何小龙 张文广 刘永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整合分析多个绵羊睾丸转录组数据集,揭示绵羊睾丸差异基因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关系,以期探索影响绵羊精子生成的关键基因,为绵羊的繁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74个绵羊睾丸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limma软件包进行差异基... 【目的】整合分析多个绵羊睾丸转录组数据集,揭示绵羊睾丸差异基因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关系,以期探索影响绵羊精子生成的关键基因,为绵羊的繁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74个绵羊睾丸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limma软件包进行差异基因分析,使用WGCNA构建加权绵羊睾丸差异基因共表达网络,并通过MCODE计算网络中重要基因;利用Metascape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插件AutoAnnotate识别基因集簇。【结果】最终筛选到11884个基因,构建237366对蛋白质互作关系;对2058个差异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产生46169对蛋白质互作关系,确定了4个得分最高的基因集合。对2058个差异基因构建加权共表达网络,共获得7个模块,其中Blue模块内有929个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显著富集于雄性配子产生、繁殖、精子发生、鞭毛运动和AMPK信号通路等,且富集结果高度连接并聚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最终确定了25个参与精子发生和精子细胞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绵羊睾丸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和多维差异基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最终找到与睾丸精子发生相关且有互作关系的25个基因,为绵羊繁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睾丸差异基因 蛋白网络 关键基因集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分形分析
10
作者 曹俊杰 郑利斌 陈铭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449,共5页
通过盒计数法,对一系列最新研究得到的蛋白质互作网络进行分形分析.研究了这些互作网络的度指数,配对系数,相关性谱等与分形性质密切相关的属性.这些分析指出,按照现有的数据构建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很可能还不具备分形的拓扑结构.
关键词 蛋白网络 分形分析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贵州苗家米酒功能成分对调节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王佳佳 杨玉玲 +2 位作者 李术钗 和春菊 彭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2,共6页
该研究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Swiss ADME从贵州苗家米酒中筛选得到主要的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并结合OMIM、Drugbank、Dis GeNET等数据库收集高脂血症疾病靶点,进一步获得活性成... 该研究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Swiss ADME从贵州苗家米酒中筛选得到主要的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并结合OMIM、Drugbank、Dis GeNET等数据库收集高脂血症疾病靶点,进一步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高脂血症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然后利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苗家米酒-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探索苗家米酒发挥调节高脂血症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贵州苗家米酒可能以3,4-二羟基苯基二醇、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反-2-十二烯醛等为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上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白细胞介素-6(IL-6)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等关键靶点发挥调节高脂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家米酒 高脂血症 气相色谱-质谱 网络药理学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齿肋赤藓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N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2
作者 薛山 杨博毅 +4 位作者 但丁 孙迎涛 李鸿彬 张霞 卓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erredoxin-NADP^(+)Reductase,FNR)负责催化光合线性电子传递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FNR基因的功能、表达特性和该基因影...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erredoxin-NADP^(+)Reductase,FNR)负责催化光合线性电子传递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FNR基因的功能、表达特性和该基因影响齿肋赤藓耐受极端高温的响应机制及功能,以耐干苔藓齿肋赤藓为研究对象,克隆得到ScFNR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亚细胞定位和实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齿肋赤藓ScFNR2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879 bp,编码1个含有292个氨基酸的偏中性的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cFNR2蛋白与小立碗藓FN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叶绿体上。qRT-PCR结果显示,ScFNR2基因的表达显著受极端高温处理时间的诱导,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持续高表达趋势。ScFNR2基因在叶绿体中表达,其表达模式受到热胁迫的调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ScFNR2基因呈持续高表达趋势,可提高齿肋赤藓对高温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肋赤藓 ScFNR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北沙参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亚娟 方媛 +4 位作者 吴建春 骆莹滨 陈皖晴 方志红 李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2-1305,1541-1542,共5页
目的:预测北沙参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检索北沙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及原发支气管肺癌的疾病靶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而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可视化的'化合物-靶点... 目的:预测北沙参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检索北沙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及原发支气管肺癌的疾病靶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而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可视化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结果:获得8个化合物,173个化合物靶点,1885个肺癌相关靶基因。PPI蛋白互作网络共98个节点,11个关键节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00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68条信号通路。PPI蛋白互作网路中的11个关键靶点有5个富集在前10位信号通路中,依次为:JUN、EGF、TNF、FOS、MYC。结论:初步预测北沙参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之间的作用途径可能通过靶向JUN、EGF、TNF、FOS、MYC五个关键蛋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北沙参 肺癌 蛋白互作网络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静 唐秀松 +3 位作者 吴林 陈炜 王清碧 李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59,I0034,I003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分析平台检索中药活性成分和中药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肉苁蓉治疗VD的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GO功能富...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分析平台检索中药活性成分和中药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肉苁蓉治疗VD的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可视化的中药-疾病靶点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从肉苁蓉中筛选出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60个血管性痴呆靶点,肉苁蓉治疗VD的核心基因主要有IL6、VEGFA、EGFR、CASP3、MYC、CCND1、FOS、PPARG、AR、RELA、NOS3、ICAM1等。中药-疾病靶点涉及的GO功能主要包括DNA结合转录激活活性、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直接配体调节的序列特异性DNA、乙酰胆碱受体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结合等。中药-疾病靶标涉及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前列腺癌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丙肝信号通路等。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肉苁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血管性痴呆 网络药理学 用机制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明子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磊 赵花金 +3 位作者 伍子焘 李升和 姜锦鹏 刘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55-1865,共11页
中药决明子抗氧化作用显著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阐释决明子的抗氧化作用机制。通过文献和中药系统数据库TCMSP获取决明子的所有化学成分,再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 中药决明子抗氧化作用显著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阐释决明子的抗氧化作用机制。通过文献和中药系统数据库TCMSP获取决明子的所有化学成分,再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筛选出其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并预测决明子抗氧化作用靶点,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间蛋白互作关系,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终共筛选出决明子抗氧化作用活性成分11个,抗氧化作用靶点34个,这些靶点主要富集于氧化还原过程(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正调控活性氧代谢过程(positive reg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tabolic process)等51个生物过程,参与了乙型肝炎相关通路(hepatitis B)、p53信号通路(p53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和癌症信号通路(pathway in cancer)等15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证实芦荟大黄素、决明内酯等成分可与对应靶点结合,进一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可靠性。本研究发现决明子可通过大黄酸、芦荟大黄素、豆甾醇、决明内酯等11种成分作用于TP53、MYC、CASP3、ESR1、JUN等34个靶点发挥抗氧化作用,反映了决明子经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特点,为深入研究决明子抗氧化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 网络药理学 抗氧化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勇 张淑敏 +6 位作者 王雷 王文鑫 东潇博 刘佳霖 蔡旭 陈嘉琪 王革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82-2288,2292,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颅脑损伤(TB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通窍活血汤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颅脑损伤疾病靶点,得到通窍活血汤的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颅脑损伤(TB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通窍活血汤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颅脑损伤疾病靶点,得到通窍活血汤的中药与TBI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后收集得所有中药成分127个,收集疾病靶点1811个,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共62个。PPI网络提示核心靶点为ALB、IL6、CASP3、EGFR、VEGFA等;GO功能注释得到73条富集结果,包括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等,富集得到PI3K-AKT等75条核心的KEGG通路。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颅脑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颅脑损伤 网络药理学 靶点 蛋白互作网络 信号通路 富集分析 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林 陈静 +3 位作者 唐秀松 伍媛 劳祎林 陈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I0013-I0015,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分析平台检索中药活性成分和中药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白芍治疗PD的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分析平台检索中药活性成分和中药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白芍治疗PD的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可视化的中药-疾病靶点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 (1)从白芍中筛选出5个有效成分,作用于61个帕金森病靶点,这5个有效成分是芍药苷元、芍药苷、β-谷甾醇、山柰酚、(+)-儿茶素。(2)白芍治疗PD的核心基因主要有IL6、AKT1、JUN、MAPK8、PTGS2等。(3)中药-疾病靶点涉及的GO生物学功能有107个,主要包括肽结合、酰胺结合、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神经递质受体、单加氧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4)中药-疾病靶点涉及的KEGG通路有129条,主要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结核病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通路、乙型肝炎病毒通路、EB病毒感染通路、麻疹通路、弓形体病通路、甲型流感病毒通路等。结论白芍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治疗PD目标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PD的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为PD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帕金森病 网络药理学 用机制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核心基因与互作miRNA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柴毅 谭峰 樊巧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揭示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生理病理过程的核心基因,并预测可能与之相互作用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方法选取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基因芯片GSE57273,应用GEO2R和Morph... 目的揭示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生理病理过程的核心基因,并预测可能与之相互作用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方法选取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基因芯片GSE57273,应用GEO2R和Morpheus分析软件获得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通过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应用STRING(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Cytoscape和MCODE(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计算DEGs的各个连接度并分析网络集簇模块。由CyTargetLinker预测与核心基因互作的miRNA。结果本研究共获得841个DEGs,其功能主要富集于基因表达过程,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过程等。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共包含523个节点与2 026条连线。本研究列出了前3个集簇模块,同时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HSP90AA1、EP300、SMARCA2、RANBP2、ASH1L、EIF4E、PTEN、CNOT6L、RPL7、KRAS,并预测出37个miRNA可与其中7个核心基因靶向性相互作用。结论核心基因与其相互作用的miRNA的发现可能有助于了解PMOP的病理机制,或为药物的开发提供治疗靶点。同时,通过对核心基因富集功能的鉴定为PMOP建立新的科学假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生物信息学 蛋白互作网络 核心基因 微小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消黄散治疗马火热壅盛证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东东 李新圃 +5 位作者 杨峰 罗金印 王旭荣 王丹 张亚茹 李宏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2-846,共5页
为揭示消黄散作用于马火热壅盛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基因功能以及信号通路的机制,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了消黄散11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为揭示消黄散作用于马火热壅盛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基因功能以及信号通路的机制,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了消黄散11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研究消黄散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78个化合物,相应作用靶点151个; PPI网络包含60个靶点,关键靶点主要涉及TP53、 NCOA2、 TNF、MAPK14、HSP90AB1、ESR1及VEGFA等;GO富集条目1个,分子功能1个;KEGG信号通路2条,涉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初步表明消黄散可能通过调控抑癌基因TP53、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肿瘤坏死因子、MAPK14蛋白等靶点,基因功能富集于类固醇绑定,ALS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达到治疗马火热壅盛证的效果。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消黄散治疗马火热壅盛证的可能作用靶点和其作用机制,并为下一步深入探究、验证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黄散 马火热壅盛证 网络药理学 蛋白互作网络 基因本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盆炎灵合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琳娜 邹威 +2 位作者 董雅倩 方超英 刘孟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79-288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盆炎灵合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LC-Q/TOF-MS技术,对给予盆炎灵合剂的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法预测其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SYBYL-X7.3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活...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盆炎灵合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LC-Q/TOF-MS技术,对给予盆炎灵合剂的大鼠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法预测其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SYBYL-X7.3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盆炎灵合剂中共鉴定出29种入血成分,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27个活性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10个,关键靶点涉及IRAK1、TLR-8、TTP、ROCK2和PI3K等。PPI网络包含75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TLR4、STAT3、IL-6等。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相关条目123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2条信号通路,涉及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s等。结论盆炎灵合剂可通过干预炎症、免疫等相关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灵合剂 盆腔炎性疾病 蛋白互作网络(PPI) 基因本体(GO) 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