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应激-糖皮质激素-组蛋白脱乙酰酶功能轴在慢性应激术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1
作者 郑智滢 宫祥丹 +2 位作者 夏天娇 陈超超 顾小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目的:探讨小鼠慢性应激状态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以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其中的机制联系。方法:建立重复社交失败应激模型以及长时程异氟醚麻醉模型小鼠,动物实验分为对照(Ctrl)组、异氟醚麻醉(Iso)... 目的:探讨小鼠慢性应激状态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以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其中的机制联系。方法:建立重复社交失败应激模型以及长时程异氟醚麻醉模型小鼠,动物实验分为对照(Ctrl)组、异氟醚麻醉(Iso)组、慢性社交失败应激(RSDS)组和慢性社交失败应激联合异氟醚麻醉(RSDS+Iso)组;通过社交逃避实验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测试焦虑情绪行为改变;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认知功能水平改变;利用ELISA实验检测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从胎鼠海马提取原代海马神经元,将神经元细胞分组为对照(Ctrl)组,慢性应激复合长时程异氟醚麻醉(Cort+Iso)组,单纯CAY-10683干预(CAY)组和CAY-10683治疗(CAY+Cort+Iso)组;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HDAC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RSDS模型小鼠成功建立,且ELISA实验结果提示慢性应激复合长时程异氟醚麻醉的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2)认知行为学实验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性应激状态的小鼠在接受长时程异氟醚麻醉后其认知水平和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显著提高了长时程异氟醚麻醉的小鼠海马组织HADC2蛋白表达水平,利用HDAC2抑制剂可降低慢性应激复合长时程异氟醚麻醉的原代海马神经元HDAC2蛋白表达量,同时增加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慢性应激可显著加重长时程异氟醚麻醉介导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海马HDAC2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2)抑制HDAC2可有效改善慢性应激复合长时程异氟醚麻醉所导致的认知相关蛋白BDNF的蛋白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慢性应激 组蛋白 组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周佳 李龙 廖晶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9-994,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近年来,随着对IPF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药物治疗靶点被发现。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失调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IPF等...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近年来,随着对IPF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药物治疗靶点被发现。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失调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IPF等多种肺部疾病。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不仅在表观遗传修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IPF发病的关键介质。HDAC在肌成纤维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调控肺部促炎症状态、促纤维化及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可遗传表达,在IPF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上皮-间质转化、慢性肺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巨噬细胞极化等方面阐述HDAC抑制剂在IPF中的作用机制,旨在评估HDAC抑制剂作为IPF靶向治疗药物的可能性,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组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史建磊 熊自立 +2 位作者 李涛 张海利 宰文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6-674,共9页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深入挖掘番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26个番茄HAT。聚类分析发现,这些HAT可以分为7组,分别为HAG、HAG1、HAG2、MCC1、HAM、HAF和HAC。其中,...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深入挖掘番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26个番茄HAT。聚类分析发现,这些HAT可以分为7组,分别为HAG、HAG1、HAG2、MCC1、HAM、HAF和HAC。其中,GNAT家族(GCN5、HAT1、MCC1)18个、p300/CBP家族4个、MYST和TAFII250家族各1个。6对同源基因Ka/Ks值均小于1,说明其进化中经历了纯化选择。不同家族HAT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但均为亲水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具有典型的保守基序和特征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发现,番茄HAT基因不均匀地散布于12条染色体上,且呈两端分布,其中1号和9号染色体最多,部分基因经串联重复形成基因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GNAT家族番茄特有的HAT和HAG2组基因在病菌、盐和热胁迫下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一些基因具有病菌诱导特异性和耐盐(热)与盐(热)敏材料上表达差异性。可见,番茄HAT在结构、性质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鉴定与分析为相关基因克隆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组蛋白转移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MS-275抑制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曲巍 王立明 +3 位作者 朱有华 许涛 付莉莉 高文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背景与目的:染色质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受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的控制,它与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HDACs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AC Is)通过抑制HDACs而抗肿瘤。本文研究HDAC I类药... 背景与目的:染色质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受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的控制,它与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HDACs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AC Is)通过抑制HDACs而抗肿瘤。本文研究HDAC I类药物之一MS-275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S-275作用于T24细胞,用MTT法检测生长抑制作用,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MS-275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0.5μmol/L作用72 h的抑制率为9.34%±3.57%,而8μmol/L作用120 h达94.84%±1.33%。克隆形成率从阴性对照组的55.67%±6.51%降至4μmol/L组的2.33%±0.58%。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凋亡形态特征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示,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在1μmol/L组、2μmol/L组和4μmol/L组分别为24.19%、30.77%和38.5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49%)。结论: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类药物具有体外抗膀胱癌作用,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并有望成为新的抗膀胱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组蛋白去乙抑制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BrcuHAC1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旭峰 张袆 杨寅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3-2331,共9页
为揭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十字花科作物抽薹发育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功能,以油青49和油青甜菜心80天的菜心为材料,通过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菜心BrcuHAC1基因c DNA和g 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目... 为揭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十字花科作物抽薹发育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功能,以油青49和油青甜菜心80天的菜心为材料,通过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菜心BrcuHAC1基因c DNA和g 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BrcuHAC1基因全长6 061 bp,包括CDS区5 067 bp,编码1 688个氨基酸。对应的g DNA全长为7 376 bp,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最长的外显子长度为1 599 bp,内含子的长度范围为50~210 bp。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个基本转录元件和顺式作用元件,如光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参与厌氧诱导的增强子元件等。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rcuHAC1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高等植物HAC1基因的6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菜心与油菜、甘蓝、白菜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时空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BrcuHAC1在菜心的根、茎、花、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最低;BrcuHAC1从苗期至完全抽薹开花期的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BrcuHAC1在菜薹花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调控菜心抽薹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组蛋白转移 克隆 基因结构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组蛋白脱乙酰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国 陈静 +4 位作者 孟金凤 张倩倩 燕子 赵欣 张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不同区域I类和II类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HDAC在I/R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脑I/R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分析HDAC和磷酸化HDAC(p-HDAC)在海马CA1、CA3和DG区的表达,在体...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不同区域I类和II类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HDAC在I/R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脑I/R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分析HDAC和磷酸化HDAC(p-HDAC)在海马CA1、CA3和DG区的表达,在体分别给予HDAC(1、2、3、4、7)特异性抑制剂(Parthenolide、CAY10683、RGFP966、Tasquinimod、MS-275)后,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其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在CA1区和CA3区,I/R组p-HDAC1、p-HDAC2、p-HDAC3、HDAC4、p-HDAC4和p-HDAC7的表达比假手术(sham)组显著增高(P<0.01)。在DG区,sham组HDAC1、p-HDAC1、p-HDAC2、p-HDAC3、HDAC4、p-HDAC4、HDAC7和p-HDAC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CA1区和CA3区的表达(P<0.05)。I/R组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比sham组低(P<0.01),HDAC抑制剂可显著减弱CA1区神经元死亡(P<0.01),而对CA3和DG区存活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I/R可通过p-HDAC(1、2、3、4、7)影响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抑制其功能能够减弱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海马 组蛋白 组蛋白抑制剂 神经元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敏 纪木火 +1 位作者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的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其中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学最为常见类型之一.组蛋白乙酰化主要发生组蛋白H3和H4 N-端尾部的赖氨酸残基上...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的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其中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学最为常见类型之一.组蛋白乙酰化主要发生组蛋白H3和H4 N-端尾部的赖氨酸残基上,受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调节,其水平高低与基因的转录激活和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 认知功能障碍 组蛋白 组蛋白转移 DNA甲基化 基因的转录激活 表观遗传学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Bm-mof的克隆表达和转录活性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卫青 杨金宏 朱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21,共7页
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的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NCBI已登录的其他物种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家蚕的基因组框架图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 sedsequence... 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的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NCBI已登录的其他物种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家蚕的基因组框架图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 sedsequence tags,EST)数据库进行电子克隆,获得了家蚕中的同源基因。该基因长1575bp(GenBank登录号为DQ442997),开放阅读框(ORF)长1326bp,无内含子。基因编码44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1.4kD。序列中有HAT核心结构域、锌指结构域和染色质域3个保守的结构域,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本实验所检测的家蚕各时期和组织中均有表达。将该基因用亚克隆的方法导入到pET50b载体中并成功地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出了带有6个组氨酸和1个Nus.Tag标签的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MYST组蛋白转移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酶2的结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欣 赵德明 +1 位作者 杨利峰 周向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19,112,共5页
组蛋白乙酰化作用是目前研究广泛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之一,在调节表观遗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酶2作为Ⅰ型组蛋白去乙酰酶中的一员,参与催化调节组蛋白及多种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调节多种生命过程。本文概述组蛋白去乙... 组蛋白乙酰化作用是目前研究广泛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之一,在调节表观遗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酶2作为Ⅰ型组蛋白去乙酰酶中的一员,参与催化调节组蛋白及多种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调节多种生命过程。本文概述组蛋白去乙酰酶2的基本结构,以及组蛋白去乙酰酶2在各种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为从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2 去乙 组蛋白 转录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通过组蛋白脱乙酰酶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信号通路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静 张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根据是否给予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抑制剂将其分为CS组(A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25S组(B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5S组(C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75S组(D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CN组(A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25N组(B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5N组(C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和I0.75N组(D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子代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海马HDAC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 subunits,NR2B)mRNA及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1-4天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CN组(均P<0.05),I0.75S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少于CS组(P<0.05),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分别显著长于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当丙泊酚的暴露剂量增加,细胞出现线粒体空泡和高尔基体肿胀,HDAC2抑制剂可减轻丙泊酚暴露引起的子代海马功能障碍。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CREB mR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I0.25S组、I0.5S组和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NR2B mRNA和NR2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I0.25N组、I0.5N组和I0.75N组(均P<0.05)。结论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损害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与其调节子代大鼠海马HDAC2/CREB/NR2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组蛋白2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周跑台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单小忠 李爱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影响。方法:3周龄清结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24)和训练组(n=24),训练组大鼠进行2周每天30 min的跑台训练,速度和时...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影响。方法:3周龄清结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24)和训练组(n=24),训练组大鼠进行2周每天30 min的跑台训练,速度和时间依次为8 m/min×3min,10 m/min×3 min,15 m/min×18 min,10 m/min×3 min,8 m/min×3 min。安静组大鼠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放于跑台上30min,不开动跑台。训练最后三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所有大鼠学习和记忆行为,指标为大鼠找到放置D象限的平台的潜伏期,120秒内在各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及穿越原平台相应位置的次数。分别于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即刻、1 h和6 h检测大鼠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训练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在D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在120秒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显著增加。训练组大鼠运动即刻和1 h海马HAT活性较安静组显著升高、HDAC活性较安静组显著降低,二者在训练后6 h均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2周跑台训练显著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急性运动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短时HAT活性升高和HDAC活性降低,2周跑台训练未引起大鼠安静时海马组织HAT和HDAC活性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训练 学习记忆 海马 组蛋白转移 组蛋白去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信号通路促进HBV cccDNA微小染色体组装和表观遗传修饰
12
作者 张晓东 杨光 Yang G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65-2465,共1页
【据《Theranostics》2019年9月报道】题: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信号通路促进HBV cccDNA微小染色体组装和表观遗传修饰(作者Yang G等)长期从事乙型肝炎、肝癌研究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晓东教授团队在HBV转录、复制调控机制研究方面... 【据《Theranostics》2019年9月报道】题: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信号通路促进HBV cccDNA微小染色体组装和表观遗传修饰(作者Yang G等)长期从事乙型肝炎、肝癌研究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晓东教授团队在HBV转录、复制调控机制研究方面有了新突破。日前,他们在生物医学领域学术期刊《Theranostics》上发文,首次报道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信号通路促进HBV cccDNA微小染色体组装和表观遗传修饰”的新机制,为临床清除HBV共价环状闭合DNA(cccDNA)和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研究 CCCDNA 型肝炎 微小染色体 表观遗传修饰 组蛋白转移 学术期刊 张晓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817-9818,共2页
综述了几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transferase inhibitor,HDACI)及其疗效,以及治疗机理和治疗策略。
关键词 组蛋白转移 组蛋白去乙 组蛋白去乙抑制剂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2与染色质沉默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雪 陆军 +1 位作者 罗巅辉 黄百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DNA的大部分区域通过包装成特殊的染色质结构而失去活性称为染色质沉默。这些特殊的染色质结构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和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实验表明,沉默染色质的组蛋白H3和H4的的氨基末端尾部相对于基因组的其他区域是低乙酰化的... DNA的大部分区域通过包装成特殊的染色质结构而失去活性称为染色质沉默。这些特殊的染色质结构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和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实验表明,沉默染色质的组蛋白H3和H4的的氨基末端尾部相对于基因组的其他区域是低乙酰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2)是参与染色质沉默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SIR2具有两种相关联的酶活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和NAD高能骨架的断裂活性,并在酶反应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产物氧代乙酰基ADP核糖基(O-acetyl-ADP-ribose)。SIR2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为研究SIR2与沉默染色质的组蛋白低乙酰化状态的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而SIR2的这两种酶活性的关系也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不是SIR2惟一的功能。SIR2的NAD水解酶活性和O-acetyl-ADP-ribose的合成过程也可能是染色质沉默机制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 SIR2 染色质沉默 组蛋白转移 N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鉴定与表达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宇馨 杜璇玥 +5 位作者 李肖慧 任莹 张林旺 邢继红 张康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6,共7页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催化组蛋白乙酰化,通过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有关玉米HATs家族基因的系统研究尚...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催化组蛋白乙酰化,通过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有关玉米HATs家族基因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HATs家族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保守结构域分析、组织表达特性分析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规律分析。结果发现,玉米HATs家族基因可以分为GANT、MYST和CBP 3个亚家族,均包含多个保守的结构域,在不同组织和生物/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不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HATs家族基因在激素处理玉米后的表达水平,发现该家族成员在茉莉酸和水杨酸处理后表现出不同的表达规律。这些结果表明玉米HATs家族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阐明玉米HATs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HATs家族基因 组蛋白 组蛋白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300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结构域的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锐 谈娟 +3 位作者 王荣敏 陈启民 耿运琪 乔文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基因起始转录的关键步骤.p300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HATs具有多种细胞功能,而且乙酰化对底物蛋白的功能改变也具有重要功能.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可乙酰化多种细胞内蛋白,某些病毒...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基因起始转录的关键步骤.p300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HATs具有多种细胞功能,而且乙酰化对底物蛋白的功能改变也具有重要功能.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可乙酰化多种细胞内蛋白,某些病毒蛋白与p300有相互作用并促进病毒复制.因此,p300是细胞内具有广泛功能的转录激活因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结构域(HAT区)是p300乙酰化酶活性的最小中心功能域,在p300乙酰化底物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重组表达了对应p300 HAT区的GST-p300 HAT蛋白,对其乙酰化酶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证实,p300 HAT蛋白在体外可高效乙酰化组蛋白H3.随后,对体外乙酰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总之,本文构建了一种简单高效、非放射性体外乙酰化体系,适用于对潜在底物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和机制进行分析,以及乙酰化蛋白的相关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转移(HATs) P300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子强 吕紫阳 +3 位作者 马成华 马晓成 马小罕 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79-585,共7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发展起来的抗肿瘤药物,通过调节核小体结构控制抑癌基因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对具有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活性化合物的报道越来越少,对HDACi与作用于其他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发展起来的抗肿瘤药物,通过调节核小体结构控制抑癌基因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对具有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活性化合物的报道越来越少,对HDACi与作用于其他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逐年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重点介绍了HDACi与细胞毒药物、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DNA去甲基抑制剂(DNMT-i)、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周期DNA修复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的抗肿瘤机制以及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抑制剂 联合治疗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可靠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抑制剂荧光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晋燕 闫征 +1 位作者 刘子良 王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参与真核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其抑制剂由于具有调节转录并产生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希望成为一类新药.非放射性分光光度HAT测定方法虽然可替代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检测方法,但缺乏灵敏度和准确性.建立了一...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参与真核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其抑制剂由于具有调节转录并产生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希望成为一类新药.非放射性分光光度HAT测定方法虽然可替代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检测方法,但缺乏灵敏度和准确性.建立了一种简单的非放射性荧光检测方法,即测量辅酶A(CoASH)与邻苯二甲醛(OPA)和巯基乙醇反应的荧光产物.此法与分光光度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进行多种化合物HAT抑制活性的筛选.这种新方法有望成为研究转录调节和新药开发方面的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转移(HATs) A(CoASH) 邻苯二甲醛(O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在脂肪组织产热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若楠 叶丽芳 +1 位作者 赵娟 尚文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99-2104,共6页
肥胖是由机体能量代谢失衡所引起的营养性疾病,是2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脂肪是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中心”。除白色脂肪的储能作用外,棕色及米色脂肪还可以通过适应性非战栗性产热(adapti... 肥胖是由机体能量代谢失衡所引起的营养性疾病,是2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脂肪是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中心”。除白色脂肪的储能作用外,棕色及米色脂肪还可以通过适应性非战栗性产热(adaptive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的方式将能量散失。脂肪组织的产热调节在肥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多种蛋白的调控[3]。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可以广泛调节细胞内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继而影响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和肥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产热 组蛋白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调控组蛋白脱乙酰酶4在内皮素1诱导的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燕鸽 赵昕 +3 位作者 张蕾 古心雨 雷婵豪 李瑞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38-1944,共7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在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分离SD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0.1μmol/L)诱导建立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NOX4抑制剂GKT137831抑...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在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分离SD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0.1μmol/L)诱导建立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NOX4抑制剂GKT137831抑制肥大心肌细胞中NOX4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GKT137831组、ET-1组和GKT137831+ET-1组。采用RT-q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心房钠尿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X催化亚基NOX4和调节亚基p47^(phox)的蛋白表达,以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和组蛋白脱乙酰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的磷酸化水平。结果:ET-1可以诱导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GKT137831显著抑制了ET-1诱导的心肌肥大,降低了心肌细胞表面积及肥大标志物ANF和β-MHC的mRNA表达水平(P<0.01)。GKT137831抑制了NOX中催化亚基NOX4和调节亚基p47^(phox)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降低了ET-1诱导的心肌细胞中ROS的生成(P<0.05或P<0.01)。GKT137831抑制了ET-1诱导的心肌细胞中Akt、GSK-3β和HDAC4蛋白的磷酸化(P<0.05或P<0.01)。结论:抑制NOX4减轻了ET-1诱导的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肥大信号通路Akt/GSK-3β的激活,进而抑制转录因子HDAC4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内皮素1 NADPH氧化4 组蛋白4 Akt/GSK-3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