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宏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3期47-59,共13页
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王宏志1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活动是在日本开始的,早在他看到日俄战争的时事幻灯片,大受刺激,决定弃医前,23岁的鲁迅便在1903年发表了他第一篇作品《斯巴达... 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王宏志1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活动是在日本开始的,早在他看到日俄战争的时事幻灯片,大受刺激,决定弃医前,23岁的鲁迅便在1903年发表了他第一篇作品《斯巴达之魂》[1],跟着,在离日前的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小说集》 《鲁迅全集》 周作人 翻译活动 梁启超 科学小说 斯巴达 周氏兄弟 中国小说史 翻译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译语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夏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9-72,共4页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译语文化语境 翻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3期114-120,共7页
翻译理论源于翻译活动。对翻译活动不作充分描写便不可能构建完善的翻译理论。本文以整体观为指导,借助语言及翻译研究之成果对篇章翻译予以详细描写,以期服务于翻译理论的构建,并指导本科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翻译活动 翻译 整体观 语言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出版机构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新书局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荆素蓉 王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115,118,共3页
一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求使翻译活动成为必要,而要使其成为可能还取决于实现翻译传播的社会设施是否具备。所谓翻译传播的社会设施是指社会所提供的可使译作得以流通消费的翻译传播机构,主要包括出版社、报纸杂志编辑部... 一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求使翻译活动成为必要,而要使其成为可能还取决于实现翻译传播的社会设施是否具备。所谓翻译传播的社会设施是指社会所提供的可使译作得以流通消费的翻译传播机构,主要包括出版社、报纸杂志编辑部、书店等。这些机构设施通过出版、刊载、销售等形式使翻译作品成为大众的欣赏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翻译活动 出版机构 北新书局 人类社会发展 翻译传播 翻译作品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者不可弊 败者不可饰——周作人先生早期翻译活动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全福 《外国语文》 1999年第1期99-103,共5页
引言这里要探讨的是一位集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物。他著译丰厚,本当以鸿儒相称,但却一度为国内学界所不齿;他曾是“五四”时期激进的文坛骁将,终了竟堕落为帝国主义的文化附庸;他生性笃实敦厚,中庸为道,却与众多文人结下恩怨,打... 引言这里要探讨的是一位集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物。他著译丰厚,本当以鸿儒相称,但却一度为国内学界所不齿;他曾是“五四”时期激进的文坛骁将,终了竟堕落为帝国主义的文化附庸;他生性笃实敦厚,中庸为道,却与众多文人结下恩怨,打过不少笔墨官司;他崇尚闲适的士大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翻译活动 翻译思想 《域外小说集》 文学翻译 人道主义 翻译方法 翻译理论 文学作品 翻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研究在中国:传教士文学翻译活动视角——刘树森教授访谈录
6
作者 赵海燕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共5页
刘树森教授在国内率先进行传教士文学翻译研究,并认为翻译研究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刘教授在访谈中先回顾了自己从事传教士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经历,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随后,刘教授指出赞助人和政府在翻译活动过程... 刘树森教授在国内率先进行传教士文学翻译研究,并认为翻译研究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刘教授在访谈中先回顾了自己从事传教士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经历,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随后,刘教授指出赞助人和政府在翻译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的双向作用,强调译者身份是对外译介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刘教授表达了对国内翻译研究学科发展的信心,并期待国内翻译研究更多关注实证性的研究工作,加强描述性的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传教士翻译活动 译者身份 赞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的翻译活动及其语言才华
7
作者 宋炳辉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2期36-40,共5页
王蒙卓越的语言才华,读者可以从其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批评文字中一眼看出,生活中的王蒙同样能说会道,口若悬河。但在2009年6月,他的另一种滔滔不绝,却还是让旁边的人惊诧不已。6月29日,王蒙与铁凝、陈建功、阿来、舒婷、刘... 王蒙卓越的语言才华,读者可以从其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批评文字中一眼看出,生活中的王蒙同样能说会道,口若悬河。但在2009年6月,他的另一种滔滔不绝,却还是让旁边的人惊诧不已。6月29日,王蒙与铁凝、陈建功、阿来、舒婷、刘醒龙、迟子建、谢有顺等著名作家来到乌鲁木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翻译活动 才华 语言 2009年 乌鲁木齐 著名作家 陈建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32
8
作者 雷亚平 张福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5-37,共13页
关键词 鲁迅 中国文化史 学术史 文化转型 价值 意义 中国社会 翻译 翻译活动 翻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活动中的语义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向群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3-58,共6页
语义学者从语音学家那里得到启发,提出了语义分析的学说。在语音学里,人们不再把音素看成是不可分的语音单位,而是把它们进一步划分出音位,即找出各音素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从而建立了音位学理论。这看似是微观研究,但实质上却是从... 语义学者从语音学家那里得到启发,提出了语义分析的学说。在语音学里,人们不再把音素看成是不可分的语音单位,而是把它们进一步划分出音位,即找出各音素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从而建立了音位学理论。这看似是微观研究,但实质上却是从宏观的角度找出了音素的共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素 语音学 语义成分 翻译活动 音位学 区别性特征 语义学 共同性 角度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交聘中“翻译”活动初探——倪思《重明节馆伴语录》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仝相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36-40,共5页
宋金两国的交聘活动中,双方使者多不通彼此语言,他们的交流需要通过专门人员居中翻译完成。然而传世文献中对翻译人员及其活动的记载并不系统,未能详考。《永乐大典》中收录南宋倪思撰写的《重明节馆伴语录》一文,保存了大量翻译人员的... 宋金两国的交聘活动中,双方使者多不通彼此语言,他们的交流需要通过专门人员居中翻译完成。然而传世文献中对翻译人员及其活动的记载并不系统,未能详考。《永乐大典》中收录南宋倪思撰写的《重明节馆伴语录》一文,保存了大量翻译人员的活动情况,以之为基础,可以透视他们在政权互动过程中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思 重明节馆伴语录 翻译人员 翻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传教士在华的翻译出版活动及其影响
11
作者 张啸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8-213,289,共6页
19世纪传教士在华的翻译出版活动不能简单地以文化殖民的模式对之加以评判,其实他们的部分文化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进步。他们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客观上不仅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还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积累了经... 19世纪传教士在华的翻译出版活动不能简单地以文化殖民的模式对之加以评判,其实他们的部分文化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进步。他们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客观上不仅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还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小说文体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翻译活动 出版活动 近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出版活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生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翻译和出版书籍,是美国新教传教士在华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接触、比较与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手段,并加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有其两面性。除... 翻译和出版书籍,是美国新教传教士在华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接触、比较与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手段,并加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有其两面性。除了正确评价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我们还要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教 传教士 翻译出版活动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的近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研究(1895--1937)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红 马萧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8-74,共7页
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兴起于清末甲午战败之后,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教育翻译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西方教学内容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承,... 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兴起于清末甲午战败之后,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教育翻译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西方教学内容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承,就不会有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导入与借鉴,就不会有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就不会有西方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借入与实践,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来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的动机模式及演变、翻译内容的选择、翻译方式的选择与演变对中外教育交流史以及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留学生 教育翻译活动 动机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季羡林的翻译“和谐”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瑾 华先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著名翻译家季羡林虽然没有具体的翻译理论,但他独特的翻译"和谐"观为翻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思想,为翻译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论文对季羡林的翻译"和谐"观进行反思,并用季羡林的翻译思想全新阐释严复"... 著名翻译家季羡林虽然没有具体的翻译理论,但他独特的翻译"和谐"观为翻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思想,为翻译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论文对季羡林的翻译"和谐"观进行反思,并用季羡林的翻译思想全新阐释严复"信、达、雅"中的"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翻译活动 “和谐”观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及对当代翻译批评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军 高晓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文从对翻译思想、译家、译作、及翻译活动的评论方面探讨了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 ,对那个时期的翻译批评简要地做了总结 ,强调了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对当代翻译批评的启示作用 ,同时指出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对中国建立自己独... 本文从对翻译思想、译家、译作、及翻译活动的评论方面探讨了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 ,对那个时期的翻译批评简要地做了总结 ,强调了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对当代翻译批评的启示作用 ,同时指出佛经翻译时期的翻译批评对中国建立自己独特的翻译批评体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时期 翻译批评 翻译思超 翻译 译作 翻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图书馆里的翻译家:毕树棠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03-205,共3页
翻译家毕树棠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半个多世纪间译著颇丰,但对毕树棠翻译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译者背景与社会背景为坐标,对毕树棠翻译活动、翻译策略特征、翻译评论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 毕树棠 翻译活动 翻译策略 翻译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外事英语翻译的特点及技巧——评《实用外事英语翻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烨炜 牟雅韬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28,共1页
翻译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受社会文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实践哲学与联系发展的观点对翻译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实践哲学对翻译活动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坚持联系与发展的哲学思想,判断不同情景的翻... 翻译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受社会文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实践哲学与联系发展的观点对翻译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实践哲学对翻译活动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坚持联系与发展的哲学思想,判断不同情景的翻译范式。外事翻译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外事翻译活动也持续增加。外事翻译活动主要是指翻译人员在各类外事、外交场合将国家与政府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等运用外语传达出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事翻译 英语翻译 社会文化活动 翻译活动 翻译行为 实践哲学 翻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致用:中国近代翻译文化意向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书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回眸中国翻译历程,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从早期的佛经翻译,到近代对西方的科技翻译、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离不开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倾向。中国近代几次翻译以每次翻译高潮中代表人... 回眸中国翻译历程,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从早期的佛经翻译,到近代对西方的科技翻译、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离不开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倾向。中国近代几次翻译以每次翻译高潮中代表人物的翻译活动为点,对翻译的功利性进行了初步剖析和解读,旨在进一步拓展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翻译 翻译活动 经世致用 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华翻译出版史梳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慧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1,共3页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美国传教士 出版翻译活动 跨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隐喻角度分析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翻译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冬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91-92,共2页
金圣叹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水浒传》"写一百八人,真是一百八样"。虽然将本书中的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均进行了超越类型化的评论方式,有些过于高估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明朝初年... 金圣叹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水浒传》"写一百八人,真是一百八样"。虽然将本书中的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均进行了超越类型化的评论方式,有些过于高估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明朝初年那个还没有诞生《红楼梦》的时代里,施耐庵的一部《水浒传》打破了前代小说创作中包括《三国演义》在内所有人物形象塑造原则层面的窠臼,在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里程碑作用。然而在人物形象的鲜明表现中,人物绰号的使用存在着比较有代表性的意义。伴随着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逐渐增强,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以至于《水浒传》的翻译成为了海外汉学研究中比较热议的话题。本论文从语言隐喻的角度出发,通过沙博理英译本的《水浒传》中有关绰号翻译的讨论,进一步展现出西方阅读视野下,人物的绰号及其代表意义在外国读者心目中的感知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隐喻角度 《水浒传》 人物绰号 翻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