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葡萄球菌SarA对atlE、lipA和zinC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蛟 范长胜 +4 位作者 辛及娣 陶菊红 苑兴卉 高山峨 梁国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6,共7页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SarA(StaphylococcalaccessoryregulatorA)是该菌中一个全局性调控因子,它控制着细胞中许多与毒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报道了SarA在转录水平直接调控atlE、lipA和zinC基因的表达.RT...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SarA(StaphylococcalaccessoryregulatorA)是该菌中一个全局性调控因子,它控制着细胞中许多与毒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报道了SarA在转录水平直接调控atlE、lipA和zinC基因的表达.RT-PCR和lacZ报告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中,SarA对atlE(自溶酶基因)表达起负调控作用,而对lipA(脂肪酶基因)和zinC(膜相关锌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则有正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arA控制atlE,lipA和zinC3种基因表达可能是通过与被调控基因上游的特定DNA序列的结合来实现的,该DNA结合区保守并富含AT碱基.根据已报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arA的结合位点序列,利用Omiga软件分析并推测了SarA结合atlE,lipA和zinC的可能区域.基于SarA是一种多功能的毒素相关调控因子,结果提示,SarA能调控众多因子,可以作为防治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一个药物筛选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A 自溶酶基因(atle) 脂肪酶基因(lipA) 膜相关锌金属蛋白酶基因(zinC) 基因调控 表皮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和pH值对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敏 闫嘉惟 +1 位作者 刘娅玲 郝玉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检测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和p H值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生长期和p H值对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调控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因素。方法收集不同生长期(对数生长早期、对数生长中期、对数生... 目的检测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和p H值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生长期和p H值对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调控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因素。方法收集不同生长期(对数生长早期、对数生长中期、对数生长晚期、稳定期)及不同p H值(7.0和5.5)条件下培养的格氏链球菌野生株ATCC35105细胞,常规方法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以细菌的16S r RNA为内参照,分别测定atl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格氏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期及p H值下atl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FQPCR结果发现,atlS基因表达从对数生长早期到稳定期逐步升高,中性条件下atlS基因表达高于酸性条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受细菌生长期和p 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链球菌 atlS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AtlE蛋白介导生物膜起始黏附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欧元祝 朱于莉 +4 位作者 陈洁敏 秦智强 江娟 杨晓梅 瞿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编码的AtlE蛋白介导生物膜起始黏附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方法检测了相应时期的胞外DNA的释放量,并用DNA酶(DNaseⅠ)研究...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编码的AtlE蛋白介导生物膜起始黏附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方法检测了相应时期的胞外DNA的释放量,并用DNA酶(DNaseⅠ)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和起始黏附中的作用;采用pBT2质粒同源重组敲除的方法构建了表皮葡萄球菌1457的atlE基因突变株,研究atlE基因敲除突变对起始黏附能力、生物膜形成及胞外DNA释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的表达与胞外DNA的释放量有相关性;DNA酶能影响未成熟生物膜且能降低起始黏附能力;ΔatlE菌株胞外DNA的释放减少,起始黏附能力明显降低,不形成生物膜。结论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编码的AtlE蛋白能通过释放胞外DNA在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atle基因 胞外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鉴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3A型家系ATL1基因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备红 孙艳 +3 位作者 邱淑敏 陈晓菁 杜生荣 杨春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明确其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g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锁定候选基因致病位点,采用Sanger测...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明确其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g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锁定候选基因致病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家系中成员进行候选基因致病位点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ATL1基因第10号外显子存在c.715C> T(p. R239C)杂合突变,已有文献报道该突变引起遗传性痉挛截瘫疾病,经Sanger测序验证,家系中其他患者均存在相同突变,家系中正常成员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ATL1基因c.715C> T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家系成员发生遗传性痉挛截瘫的致病突变,明确致病突变将有助于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显性遗传 全外显子组测序 atl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 刘敏 +1 位作者 郝玉庆 刘娅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67-669,共3页
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是形成正常细胞壁结构和生物膜以及细菌自溶的关键蛋白。AtlS可调节细菌应激耐受力、生物膜形成和胞外DNA的释放,其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本文除变异链球菌等口腔链球菌自溶酶外,重点就AtlS在格氏链球菌中的... 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是形成正常细胞壁结构和生物膜以及细菌自溶的关键蛋白。AtlS可调节细菌应激耐受力、生物膜形成和胞外DNA的释放,其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本文除变异链球菌等口腔链球菌自溶酶外,重点就AtlS在格氏链球菌中的表达、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关调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链球菌 自溶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数量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苟潇 连林生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年第5期14-16,共3页
分子标记和基因图谱的迅速发展为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可能 ,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则将为畜禽的遗传改良提供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在数量育种中 ,开发这一技术更为迫切。
关键词 atl DNA MAS 候选基因 分子标记 连锁图谱 数量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R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窦宇红 梁鸿 +4 位作者 何玥 刘和录 刘琼 马彩凤 李玉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4-769,共6页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atl基因 MECA基因 精准诊断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