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假俭草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
1
作者 李建建 王浩然 +4 位作者 张源 徐夕雯 李晓慧 张苓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系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显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2SAT),利用5S rDNA和18S rDNA重复序列探针可识别出第5和第4号染色体,且第4号染色体18S rDNA富集区段易出现或存在断裂现象;设计的假俭草染色体特异单拷贝oligo探针可识别出第2、第6和第9号染色体,进一步结合rDNA重复序列探针结果还发现第4号染色体与第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综合分析认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存在不稳定性,且其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重排。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和单拷贝oligo探针的FISH技术体系,可为假俭草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变异鉴定提供新方法,观察到的假俭草染色体核型特征可为假俭草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构建提供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染色体 重复序列 寡核苷酸(oligo)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湖北省蛋鸡滑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2
作者 王纯 王晴 +8 位作者 吴晓倩 胡婷 崔卫涛 裴洁 宋铁平 胡思顺 张万坡 李自力 周祖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7,共12页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y,EAA)蛋鸡输卵管中的分布。采集湖北省36个规模蛋鸡养殖场82个鸡群血清和气管棉拭子各1637份,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S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血清抗体,并对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进行MS载量、病理切片和MS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本中,喉气管拭子MS阳性率9.41%;血清抗体阳性率92.24%,其中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89.04%,且6月龄抗体达100%阳性,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95%;36个规模场中有26个(72.22%)MS感染阳性场,82个鸡群中有61个(74.39%)感染阳性群;10个蛋鸡品种均有MS感染。产EAA蛋的鸡输卵管部位检出MS且膨大部的载量极显著高于子宫部、峡部和漏斗部(P<0.01),子宫部显著高于峡部和漏斗部(P<0.05);在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中,峡部和子宫部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和腺体肿大以及膨大部出现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子宫部和峡部的黏膜上皮以及膨大部的黏膜上皮和管状腺周围都有MS阳性信号检出,其中膨大部和子宫部阳性信号最强。综上,湖北省蛋鸡场MS感染严重,不同品种均有感染,MS主要定植在蛋鸡输卵管子宫部和膨大部中并造成病理损伤。本研究为湖北省蛋鸡MS感染情况的认识和MS引起EAA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蛋壳顶端异常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核型
3
作者 闫泽伟 李景环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78-81,共4页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老芒麦染色体的核型进行分析。杂交探针为45SrDNA、5SrDNA、pSc119.2重复序列和pAs1重复序列,通过分子杂交,进一步在分子、细胞水平上为老芒麦的分类、进化提供细胞...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老芒麦染色体的核型进行分析。杂交探针为45SrDNA、5SrDNA、pSc119.2重复序列和pAs1重复序列,通过分子杂交,进一步在分子、细胞水平上为老芒麦的分类、进化提供细胞学依据,为老芒麦新品种培育以及小麦族的作物与牧草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组中45SrDNA分布于第9号和第13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上,5SrDNA分布于第5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的短臂末端;pSc119.2重复序列分布于2号、6号、9号、13号和14号染色体的末端,其中13号染色体的2个末端都有;pAs1重复序列在1号、2号、3号、4号、5号、7号和11号染色体上都有分布,且几乎遍布整个染色体臂,在剩余的7对染色体上仅分布于末端,且信号较弱;45SrDNA、5SrDNA、pSc119.2重复序列和pAs1重复序列可以作为老芒麦染色体的标识。老芒麦的核型公式为2n=4x=28=24m+4sm;染色体组总长度为93.98μm,染色体平均长度为6.71μm。按照Stebbins核型分类原则,老芒麦的核型属于1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荧光原位杂交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smFISH)技术及应用
4
作者 芮涵 孙正龙 关淼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9-1255,共17页
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smFISH)技术是一种通过用偶联荧光基团的寡核苷酸探针,对固定细胞或组织中单个mRNA分子进行成像的方法。smFISH可对RNA进行定位、定量,以此对目标转录本进行实... 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smFISH)技术是一种通过用偶联荧光基团的寡核苷酸探针,对固定细胞或组织中单个mRNA分子进行成像的方法。smFISH可对RNA进行定位、定量,以此对目标转录本进行实时研究。sm FISH适用于细胞、组织切片等多种类型生物样本。近年来,多种基于基础smFISH的改进技术被发明,进一步促进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smFISH良好的RNA单分子可视化能力,使得其在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及肿瘤生物学等基础生物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smFISH技术基本原理、smFISH技术的局限性、smFISH衍生技术方法、smFISH在不同生物学科中的应用进展,并对smFISH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RNA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利用淋巴瘤组织切片行荧光原位杂交的可行性分析
5
作者 吕丽霞 陈敏 +4 位作者 罗添友 刘晓羽 杜天海 杨洁亮 彭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2-1004,共3页
淋巴瘤的分类非常复杂,形态多样,鉴别诊断有时非常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来进行分析。FISH检测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广泛使用^([1-3])。目前淋巴瘤石蜡组织较多来源于门诊小手术样本、B超引导下的粗针穿刺组织样本、胸腔镜和腹... 淋巴瘤的分类非常复杂,形态多样,鉴别诊断有时非常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来进行分析。FISH检测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广泛使用^([1-3])。目前淋巴瘤石蜡组织较多来源于门诊小手术样本、B超引导下的粗针穿刺组织样本、胸腔镜和腹腔镜样本等,共同的缺点是组织较小,标本量少,且病变细胞不明确,组织易受挤压,形态欠佳,前期形态学检测项目多,所剩样本有时不足以进行相关FISH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特异荧光原位杂交标记开发
6
作者 宫文萍 汪晓璐 +6 位作者 王开 韩冉 祁广 徐文竞 曾小雪 郭军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2,共7页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要建立能够覆盖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记。本研究利用21个小麦及其近缘种探针、61个基于中国春基因组序列新开发的小麦1BS染色体探针以及40个根据简单三碱基重复序列新开发的探针对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易位系进行非变性FISH分析。结果显示,B74、B76和B77等36个探针(33个为新开发的)在1H^(t)S染色体上具有杂交信号,并且杂交信号可分为仅在染色体末端、仅在着丝粒处、同时在着丝粒处和近着丝粒处、覆盖1H^(t)S约3/4染色体臂、覆盖绝大部分1H^(t)S共五种类型。因此,部分探针单独使用或多个探针联合使用,其信号能覆盖1H^(t)S染色体,能够满足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鉴定,这可为小麦背景中粗穗披碱草染色质追踪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穗披碱草 1H^(t)S染色体 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窖泥微生物群落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冬梅 何翠容 +5 位作者 牛美灿 彭昱雯 郑佳 金扬 黄钧 周荣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了探索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进行了纯培养微生物及窖泥微生物的FISH检测。以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Acetobacter rancens、Clostridiumacetobytylicu... 为了探索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进行了纯培养微生物及窖泥微生物的FISH检测。以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Acetobacter rancens、Clostridiumacetobytylicum 5株不同种属的细菌为对象,研究了影响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定量表征的因素,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窖泥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coli及L.planetarium的定量表征受到生长期的影响,在对数和稳定期的菌体检出率>82%,衰退期的L.planetarium则明显减少;死菌体比活菌体的检出信号显著减弱;经硫酸铝处理,除去腐植酸的窖泥样品明显地提高了可辨力,加入窖泥中的E.coli,FISH检出量为光学显微镜计数量的46.89%。采用FISH技术可视化定量表征了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特征,有益于从细胞水平研究其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窖泥 真细菌 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宝玉 王广策 +2 位作者 齐雨藻 邹景忠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海原甲藻的核糖体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研究结果如下:(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荧光探针杂交后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在细胞顶端可见绿色的荧光,而作为对照的塔马亚历山大藻在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没有产生绿色荧光,说明探针只与目标株东海原甲藻反应,不与对照组反应,表明根据ITS序列设计的探针是高度特异的,(2)材料固定后,经蓝光激发,均未产生细胞内源的叶绿素和甲藻素等色素荧光干扰杂交信号的现象,说明固定材料的方法正确.以上的结果表明,FISH技术在鉴定赤潮微藻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准确、快速、简单,将其应用到现场定性、定量检测赤潮微藻方面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ITS序列 甲藻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左剑恶 杨洋 +1 位作者 沈平 顾夏声 《中国沼气》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重点介绍和讨论了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技术原理 微生物组成 空间分布 菌种 寡核苷酸探针 有机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技术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瑛 任南琪 +1 位作者 李永峰 程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6-549,575,共5页
为更好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进行微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工作,对FISH实验原理和影响FISH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寡核苷酸探针的选择与标记、样品的预处理、杂交液和杂交条件的选择等步骤.总结了一些实验心得,... 为更好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进行微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工作,对FISH实验原理和影响FISH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寡核苷酸探针的选择与标记、样品的预处理、杂交液和杂交条件的选择等步骤.总结了一些实验心得,提出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FISH技术与其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发展前景.建议根据不同检测对象和实验目的,对关键步骤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简化操作和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态学 环境微生物 荧光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细菌人工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凯 张燕洁 +2 位作者 关兵 郭旺珍 张天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6-1222,共7页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区的微卫星位点(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的策略,筛选到不含或含有少量重复序列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同时,在通用FISH技术程序基础上,通过改进发根、变性、洗脱条件等步骤,构建出适合于棉花的BAC-FISH技术,简化了操作流程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杂交结果及较高的检出率;并通过将一随机获得的BAC进行染色体的物理定位,进一步引入双探针、双色及重复杂交技术,显示了该技术的成熟与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菌人工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ctinobacteria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利岩 徐平 姚天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1-406,共6页
Actinobacteria是形态上变化各异的 ,具有超过 5 0 % G+ C的 DNA碱基组成的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微生物 ,放线菌是 Actinobacteria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们可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 ,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放线菌。... Actinobacteria是形态上变化各异的 ,具有超过 5 0 % G+ C的 DNA碱基组成的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微生物 ,放线菌是 Actinobacteria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们可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 ,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放线菌。具有普通细菌形态的 Actinobacteria由于和放线菌具有相近的共同祖先 ,可能会具有一些其它的共性 ,是目前药物筛选中一个新的研究对象 ,但很难用形态观察的方法将之和其它细菌加以区分。本论文利用此类微生物 16 Sr RNA基因同源性 ,设计了两个探针 PA- 1、PA- 2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进行 Actinobacteria的鉴定 ,G+ 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这两个探针联合使用可直观、正确地鉴定 Acti-n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OBACTERIA 荧光原位杂交 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与尿脱落细胞学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效能比较: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3
作者 王志婷 任敏 +5 位作者 薛田 王皓晨 常恒 柏乾明 周晓燕 朱晓丽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0-1089,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比较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尿脱落细胞学及二者联合检测在尿路上皮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背景与目的: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比较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尿脱落细胞学及二者联合检测在尿路上皮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且符合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且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050432-4-2307E)。收集患者本次TURBT后病理学诊断结果及术前1周的FISH和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对FISH、脱落细胞学及二者联合检测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及《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规范》(Standards for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STARD)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3例TURBT术后患者,其中136例为尿路上皮癌,147例为良性病变。136例尿路上皮癌中,根据病理学亚型分组,79(58.09%)例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57(41.91%)例为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根据恶性程度分组,112(82.35%)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4(17.65%)例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136例尿路上皮癌中FISH、脱落细胞学、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79.51%、72.08%、77.39%,灵敏度分别为72.06%、58.82%、78.68%,特异度分别为86.39%、84.35%、76.19%。FISH、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脱落细胞学(0.792 vs 0.716,P=0.006;0.774 vs 0.716,P=0.004);FISH与脱落细胞学相比,净重分类改善(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提升15.28%(P=0.006)。79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FISH的准确率高于脱落细胞学(86.28%vs 78.32%,P=0.011);FISH、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脱落细胞学(86.08%vs 67.09%,P=0.004;91.14%vs67.09%,P<0.001),AUC值也高于脱落细胞学(0.808 vs 0.713,P=0.004;0.784 vs 0.713,P=0.007);FISH与脱落细胞学相比,NRI值提升21.03%(P=0.003)。57例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3种检测方法的AUC值均较低(AUC<0.700)。112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FISH的准确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脱落细胞学(84.94%vs 76.45%,P=0.005;89.29%vs 66.07%,P<0.001),FISH及联合检测的AUC值也均高于脱落细胞学(0.847vs 0.752,P=0.002;0.827 vs 0.752,P=0.001),FISH比脱落细胞学的NRI值提升19.01%(P=0.003)。24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中,3种检测方法的AUC值均较低(AUC<0.600)。结论:尿路上皮癌中,尤其是浸润性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的诊断效能优于脱落细胞学;FISH单独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与联合检测相当,且特异性高于联合检测。在非浸润性或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中,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脱落细胞学 诊断效能 受试者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麦系列小麦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宫文萍 李光蓉 +8 位作者 韩冉 宋健民 李豪圣 刘爱峰 曹新有 杨足君 刘成 赵振东 刘建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多聚核苷酸Oligo-p Ta535-1和Oligo-p Sc119.2-1为探针对济麦系列小麦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发现,Oligo-p Ta535-1的FISH信号主要分布在A和D染色体上,而Oligop Sc119.2-1的FISH信号主要分布在B染色体上;济麦系列小麦的F... 以多聚核苷酸Oligo-p Ta535-1和Oligo-p Sc119.2-1为探针对济麦系列小麦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发现,Oligo-p Ta535-1的FISH信号主要分布在A和D染色体上,而Oligop Sc119.2-1的FISH信号主要分布在B染色体上;济麦系列小麦的FISH位点较小麦中国春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染色体4A、6B、7B和1D染色体上,且多为Oligo-p Sc119.2-1信号;济南17的1B染色体着丝粒区Oligo-p Ta535-1信号、济麦20的1D短臂末端和2A长臂末端的Oligo-p Sc119.2-1信号、济麦262的5A长臂中间的Oligo-p Sc119.2-1信号可分别作为细胞学标签用于其身份识别。济麦系列小麦标准FISH核型的建立为利用染色体工程对其进行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细胞遗传学基础;FISH信号变异位点的类似性,说明济麦系列小麦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应在今后育种工作中注意选择与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育种亲本进行组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系列小麦 多聚核苷酸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结构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分离探针非典型信号研究进展
15
作者 韦宗辰 黄高翔 +4 位作者 钟玲玲 陈秋月 陈颢 冯振博 唐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5-1079,共5页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离探针因设计、判读相对简单而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疗。目前针对FISH分离探针中出现的非典型信号类型及意义尚无系统研究。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FISH分离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离探针因设计、判读相对简单而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疗。目前针对FISH分离探针中出现的非典型信号类型及意义尚无系统研究。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FISH分离探针非典型信号的类型、意义、出现的可能原因及机制,为FISH分离探针非典型信号的判读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分离探针 非典型信号 孤立信号 不平衡重排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家蚕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常平安 宋方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36-41,共6页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细胞遗传分析的重要手段 ,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兴起 ,更为家蚕染色体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本文综述了FISH及其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家蚕 基因定位 染色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结合(FISH-FCM)对肉食品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沐 谢鹏 +1 位作者 唐梦君 卜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36-338,共3页
为建立一种新的荧光原位杂交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FISH-FCM)的方法,以快速鉴定肉食品中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与肠杆菌科细菌16S rRNA保守序列互补的探针Enter1432并验证其特异性。结果表明:6种肠杆科细菌与探针Enter1432杂交率均在90%以上... 为建立一种新的荧光原位杂交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FISH-FCM)的方法,以快速鉴定肉食品中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与肠杆菌科细菌16S rRNA保守序列互补的探针Enter1432并验证其特异性。结果表明:6种肠杆科细菌与探针Enter1432杂交率均在90%以上,而5种非肠杆菌科细菌与探针杂交率均低于1%;与SN/T 0738—1997《出口食品中肠杆菌科检验方法》传统培养法相比,FISH-FCM定量检测法全程约需4~5 h,检测8份猪肉样品中肠杆菌科细菌数为1.4万~640万个/g,4份鸡肉样品中肠杆菌科细菌数为5.0万~21万个/g,检出率为100%。综上所述,研究建立的FISH-FCM法可快速检测肉品中的肠杆菌科细菌,适于食品卫生、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流式细胞术 肠杆菌科 快速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凝缩染色体(PCC)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结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应麟 GJAArkesteijn A Hagenbeek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3-96,共4页
为便于对间期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识别,作者开展了对早熟凝缩染色体技术(PC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二者相互结合起来的研究。作为模型,人外周血细胞在与诱导细胞——分裂期中国仓鼠孵巢细胞(CHO)融合后,形成了早熟凝缩的染色体。... 为便于对间期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识别,作者开展了对早熟凝缩染色体技术(PC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二者相互结合起来的研究。作为模型,人外周血细胞在与诱导细胞——分裂期中国仓鼠孵巢细胞(CHO)融合后,形成了早熟凝缩的染色体。当使用人类全基因组DNA为探针做原位杂交时,仅见由人外周血细胞形成的PCC上被染上阳性荧光信号,CHO细胞染色体阴性。在使用人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作原位杂交时,结果不仅在男性外周上细胞核上,而且在一条由胞核演变的早熟凝缩染色体上,获得了特异性阳性荧光杂交信号。这一方法拓展了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凝缩染色体(PCC) 荧光原位杂交(fish) 间期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解析发酵产氢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瑛 任南琪 宋佳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方面有重要作用.以梭菌为优势种群的乙醇型发酵比以肠杆菌为优势种群的丁酸型发酵具有更佳的产氢能力.实验结果能够与生物发酵系统常规监测指标形成很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发酵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细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四倍体柑橘与二倍体5SrDNA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倩 陈志 +5 位作者 杨星 党江波 汪卫星 孙海艳 梁国鲁 向素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39,共6页
为探讨柑橘天然四倍体来源,以5SrDNA作为探针,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柑橘属3个生物型的天然四倍体及其相应的二倍体的5SrDNA位点.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和化州橙二倍体的5SrDNA位点为2个,其天然四倍体均有4个位点;资阳香橙二倍体有1... 为探讨柑橘天然四倍体来源,以5SrDNA作为探针,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柑橘属3个生物型的天然四倍体及其相应的二倍体的5SrDNA位点.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和化州橙二倍体的5SrDNA位点为2个,其天然四倍体均有4个位点;资阳香橙二倍体有1个5SrDNA位点,其天然四倍体有2个位点.供试天然四倍体柑橘的5SrDNA位点数目为二倍体的加倍,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相应二倍体处于相同序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只是信号亮度存在差异.5SrDNA位点数目和倍性有密切联系,随着倍性的增加有成倍增加的趋势,推测这些天然四倍体基因组的形成极有可能由二倍体直接加倍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柑橘 多倍体 染色体 5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