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肝细胞生成素受体的确定及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阁 房殿春 +6 位作者 刘为纹 冷恩仁 胡辂 王军 杨晓明 张咏 贺福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 研究人重组肝细胞生成素 (rhHPO)特异性刺激肝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是否通过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方法 通过受体结合和特异性竞争抑制实验及Scatchard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人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大鼠肝... 目的 研究人重组肝细胞生成素 (rhHPO)特异性刺激肝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是否通过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方法 通过受体结合和特异性竞争抑制实验及Scatchard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人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人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存在HPO受体 ,受体数量分别为 10 0 0 0个 /细胞、2 0 0 0 0个 /细胞和 5 5 0 0 0个 /细胞 ,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 2、1.4及 0 .7pmol,HPO与受体结合的复合物分子量约为 90× 10 3 ,推算出HPO与该受体结合具有饱合性和特异性 ,此结合不能被EGF、TGF α和胰岛素所竞争抑制。通过交联反应在SDS PAGE电泳上显示此受体分子量约 75× 10 3 。结论 HPO促肝细胞增殖作用是通过肝细胞表面这种特异性膜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受体 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肝细胞生成素的纯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清明 陈惠鹏 +4 位作者 陈吉中 范国才 魏汉东 杨晓明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人肝细胞生成素 ( human hepatopoietin,h HPO)是一种新型肝再生调控因子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的重组 h HPO( rh HPO)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的 ,其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的 2 0 % .包涵体经各种溶液洗涤后 ,用 8mol/L尿素裂解 ,裂解上清经... 人肝细胞生成素 ( human hepatopoietin,h HPO)是一种新型肝再生调控因子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的重组 h HPO( rh HPO)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的 ,其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的 2 0 % .包涵体经各种溶液洗涤后 ,用 8mol/L尿素裂解 ,裂解上清经凝胶过滤、复性和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电泳纯的 rh HPO,经还原型 SDS- PAGE测定其分子量为 1 5k D.纯化 rh HPO的 N端氨基酸序列与其c DNA推导序列完全一致 ;纯化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亦与 rh HPO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值吻合 .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 ,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包涵体 复性 层析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辅助激活因子JAB1的分子克隆及其与肝细胞生成素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承荣 李勇 +6 位作者 董春娜 黎明 王清明 张成岗 魏玉琳 陈惠鹏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8-531,共4页
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 ,用肝细胞生成素 (HPO)作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到能与HPO相互作用的蛋白 :AP 1辅助激活因子JAB1.并用PCR方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扩出JAB1全长cDNA ,进行GST JAB1原核融合蛋白表达与纯化 .蛋白质结合实... 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 ,用肝细胞生成素 (HPO)作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到能与HPO相互作用的蛋白 :AP 1辅助激活因子JAB1.并用PCR方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扩出JAB1全长cDNA ,进行GST JAB1原核融合蛋白表达与纯化 .蛋白质结合实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c-Jun结合蛋白 转录因子 分子克隆 JA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成素——一种非经典分泌蛋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刚 王清明 +2 位作者 陈吉中 范国才 陈惠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1,共5页
肝细胞生成素(hepatopoietin ,HPO)是一种分泌蛋白.为了研究肝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途径,利用SignalP软件分析了HPO的氨基酸序列,但HPO序列中没有经典分泌蛋白的信号肽.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HPO能以双体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特异性体外阻... 肝细胞生成素(hepatopoietin ,HPO)是一种分泌蛋白.为了研究肝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途径,利用SignalP软件分析了HPO的氨基酸序列,但HPO序列中没有经典分泌蛋白的信号肽.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HPO能以双体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特异性体外阻断实验表明,布雷菲尔德菌素A(brefeldinA)和莫能菌素(monensin)都不能阻断HPO的分泌,说明HPO并不通过经典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ER -Golgi)途径分泌;优降糖(glyburide)对HP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说明HPO的分泌并不是由ABC1(ATP bindingcassette)转运子介导的;DNP和NH4Cl也不能刺激HPO的分泌,说明内体 溶酶体系统不参与HPO的分泌.上述结果表明,HPO是一种非经典分泌蛋白(non classicalsecretoryprotein) ,能以双体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但和已知的非经典分泌蛋白IL -1β不同,HPO的分泌并不是通过ABC1转运子介导的,内体 溶酶体系统也不参与其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非经典分泌蛋白 IL-1β ABCl转运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成素在睾丸组织中的相互作用蛋白(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筱潇 李勇 +1 位作者 邱宗荫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4-338,共5页
肝细胞生成素 (HPO)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 ,在睾丸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生殖活动中的重要性 ,而不仅局限于肝再生 .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GBKT7 HPO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HPO为诱饵蛋白 ,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寻找能够与HPO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 肝细胞生成素 (HPO)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 ,在睾丸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生殖活动中的重要性 ,而不仅局限于肝再生 .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GBKT7 HPO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HPO为诱饵蛋白 ,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寻找能够与HPO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经过筛选、验证阳性克隆 ,并进行PCR、测序和序列比对 ,得到 4种相互作用蛋白质 :NADH脱氢酶 1、钠 /钾ATP酶β3亚基、磷脂酶Cδ1以及附睾分泌蛋白 .提示HPO可能参与了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能量代谢等 .通过对候选蛋白的研究 ,为探讨HPO对睾丸组织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睾丸组织 生理功能 蛋白 酵母双杂交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引导肝细胞生成素分泌的外源信号肽的确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淑萍 王清明 吴祖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寻找能有效引导肝细胞生成素(HPO)分泌的外源信号肽序列,构建高效分泌HPO的真核表达载体,以提高蛋白的分泌量。方法:将不同的信号肽编码序列通过PCR方法与HPO基因融合,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HPO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瞬... 目的:寻找能有效引导肝细胞生成素(HPO)分泌的外源信号肽序列,构建高效分泌HPO的真核表达载体,以提高蛋白的分泌量。方法:将不同的信号肽编码序列通过PCR方法与HPO基因融合,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HPO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COS-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PO的分泌情况。结果:采用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信号肽、一种人工信号肽和小鼠抗体kappa链信号肽,分别构建HPO分泌型表达载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前2种信号肽引导HPO分泌的效率很低,只有来自小鼠抗体kappa链的信号肽能够高效引导HPO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分泌蛋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大小为30kD。结论:成功构建了高分泌型HPO真核表达载体,为进行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真核表达 信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白草酮调控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7
作者 王山 万金良 +3 位作者 赵中华 杨静 赵杰 郝延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0-1486,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OE-NC)组、Sch-H+KLF5激活剂(OE-KLF5)组。5-溴-2-脱氧尿嘧啶(EdU)染色和CCK-8、划痕实验、Transwll分别检测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迁移侵袭增强子(MIEN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KLF5、EphA2蛋白。将上述6组Huh-7细胞分别与处于激活状态的CD8+T细胞共同培养在96孔板中,并命名为肝癌共培养组、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Sch-H+OE-KLF5共培养组,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杀伤率及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肝癌组相比,Sch-L组、Sch-M组、Sch-H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降低,迁移距离变短(P <0.05);与Sch-H组、Sch-H+OE-NC组相比,Sch-H+OE-KLF5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升高,迁移距离变长(P <0.05)。与肝癌共培养组相比,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升高(P <0.05);与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相比,Sch-H+OE-KLF5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降低(P <0.05)。结论 Sch可能通过抑制KLF5-EphA2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酮 免疫逃逸 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A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和配体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晓南 王梦琳 张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Eph)和ephrin配体的影响。方法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10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0、1、2、6、12、24h...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Eph)和ephrin配体的影响。方法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10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0、1、2、6、12、24h时,检测hPDLFsEph受体及ephrin配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TNF-α和IL-1β均可引起hPDLFsEph受体和ephrin配体发生时间依赖性变化。两组中ephrinA2表达量24h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TNF-α组的ephrinA2 mRNA 1h时即出现明显高表达,24h时TNF-α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IL-1β组(P<0.05)。EphB4在短时间高表达后,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结论TNF-α和IL-1β均可引起hPDLFs EphB4和ephrinA2的表达变化,两者引起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但TNF-α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配体对骨改建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南 张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配体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的耦联作用,本文主要综述Eph家族蛋白的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 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配体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的耦联作用,本文主要综述Eph家族蛋白的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骨改建、牙槽骨改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牙槽骨改建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双向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与激酶活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霞 陈倩苟 +1 位作者 王玥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2-898,共7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障和乳腺癌等病理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EphA2受体的激酶结构域可结合细胞膜,其激酶活性受磷脂膜的调控,但是相邻的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与脂膜的相互作用以及激酶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此项研究中,通过与磷酸酶PTP1B1-301活性片段共表达的方式,表达、纯化了EphA2受体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通过比较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与单独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以及测定对应的激酶活性,发现:EphA2受体胞内段的SAM结构域使其激酶结构域与脂质体(4 mg/mL)的结合能力增强约6倍(P<0.001);磷酸化后的EphA2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结合脂质体(4 mg/mL)的能力比非磷酸化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提高2.5倍(P<0.05);而结合脂质体后,激酶结构域的激酶活性也被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正反馈。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提示:EphA2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与相邻的SAM结构域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单位,其激酶活性和脂质体结合能力与单独的激酶结构域相比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理解Eph受体家族其他亚型的激酶结构域的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受体 SAM结构域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脂质体 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对牙槽骨改建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琳璇 王琦 +1 位作者 赵云 米方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24-729,共6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rin/Eph)是除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外与骨改建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ephrin/Eph相关因子不仅与骨细胞之间的相...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rin/Eph)是除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外与骨改建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ephrin/Eph相关因子不仅与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同时还受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与正常骨组织相比,牙槽骨组织改建过程中相关因子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了ephrin/Eph相关因子对骨改建过程的调控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就ephrin/Eph通路在骨细胞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相互作用进而参与牙槽骨改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膜结合配体 牙槽骨 骨改建 牙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相关因子在口腔疾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琦 刘琰 +4 位作者 赵云 孙立众 王琳璇 韩梅 米方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ephrin)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短距离的信号传导,参与调节生长发育,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过程。研究Eph/ephrin与口腔相关疾病的机制可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针对Ep...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ephrin)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短距离的信号传导,参与调节生长发育,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过程。研究Eph/ephrin与口腔相关疾病的机制可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针对Eph/ephrin通路调控口腔相关疾病,尤其是在牙周疾病防治、正畸骨改建以及口腔肿瘤的生物学治疗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即对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 牙周炎 正畸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SNORA31抑制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啸白 王迪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SNORA31在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的表达以及抑制GSCs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的患者预后数据与SNORA31表达量进行生存分析。采用qRT-PCR检测GSCs中SNORA31表达。敲减SNORA31后Wester... 目的探讨SNORA31在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的表达以及抑制GSCs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的患者预后数据与SNORA31表达量进行生存分析。采用qRT-PCR检测GSCs中SNORA31表达。敲减SNORA31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2(EphA2)表达,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表达与磷酸化水平;CCK8和Transwell检测GSC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基质胶三维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拟态能力的变化。结果与亲本细胞比较,SNORA31在GSCs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比较,敲减SNORA31显著降低EphA2的表达水平和p-ERK1/2/ERK1/2、p-PI3K/PI3K比值(均P<0.05),进而抑制GSCs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结论敲减SNORA31降低了EphA2表达水平、抑制了ERK1/2和PI3K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GSCs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RA31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受体A2 血管生成拟态 胶质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ephrinB2/EphB4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琳璇 王琦 +3 位作者 赵云 刘一鸣 韩梅 米方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NF-α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ephrinB2/EphB4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牙齿,培养原代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TNF-α分别刺激24 h,48 h后检测牙周膜细胞ephrinB2/EphB4 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2...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NF-α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ephrinB2/EphB4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牙齿,培养原代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TNF-α分别刺激24 h,48 h后检测牙周膜细胞ephrinB2/EphB4 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24 h组ephrinB2与EphB4 mRNA浓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低浓度组对ephrinB2 mRNA表达量无影响,0.1μg/L使EphB4 mRNA表达量增加,高浓度组使ephrinB2/EphB4 mRNA表达量下降;24 h组,TNF-α浓度为0.1~1μg/L时,ephrinB2/EphB4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NF-α浓度为10~1000μg/L时ephrinB2/EphB4蛋白表达量下降;48 h组,0.1μg/L TNF-α作用后使EphB4蛋白表达量上升,ephrinB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1μg/L作用后,ephrinB2/EphB4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10~1000μg/L刺激后ephrinB2/EphB4蛋白表达量均下降。结论:24 h时TNF-α使ephrinB2/EphB4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但在48 h时,低浓度作用下EphB4表达量上升,是否可以为低浓度炎症状态下骨改建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膜结合配体B2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B4 骨改建 牙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杰 周辉 +5 位作者 刘亮 郭桂喜 于强 银鹏飞 陈文强 苏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H 2O 2)诱导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为EphB1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H 2O 2组(H 2O 2细胞损伤)、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 co... 目的:探讨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H 2O 2)诱导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为EphB1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H 2O 2组(H 2O 2细胞损伤)、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 control)和转染si-EphB1组(转染si-EphB1后H 2O 2细胞损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EphB1基因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 2O 2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H 2O 2组比较,转染si-EphB1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H 2O 2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ROS和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而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ROS、MDA和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 2O 2组比较,转染si-EphB1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ROS和MDA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敲低EphB1基因能够抑制H 2O 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清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受体基因 心肌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ephrinB2调控犬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能力
16
作者 刘雨苗 杨金鑫 +7 位作者 朱绍跃 马毓临 夏寒萍 周猛 杨姝蕾 黄泰宁 丁珂欣 刘宗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B4/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配体B2(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中过表达ephrinB2在比格犬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cPDLSCs)中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Beagle犬前磨牙及磨牙中分离PDLSCs,用EfnB2-GF...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B4/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配体B2(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中过表达ephrinB2在比格犬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cPDLSCs)中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Beagle犬前磨牙及磨牙中分离PDLSCs,用EfnB2-GFP-Bsd载体和空载体(GFP-Bsd)转染细胞后进行成骨诱导分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ephrinB2蛋白表达水平,行CCK-8实验、茜素红S染色实验、碱性磷酸酶染色实验(ALP)、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EfnB2-cPDLSC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tor-cPDLSCs)的成骨分化效果。结果CCK-8显示:EfnB2-cPDLSCs组和Vector-cPDLSCs组在细胞增殖上没有差异。茜素红染色实验和ALP染色实验证实:EfnB2-cPDLSCs组较Vector-cPDLSCs显示更高的ALP活性和矿化能力。RT-PCR显示:EfnB2-cPDLSCs组成牙本质/成骨标志物的表达高于Vector-cPDLSCs组。结论通过过表达犬牙周膜细胞中的ephrinB2可提高其成骨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牙周膜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配体B2 基因转染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ephrin信号通路在耳鼻咽喉头颈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黄巧 尹时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08,共5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ephrin)信号通路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炎症、癌症进展、肿瘤血管生成、肠道环境稳定、免疫应答、肿瘤免疫、神经发育、损伤后神经再生抑制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Eph/ep...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ephrin)信号通路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炎症、癌症进展、肿瘤血管生成、肠道环境稳定、免疫应答、肿瘤免疫、神经发育、损伤后神经再生抑制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Eph/ephrin在听觉神经发育、听觉系统回路和拓扑结构的形成,慢性鼻窦炎的发展以及头颈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和治疗中发挥核心作用,有可能成为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的诊断、预后指标和治疗的重要靶点,本研究就Eph/ephrin信号通路在耳鼻咽喉头颈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 听觉系统 慢性鼻窦炎 头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O205与COX6B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储著朗 崔笑 +1 位作者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以酵母双杂交(Y2H)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来探讨肝细胞生成素205(HPO205)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6B1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HPO205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PO205和COX6B1的编码基因,分别构建... 目的以酵母双杂交(Y2H)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来探讨肝细胞生成素205(HPO205)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6B1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为研究HPO205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PO205和COX6B1的编码基因,分别构建至pDBLeu和pPC86的重组Y2H质粒载体。然后将二者的重组质粒共转染酵母MaV203进行Y2H鉴定,并用GST-Pull down技术对其验证。结果成功克隆HPO205和COX6B1编码基因至Y2H载体和相应表达载体。经过Y2H鉴定发现,pDBLeu-GRER和pPC86-COX6B1共转后能激活Ura、LacZ、His 3个报告基因;GST-Pull down实验显示,GST-COX6B1能沉淀HPO205。结论 HPO205可能通过与COX6B1相互作用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205 COX6B1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家族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永庄 刘超 石小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0-1165,共6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ocellular,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成员。Eph受体与其配体肝配蛋白(Eph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s,ephrin)被统称为Eph家族蛋白,通过独特的双向信号...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ocellular,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成员。Eph受体与其配体肝配蛋白(Eph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s,ephrin)被统称为Eph家族蛋白,通过独特的双向信号传递在调控正常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Eph家族蛋白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复杂而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突触效能,参与神经元形态发生和调控基因表达等方式影响上述疾病的进程。然而,目前靶向Eph家族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焦虑症及恐惧症等疾病进行治疗的研究却为数甚微。同时,单纯以β样淀粉蛋白为靶点的抗AD药物开发均遭遇瓶颈。因此,探索Eph家族蛋白在上述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变得十分迫切。本文综述了Eph家族蛋白在AD、焦虑症和恐惧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靶向Eph家族蛋白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 配蛋白 阿尔茨海默症 焦虑症 恐惧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