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交通运输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
作者 李佳佳 李思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34,共13页
该研究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交通运输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交通运输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作用效果来看,3类环境规制均能显著推动交通运... 该研究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交通运输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交通运输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作用效果来看,3类环境规制均能显著推动交通运输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且在不同细分行业、股权性质和企业规模下存在异质性。就细分行业而言,3类环境规制对道路和水上运输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就股权性质和企业规模而言,3类环境规制均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仅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显著推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②从影响机制来看,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则主要通过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及降低管理成本推动交通运输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应综合应用多种环境规制手段,针对不同类别的交通运输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应鼓励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最大化发挥环境规制的优势,为交通运输企业稳健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交通运输 企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利用与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研究
2
作者 吴凤平 郝思宇 王传轶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9,共12页
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再生水利用和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 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再生水利用和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来源;最后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再生水利用与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尚有待提高;在不同区域间该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并且整体上呈现多极化的发展特征。建议应加大再生水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区域内协同并建立区域间资源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利用 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郭文雅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0-194,共5页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系统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系统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均与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特征。研究表明,加快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可促进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国内价值链循环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秦伟娜 赵红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畅通国内循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我国2011—2023年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国内价值链循环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畅通国内循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我国2011—2023年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国内价值链循环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正向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其中国内价值链循环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南方地区与高人力资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强;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单门槛效应,使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由此,应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健全市场化改革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为加速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国内价值链循环 绿色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山县再生稻绿色高质量种植模式研究
5
作者 张春风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6期186-188,共3页
再生稻是利用稻谷收获后残留的稻桩,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培育再生,获得第2季稻谷产品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省工、省种、省水、高产等特点,对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地理位置... 再生稻是利用稻谷收获后残留的稻桩,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培育再生,获得第2季稻谷产品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省工、省种、省水、高产等特点,对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种植。近年来,含山县大力推广再生稻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含山县再生稻绿色高质量种植模式,总结了先进经验,剖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再生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质量 含山县 再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关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高质量发展 PVAR模型 动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来自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何伟军 李宜展 安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9,共10页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研究期间内,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2)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工业集聚度增加1%,本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6.4%,周边县域提升17.7%;(3)该区域重庆县域工业集聚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变量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工业集聚 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业强国: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国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194,共5页
畜牧产业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农业强国战略指引下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文章从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畜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三方面阐述我国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面向农... 畜牧产业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农业强国战略指引下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文章从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畜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三方面阐述我国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面向农业强国,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畜牧业经济高速增长与打造畜牧产业现代化生态。因此,文章提出增强畜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畜牧产业信息化水平、建立畜禽商品冷链加工配送系统的创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国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畜牧产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畜牧经济 综合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吗? 被引量:7
9
作者 田泽 徐兴武 任阳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5,共10页
虚拟集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是实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虚拟集聚指标体系,实证检验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 虚拟集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是实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虚拟集聚指标体系,实证检验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子维度和虚拟集聚水平异质性;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绿色高质量 虚拟集聚 产业结构 空间溢出 虹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
10
作者 方蔚琼 魏国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210-219,共10页
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采用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熵权法对福建省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采用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熵权法对福建省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行测算并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处于中等水平,水电消耗高于上海、浙江、山东和广东等地区,二氧化硫、粉尘颗粒、氮氧化物排放高于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区。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于中东部主要制造业省份。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制造业资本深化、提高制造业企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造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 绿色高质量发展 低碳技术进步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凤芝 王辉 景光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5,共14页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举措能够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途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异质性视角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大中城市组更为明显。本文研究为准确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质量发展 宽带中国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29,共6页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耦合协调 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刘丽 丁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作用。文章以中国2012—2019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中部地区,而西... 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作用。文章以中国2012—2019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不显著;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和空间溢出特征。为此,要通过数字技术升级绿色技术,实施数字化区域差异化和区域协同战略,逐步缩小区域数字鸿沟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差距,释放数字经济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绿色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与路径——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耀彬 傅如毅 肖小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探索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和路径迫在眉睫。提出绿...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探索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和路径迫在眉睫。提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绿色发展为底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发展方式,由此梳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五大理念”指导下,构建从绿色发展“三维度”模型到高质量发展“三变革”的理论框架,进而从产业绿色化、效率网络化、增长包容化和福利均衡化四个方面提出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产业绿色 效率网络化 增长包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关系——基于成渝地区的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德平 秦铸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1,106,共8页
在分析信息通信技术(ICT)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绿色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成渝地区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径向特点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通过构建PVAR模型,实证了三者之间关系的动态演化过程... 在分析信息通信技术(ICT)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绿色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成渝地区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径向特点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通过构建PVAR模型,实证了三者之间关系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ICT水平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长期良性互动关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创新效能还未得到充分释放;ICT的发展阻碍了城市绿色转型进程,同时绿色发展也对ICT水平的提升产生抑制效应,二者互为反向关系。据此,根据成渝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加快ICT开发与应用、推动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城市间技术合作和环境协同治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创新能力 绿色高质量发展 动态关系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探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宁 张方园 +3 位作者 赵怡雪 李国良 郭贵虎 王闯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2期7-9,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现代职业农民岗位培养、现代发展理念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力量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者认为,拓展发展全新视角,找寻协调统一衔接;立足地方区域特征,构建绿色发... “乡村振兴”战略是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现代职业农民岗位培养、现代发展理念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力量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者认为,拓展发展全新视角,找寻协调统一衔接;立足地方区域特征,构建绿色发展框架;基于农业一线需求,落实绿色创新理念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对策,科学实现“以绿色发展理念牵引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助力地方乡村振兴的新发展理念,是完成农业“大”向农业“强”转变的基本路径,也是“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对策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促进了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吗?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陆凤芝 王群勇 李仲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51,共10页
伴随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金融应运而生,为推动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探析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该研究以2011—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 伴随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金融应运而生,为推动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探析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该研究以2011—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借助构造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系统深入地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从地理区位差异性视角来看,数字金融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皆得到有效验证,但在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从金融监管强度异质性视角来看,数字金融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在金融监管较弱与较强区域同样得到有效验证,但在金融监管强度较弱的地区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金融作用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现阶段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成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高质量发展 异质性分析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农业上市公司GEVA价值评估研究
19
作者 刘学文 谭学想 聂枫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3期111-126,共16页
【目的】评估绿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GEVA价值,推动农业上市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方法】构建农业上市公司GEVA估值模型,通过测算实际生态效率,并根据实际生态效率与预期生态效率的差值,调整得出GEVA,进而对公司绿色... 【目的】评估绿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GEVA价值,推动农业上市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方法】构建农业上市公司GEVA估值模型,通过测算实际生态效率,并根据实际生态效率与预期生态效率的差值,调整得出GEVA,进而对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生态效率总体较高,平均值为167.05%,高于预期生态效率,且大致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价值普遍较低,除2018年GEVA大于0的公司占比达到70.45%外,其他年份占比均低于50.00%。我国农业上市公司GEVA价值差异较大,行业内表现分化明显,GEVA极值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除畜牧业GEVA和单位GEVA平均值超过总体样本平均值外,其他行业均处于平均值以下,且存在差距过大的现象。我国农业上市公司GEVA价值的波动性较大,GEVA平均值呈现M形变化趋势,在2019年达到峰值,为9.53亿元;2020年GEVA平均值呈断崖式下降,跌至1.02亿元。【结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实际生态效率整体表现出较高水平,但绿色高质量发展价值普遍较低,且行业内分化明显,价值呈现较大波动性。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推行“GEVA最大化”管理理念,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 GEVA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约束下内蒙古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智慧 孙佳文 赵海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7-202,共6页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蒙古具有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的“二重性”特征,长期以来依托富集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增长。近年来,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态环境红线约束不断加强。同时,内蒙...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蒙古具有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的“二重性”特征,长期以来依托富集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增长。近年来,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态环境红线约束不断加强。同时,内蒙古也蕴含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是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带来的市场潜力,二是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为生态资源资产化带来的价值转化潜力,三是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的潜力。因此,必须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两化”发展路径,构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融合的创新体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内蒙古 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