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能模拟的台风“摩羯”致灾危险性评价
1
作者 王振国 逯敬一 +6 位作者 康燈杰 费伟 冯旭光 高治国 杨小鹏 王少华 张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6,共9页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摩羯”在海南岛上,>12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122 km^(2),>13级风的覆盖面积为630 km^(2),>14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01 km^(2),重灾区主要位于文昌市、海口市;2)2411号“摩羯”台风风能整体高于1409号“威马逊”台风,文昌市地区“摩羯”台风风能总量超过“威马逊”台风13倍左右,约50万kJ;3)重灾区房屋倒塌、农业渔业损毁以及基础设施系统性功能受损,显示出此次台风风灾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趋强趋频,建议基于台风风能估算结果提升抗风设计标准和基础设施韧性,尤其是农村住房、农业设施及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能 致灾危险 台风“摩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项目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以陆良县普乐村为例
2
作者 查燕飞 肖藜芸 +2 位作者 殷娴 蓝东 陈思彤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324-328,共5页
选取曲靖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对雷电、低温冷冻、大风、冰雹气象灾害进行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和致灾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1)普乐村光伏项目所处区域主要气象灾害,按照发生频率和影响风险综... 选取曲靖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对雷电、低温冷冻、大风、冰雹气象灾害进行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和致灾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1)普乐村光伏项目所处区域主要气象灾害,按照发生频率和影响风险综合考虑,雷电最大,低温冷冻次之,大风、冰雹稍小。(2)普乐村光伏项目所处大部分区域属于雷电灾害较低危险区,局部小部分区域属于雷电灾害较高危险区;项目大部分区域属于低温冷冻灾害较低危险区,局部小部分区域属于低温冷冻灾害较高危险区;项目所处区域属于大风灾害较高危险区,局部地区属于冰雹灾害较高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致灾危险 光伏项目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温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预估 被引量:38
3
作者 贺山峰 戴尔阜 +2 位作者 葛全胜 吴绍洪 李明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7,共7页
应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高温日数和热浪日数两个指标,对IPCC SRESB2情景下未来我国高温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近期(2011-2040)、中期(2041-2070)和远期(2071-2100),全国年均高温日数从基准时段(1961... 应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高温日数和热浪日数两个指标,对IPCC SRESB2情景下未来我国高温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近期(2011-2040)、中期(2041-2070)和远期(2071-2100),全国年均高温日数从基准时段(1961-1990)的10.2d将分别增加到17.3d,22.6d和28.4d,年均热浪日数从基准时段的11.5d分别增加到22.6d,30.6d和39.0d;除了青藏高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致灾危险性等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高温致灾危险性等级高于4级(包括4级)的地区在基准时段仅占全国总面积的3.8%,在近期、中期和远期将分别扩展到全国总面积的29.9%,51.3%和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致灾危险 时空格局 评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洪涝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贺山峰 葛全胜 +2 位作者 吴绍洪 戴尔阜 吴文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39,共8页
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年均暴雨日数、年均最大三日降水量、高程、坡度和距河湖距离五个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 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年均暴雨日数、年均最大三日降水量、高程、坡度和距河湖距离五个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未来安徽省县域尺度洪涝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现阶段(1981-2010),未来安徽省年均暴雨日数和最大三日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趋势;各时段安徽省洪灾危险性等级由北向南大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未来安徽省洪灾危险性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近期(2011-2040)和中期(2041-2070);到中期时段,安徽省洪灾危险性处于5级的县域个数和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个和17.87%,是现阶段的2倍和2.24倍。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 洪涝致灾危险 时空格局 SRES B2情景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S B2情景下西南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预估 被引量:11
5
作者 贺山峰 葛全胜 +1 位作者 吴绍洪 戴尔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171,共7页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已经、正在、未来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已经、正在、未来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两个因素,选取地表湿润指数为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未来(2011-2100)西南地区县域尺度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现阶段(1981-2010),未来西南地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地表湿润指数则总体上呈减小之势;未来各时段西南地区旱灾危险性明显增大,其中近期(2011-2040)是最严重的时段;在近期时段,西南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处于5级的县域个数和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36个和50.3%,是现阶段的4.82倍和6.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 干旱致灾危险 时空格局 SRES B2情景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采动突水危险源划分与致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鑫 孙亚军 +1 位作者 徐智敏 陈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5,共8页
为了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西北型、华北型煤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突水主控因素、突水致灾模式、水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水源、通道和采动三准则来表征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源与致灾危险性之间的关联... 为了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依据西北型、华北型煤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突水主控因素、突水致灾模式、水害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水源、通道和采动三准则来表征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源与致灾危险性之间的关联,构建了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关键危险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中随着工作面开采具有动态变化的指标因素(含水层水压、应力-应变、导裂带高度/破坏带深度)作为危险源动态特征辨识的目标,建立多场-多参数的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概念模型,提出了矿井突水的临界判别准则,依托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海量参数分析计算能力,为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分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煤层顶底板 突水危险 致灾危险 动态模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谭春萍 杨建平 +1 位作者 杨圆 陈虹举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89-93,共5页
基于宁夏地区22个气象站1971-2011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引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该地区气象干旱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SPEI值与干旱等级的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剖... 基于宁夏地区22个气象站1971-2011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引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该地区气象干旱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SPEI值与干旱等级的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剖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地区气象干旱呈显著加重趋势,年均SPEI值1972-2011年以0.37·(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该地区气象干旱呈现自南向北逐渐加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干旱加重速度呈现由中部干旱带向南北分别递增的空间变化特征。1972-2011年,宁夏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呈显著增大趋势,干旱致灾危险性指数近40年减小速率为0.12·(10a)-1;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引黄灌区高于中南部地区,且危险性的增速呈现中部较缓、南北较快的空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致灾危险 时空变化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综合评价模型 Mann-Kendall趋势法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7年环渤海地区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及致灾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晓利 张春艳 侯西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647-4659,共13页
基于1961-2017年环渤海地区60个地面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统计近57年各站点的气象干旱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各季节气象干旱的时空变... 基于1961-2017年环渤海地区60个地面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统计近57年各站点的气象干旱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各季节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致灾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春季干旱覆盖范围和持续日数呈下降趋势,但干旱强度有所增加,夏、秋两季干旱覆盖范围和持续日数呈上升趋势,而干旱强度有所减少,冬季干旱覆盖范围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状态,干旱持续日数有所下降。(2)春季干旱覆盖范围、干旱持续日数、干旱强度以及干旱发生频率均居四季之首,干旱状况最严重,夏、秋季次之,冬季最轻。(3)各季节干旱强度和干旱发生频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西北部、河北中南部以及山东大部分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辽宁东部地区。(4)各季节干旱致灾危险性等级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河北中南部气象干旱的致灾危险性较高,辽宁东部的较低;春旱致灾危险性总体较高,夏、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MCI 致灾危险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干旱时空分布及致灾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史继清 甘臣龙 +2 位作者 周刊社 袁雷 张东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8-1110,共13页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是西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该区的农业深受干旱影响。根据《气象干旱等级》(GB/T 20481-2017)国家标准,计算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25个气象站点全生育期的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是西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该区的农业深受干旱影响。根据《气象干旱等级》(GB/T 20481-2017)国家标准,计算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25个气象站点全生育期的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统计1981—2020年各站点的气象干旱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各生育期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致灾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1)近40 a来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呈现气温显著上升(P<0.01),降水不显著增多的特点;季节性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干旱覆盖范围和持续日数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干旱强度(除播种-分蘖期外)均有所增强;分蘖-抽穗期干旱最严重,1981—1990年干旱最重,2001—2010年干旱最轻。(3)各生育期干旱发生频率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日喀则市东部、拉萨市南部、昌都市西南部和山南市中部地区,低值区位于林芝市中部。(4)经验正交函数法(EOF)分析的各生育期主要模态有中部与中西部相反、全区一致、西南与东北相反。(5)各生育期干旱致灾危险性等级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其中,分蘖-抽穗期致灾危险性总体较高,抽穗-成熟期次之,播种-分蘖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I指数 致灾危险 干旱强度 青稞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茶叶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区划与评估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家金 黄川容 +2 位作者 孙朝锋 吴立 吴婷婕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为了摸清福建复杂地形下茶叶单灾种及多灾种综合致灾风险,利用福建省1972—2014年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构建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指标体系,基于AHP-EWM方法和加权综合法量化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灾害风险指数,开展茶叶单灾种及多灾种综合... 为了摸清福建复杂地形下茶叶单灾种及多灾种综合致灾风险,利用福建省1972—2014年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构建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指标体系,基于AHP-EWM方法和加权综合法量化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灾害风险指数,开展茶叶单灾种及多灾种综合致灾危险性区划,评估福建省茶叶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结果表明:福建茶树萌芽至展叶期寒冻害的致灾危险性最大,其次是越冬期冻害和采摘期连阴雨,而夏季高温和夏秋旱对茶树致灾的影响相对较小。福建大部茶区的气象灾害综合致灾危险性呈轻度至中度,轻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地区及南部内陆县市的部分地带;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除沿海地区和鹫峰山区、戴云山区、武夷山区、玳瑁山区和博平岭的高海拔地域以外的地域;重度以上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鹫峰山区、戴云山区、武夷山区、玳瑁山区和博平岭山区的高海拔区域,其中1 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有严重气象灾害危险性。建议在轻度至中度气象灾害危险区增加茶叶种植面积,重度灾害危险区必须通过优化茶叶种植结构,种植耐寒的中小叶种及晚生的春茶品种,以避开气象灾害威胁,同时加强茶叶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通过"避"和"防"的措施减轻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而对于高海拔地区(1 000 m以上)有严重气象灾害的危险性区域,种植风险高,不适宜种植茶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气象 致灾危险 精细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降雨极值特征及致洪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亚玲 王文鹏 +1 位作者 韩蕊 宋子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多地发生超历史极值的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明降雨极值时空分布规律,依据1960~2022年降雨极值指数系列,分析了降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探究了降雨极值的概率特征及致洪危险性。结果表明,黄淮...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多地发生超历史极值的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明降雨极值时空分布规律,依据1960~2022年降雨极值指数系列,分析了降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探究了降雨极值的概率特征及致洪危险性。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降雨极值平均态的空间格局稳定,呈南高北低分布,高值区位于淮河中上游右岸山区;降雨极值稀遇频率端的空间差异明显,按百年一遇设计值统计,各极值指数的高值区均位于淮河上游,年最大5 d降雨的高值区分布在淮河中游及海河流域子牙河、漳卫河;综合不同频率段降雨极值的频次和强度特征,识别淮河上游、海河流域子牙河北部、大清河及永定河沿太行山一带为暴雨致洪的高危险区,可据此有侧重地防范暴雨洪水的易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降雨极值 概率特征 致灾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光伏发电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12
作者 东方 马玉峰 +3 位作者 达布希拉图 刘诗梦 王曼霏 赵艳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4-572,共9页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气象灾害对光伏发电工程的影响,利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以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为考量维度,借助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体系,针对内蒙古地区光伏发电工程的气象灾害,进行综合风险区划研究。建...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气象灾害对光伏发电工程的影响,利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以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为考量维度,借助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体系,针对内蒙古地区光伏发电工程的气象灾害,进行综合风险区划研究。建立光伏发电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得到内蒙古光伏发电站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向东略有降低的趋势,东部受到积雪与低温影响风险程度有所增高。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中北部、巴彦淖尔市西部乌拉特后旗地区、锡林郭勒盟中部以及南部。从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整体结果来看,内蒙古地区光伏发电工程气象灾害影响范围相对集中,且范围较小,总体有利于太阳能发电站的安全运行,在太阳能资源开发建设推进流程中,应着重考量气象灾害给工程建设环节以及后续运营阶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做好气象灾害前期评估工作,完善运营中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将气象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气象 风险区划 致灾因子危险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气象干旱演变特征及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金涛 彭涛 +4 位作者 董晓华 刘冀 常文娟 林青霞 王佳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220,共8页
近年来三峡库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呈现加剧趋势,因此识别干旱的时空特征及致灾因子危险性,对于区域干旱预警和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1960—2015年共5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近年来三峡库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呈现加剧趋势,因此识别干旱的时空特征及致灾因子危险性,对于区域干旱预警和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1960—2015年共5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游程理论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评估了三峡库区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年尺度的SPI值呈现平缓下降趋势,整体趋向全域干旱化,1989年为突变年;(2)各季节干旱站次比变化不大,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夏、秋季干旱强度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冬季则相反;四季中,干旱强度和干旱站次比增幅最为显著的是秋季;干旱强度按冬、春、夏和秋季的顺序依次减小;(3)各季节SPI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春季三峡库区东北部SPI值呈下降趋势,而西南部总体表现为不显著上升趋势,夏季则与春季相反;秋季全域化干旱趋势较为显著;冬季中西部SPI值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东北地区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4)春、夏、秋季干旱频率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东北部,干旱频率较高地区则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冬季则相反;干旱频率大小随春、夏、秋和冬季逐渐增大;(5)三峡库区季尺度干旱危险性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中等和较低级别,春、夏季危险性等级总体处于中、低危险性,秋、冬季则整体呈现为中等危险性。秋、春、冬和夏季干旱致灾危险性依次递减。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水资源管理和干旱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分布 致灾危险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旱指标在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对比分析——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红英 张晓煜 +2 位作者 曹宁 袁海燕 段晓凤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1,共4页
致灾因子是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由干旱强度和发生概率共同决定。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标准化降水指数两种常用干旱指标在致灾因子危险性... 致灾因子是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由干旱强度和发生概率共同决定。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标准化降水指数两种常用干旱指标在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两种干旱指标的宁夏中南部山区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趋势一致,且均与实际相符,考虑到计算的简单易行,可以选择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宁夏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分析的依据。从全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分析表明,宁夏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大致呈由南到北逐步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致灾因子危险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庞艳梅 刘佳 陈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6,共8页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高温和低温 致灾因子危险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危险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雨菲 林孝松 +1 位作者 犹伊然 李宏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67-7475,共9页
为更好地揭示海南岛台风灾害危险分布规律,耦合孕灾环境敏感和致灾因子危险两方面因素,利用海南岛1980—2019年台风数据,运用组合权重法,构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危险评价模型,并按10年间隔划分为4个年代,得到海南岛不同时期台风灾害综... 为更好地揭示海南岛台风灾害危险分布规律,耦合孕灾环境敏感和致灾因子危险两方面因素,利用海南岛1980—2019年台风数据,运用组合权重法,构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危险评价模型,并按10年间隔划分为4个年代,得到海南岛不同时期台风灾害综合危险分区。结果表明:①孕灾环境敏感程度在空间上具有从东部、西南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趋势,以中低敏感区为主,面积占比30.88%,高敏感区面积1495.02 km^(2),占比为4.42%;②致灾危险程度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呈逐级递减趋势特征;2001—200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低的范围最广,面积为25624.85 km^(2),占比达75.7%;2010—201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高的范围最广,面积占比达34.78%;③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空间上均具有从东北部、西南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和西北部沿海降低特征;2001—2009年综合危险指数最低,面积占比为29.61%;2010—2019年代综合危险指数最高,面积占比达42.08%;④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高值区主要分布东部、西南部沿海的文昌、陵水等6市县;中值区分布在沿海、内陆的万宁、保亭等6市县;低值区则分布在中部内陆至西北部的五指山、临高等6市县。海南岛台风灾害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台风灾害的任务将更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敏感 致灾危险 综合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CI指数和Gumbel-Copula函数评估新疆干旱灾害危险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泽华 陶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33-141,F0003,共10页
干旱是新疆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险性评估对该地区防旱抗旱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基于新疆106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观测数据计算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根据游程理论识别... 干旱是新疆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险性评估对该地区防旱抗旱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基于新疆106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观测数据计算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根据游程理论识别干旱过程,采用Gumbel-Copula函数建立干旱历时和烈度的联合分布并计算干旱重现期;选取干旱频次、历时和烈度作为危险性评估因子,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权重并得到新疆干旱灾害危险性结果。结果表明:1961—2019年间新疆共出现了47次干旱过程,其中短历时、低烈度(干旱烈度≤50且干旱历时≤60 d)干旱过程多发,长历时、高烈度(干旱烈度≥200且干旱历时≥180 d)重现期较长。长历时和高烈度倾向于同时发生,但随着干旱历时和烈度的增加,长历时和高烈度干旱过程发生概率较低。新疆地区干旱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特点,天山山脉地区干旱重现期长于其他地区,危险性低,天山北坡的干旱过程发生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强度小,危险性较低;南疆大部分地区的干旱过程发生频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危险性较高。而北疆大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但持续时间不长,强度不高,但塔城地区西北部和阿勒泰地区危险性较高。因此南北地区对干旱灾害应对应有所不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各地区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各地应结合实际,统筹提高水资源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水平,合理开发水资源,降低干旱灾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风险评估 随机森林 重现期 致灾危险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龙斌 李常诚 +3 位作者 彭泊林 何珊 潘婷 巨文珍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以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框架,利用南宁市森林火灾风险要素数据对南宁市森林火灾危险性、综合风险、减灾能力和防治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危险性指数在0.0022~0.2397;综合风险指数在1.0400~3.0000,危险性和综合风险等级... 以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框架,利用南宁市森林火灾风险要素数据对南宁市森林火灾危险性、综合风险、减灾能力和防治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危险性指数在0.0022~0.2397;综合风险指数在1.0400~3.0000,危险性和综合风险等级高的乡镇主要集中在环大明山及市、县交界处等森林资源丰富、地形地势较为复杂、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南宁市减灾能力指数在0.1220~0.6110,减灾能力等级较高的乡镇多分布在国有林场涉及区域及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区。在南宁市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基础上,综合考虑南宁市防火工作实际与生态区位,共划分了7个防治区划。评估与区划结果符合南宁市客观实际,能够为南宁市的森林防火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建议。未来可通过及时更新森林火灾风险要素数据,结合气象等实时数据,进行动态风险评估,为不同时期的森林火灾防控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 致灾危险 风险评估与区划 能力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池市宜州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家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323-325,共3页
选取1978—2020年宜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014—2020年区域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宜州区地理信息、暴雨灾情及其社会经济资料。对气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信息熵赋权法、自然断点分级法等进行宜州区灾害危险性评估,利用GIS技术和多因子叠... 选取1978—2020年宜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014—2020年区域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宜州区地理信息、暴雨灾情及其社会经济资料。对气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信息熵赋权法、自然断点分级法等进行宜州区灾害危险性评估,利用GIS技术和多因子叠加的统计方法,分别综合分析宜州区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承灾体脆弱性,得出宜州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致灾危险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邢台地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志楠 孙晶 +3 位作者 何凯 李迪 彭朋 张兆博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9期191-193,共3页
依据1980—2019年邢台地区降水、气温等数据,计算得出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并将其划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等5个等级。统计轻旱以上干旱等级出现频次作为研究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对该地区近40年的干旱... 依据1980—2019年邢台地区降水、气温等数据,计算得出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并将其划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等5个等级。统计轻旱以上干旱等级出现频次作为研究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对该地区近40年的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风险展开评估。利用GIS软件和自然断点法将危险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得到研究区不同干旱等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近40年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区划图。研究发现:邢台地区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整体呈现出西部较高、东部相对较低的趋势。次低与低风险主要位于广宗县、内丘县、柏乡县、清河县、新河县等地区,次高与高风险主要位于西部山区县等地区,中部平原县大多是中风险。最后,基于灾情数据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基本与评估区划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I指数 致灾因子危险 GIS 自然断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