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延安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1
作者 王晓东 白悦江 刘延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典型区,干旱对生态修复和保持影响较大。利用1970—2022年延安12个气象站月、年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使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法分析了1970...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典型区,干旱对生态修复和保持影响较大。利用1970—2022年延安12个气象站月、年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使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法分析了1970—2022年延安季、年尺度的干旱特征与趋势,并结合实际干旱事件对SPEI指数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HURST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散发干旱指数的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平 任明雪 李建柱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70,共10页
为探究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1—2021年逐月降水和遥感蒸散栅格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蒸散发亏缺指数(SEDI)表征流域干旱情况,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2001—2021年季尺度干旱... 为探究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1—2021年逐月降水和遥感蒸散栅格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蒸散发亏缺指数(SEDI)表征流域干旱情况,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2001—2021年季尺度干旱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统计了干旱面积、干旱次数、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等特征变量。结果表明:SPEI对子牙河流域旱情发生时间、程度和范围识别的准确率更高,2001—2021年流域SPEI呈上升趋势,表现出湿润化态势,冬季SPEI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干旱化态势,忻州、阳泉市等地存在显著干旱化的区域;流域各季节干旱面积占比呈现波动变化,部分年份出现大范围季节性干旱,夏旱和秋旱干旱面积占比最高,超过90%;忻州和阳泉市部分区域、石家庄市西部区域和衡水市北部区域呈现干旱次数少、历时长、烈度大的特点,邯郸和邢台市部分区域、衡水市南部区域、石家庄市东部区域表现为干旱次数多、历时短、烈度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蒸散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标准化蒸散发亏缺指数 干旱特征 子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干旱趋势研究 被引量:144
3
作者 李伟光 易雪 +2 位作者 侯美亭 陈汇林 陈珍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3-649,共7页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标准化潜在蒸散与降水的差值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偏离常年的程度,是分析干旱演变趋势的新理想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干旱评估、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用SPEI和1951—2009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量及月...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标准化潜在蒸散与降水的差值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偏离常年的程度,是分析干旱演变趋势的新理想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干旱评估、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用SPEI和1951—2009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量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59年来干旱化的空间分布、四季干旱趋势变化和全国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次进行了分析,并定性分析了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普遍存在干旱化的事实,西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化最为显著。我国四季均呈现干旱化趋势,其中春、秋季干旱化趋势明显,夏季最近15年都处于干旱状态,但干旱化趋势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另外全国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多。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呈现轻微减少趋势,而温度升高趋势明显,降水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明显的干旱化。四川盆地温度升高趋势不显著,但降水减少显著,降水较少是导致四川盆地干旱化的主要原因。降水频率的减少和集中也导致近几年极端干旱事件明显增多。我国普遍的干旱化趋势和明显增多的极端干旱事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干旱趋势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季节 极端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散干旱指数的华北地区干旱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邵小路 姚凤梅 +1 位作者 张佳华 李先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4-1162,共9页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旱指数(EDI)分析华北地区的干旱分布特点,并分别与PDSI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作对比。结果表明:ET模型估测的蒸散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很好,其模拟精度对于大面积干旱监测的空间尺度上是可用的;EDI距平指数表征干旱分布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且对旱情的指示和干旱程度的判定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 地表净辐射 蒸散干旱指数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干旱敏感性分析——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迟道才 沙炎 +2 位作者 陈涛涛 赵清 刘光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为研究气象因子变化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影响,利用呼伦贝尔市5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通过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分析月尺度干... 为研究气象因子变化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影响,利用呼伦贝尔市5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通过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分析月尺度干旱特征基础上,利用Sobol′全局敏感性方法分析SPEI对平均温度、温差、相对湿度、风速、冠层表面净辐射量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近56a来平均干旱强度为-1.19,且平均干旱强度以-0.03·10a-1速率不显著递减。极限干旱强度累计值多年波动范围为-7.33^-0.80,且每10a递减速率为-0.12。多年干旱频率波动范围为8%~58%,平均干旱频率为33%。尽管呼伦贝尔市整体上呈现不显著的干旱化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较为明显。Sobol′全局敏感分析表明,除降水最敏感外,SPEI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次敏感因子分别为: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温度。年际SPEI对降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温差、冠层表面净辐射量的总敏感性分别为:0.71,0.13,0.12,0.11,0.03,0.01。年际SPEI与温差、相对湿度、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1(p<0.01),0.551(p<0.01),0.872(p<0.01),相关性强;平均温度、冠层表面净辐射量、风速与SPE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1,0.086,-0.150,呈弱相关。通过SPEI与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及相关性分析可知,呼伦贝尔市年际SPEI受降水、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受冠层表面净辐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参考作物腾发量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及其恢复动态分析
6
作者 杨肖丽 朱敏讷 +2 位作者 罗定 叶周兵 江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基于1961—2022年的黄河流域气象数据,分析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黄河流域年尺度的气象干旱特征和干旱恢复特征变化。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及干旱恢复特征指标,运用Mann-Kendall趋势... 基于1961—2022年的黄河流域气象数据,分析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黄河流域年尺度的气象干旱特征和干旱恢复特征变化。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及干旱恢复特征指标,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1961—2022年的干旱指标和干旱恢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气候复杂,干旱指标时空分布不均;1961—2022年气象干旱在黄河流域下游呈显著增加趋势,在上游和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少部分呈增加趋势;干旱恢复速率在黄河流域下游呈显著增大趋势,在上游和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小趋势,少部分呈增大趋势;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黄河流域气象干旱的重要因素,其中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干旱恢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降水量 气温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的水稻生育期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付浩龙 范琳琳 +1 位作者 李亚龙 罗文兵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5-709,共5页
基于气候变化下南方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和影响不断加剧的事实,收集了典型水稻种植区高邮站点1951—2015年65 a逐月的降雨、气温数据资料,基于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SPEI)和Mann-Kendall(MK)... 基于气候变化下南方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和影响不断加剧的事实,收集了典型水稻种植区高邮站点1951—2015年65 a逐月的降雨、气温数据资料,基于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SPEI)和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方法,研究和分析了水稻作物不同生育期内干旱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轻度干旱发生率最大,其中返青期和拔节抽穗期各为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发生概率最大的生育期;从70年代至今干旱生育期次比呈上升趋势且集中在14%~28%波动,干旱生育期次数增多,干旱发生影响范围加大;在SPEI指数时间分布特征上,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乳熟期和黄熟期则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除乳熟期干旱程度呈现加强的趋势,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干旱程度均呈现减小趋势;显著性分析表明,除拔节抽穗期为极显著性,乳熟期为显著性外,其余均呈不显著变化.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抗旱和灌溉,对水稻需水期尤其是关键需水期受旱影响评估提供参考,尽早做出灌溉决策,避免水稻作物受旱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干旱 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甘肃省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亮 Pich Linvolak 蔡焕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65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甘肃省干旱情势为由干变湿再变干,近年干旱趋势逐渐加重;四季均呈现由干变湿然后变干的趋势,近年春季变干趋势显著;干旱强度在全省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局域性轻旱和全域性中旱。在周期性变化方面,甘肃省的干旱时间周期性强弱依次为39、13、7、22 a尺度,但不同时间尺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干湿震荡规律。在空间格局方面,甘肃省整体上呈西北部干旱缓解、东南部干旱加剧的趋势;春季干旱加剧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干湿状况基本相似。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甘肃省分为东南地区东部(Ⅰ区)、西北地区(Ⅱ区)、中部地区(Ⅲ区)和东南地区西部(Ⅳ区),其中Ⅲ区呈干旱缓解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干旱加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时空特性 经验正交函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分析1980-2019年漓江流域干旱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褚彦琪 杨的山 +2 位作者 王星明 李子威 唐湘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进一步研究干旱突变、干旱频率以及干旱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干旱事件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空间上灵川的干旱频率较高,时间上2015年是漓江流域干旱情况的一个突变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春秋两季逐渐干旱化,而夏季则相对湿润,冬季无明显变化趋势;月与年尺度的SPEI值变化较为平稳。剖析成因,春秋两季的降雨量逐年减少而均温逐年提升造成流域内趋于干旱化,但结合夏季气象资料,年尺度上的降雨与均温均是增长趋势,导致流域内总体上并无干旱趋势且以微弱的速率湿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的新疆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虞佳陆 张景 +1 位作者 张敏 于瑞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8,共14页
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APEI)是一种新的日尺度干旱指数,相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而言,它不仅考虑当日的降水和蒸散情况,还考虑了早期水分平衡对当天干湿条件... 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APEI)是一种新的日尺度干旱指数,相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而言,它不仅考虑当日的降水和蒸散情况,还考虑了早期水分平衡对当天干湿条件的影响,在描述和监测干旱方面更为稳健。本文根据新疆地区42个气象站2000—2019年气象要素数据计算SAPEI,利用线性趋势、M-K检验和反距离插值等方法,研究了21世纪以来新疆地区SAPEI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SAPEI的分区和分代际比较分析了新疆地区干旱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而对新疆干旱发生的区域性和广泛程度的四季变化以及不同干旱等级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疆气候整体呈湿润化,近年来干湿差异扩大,空间上存在部分相对湿润地区显著变干的现象;新疆春季变干,夏、秋、冬季变湿,夏冬两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干湿变化差异截然相反;20年来全疆和分区的干旱强度均显著降低,空间上东北部高、中部和西南部低;新疆干旱范围呈缩减趋势,近年来存在干旱等级提升风险,春季干旱范围扩大;新疆不同干旱等级的发生频率存在空间差异,北疆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分别多发轻旱、中旱和重旱,南疆主要为中旱和轻旱,东疆西部多为轻旱,而东疆东部则主要为重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 时空演变特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黎明 王多银 房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36-345,共10页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选取1960~2012年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海原、同心、麻黄山、兴仁、盐池五个气象站的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作为代表,计算各站SPEI序列,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季节尺度下的干湿演变趋势、干旱发...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选取1960~2012年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海原、同心、麻黄山、兴仁、盐池五个气象站的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作为代表,计算各站SPEI序列,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季节尺度下的干湿演变趋势、干旱发生强度和频次变化以及干旱发生范围变化。结果表明:①SPEI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降水;②SPEI值的变化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敏感性不同,时间尺度越小,干湿变化趋势越明显,甚至是正负波动振荡;③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湿变化明显,不同季节均呈湿润化趋势,且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干旱发生范围和干旱发生强度总体呈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 干旱趋势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不同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呼伦贝尔草原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钦 唐海萍 +1 位作者 崔凤琪 戴路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110-7123,共14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区的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深受干旱的影响。研究该区干旱发生的特征及趋势,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区的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深受干旱的影响。研究该区干旱发生的特征及趋势,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法分析了近58年呼伦贝尔草原年、季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干旱特征与趋势,并结合该区实际发生的灾害事件对SPEI指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近58年来呼伦贝尔草原在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下干旱化趋势显著。2)该区域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下干旱化特征具有差异性,其中,年尺度下,该区域SPEI指数以-0.218×10 a^-1倾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1998年是干旱加剧的突变年,未来在11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旱的趋势;季节尺度下,冬季SPEI指数显著增加,且未来在17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湿的趋势,春、夏和秋季的SPE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并分别在22年、9年和15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旱的趋势。3)2000年以来,干旱发生的总频率尤其重旱和极旱的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代;4)夏季和秋季分别是发生重旱和极旱次数最多的季节。5)SPEI指数在呼伦贝尔草原区的干旱监测与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HURST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1年中国季节性干旱与骤发干旱的时空响应关系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传号 黎梓涛 +1 位作者 王赛赛 逯家宝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以中国九大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网格尺度上识别了1981—2021年季节性干旱和骤发干旱,基于非线性模型构建了季节性干旱与骤发干旱特征的响应关系模型,评估了两种干旱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以中国九大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网格尺度上识别了1981—2021年季节性干旱和骤发干旱,基于非线性模型构建了季节性干旱与骤发干旱特征的响应关系模型,评估了两种干旱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干旱期间的骤发干旱频次明显高于季节性干旱发生前后,但其他骤发干旱特征在季节性干旱发生前后的变化较小,较长的骤发干旱历时和较大的骤发干旱强度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而峰值则在西南、东北和华东地区较高;骤发干旱前后季节性干旱特征的空间变化相对较小,季节性干旱在东北和华南地区频次较高,在西北地区强度较大且峰值较高;季节性干旱对骤发干旱的响应在不同流域差异较大,东南诸河、黄河和松辽河流域骤发干旱强度越大,所触发的季节性干旱强度越大,松辽河、西南诸河和珠江流域骤发干旱峰值越高,所触发的季节性干旱峰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季节性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标准化蒸发胁迫比 中国九大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高精度估算模型构建
14
作者 刘洪伟 李鹏程 +1 位作者 张敏 孙燕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为构建区域干旱的高精度简化估算模型,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12个气象站点,计算不同站点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3、SPEI-6、SPEI-12),以表征区域干旱,使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来提... 为构建区域干旱的高精度简化估算模型,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12个气象站点,计算不同站点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3、SPEI-6、SPEI-12),以表征区域干旱,使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来提取序列数据的特征,同时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BiLSTM)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构建组合模型(BT),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和Attention机制对组合模型进行优化,构建SSA-BiLSTM-TCN-Attention模型(SBTA),同时计算了SBTA模型精度,基于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和效率系数(E_(NS))以及GPI指数的模型精度评价体系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SBTA模型MSE值仅为0.041~0.200,R^(2)和E_(NS)在全区取值均在0.9以上,在全区的误差最低、一致性最高,在所有模型中精度排名第1,可推荐SBTA模型用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估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估算模型 北方农牧交错带 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 组合模型 麻雀搜索算法 Attention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鞍山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庆喆 张晓辉 +1 位作者 朱明宇 战莘晔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9期155-156,共2页
利用鞍山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了4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对鞍山地区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干旱发生的频次逐年增多,尤其在1997—2010年及2013年之后,干旱最严重时段为2015年前后;... 利用鞍山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了4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对鞍山地区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干旱发生的频次逐年增多,尤其在1997—2010年及2013年之后,干旱最严重时段为2015年前后;4站中岫岩站和台安站干旱发生频次较多,鞍山站最少;从季节干旱情况来看,鞍山地区冬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最少。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干旱的应对和防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鞍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陇东地区干旱时空特征
16
作者 车可 周忠文 +2 位作者 张俊林 张红妮 王志文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陇东地区8个观测站1971—2022年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该地区不同尺度下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月尺度外,其他尺度下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均...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陇东地区8个观测站1971—2022年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该地区不同尺度下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月尺度外,其他尺度下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均呈增长趋势,各尺度干旱等级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干旱范围以全域性为主;干旱频率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后,干旱发生频次突增,干旱增长趋势为中度干旱增长速度快,但极端干旱增长更为显著;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t检验,季尺度突变点为1997年前后,干旱强度由弱变强,年尺度突变点为2004年、2009年前后,干旱强度分别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年干旱强度和季干旱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气象干旱时空特征 干旱强度 干旱范围 干旱频率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 甘肃省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六安市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7
作者 王萌 张振南 武英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4期178-180,共3页
利用1986—2015年六安市5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计算出不同时间尺度的六安市5个站点的平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分析了六安市近30年的干旱变化特征,并针对夏季干旱,研究影响其夏季降水的主要环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0年六... 利用1986—2015年六安市5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计算出不同时间尺度的六安市5个站点的平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分析了六安市近30年的干旱变化特征,并针对夏季干旱,研究影响其夏季降水的主要环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0年六安市达轻度干旱及以上的年份为12年;从高层到低层的环流异常配置使六安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少;太平洋中东部前冬海温是影响六安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近海洋流的冷暖变化也是影响六安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变化特征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成因 安徽六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DSI指数的干旱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健熙 张洁 +3 位作者 刘峻明 马鸿元 苏伟 张晓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3,共8页
利用2000—2012年MODIS ET/PET和NDVI数据集构建干旱指数(DSI),监测山东省和河南省冬小麦主产区的农业干旱,并在地级市尺度上进一步评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9月—2011年2月山东省特大干旱过程显示... 利用2000—2012年MODIS ET/PET和NDVI数据集构建干旱指数(DSI),监测山东省和河南省冬小麦主产区的农业干旱,并在地级市尺度上进一步评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9月—2011年2月山东省特大干旱过程显示的DSI不仅能监测气象干旱,还能较好地反映农业干旱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以及时间上的演变。不同冬小麦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同,灌浆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干旱致使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灌浆强度,进而导致作物减产;其次是拔节期;返青期干旱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指数 作物产量 蒸散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干旱指数对西南地区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熊光洁 王式功 +3 位作者 李崇银 尚可政 马玉霞 庄少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6-697,共12页
利用1951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近61年西南地区18个气象站逐月M指数和季、半年和年尺度的逐月SPI和SPEI指数。参考过去该地区发生的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研究了三种指数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表征... 利用1951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近61年西南地区18个气象站逐月M指数和季、半年和年尺度的逐月SPI和SPEI指数。参考过去该地区发生的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研究了三种指数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1)SPEI指数能抓住降水和蒸发这两个影响干旱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西南地区季、半年、年尺度的干旱有较好的表征能力;(2)SPI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表征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也适用,但表征能力不及SPEI指数,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秋季是适用的;(3)M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部分站点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夏半年是适用的,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夏季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干旱指数 相对湿润度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与气候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世虎 王一峰 +2 位作者 侯勤正 董小刚 孙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80-1987,共8页
基于青海省29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分析、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青海省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北极涛动(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气候指数的... 基于青海省29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分析、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青海省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北极涛动(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气候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3年来,青海省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49,整体呈现出波动降低趋势,其线性降低速率为-0.03·10 a^(-1)(α=0.01),表明青海省气候有变湿的趋势。研究区年内干旱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8月,最大值出现在12月。最高值出现在西北部的茫崖镇与中北部的格尔木市和诺木洪乡,最低值出现在中南部的曲麻莱县和东南部的久治县。青海省干旱指数与日照时数(P<0.01)和风速(P<0.05)总体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此外,研究区干旱指数与北极涛动(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指数存在多尺度的显著相关性(a=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干旱指数 北极涛动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