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家庭赋权模式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居家疗护中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李玉 黄志成 +5 位作者 方海丽 杨晶 牟彩瑕 王丽娟 刘彦江 周秀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家庭赋权模式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后居家疗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初次接受PEG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造瘘口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多... 目的探讨多学科家庭赋权模式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后居家疗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初次接受PEG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造瘘口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家庭赋权干预模式。评价比较两组间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评分]、健康行为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评分]、并发症例数、并发症治愈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SASE评分(129.48±5.48)分比(73.05±12.04)分]、健康行为能力[SRAHP评分(80.14±1.00)分比(70.25±7.9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例数及并发症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学科家庭赋权模式实施居家干预,可提高PEG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并发症治愈时间,适用于术后居家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 家庭赋权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居家患者 并发症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嘉琪 左俊焘 +2 位作者 徐瑶 姚红林 叶向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 :总结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Date、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导管移位的文献,检索时限... 目的 :总结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Date、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导管移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整合形成证据。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1篇、最佳实践1篇、临床决策1篇,从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围手术期导管移位预防措施、术后管路管理、导管位置确定、导管移位处理、健康教育及随访,共6个方面总结出26条证据。结论 :所总结的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导管移位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改善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62
4
作者 江志伟 汪志明 +2 位作者 姜军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应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成功经验。 方法 :吞咽障碍病人 2例 ,男性 ,5 5岁和 6 2岁 ,鼻咽癌放疗后 2年和 4年 ,只能进流质饮食 ,每餐进食时间长达 3~ 4h不等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营养状态... 目的 :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应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成功经验。 方法 :吞咽障碍病人 2例 ,男性 ,5 5岁和 6 2岁 ,鼻咽癌放疗后 2年和 4年 ,只能进流质饮食 ,每餐进食时间长达 3~ 4h不等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营养状态。均在局麻下行PEG。术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每月随访 1次 ,检查体重、体质指数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 (KPS)。 结果 :手术顺利 ,已随访 3个月及 4个月 ,均无并发症发生。体重比术前增加 6kg和 10kg ,营养状态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鼻咽癌 放疗 并发症 营养支持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肠外瘘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汪志明 任建安 +4 位作者 江志伟 刁艳青 吴素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6,39,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观察15例肠外瘘病人接受PE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6.6)min,成功率为93.75%(15/16),未发...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观察15例肠外瘘病人接受PE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6.6)min,成功率为93.75%(15/16),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2/15),空肠管堵塞和切口局部感染各1例。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96.7±42.2)d。结论:PEJ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少、易于耐受和可长期带管等优点,适合肠外瘘病人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 肠外瘘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行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冯金周 曾俊 +4 位作者 孙明伟 江华 赵勇 罗玉明 陈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肠内营养(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64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PEG)33例和对照组(鼻胃管)31例,监测治疗期间病人胃肠功能变化、并发症及EN第1、7、14、21和2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肠内营养(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64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PEG)33例和对照组(鼻胃管)31例,监测治疗期间病人胃肠功能变化、并发症及EN第1、7、14、21和28天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住院时间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法结局。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后生化指标、氮平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中反流、肺炎和出院时恢复有效率、住院时间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内镜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7
作者 宿英英 潘速跃 +2 位作者 高亮 彭斌 江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喂养是管饲喂养的一种方式,即内镜下经腹壁穿刺胃腔,置入导丝,应用导丝引导胃造口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的微创造口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喂养是管饲喂养的一种方式,即内镜下经腹壁穿刺胃腔,置入导丝,应用导丝引导胃造口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的微创造口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是另一种造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喂养 中国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梁荣 朱苏雨 +10 位作者 聂少麟 谢燕平 秦昂 黄再捷 鲁琼辉 刘科 袁媛 吴峥 汪洁 席珍 周菊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PEG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功实施PEG 20例,平均耗时(8.6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PEG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功实施PEG 20例,平均耗时(8.67±1.90)min。放疗期间维持患者营养状况,所有患者放疗均顺利完成,1例发生术后造口感染,未发生胃肠穿孔、出血、包埋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0例患者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能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方便,符合生理的肠内营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放疗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9
9
作者 汪志明 江志伟 +5 位作者 邹志英 刁艳青 丁凯 吴素梅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家庭肠内营养(HEN)患者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6例患者接受PEG/J行HEN,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疗效。结果:PEG操作时间平均(6.4±2.1)min,PEJ平均(15.7±4.2)...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家庭肠内营养(HEN)患者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6例患者接受PEG/J行HEN,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疗效。结果:PEG操作时间平均(6.4±2.1)min,PEJ平均(15.7±4.2)min。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置管操作时未发生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患者在接受HEN2个月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血浆蛋白较支持前均明显提高,而Karnof-sky行为状态分级评分较支持前也有显著改善。结论:经PEG/J行HEN操作简便、安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 家庭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途径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志伟 汪志明 +3 位作者 丁凯 吴素梅 李宁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EG,术前1天及术后8周时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体重、脂肪群、瘦肉质群的变化及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情况。结果PEG...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EG,术前1天及术后8周时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体重、脂肪群、瘦肉质群的变化及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情况。结果PEG术后经8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体重、瘦肉质群及脂肪群、KP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过PEG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肠道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与外科胃造口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思曾 朱景法 +5 位作者 刘森峰 许彬东 陈啸风 谢榕城 张敦琪 吴伟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外科胃造口术(SG)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行胃造口术病人42例,PEG组20例,SG组22例,比较两组在操作地点、麻醉方式、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外科胃造口术(SG)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行胃造口术病人42例,PEG组20例,SG组22例,比较两组在操作地点、麻醉方式、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4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PEG组均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SG组均在手术室完成,15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7例行硬膜外麻醉。PEG组与SG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5±7.83)min和(62.73±9.48)min(P<0.01),管饲起始时间分别为(24.89±1.76)h和(32.43±5.60)h(P<0.01),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13.35)d和(28.82±17.19)d(P>0.05),手术费用分别为(1441.10±164.89)元和(2115.00±710.37)元(P<0.01)。PEG组与S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27.27%(P>0.05)。PEG组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均显著短于SG组(P<0.01),且手术费用显著少于SG组(P<0.01)。结论:PEG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具有操作时间短、管饲起始快、手术费用少的优点,基本上可替代SG,并成为胃造口术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外科造口术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江志伟 汪志明 +3 位作者 李国立 吴素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重点探讨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 :对 2 0 0 2年 1 0月至 2 0 0 3年 1 2月间85例恶性肿瘤病人共行 88例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回顾性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PEG/J均... 目的 :重点探讨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 :对 2 0 0 2年 1 0月至 2 0 0 3年 1 2月间85例恶性肿瘤病人共行 88例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回顾性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PEG/J均采用拉出法。 结果 :85例病人PEG/J术后无操作相关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但微小并发症发生率为 8.2 % (7/ 85 )。 7例病人发生 8次微小并发症 ,分别为切口感染 2例、导管断裂 2例、导管尖端移位 2例、导管缠绕 1例、导管渗漏 1例 ,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治愈。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 /空肠造口术操作简便、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并发症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葛奎 徐兵 +3 位作者 张霖 曹大春 朱健 周龙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的情绪、食欲、生活质量以及对置管和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重下降百分比、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变化。结果:PEG组病人对治疗的情绪、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但耐受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鼻饲组对治疗的情绪低落,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明显,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社会生活受到影响。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体重、体重指数以及体重下降百分比均显著下降,但PEG组较鼻饲组下降明显减少。治疗后两组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下降,但PEG组明显高于鼻饲组。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对PEG营养通路的耐受性好,依从性高,早期应用可有效地减少体重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江志伟 黎介寿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临床应用 营养支持 并发症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刁艳青 汪志明 +4 位作者 王震龙 王金晶 钱小丽 朱楠 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9-310,共2页
目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PEG/J)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内营养(EN)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观察92例SAP病人接受PEG/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7±4.2)min,成功率为97... 目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PEG/J)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内营养(EN)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观察92例SAP病人接受PEG/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7±4.2)min,成功率为97.8%(90/92),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7/9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76.6±26.8)d。结论:采用PEG/J对SAP病人早期行EN支持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病人耐受良好、可长期帯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昀 林锦 +6 位作者 韩露 郭巧娟 张伟 黄贺 李睿 林少俊 潘建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89-99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好发于我国南方地区,同步放化疗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疗效显著,但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显著增加,影响了患者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用局部对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减轻放疗反应以提高患...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好发于我国南方地区,同步放化疗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疗效显著,但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显著增加,影响了患者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用局部对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减轻放疗反应以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但收效甚微。本文旨在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7l例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进展期患者,放化疗前行PEG术,放化疗期间行胃造瘘饮食及相关护理,检测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耐受性及体重、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情况。结果:71例患者行PEG术68例成功,3例失败。剩下的64例患者中51例顺利完成3周方案的同步化疗,同步化疗完成率为79.69%,4例因肝转移或肝功能损害未行同步化疗。所有68例患者体重变化在一11.86%~0.83%内,平均一5.32%±2.99%,前后血清白蛋白配对t检验提示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742)。60.29%(41/68)患者发生II度放射性口腔炎,22.06%(15/68)患者发生III度放射性口腔炎。结论:对初诊进展期鼻咽癌患者行预防性PEG术提高了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降低了不良反应,减少了因放化疗不良反应引起的放疗中断时间,提高了同步化疗的完成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且简单、经济、易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护理会诊的做法与体会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培 黄迎春 +3 位作者 张晓薇 王新颖 王昕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66-68,71,共4页
Gauderer等[1]于1980年首次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 rostomy, PEG),1984年,Ponsky等[2]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 ej u-nostomy,PEJ).PEG和PEJ 是在内镜... Gauderer等[1]于1980年首次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 rostomy, PEG),1984年,Ponsky等[2]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 ej u-nostomy,PEJ).PEG和PEJ 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和空肠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和/或减压的目的,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建立长期肠内营养途径、胃肠减压、胆汁回输和治疗胃扭转等[3],主要适应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经口进食且需要长期营养支持及留置鼻胃管超过1个月或不耐受鼻胃管者、长期昏迷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多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脑血管病所致的吞咽功能丧失需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4].尽管 PEG/PEJ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但如果应用或护理不当,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5].江志伟等[5]于2004年报道的120例 PEG/PEJ 患者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8%(1/12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7.5%(9/120).我院每年为100多例患者实施 PEG/PEJ 置管,因科室侧重点不同,临床护士对于 PEG/PEJ 管的护理水平参差不齐.为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我院从2012年成立 PEG/PEJ 管护理会诊小组,工作内容涵盖PEG/PEJ 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PEG/PEJ 管护理会诊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 护理会诊 导管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高龄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震龙 汪志明 +3 位作者 王金晶 钱小丽 周冬梅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1-372,37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高龄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PEJ的高龄病人,年龄为75~97(83.1±6.9)岁。观察病人术前1 d与术后3个月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变化...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高龄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PEJ的高龄病人,年龄为75~97(83.1±6.9)岁。观察病人术前1 d与术后3个月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病人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共4例。术后3个月病人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较术前1 d显著增高,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对高龄病人行PEJ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 高龄病人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大伟 费哲为 +4 位作者 骆明德 张文杰 全志伟 龚圣济 张一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液漏入腹腔等并发症。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微创外科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龙滨 杜建华 +5 位作者 范锦辉 赵志强 王宝民 李宾 何津 王新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97-497,共1页
2003年3月~2005年4月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7例,局麻下胃镜引导拖出法完成一次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营养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 2003年3月~2005年4月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7例,局麻下胃镜引导拖出法完成一次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营养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术后通过PEG胃肠减压,PEJ营养。术后住院5~9d。第2天经PEJ喂养,PEG管引出胃液200~1000ml/d。7例随访期无恶心、呕吐。1例术后3个月PEJ管阻塞,取出PEJ管冲洗通畅后重新放入,其余6例术PEJ管道通畅。5例死亡,2例随访至10个月仍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 空肠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