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杆状病毒蛋白入核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佳乐 王星洋 吴小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8,共13页
杆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双链、环状、超螺旋DNA结构的病毒,其复制、转录以及子代病毒的组装都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由于细胞核膜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分子量大于40~60 kDa的大分子物质无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病毒进化出了不同的策略来实现病毒... 杆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双链、环状、超螺旋DNA结构的病毒,其复制、转录以及子代病毒的组装都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由于细胞核膜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分子量大于40~60 kDa的大分子物质无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病毒进化出了不同的策略来实现病毒蛋白的跨核膜转运。本文综述了杆状病毒编码蛋白的核转运途径,主要有杆状病毒衍生出的依赖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的经典核转运途径和不依赖NLS的非经典核转运途径。此外,病毒还会通过蛋白质修饰、改变宿主结构等方式调控入核途径,从而实现病毒蛋白的核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定位信号 转运受体 孔复合体 蛋白质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调控口腔及全身骨代谢的作用
2
作者 邓诗勇 宫苹 谭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8-204,共7页
近日钟基因调控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基因作为其核心组分之一,与多种生物行为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其在调控骨代谢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Bmal1基因可通过下游多种信号通路的介... 近日钟基因调控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基因作为其核心组分之一,与多种生物行为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其在调控骨代谢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Bmal1基因可通过下游多种信号通路的介导,分别参与调节骨相关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等细胞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代谢相关疾病,同时也在颌骨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Bmal1基因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口腔及全身相关骨代谢疾病的诊疗提供可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转运蛋白1基因 骨发育 间充质干细胞 代谢性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核转运抑制剂的抗肿瘤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沁颖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真核生物由于双层核膜的存在,蛋白及大分子物质需依赖核质转运受体进行跨核膜转运。核输出蛋白1(exportin1,XPO1)是最重要的出核转运受体之一,负责多种蛋白和RNAs的出核转运。XPO1往往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多种抑癌基因蛋白及生长... 真核生物由于双层核膜的存在,蛋白及大分子物质需依赖核质转运受体进行跨核膜转运。核输出蛋白1(exportin1,XPO1)是最重要的出核转运受体之一,负责多种蛋白和RNAs的出核转运。XPO1往往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多种抑癌基因蛋白及生长调节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的紊乱,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XPO1不仅可作为肿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还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近年来,一系列XPO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尤其是高效低毒的SINE系列抑制剂的抗肿瘤临床研究,揭示了XPO1抑制剂在治疗难治性、耐药性、转移复发性血液恶性肿瘤及实体肿瘤的独特疗效,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出核转运抑制剂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蛋白1 转运受体 转运信号 转运抑制剂 S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刘淑清 马学红 +6 位作者 刘晨 王玉 图娅 姜会梨 李秀芳 夏歆轶 张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改善膝骨关节炎(KOA)的炎症水平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针灸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按照改良Hulth法建立KOA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干预,艾灸组和针...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改善膝骨关节炎(KOA)的炎症水平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针灸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按照改良Hulth法建立KOA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干预,艾灸组和针灸组取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3穴位,分别给予艾灸、针灸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6 min,1次/d,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运动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q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等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的炎症水平、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昼夜节律输出循环钟基因(Clock)及Toll样受体4(TRL4)、核因子κB(NF-κB)、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D88)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中大鼠的步态、爪压评分较假手术组升高,而在艾灸和针刺组中,步态和爪压评分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中的炎症介质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Bmal1、Clock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LR4、NF-κB、MyD8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表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针刺组的相关指标均显著性逆转,且针灸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艾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能通过抑制TRL4/NF-κB信号通路降低KOA的炎症介质水平,上调Bmal1、Clock的表达,进而缓解KOA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TOLL样受体4 因子ΚB 炎症反应 针灸 作用机制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转运蛋白1 昼夜节律输出循环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中视黄酸转运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佳 瞿小妹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了解视黄醇(RA)转运系统在豚鼠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周龄英国短毛豚鼠48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24)。形觉剥夺组随机取1只眼,用白色半透明眼罩遮盖形成形觉剥夺,遮盖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均采用睫状肌麻... 目的了解视黄醇(RA)转运系统在豚鼠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周龄英国短毛豚鼠48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24)。形觉剥夺组随机取1只眼,用白色半透明眼罩遮盖形成形觉剥夺,遮盖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均采用睫状肌麻痹后带状光检影法测定其屈光不正状态,用CinescanA/B型超声仪测定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处死后取视网膜,用HPLC法测定视网膜中的RA水平,Westernblot法定量检测视网膜中视黄酸结合蛋白-Ⅰ(CRABP-Ⅰ)和视黄酸核受体-β(RAR-β)的蛋白水平,并用Real-timePCR法测定其mRNA水平。结果形觉剥夺后模型眼的等效球镜为(-3.82±0.13)D,对照眼为(1.99±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6,P<0.01);形觉剥夺组眼轴长度为(8.346±0.047)mm,对照组眼轴长度为(7.888±0.0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P<0.05)。形觉剥夺组视网膜RA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4,P<0.01);模型眼视网膜中CRABP-Ⅰ和RAR-β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结论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中RA转运系统水平显著上升,RA可能是近视发展的信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转运系统 形觉剥夺性近视 视黄酸结合蛋白-Ⅰ 视黄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S-RARα通过与importin α1/β1(KPNA2/KPNB1)结合入核并抑制U937细胞分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娇 刘北忠 +9 位作者 李健 熊玲 余莉华 但文冉 刘冬冬 姚娟娟 袁桢 钟鹏强 刘俊梅 钟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06,共8页
目的探究核定位信号-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异常的核定位对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其核转运机制。方法过表达带有血凝素(HA)标签的NLS-RARα慢病毒和空载体慢病毒转染HEK293T细胞和U937细胞,设为NLS-RARα过表达组(NR组)和阴性对照组... 目的探究核定位信号-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异常的核定位对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其核转运机制。方法过表达带有血凝素(HA)标签的NLS-RARα慢病毒和空载体慢病毒转染HEK293T细胞和U937细胞,设为NLS-RARα过表达组(NR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提取HEK293T细胞与U937细胞NC组和NR组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NLS-RARα的定位。同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LS-RARα的定位情况。1α,25-二羟维生素D3(1,25D3)诱导U937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11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在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质谱和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筛选与NLS-RARα相作用的转运蛋白,并且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验证其对NLS-RARα的核定位作用。结果NLS-RARα主要位于细胞核中。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NLS-RARα组CD11b和CEBPβ的增加减少,说明NLS-RARα对1,25D3诱导的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质谱和CoIP结果发现核转运蛋白α2/输入蛋白α1(KPNA2/importinα1)和核转运蛋白β1/输入蛋白β1(KPNB1/importinβ1)与NLS-RARα有相互作用,敲低KPNA2/KPNB1则抑制NLS-RARα入核。结论NLS-RARα通过结合KPNA2/KPNB1入核,抑制U937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信号 维甲酸受体α(RARα) 细胞分化 转运蛋白α2/输入蛋白α1(KPNA2/importinα1) 转运蛋白β1/输入蛋白β1(KPNB1/importin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和全氟烷基酸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任肖敏 张连营 郭良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62-1671,共10页
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两类使用量大、环境污染广泛、人体暴露严重的新型有机污染物,2009年已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名单,但其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几年针对多溴... 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两类使用量大、环境污染广泛、人体暴露严重的新型有机污染物,2009年已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名单,但其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几年针对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两类污染物对甲状腺系统、雌激素系统和肝脏脂肪酸代谢系统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文分别从分子、细胞和活体三个层面,研究了污染物与核受体的直接结合作用、结合后受体的构象变化、细胞内受体的转录活性、以及活体暴露后受体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由此阐明了污染物通过与受体直接作用导致细胞和活体生物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同时结合计算模拟,探讨了污染物生物效应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污染物的受体活性取决于它们与受体结合的空间构型,而其活性强度基本与二者的结合能力一致,主要受疏水作用和氢键的影响.此外,还通过研究污染物与天然配体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明确了各个污染物与转运蛋白的结合能力,探讨了其构效关系,并评估了污染物对天然配体在体内转运过程的潜在干扰效应.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提出了多层面、多靶点研究环境污染物分子毒理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和引进了研究污染物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发现了PBDEs、PFAAs与TR、ER、PPARγ核受体结合的新模式,为深入了解这些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有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溴联苯醚 全氟烷基酸 分子毒理机制 受体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代谢及其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8
作者 林佳媛 马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胆红素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内源性物质,是临床诊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简述胆红素代谢过程、代谢动力学及代谢异常的基础上,重点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 polypeptide.OATP)和多药耐药相... 胆红素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内源性物质,是临床诊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简述胆红素代谢过程、代谢动力学及代谢异常的基础上,重点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 polypeptide.OAT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associated protein.MRP)等转运体介导的胆红素转运、PXR和CAR等核受体对UGTlAl介导的胆红素代谢调控、药物对胆红素代谢的抑制和诱导,及其与胆红素相关病症关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等胆红素相关病症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提供参考,并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最新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代谢 调节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 UGT1A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去毒相关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分析
9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2 位作者 黄燕 胡永乐 陈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22-427,共6页
赤潮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和海洋动物的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死亡.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鱼类中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克隆了真鲷(Pagrus major)肝脏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和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细... 赤潮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和海洋动物的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死亡.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鱼类中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克隆了真鲷(Pagrus major)肝脏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和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在其指数期增长的范围内研究了芳香烃受体(AHR)、ARNT、CYP1A、I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1、GSTA2)、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真鲷ARNT、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分别长438bp和908bp,分别编码146和302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真鲷与门齿鲷(Stenotomus chrysops)、石首鱼(Micropogon undulatus)ARNT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2%、95.2%,与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人、大鼠、小鼠ARNT同源性较低(77.2%~79.3%).真鲷与门齿鲷、金头鲷(Sparus auratus)、欧洲川鲽(Rhombus maximus)、欧洲海鲈(Dicentrachus labrax)CYP1A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84.8%~94.0%,与斑马鱼、人、小鼠CYP1A同源性较低,为59.6%~77.8%.真鲷肝脏AHR、ARNT、CYP1A、GSTA1、GSTA2、GSTR和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分别为(25.32±6.56)%、(26.22±4.24)%、(146.5±16.06)%、(55.42±3.75)%、(48.82±10.89)%、(79.47±3.13)%、(107.42±1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AHR) 芳香烃受体转位蛋白(ARNT) 细胞色素P4501A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真鲷(Pagrus maj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文昌鱼AHR和ARNT的鉴定和表达分析及相互作用研究
10
作者 刘颖超 程潇 +1 位作者 宋丽丽 张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91,共13页
为了探究文昌鱼中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和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是否参与化学防御以及是否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AHR-CYP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系统进... 为了探究文昌鱼中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和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是否参与化学防御以及是否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AHR-CYP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系统进化分析、表达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本研究从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cum)中鉴定出Bjahr与Bjarnt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jahr与Bjarnt较为原始。组织表达分析显示Bjahr与Bjarnt在检测的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均在卵巢、精巢和脊索中表达量较高。类二噁英PCB126胁迫文昌鱼后,Bjahr、Bjarnt及生物转化酶基因cyp1、cyp3、gst和sult1a在肝盲囊中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说明这些基因参与文昌鱼的化学防御。此外,研究中还获得了文昌鱼AHR功能域部分和ARNT的体外重组蛋白。ELISA结合实验显示,文昌鱼AHR功能域能够与ARNT结合,且脊椎动物AHR的配体PCB126能够促进这两个蛋白的结合。这些结果说明,文昌鱼AHR和ARNT可能具有脊椎动物同源蛋白类似的化学防御功能,即文昌鱼中可能存在AHR-CYP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文昌鱼 芳香烃受体 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 AHR-CYP信号通路 化学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T调控低氧通路促进小鼠骨骼肌再生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玢 张誉腾 鲁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索芳香烃受体核转运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对骨骼肌再生的调控作用,为提高老龄人口骨骼肌再生能力提供方向。方法构建小鼠骨骼肌冰冻损伤模型,观察幼龄鼠与老龄鼠、骨骼肌特异性ARNT基因敲除小... 目的探索芳香烃受体核转运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对骨骼肌再生的调控作用,为提高老龄人口骨骼肌再生能力提供方向。方法构建小鼠骨骼肌冰冻损伤模型,观察幼龄鼠与老龄鼠、骨骼肌特异性ARNT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鼠、加入低氧通路激活剂(ML228)与DMSO老龄鼠间骨骼肌再生能力差别;分析ARNT、低氧通路、肌再生因子表达含量及小鼠下肢血流差异。结果衰老导致骨骼肌再生能力减弱;敲除ARNT基因后,小鼠骨骼肌的再生能力显著下降,低氧通路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下调;ML228可使受损的骨骼肌再生能力得到恢复。结论衰老引起的ARNT含量下降抑制低氧通路是导致老龄骨骼肌再生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氧通路激活剂可改善受损骨骼肌的再生能力,有望成为药物重塑衰老骨骼肌再生能力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转运 骨骼肌再生 低氧通路 低氧通路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恶英类化合物暴露与牙齿发育
12
作者 耿华欧 章锦才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69-171,共3页
二恶英类化合物是全球范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发育阶段的牙齿对于二恶英类化合物暴露相当敏感。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证实二恶英类化合物对牙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同二恶英类化合物引起牙胚细胞异常凋亡及牙胚局部... 二恶英类化合物是全球范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发育阶段的牙齿对于二恶英类化合物暴露相当敏感。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证实二恶英类化合物对牙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同二恶英类化合物引起牙胚细胞异常凋亡及牙胚局部环境改变相关,芳烃受体、胞浆核转运蛋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二恶英类化合物影响牙齿发育的主要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恶英类化合物 牙齿发育 暴露 基因表达异常 转运蛋白 发育阶段 不良影响 流行病学 作用机制 环境改变 异常凋亡 芳烃受体 作用途径 污染物 胚细胞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OA7在缺氧条件下通过AhR调控OSCC细胞糖酵解过程
13
作者 罗笛 谢小燕 +4 位作者 尹晓敏 程秀凤 张妮 候雅 高义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研究核受体辅激活蛋白7(NCOA7)在缺氧条件下对口腔鳞癌细胞糖酵解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NCOA7和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用氯化钴构建人舌鳞癌细胞株(SCC9)的缺氧模型。通过siRNA转染、RT... 目的:研究核受体辅激活蛋白7(NCOA7)在缺氧条件下对口腔鳞癌细胞糖酵解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NCOA7和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用氯化钴构建人舌鳞癌细胞株(SCC9)的缺氧模型。通过siRNA转染、RT-PCR和蛋白印迹等方法分析NCOA7与AhR的相互调节作用及对细胞糖酵解水平的影响。结果:NCOA7和AhR在口腔鳞癌组织细胞核中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01)。在缺氧条件下,NCOA7的沉默增强了SCC9细胞的糖酵解水平(P<0.05),而激活AhR可以部分逆转这一过程(P<0.05)。结论:NCOA7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AhR干预口腔鳞癌的糖酵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辅激活蛋白7 芳香烃受体 缺氧模型 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