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翻译生态环境”的新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蒋骁华 《外语与翻译》 2019年第3期19-25,I0001,共8页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1869年提出生态学概念,认为它是研究动物与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在人文学科中“生态”是一个隐喻,表示一种“美好的、健康的、和谐的”理想状态。在“生态翻译学”中,“生...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1869年提出生态学概念,认为它是研究动物与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在人文学科中“生态”是一个隐喻,表示一种“美好的、健康的、和谐的”理想状态。在“生态翻译学”中,“生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一个隐喻,也是“美好的、健康的、和谐的”意思。因此,“翻译生态环境”是指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等所处的理想环境。本文从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出发,进一步探讨了“翻译生态环境”的性质、特点和内涵,并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讨论了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伦理 翻译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生态环境视域下的贾平凹《高兴》英译例析
2
作者 刘媛 胡梦洁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期3-5,共3页
贾平凹作品广泛传播于国外,受到了很多国外读者的喜爱。因此,对其作品的译介研究也兴盛起来,如呼唤翻译、关联理论、换喻等视角下的贾平凹作品译介研究层出不穷,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仍旧紧缺。通过对比其作品《高兴》的中英版... 贾平凹作品广泛传播于国外,受到了很多国外读者的喜爱。因此,对其作品的译介研究也兴盛起来,如呼唤翻译、关联理论、换喻等视角下的贾平凹作品译介研究层出不穷,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仍旧紧缺。通过对比其作品《高兴》的中英版本,以符合源语环境和适应目标语环境为评判标准,从翻译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此英译本的适应选择情况,以期为之后的翻译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贾平凹 适应选择 《高兴》 译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主体性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宁 王泽熙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4期17-18,共2页
翻译生态环境是近年来翻译学界十分关注的概念。文章分析了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并选择翻译生态环境。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就要从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测评方面发挥学生译者的主体... 翻译生态环境是近年来翻译学界十分关注的概念。文章分析了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并选择翻译生态环境。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就要从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测评方面发挥学生译者的主体性意识,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主体性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解读
4
作者 杜晓文 刘明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作为生态翻译学核心概念之一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文、源语和译语三者共同作用下所呈现的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相交织的"世界"。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 作为生态翻译学核心概念之一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文、源语和译语三者共同作用下所呈现的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相交织的"世界"。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度,直接关系到译作的成败。鉴于毛泽东诗词外译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文章从语言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三个维度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翻译生态环境 选择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生态生态环境对译介的影响--《以黑暗的心》为例
5
作者 陈洁 《大众标准化》 2020年第19期154-155,共2页
《黑暗的心》是20世纪10部影响最深远的小说之一。这部康拉德的现实主义小说为文学文化批评及译介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接收范围颇为广泛,得到了一众读者的关注,也成为翻译界的宠儿,多种版本的译介作品出现在市场上。文... 《黑暗的心》是20世纪10部影响最深远的小说之一。这部康拉德的现实主义小说为文学文化批评及译介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接收范围颇为广泛,得到了一众读者的关注,也成为翻译界的宠儿,多种版本的译介作品出现在市场上。文章主要以《黑暗的心》不同译品为切入点,探索翻译生态环境对于译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译介 翻译生态环境 黑暗的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宏观视角下的“两会”口译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胡雪婧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3期53-55,共3页
国际交往中的汉英口译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中英两国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显著差异给口译人员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该文试图以胡庚申教授对生态翻译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两会”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英外交... 国际交往中的汉英口译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中英两国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显著差异给口译人员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该文试图以胡庚申教授对生态翻译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两会”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英外交口译的生态环境,从语言三个维度展开对外交、文化与传播中英口译策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汉英口译 适应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对译者的影响——以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舒宏伟 何博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9期131-132,共2页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生态环境是影响翻译译者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它既是制约译者适应和选择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又是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前提和依据。该文试以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阐释生态环境对译者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翻译 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的选择与适应 辜鸿铭的《论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美学视角下的翻泽生态环境“连续性”研究
8
作者 李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59-161,共3页
文章借鉴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美学,从界定翻译生态环境入手,探讨其连续性本质,旨在进一步探索主体环境的内涵,揭示译者(读者)以知觉一体化的方式参与主、客体环境体验。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参与 主体环境 知觉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微观视角下公示语翻译策略——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题标语为例
9
作者 林翔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7期48-52,共5页
本文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为例,从生态翻译学微观视角出发,以生态翻译学中提出的“生态范式”为指导,探讨公示语翻译中的“掏空”再现与生态“依归”两种生态翻译策略。
关键词 生态翻译 翻译生态环境 “掏空”再现 生态“依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司继涛 冯丽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4-38,共5页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阐释改写策略在旅游外宣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并结合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提出旅游外宣英译的"三维"改写模式,并通过翻译实例论证该模式的实用性。
关键词 改写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与选择 三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看贾平凹《天狗》的英译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丽娟 李莹 《语言教育》 2014年第2期68-75,共8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孕育着民族或地域文化。贾平凹小说文风简洁、地域特色浓郁,提高其英译本的翻译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天狗》的英译,依据翻译生态环境探讨译者的适应性选择,探究译本可否被称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孕育着民族或地域文化。贾平凹小说文风简洁、地域特色浓郁,提高其英译本的翻译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天狗》的英译,依据翻译生态环境探讨译者的适应性选择,探究译本可否被称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天狗》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生态学视阀下的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志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要符合翻译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生态取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态意识和职业翻译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翻译市场。在此前提下,当前各高校的翻译专业对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要符合翻译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生态取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态意识和职业翻译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翻译市场。在此前提下,当前各高校的翻译专业对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为导向进行目标定位,并通过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及国际化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从而实现"通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保证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专业 职业翻译能力 人才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小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X期72-74,共3页
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几千年来,随着饮茶风习不断深入人民生活,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我国唯一的茶专题国家级博物馆,坐落于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从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 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几千年来,随着饮茶风习不断深入人民生活,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我国唯一的茶专题国家级博物馆,坐落于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从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等六个方面对茶文化进行了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 英译 生态翻译 茶叶 博物馆 博物院 文化机构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之思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其海 《外文研究》 2016年第1期82-87,107,共6页
在中国本土资源上诞生的生态翻译学正走向成熟和理性。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等的东方生态智慧映射出翻译应"以诸者为本",不但要关注译者生存,还应关注其他"诸者"的生存和发展;"诸者"共同完成整... 在中国本土资源上诞生的生态翻译学正走向成熟和理性。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等的东方生态智慧映射出翻译应"以诸者为本",不但要关注译者生存,还应关注其他"诸者"的生存和发展;"诸者"共同完成整体的翻译活动,这不仅仅是"译者责任",其他"诸者"也应各负其责;翻译是生态平衡,更是生态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翻译亦并非仅仅是从"天择"到"人择"的转换,更是"诸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双向、多向的相互适应和相互选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责任 诸者 生态平衡 适应/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示语翻译的生态学视角审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16-217,共2页
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译者,应了解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和所展示信息的状态,准确把握公示语的语言风格,维持公示语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3个层面做出最佳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关键词 公示语 生态翻译 翻译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元曲的列锦英译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丹晖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76-79,共4页
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外宣,以汉语典籍英译为切入点,借助元曲英译实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元曲中列锦的翻译生态环境和文本可移植性,论证"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在列锦英译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提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 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外宣,以汉语典籍英译为切入点,借助元曲英译实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元曲中列锦的翻译生态环境和文本可移植性,论证"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在列锦英译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提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能肃清元曲的列锦英译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障碍,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树立理性的翻译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汉语典籍英译的实证研究提供语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元曲 列锦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旅游外宣英译 被引量:1
17
作者 司继涛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2-86,共5页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与选择 译文可接受性 三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域的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秋云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5期10-12,共3页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并积极对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进行调和:因为忠实,所以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张爱玲 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女性主义翻译 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学译介——以葛译《丰乳肥臀》为例
19
作者 吴万伟 郑开胜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4期13-15,共3页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微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学在翻译成别国语言的时候经常会经历"水土不服"的状况,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因为翻译和文化原因会对中国文学产生难以理解的印象。这就要求译者在对中国文学进行翻译...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微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学在翻译成别国语言的时候经常会经历"水土不服"的状况,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因为翻译和文化原因会对中国文学产生难以理解的印象。这就要求译者在对中国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注重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性。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通过阐述生态翻译学的含义和作用,并对葛浩文先生翻译的《丰乳肥臀》进行分析,考察翻译生态环境对于译者的选择和制约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翻译生态环境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锦鲤英译
20
作者 薛晶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7期15-18,共4页
2018年锦鲤一词在网络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疯狂转发,随之也出现了对锦鲤英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是一项结合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则有着... 2018年锦鲤一词在网络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疯狂转发,随之也出现了对锦鲤英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是一项结合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则有着特有的翻译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分析锦鲤的音译、直译和意译以及直译加注释这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锦鲤 英译 翻译生态环境 三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