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浩 席磊 +3 位作者 许鑫 高瑞 马新明 尹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8-205,I0043,共9页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和SuperMap GIS 2008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GIS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应用基于"经验-统计法"的光、温、水、土逐级衰减机制模型,定量计算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分类统计和分级制图,分析了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温度、水分和土壤生产潜力空间分布规律依次为:根据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豫西>豫南>豫东南>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南>豫西>豫中>豫北,豫南>豫中>豫北>豫东南>豫西;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影响大小为土壤>温度>水分,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相对可挖掘空间大小为水分>温度>土壤。该系统具有普适性强、独立性好等特点,为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产 作物 UML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 小麦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司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国蓉 王青 +1 位作者 俞音 慕长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337,共4页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生产潜力的影响较小,光温生产潜力接近光合生产潜力;降水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平均订正系数为74%,土壤因子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订正系数为63%。就3类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而言,水稻为10785.22kg/hm2,小麦为6653.01kg/hm2,玉米为9586.26kg/hm2。官司河流域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小麦>水稻,表明该区域可挖掘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空间较大,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估算 官司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塘县主要耕作土壤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苏维词 刘贵星 +1 位作者 赵庭义 杨太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6期7-12,共6页
本文从探讨土地生产潜力的角度入手,根据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影响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分析,明确了影响本县粮食生产的各耕作土壤中存在的限制因子的位序,土填养分供应状况>... 本文从探讨土地生产潜力的角度入手,根据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影响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分析,明确了影响本县粮食生产的各耕作土壤中存在的限制因子的位序,土填养分供应状况>水分供应>光温条件。为分阶段地进行土壤改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产潜力 限制因素 耕作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探讨
4
作者 杨品红 邹万生 +8 位作者 刘良国 徐黎明 王文彬 陈红文 唐琳 曹苗 黄春红 罗玉双 韩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3-837,共5页
人放天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质量好、个体大、耐运输、肉质鲜美,是优质高档蟹的代表,但产量严重不足。建立一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估算的模型来估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确定放养量,以达到湖泊中华绒螯蟹... 人放天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质量好、个体大、耐运输、肉质鲜美,是优质高档蟹的代表,但产量严重不足。建立一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估算的模型来估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确定放养量,以达到湖泊中华绒螯蟹稳产已迫在眉睫。本文根据近20年来作者对湖泊中华绒螯蟹放养的经验,结合灰估理论,提出蟹自然生产潜力:W=[B1K1C1/R1+B2K2C2/R2]·(B1+B2)2/B12+B2和蟹种放养量:W0=P0[B1K1C1/R1+B2K2C2/R2]·U/P估算模型,并与生产实践进行求证。其结果与生产实践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其估算结果可作为指导湖泊中华绒螯蟹生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湖 中华绒螯蟹 自然生产潜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苛岚县农作物自然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阎金龙 张茂盛 +1 位作者 刘虎林 陈丽克 《山西农业科学》 1990年第2期26-27,共2页
岢岚县自然条件差,矿产资源贫乏,农业在全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农耕地绝大部分为旱地,据统计,40.7万亩耕地中,水地不足万亩。由此可见,旱地农业在岢岚县现阶段的经济地位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其生产现状及潜力,不论对... 岢岚县自然条件差,矿产资源贫乏,农业在全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农耕地绝大部分为旱地,据统计,40.7万亩耕地中,水地不足万亩。由此可见,旱地农业在岢岚县现阶段的经济地位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其生产现状及潜力,不论对制订规划还是宏观决策都很必要。一、农作物生产现状从历史上看,岢岚县的农业自然灾害就比较频繁,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据统计,近三年的年平均粮食播种面积29.3万亩,平均总产2 332.7万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自然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旱坡蔗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及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春林 陈彪 《中国糖料》 1996年第3期17-23,共7页
根据雷州半岛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甘蔗自然生产潜力影响的分析模型和综合模型;通过时模型计算分析,明确了影响雷州半岛甘蔗自然生产潜力的主导因子是土肥条件,其次是水分条件,再次是光、温、水配制... 根据雷州半岛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甘蔗自然生产潜力影响的分析模型和综合模型;通过时模型计算分析,明确了影响雷州半岛甘蔗自然生产潜力的主导因子是土肥条件,其次是水分条件,再次是光、温、水配制结构和温度条件;并明确了雷州半岛旱坡蔗地各耕作土壤中存在的限制因子的位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自然生产潜力 旱坡地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江 杨秀理 +1 位作者 马松梅 李鲁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8-272,共5页
通过对哈密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农业生产潜力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衰减较为明显,衰减最明显的地区是山北的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温度衰减率分别达63.29%和60.87%。说明目前哈密... 通过对哈密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农业生产潜力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衰减较为明显,衰减最明显的地区是山北的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温度衰减率分别达63.29%和60.87%。说明目前哈密地区的实际生产力远未达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其中增产潜力最大的是哈密市(达39 529.62 kg/hm2),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地区 农业资源 自然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榆林耕地生产潜力测算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晗 李团胜 +2 位作者 史小惠 康欢欢 高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180,共5页
测算耕地生产潜力能够为粮食安全战略及粮食增产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解榆林各县区耕地生产潜力状况,简单快捷地测算耕地生产潜力,将耕地生产潜力分为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LOGIS... 测算耕地生产潜力能够为粮食安全战略及粮食增产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解榆林各县区耕地生产潜力状况,简单快捷地测算耕地生产潜力,将耕地生产潜力分为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LOGISTIC模型,计算可实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榆林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为660.37×104t标准粮,利用生产潜力为394.04×104t标准粮,可实现生产潜力292.02×104t标准粮。各县差异比较大,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都以定边县最大,吴堡县最小。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以子洲县最大,清涧县最低。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定边县最大,吴堡县最低,定县应为耕地保护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产潜力 利用生产潜力 可实现生产潜力 农用地分等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组合与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勃 李吉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109,共9页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光温潜力衰减明显 ,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 ,分别达 6 8%和 6 4 % ,尽管如此 ,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光温潜力衰减明显 ,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 ,分别达 6 8%和 6 4 % ,尽管如此 ,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中游地区的高位冷凉型绿洲 (170 0~ 2 30 0 m)增产潜力最大 ,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组合错位 ,限制了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分异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 ,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安排在最适宜的种植区 ,高位冷凉绿洲区今后应以春小麦、马铃薯、胡麻、油菜、蚕豆等为主 ,逐步压缩中位绿洲春小麦种值面积 .中位绿洲 (110 0~ 140 0 m)及低位绿洲 (90 0~ 110 0 m)以玉米、谷子和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光、热资源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农业资源 自然生产潜力 绿洲 光合潜力 光温潜力 光温水土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荒漠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连军 吕新 李鲁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8-13,共6页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和4个气象站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地区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计算分析了该区主要作物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光能资源丰富,高于长江中下游及同纬度其他地区;沙漠、戈壁...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和4个气象站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地区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计算分析了该区主要作物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光能资源丰富,高于长江中下游及同纬度其他地区;沙漠、戈壁的增温效应使其热量资源高于国内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虽小,作为灌溉农业的调节用水,可基本上满足生产需要。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质量差。其主要作物实际产量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相差很大,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潜力。对光温潜力分析表明,该区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其次是温度。同时根据对石河子荒漠绿洲耕地资源潜力、宜农土地光热资源潜力和水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优化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增温效应 光热水土资源 空间分布 光合潜力 光温潜力 自然生产潜力 优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陕西周至县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测算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团胜 张艳 +4 位作者 闫颖 吴浩浩 康欢欢 赵宏志 史小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93-198,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合理测算耕地产能,该文提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体系,并对不同层次的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测算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耕地粮食生...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合理测算耕地产能,该文提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体系,并对不同层次的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测算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体系包括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及现实生产能力3个方面;农用地分等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本质上就是2个不同的生产潜力,分别代表了2种不同情况下潜在的单位面积产量。用分等单元的面积分别乘以该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级指数,可得到该分等单元相应的生产潜力。把全县所有分等单元的生产潜力相加就得到全县相应的生产潜力。通过理论分析及各种模型的实际模拟,采用Logistic模型对现实生产能力进行测算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周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为176.778×104t,利用生产潜力105.0×104t,现实生产能力为54.637×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等 粮食 自然生产潜力 利用生产潜力 现实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玉米区域潜力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新明 张浩 +2 位作者 熊淑萍 许鑫 赵巧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2-168,共7页
为探讨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玉米的生产潜力,采用机制法研究了基于GIS的小麦、玉米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土等自然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均存在较大的增产潜力,并且玉米的增产潜力远高于小麦,表现在玉米的光温潜力、气候潜力... 为探讨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玉米的生产潜力,采用机制法研究了基于GIS的小麦、玉米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土等自然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均存在较大的增产潜力,并且玉米的增产潜力远高于小麦,表现在玉米的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壤潜力高于小麦的各项潜力指标;各潜力指标与县区间的比例关系为:光合和光温潜力中产县的比例大,高产县和低产县的比例均较少,气候潜力和土壤潜力高产县和低产县的比例增加,并高于中产县比例;小麦玉米潜力各指标间优势区域不完全相同,总体趋势是,豫北和豫中地区潜力较大,现实产量也最高,豫东、豫东南地区居中,豫西和豫西南地区较低;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是挖掘小麦、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估计 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生产潜力 小麦 玉米 粮食核心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浩浩 李团胜 +2 位作者 赵宏志 史小慧 康欢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建立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体系,并据此以武功县为例,计算了该县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通过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建立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体系,并据此以武功县为例,计算了该县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通过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单元面积并累加得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并利用Logistic模型拟合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现实生产能力。结果表明,武功县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107.42×104t和70.05×104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9.22 t.hm-2和25.58 t.hm-2,现实生产能力为28.49×104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40 t.hm-2。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粮食单产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单位面积现实产能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普集镇和游风镇,为13.53 t.hm-2和8.66 t.hm-2,未来西北台塬区的乡镇是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自然生产潜力 利用生产潜力 现实生产能力 LOGISTIC模型 武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渝清 刘燕红 黄川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850-5852,共3页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的差异,确定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该研究可为土壤培肥、土地开发整理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综合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潜力 现实生产能力 耕地生产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经营利用自然保护区
15
作者 李晓铁 《广西林业》 1993年第3期26-27,共2页
广西自然保护事业发展很快,全区已建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58个,基本上构成一个统一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建设更要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纵观全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建设,基... 广西自然保护事业发展很快,全区已建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58个,基本上构成一个统一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建设更要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纵观全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建设,基础较好、条件比较成熟的自然保护区(如大明山、龙虎山、猫儿山等)在自身的经济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山 猫儿山 生态经济系统 森林功能 生态区域 自然生产潜力 驯养繁殖 生物圈保护区 复合系统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6
作者 付海英 郝晋珉 +1 位作者 朱德举 石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发展压力评价系统 建设用地配置 城市边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普定县波玉河流域耕地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维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波玉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人粮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中 人口超载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耕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入手,建立了耕地的自然生产潜力模型,经土 壤肥力影响函数特征值修正后,求算出了流域耕地的现... 波玉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人粮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中 人口超载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耕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入手,建立了耕地的自然生产潜力模型,经土 壤肥力影响函数特征值修正后,求算出了流域耕地的现实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按小康和温饱两种 标准,折算出流域耕地的承载容量,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流域耕地承载力的具体途径对策。 表1,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自然生产潜力 耕地承载力 波玉河流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奶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大刚 《中国奶牛》 2007年第12期50-51,共2页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h增加到2300h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巧400MJ/m^2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从...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h增加到2300h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巧400MJ/m^2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从广东省的气候可以发现.温湿度过高是影响奶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雨水充足,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三熟。四季常青。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较高.目前广东平原耕地的粮食年平均产量已高达1t/亩.可为奶牛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粗饲料资源。同时由于这一地区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可以有效地拉动奶业的生产和消费。可见,广东省奶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业发展 广东省 自然生产潜力 年平均气温 太阳总辐射量 热带气候 消费群体 东亚季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了解的黄秉维先生
19
作者 丘宝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5年第3期61-64,共4页
黄秉维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在国外被接纳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会员。 1953年春我调到地理研究所,即受派跟黄先生学习自然地理学,当时他还在华东财... 黄秉维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在国外被接纳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会员。 1953年春我调到地理研究所,即受派跟黄先生学习自然地理学,当时他还在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我去上海拜见他,这是彼此相识的开始。此后三十多年来,我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在他领导下工作。现就以下方面作一些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秉维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 光合潜力 地理环境 竺可桢 综合自然区划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森林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蒿草粉栽培鸡腿菇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振坤 李富得 +1 位作者 田军 张晓勇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3,共1页
陇南山区气候温润,光热资源丰富,野草生长迅速,自然生产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再生资源,我们进行了野草种菇试验。陇南市食品检验中心检测,黄蒿含C43.8%、N0.54%、C/N82,7%、P0.15%、K0.72%、纤维素26.86%、... 陇南山区气候温润,光热资源丰富,野草生长迅速,自然生产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再生资源,我们进行了野草种菇试验。陇南市食品检验中心检测,黄蒿含C43.8%、N0.54%、C/N82,7%、P0.15%、K0.72%、纤维素26.86%、有机质72.5%,从结果看可满足菇类生产的要求。黄蒿在陇南山区田头地边、林地树下随处可见,生长茂盛,成为当地生长最为迅速、危害最严重的草害之一。到目前为止当地还没有对这一资源进行过其它方面的利用,为了变废为宝,我们于2003~2005年底对黄蒿草粉栽培鸡腿菇进行试验和生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黄蒿 试验 栽培 草粉 自然生产潜力 陇南山区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