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矿化胶原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中期疗效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峙 蒋顺琬 韦丽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究仿生矿化胶原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 目的探究仿生矿化胶原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MMA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组采用仿生矿化胶原改性PMMA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 d、、6个月记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测量伤椎矢状面指数、Cobb角、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 d、3、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矢状面指数、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术后各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术后同一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渗漏对照组13例、治疗组10例。对照组术后6个月出现2例再发腰背痛,治疗组未见。结论仿生矿化胶原改性PMMA骨水泥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近中期疗效与单一PMMA骨水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矿化胶原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改性 质疏松性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骨水泥中甲基丙烯酸甲酯释放量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鸿雁 曹国凡 +1 位作者 张晓玲 乔善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09,共3页
提出了以乙酸乙酯为内标测定骨水泥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释放量的项空气相色谱法。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进行了试验并对顶空条件予以优化。在0.3~15.0m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绘制标准曲线,同时加入1.05mg·L^-1内... 提出了以乙酸乙酯为内标测定骨水泥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释放量的项空气相色谱法。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进行了试验并对顶空条件予以优化。在0.3~15.0m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绘制标准曲线,同时加入1.05mg·L^-1内标溶液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3S/N)为94.5μg·L^-1。样品中加入1.05mg·L^-1甲基丙烯酸甲酯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平行测定5次,所得回收率为97.6%~101.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在模拟手术条件下,骨水泥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在20min以后释放总量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水泥 释放量 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撒悦 阳芳 +1 位作者 蒋滔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32-735,739,共5页
目的:制备并研究新型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的聚合温度、材料成分、机械特性、孔隙率等临床应用相关特性,为进一步开发理想骨水泥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制备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 目的:制备并研究新型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的聚合温度、材料成分、机械特性、孔隙率等临床应用相关特性,为进一步开发理想骨水泥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制备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α-磷酸三钙作为成孔剂和骨引导剂,制备不同组分的多孔聚甲基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用热电偶、x射线衍射仪、体式显微镜、显微CT和MTS材料试验系统分别评价合成产物的最高聚合温度、材料成分、孔隙率、孔径大小、机械特性等特征。结果:具有骨引导性的α-磷酸三钙能成功载入多孔聚甲基烯酸甲酯支架中,生成的产物具有安全的聚合温度。不同含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会影响支架中孔径的大小,但不会影响孔隙率(P=0.102)。虽然α-磷酸三钙的载入会降低孔隙率(P<0.001),但所有产物之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P=0.724,P=0.601)。结论: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支架能与α-磷酸三钙成功复合成具有适宜机械性能的生物材料,这为开发理想骨水泥修复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磷酸钙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磊 闫景龙 胡春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51-855,I0004,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polyphosphatefiber,CPPF)和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将CPPF/CPC复合材料...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polyphosphatefiber,CPPF)和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将CPPF/CPC复合材料植入左侧骨缺损处,右侧骨缺损以自体微小颗粒骨植入作为实验对照,另做不植入任何物质的骨缺损作空白对照。在2、4、8、12周时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切片观察,8、12周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及骨密度测定,12周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CPPF/CPC人工骨组与微小颗粒骨组骨缺损均完全修复,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见修复,CPPF/CPC与微小颗粒骨两组间X线评分、骨密度及力学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PF/CP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纤维 磷酸钙水泥 复合材料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磷酸钙骨水泥流变性能的影响Ⅱ.聚乙二醇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晶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引入聚乙二醇(PEG)后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变实验得到粘度曲线;采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引入聚乙二醇(PEG)后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变实验得到粘度曲线;采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结果表明:CPC是一种剪切变稀的浓悬浮体,添加PEG后体系粘度增大、触变性增强、结构可恢复性变好。随着PEG浓度的增加(0.005≤w≤0.30),体系粘度增大,体系的触变性增强。综合评价后得出0.01≤wPEG≤0.10范围内对磷酸钙骨水泥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乙二醇 流变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聚肽共聚物生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章苏宁 林嘉平 +1 位作者 陈涛 刘昌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75-1377,M011,共4页
Polypeptide graft copolymers such as poly(γ-benzyl-L-glutamate)(PBLG)-poly(ethylene glycol)(PEG) and poly(γ-ethyl-L-glutamate)(PELG)-poly(ethylene glycol)(PEG) were introduced into self-setting calcium phosphate cem... Polypeptide graft copolymers such as poly(γ-benzyl-L-glutamate)(PBLG)-poly(ethylene glycol)(PEG) and poly(γ-ethyl-L-glutamate)(PELG)-poly(ethylene glycol)(PEG) were introduced into self-setting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 system to improv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was improved considerably by the induction of polypeptide copolymers. It is about 22.3 higher for PBLG-g-PEG and 65.0 higher for PELG-g-PE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or the same polypeptide copolymer, higher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composites can be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copolymer micelles into the CPC.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crystallite shapes of CPC depend on the weight fraction of polypeptide copolymer in th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共 磷酸钙水泥 生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磷酸钙骨水泥的物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立新 杨南如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研究了用有机聚合物调和液制备的聚合磷酸钙骨水泥(PCPC),实验表明聚丙烯酸(PCA)水溶液或丙烯酸和衣康酸共聚物(PAIA)水溶液中羧基基团与碱性TTCP发生酸碱反应,形成聚羧酸钙包裹TTCP和DCPA颗粒的结构,凝结时间大大缩短,抗压强度显著提高... 研究了用有机聚合物调和液制备的聚合磷酸钙骨水泥(PCPC),实验表明聚丙烯酸(PCA)水溶液或丙烯酸和衣康酸共聚物(PAIA)水溶液中羧基基团与碱性TTCP发生酸碱反应,形成聚羧酸钙包裹TTCP和DCPA颗粒的结构,凝结时间大大缩短,抗压强度显著提高,反应后期有少量羟基磷灰石微晶生成。加入PCA或PAIA聚合酸使PCPC固化体24h抗压强度分别达到81.0MPa和90.6MPa,PCPC在牙科等临床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磷酸钙水泥 抗压强度 凝结时间 羧酸钙 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吡咯的添加对磷酸钙骨水泥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肖镇昆 于浩然 +4 位作者 吴涛 王瑞贞 彭章 卢晓英 翁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98-2603,共6页
自然骨具有压电效应,结合电刺激可以促进骨组织生长与修复,因此制备具有导电性人工骨材料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在骨水泥(CPC)固相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高导电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吡咯(PPy)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RGO/PPy的添加对CPC结构... 自然骨具有压电效应,结合电刺激可以促进骨组织生长与修复,因此制备具有导电性人工骨材料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在骨水泥(CPC)固相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高导电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吡咯(PPy)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RGO/PPy的添加对CPC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RGO/PPy复合材料的CPC,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都有所减小,但凝固时间均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RGO/PPy的添加对CPC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对其抗压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导电性能的影响较大.其中,CPC的抗压力学性能随着RGO/PPy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导电性随着RGO/PPy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石墨烯 磷酸钙水泥 电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深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晓敏 余专一 +6 位作者 李浩 聂小羊 顾佳龙 袁亚南 周江军 谢肇 赵敏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7-971,共5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 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水泥组(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n=15)。比较两组患者清创次数、伤口愈合情况、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评分,及内固定保留情况。结果骨水泥组均行一次性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旷置,感染均被根治,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其余8例保留;9例伤口均于清创2周内愈合,1例因骨水泥间隔外露无法愈合,二次手术取出后愈合。非骨水泥组有8例行一次性清创后治愈,其余7例需多次清创;其中5例取出内固定,其余10例保留。骨水泥组末次随访躯体健康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非骨水泥组(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在减少死腔的同时,也实现了局部靶向给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抗生素水泥 手术部位感染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PMMA双向骨水泥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包利 唐海 +3 位作者 王炳强 朱富强 董益鹏 邓介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制成一种注射型混合骨水泥,利用各自的特性,优势互补,从而使该混合骨水泥成为理想的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材料。方法实验材料为注射型PMMA骨水泥和注射型CPC骨水泥。... 目的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制成一种注射型混合骨水泥,利用各自的特性,优势互补,从而使该混合骨水泥成为理想的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材料。方法实验材料为注射型PMMA骨水泥和注射型CPC骨水泥。首先将PMMA与CPC按质量比1∶2、1∶1、2∶1均匀混合,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合骨水泥,然后将PMMA、CPC、混合骨水泥(1∶2、1∶1、2∶1)制成标准试件(直径6mm、高12mm),最后对试件进行力学性能、凝固温度、凝固时间、电镜扫描、X线衍射、动物肌肉内植入实验,初步评估混合骨水泥的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 PMMA与CPC在1∶1比例混合时理化性能满意,其抗压强度较CPC提高约120%,凝固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低于45℃,凝固时间约12~14 min,微观结构与CPC相似,孔径在100~300μm之间分布最多(约70%),大部分孔与孔之间有10~20μm小孔贯通。动物肌肉内植入实验显示混合骨水泥(1∶1)的组织相容性满意,但降解速度缓慢。结论 PMMA与CPC在1∶1比例混合能有效克服单一材料缺点,优势互补,从而使该混合骨水泥有望成为理想的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磷酸钙水泥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清除联合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佳佳 廖涛 +1 位作者 彭饶 郎志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病灶清除联合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Cierny-Mader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分析病灶清除联合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Cierny-Mader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PC组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组,每组各51例,给予CPC组患者病灶清除联合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CPC治疗,给予PMMA组患者病灶清除联合一期植入载庆大霉素PMMA骨水泥治疗,在治疗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有患者失访,予以剔除,最终CPC组纳入49例患者,PMMA组纳入47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感染控制时间、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SA)评分、血清C-C型趋化因子配体11(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结果CPC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PMMA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PMMA组(P<0.05),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PMM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PC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PMMA组(P<0.05)。术后2个月和3个月,CPC组患者血清CCL11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PMMA组(均P<0.05)。术后1年,CPC组患者上、下肢简式FMA评分均显著高于PMMA组(均P<0.05)。结论病灶清除联合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CPC和载庆大霉素PMMA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均有效,但载万古霉素CPC的疗效更佳,其在控制感染、促进骨修复和患肢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更强,能进一步改善慢性骨髓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炎 自固化磷酸钙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螺钉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达 张译 +5 位作者 蒋凯 廖冬发 伍红桦 马泽辉 潘显明 雷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方法:30块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随机分为3组(n=10),普通椎弓根螺钉... 目的: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方法:30块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随机分为3组(n=10),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置入CPS;PMMA-PS组:先向钉道内注入PMMA,再置入CPS;EPS组:直接置入EPS。24 h后进行X线及CT检查和轴向拔出实验、并测量最大拔出力(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然后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并测量出口处直径(diameter of hole,DOH)。结果:CPS组中螺钉被人工骨材料直接包裹,PMMA-PS组中PMMA严密包裹螺钉,明显提高了螺钉周围的密度;EPS组中螺钉的前端在模块内膨胀形成一个"爪状"结构。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分别为(48.50±9.22)、(217.40±62.15)N和(84.50±11.36)N。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均明显高于CPS组(P=0.000,P=0.038),而EPS组的Fmax明显低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分别为(0.11±0.04)、(0.41±0.08)J和(0.18±0.06)J,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均明显高于CPS组(P=0.000,P=0.016),而EPS组的EAV明显低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螺钉拔出后,PMMA-PS组的破坏最为严重,EPS组其次,CPS组的破坏最小。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DOH分别为(8.40±0.86)、(13.85±1.63)mm和(10.29±1.15)mm,PMMA-PS组和EPS组的DOH均明显大于CPS组(P=0.000,P=0.002),而EPS组的DOH明显小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S和PMMA-PS均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尽管EPS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不如PMMA-PS,但它为预防临床上骨质疏松条件下螺钉松动和避免传统方法中使用PMMA的诸多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人工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体骨水泥成形术后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继功 邹德威 +3 位作者 马华松 靳安民 赵卫东 欧阳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甲基丙烯酸甲酯(HA/PMMA)骨水泥行颈椎椎体成形后椎体抗压缩力和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3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C4~C6标本,解离成9个脊椎节段标本,去除所有软组织,切除脊椎后部结构,仅剩下椎体部分,在MTS试验...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甲基丙烯酸甲酯(HA/PMMA)骨水泥行颈椎椎体成形后椎体抗压缩力和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3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C4~C6标本,解离成9个脊椎节段标本,去除所有软组织,切除脊椎后部结构,仅剩下椎体部分,在MTS试验机上以5mm/min的加载速率加载椎体中心处,压缩3mm或椎体负载压力出现下降时记录压缩力、最大压缩力、最大压缩力的位移和刚度。自椎体前正中用11G的骨穿针刺入椎体1~1.5cm,注射10%HA/PMMA骨水泥2ml,固化2h后再次行压缩测试,记录在位移3mm时的压缩力、最大压缩力、最大压缩力的位移和刚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状态的数据。结果:抗压力初始/成形后平均数值为1051.8/2033N,最大抗压力1237.2/2774.3N,最大压力位移3.42/4.13mm,刚度405.8/1274.2N/mm。成形后刚度和抗压缩力明显增强。成形后椎体负载的最大抗压力增大到约2.2倍,在压缩3mm时压力最大到约1.9倍,刚度增加到3.1倍,同时达到最大压力的位移也平均增加0.71mm。没有发现渗漏现象。结论:注射2mlHA/PMMA骨水泥对颈椎体成形后可明显增强其抗压缩力和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羟基磷灰石 水泥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骨水泥肺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苏鸣 戴瑞茹 +2 位作者 黄健 赵辉 吴献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通过股静脉注入骨水泥建立犬急性肺栓塞模型,探讨一定剂量范围内不同量骨水泥肺栓塞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差异。方法 18只成年家犬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只,麻醉后行胸部CT平扫,穿刺右股静脉、左股动脉并置入血管鞘,经静脉鞘... 目的通过股静脉注入骨水泥建立犬急性肺栓塞模型,探讨一定剂量范围内不同量骨水泥肺栓塞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差异。方法 18只成年家犬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只,麻醉后行胸部CT平扫,穿刺右股静脉、左股动脉并置入血管鞘,经静脉鞘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A组0.5 ml,B组1 ml,C组2 ml。于注入PMMA前和注入后即刻、30 min及1 h分别检测血气分析、平均肺动脉压;于注入PMMA前、后5 min行肺动脉造影。术后1h行胸部CT平扫+增强。术后2 h将犬处死,开胸解剖观察大体形态后,沿肺动脉分支方向随机取肺组织3块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8只实验犬经股静脉注入PMMA操作均成功,经CT及病理证实均成功建立急性骨水泥肺栓塞模型。各组实验犬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在骨水泥注入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组骨水泥注入后即刻平均肺动脉压为(24.12±1.74)mmHg,注入后30 min为(23.84±1.25)mmHg,注入后1 h为(24.17±1.63)mmHg,均较注射前的(16.47±0.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平均肺动脉压在骨水泥注入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实验犬术后胸部CT平扫均可见两肺高密度影,下肺多见,C组尤为明显。部分实验犬平扫见条索状阴影及肺不张征象。C组部分实验犬胸部增强CT可见肺动脉小分支内部分充盈缺损。肺动脉造影仅C组部分实验犬出现肺内部分细小血管减少,血管纹理稀疏,未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充盈缺损。病理学检查均发现肺动脉分支存在骨水泥栓子,未见继发血栓形成。结论≤2 ml的骨水泥致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与注入骨水泥剂量没有相关性。在心肺功能正常情况下,≤2 ml的急性骨水泥肺栓塞不会引起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水泥 肺栓塞 甲基丙稀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单体对新西兰白兔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天宇 刘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水泥单体(MMA)对新西兰白兔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静脉注射0.35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MMA,即:MAX(0.35ml)组、MID(0.10ml)组和MIN(0.02ml)组。静...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水泥单体(MMA)对新西兰白兔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静脉注射0.35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MMA,即:MAX(0.35ml)组、MID(0.10ml)组和MIN(0.02ml)组。静注后动态观察实验动物的血压心率变化;检测动脉血氧分压;观察实验动物心肺的病理改变。结果:MAX组7例均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心律异常和氧分压下降,有6例死亡;MID组出现中等程度的血压下降和氧分压下降,无1例死亡;MIN组出现轻微的血压下降,心律异常和氧分压下降;对照组心率血压和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病理显示MAX组和MID组动物肺组织出血水肿,MAX组心脏标本可见心内膜下血栓。结论:MMA有心肌和肺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MMA毒性可能是"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 心肌毒性 动脉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HAP改性PMMA骨水泥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其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3-866,共4页
PMMA骨水泥存在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不高、聚合温度、生物相容性有待进一步改进等问题。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HAP粉体,研究HAP粉体对PMMA基骨水泥改性方法及其对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AP含量在5-10%时,骨水泥的拉... PMMA骨水泥存在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不高、聚合温度、生物相容性有待进一步改进等问题。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HAP粉体,研究HAP粉体对PMMA基骨水泥改性方法及其对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AP含量在5-10%时,骨水泥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硬度、冲击韧性等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粉体的表面改性,界面结合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羟基磷灰石 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R抗体调节PMMA骨水泥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MMPs和血管化因子mRNA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可 曾晖 +5 位作者 熊奡 唐新宇 张勇 康斌 辛风 桂先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77-483,共7页
目的探讨IL-6R抗体对PMMA骨水泥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3、VEGF和PDGF 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获取滑膜组织消化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对滑膜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染色对滑膜成纤维... 目的探讨IL-6R抗体对PMMA骨水泥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3、VEGF和PDGF 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获取滑膜组织消化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对滑膜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染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根据加入不同培养物,实验分为3组:PMMA组:75μg/mL PMMA骨水泥颗粒;IL-6R抗体组:10 ng/mL IL-6R抗体+75μg/mL PMMA骨水泥颗粒;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IL-6R抗体、PMMA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MMP-1、MMP-3、VEGF和PDGF mRNA表达。结果原代滑膜细胞贴壁后,初期为短梭形。连续3次传代后,95%以上细胞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上述成纤维样细胞抗CD68抗体阴性,抗vimentin抗体呈棕黄色,为阳性反应。CCK-8检测显示:与PMMA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IL-6R抗体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P<0.01);而空白对照组与PMMA组间吸光度(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FQ-PCR检测发现:与PMMA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IL-6R抗体组中MMP-1和MMP-3、VEGF和PDGF 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PMMA组中MMP-1和MMP-3、VEGF和PDGF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IL-6R抗体能显著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3、VEGF和PDGFmRNA的表达,为生物制剂预防和治疗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R抗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水泥 滑膜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骨水泥与骨蜡治疗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创面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胡宗凯 孙东 +3 位作者 傅景署 黄科 喻胜鹏 谢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 目的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2周和2、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术后伤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周围神经损伤、取骨区长期疼痛(≥6个月)、髂骨骨折、腹疝、取骨区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术后1年患者对取骨区外观满意度及系腰带时舒适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1年取骨区外观满意率及系腰带时舒适率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骨蜡组(P<0.05)。结论使用PMMA填充重建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能较好地保持髂部外形完整、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骨水泥(PMMA/CPC)与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美超 张红军 +4 位作者 张中卒 徐海涛 屈一鸣 廖娟 邵高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5-662,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中采用混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1∶1]与单独采用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中采用混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1∶1]与单独采用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我科行PVP手术满2年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9例,其中36例填充物为混合骨水泥(混合组),33例填充物为PMMA(PMM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并发症(临近椎体骨折和骨水泥渗漏)以及放射学指标(椎体矢状指数和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期随访未出现严重的后凸畸形。混合组和PMMA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方面,混合组低于PMMA组(11.1%vs 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骨水泥渗漏方面,混合组的渗漏多于PMMA组(27.8%vs 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同时,随访CT发现混合填充物在椎体中有部分被骨组织吸收替代。结论 PVP采用混合骨水泥治疗OVCF安全有效,且混合骨水泥在减少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水泥 磷酸钙水泥 甲基丙烯酸甲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骨水泥在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国领 贾璞 唐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已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目前常用椎体骨折填充材料,因其无生物降解性、组织相容性差、无成骨作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可吸收骨水泥作为新... 经皮椎体强化术已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目前常用椎体骨折填充材料,因其无生物降解性、组织相容性差、无成骨作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可吸收骨水泥作为新型的骨填充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降解性、安全有效、促成骨等作用,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可吸收骨水泥的特点和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磷酸钙水泥 硫酸钙水泥 复合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