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体外酶学活性和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王玮 谭书萍 +4 位作者 黄平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张昌容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7-82,共6页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及纯化的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共同孵育,使用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Serpin2重组蛋白对4种丝氨酸蛋白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分别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缓冲液pH和不同放置时间处理重组蛋白,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环境因素对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加入25μL浓度为1mg/mL的Serpin2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Serpin2重组蛋白在30℃、缓冲液pH为7、处理15min后稳定性较强,此时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均大于90.00%。【结论】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具有显著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类抑制活性,且在一般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丝氨酸蛋白抑制2 学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谦 瞿菲 李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伴随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这一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药物的创新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变。无论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 伴随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这一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药物的创新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变。无论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还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都能够从HDACi联合治疗方案中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文章围绕HDACi这一类药物,总结其在乳腺癌各个分子亚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总结了中国人群的治疗现状,对未来联合用药方案合理布局的探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西达本胺 恩替诺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GCD0103对小反刍兽疫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3
作者 邓瑞雪 潘春容 +4 位作者 朱学亮 胡林杰 孙跃峰 曾巧英 蒙学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42-4552,共11页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剂处理细胞中PPRV N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Time of Addition Assay确定MGCD0103在PPRV复制过程的作用阶段,用Western blot检测PPRV 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TCID50方法测定了病毒滴度。结果表明,PPRV感染引起EEC细胞HDAC1(P<0.001)和HDAC2(P<0.002)转录水平明显上升;MGCD0103在病毒入侵和复制阶段均发挥了抑制作用,且在复制阶段抑制作用更明显;MGCD0103显著降低PPRV N基因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及病毒滴度(P<0.002),且其抑制PPRV在EEC中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药物选择指数(SI)分别是0.43μmol·L^(-1)和4.35。本研究确定MGCD0103显著抑制PPRV的复制,这对研发有效抗PPR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效率产毒细胞株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MGCD0103 抑制 小反刍兽疫病毒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丹丹 秦克宁 +2 位作者 吕纯莉 曾建业 王小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3-1405,共1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髓系起源的异常原始细胞增殖为特征。“3+7”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一直是治疗AML的基石,但仍有部分AML患者无法耐受强化疗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目...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髓系起源的异常原始细胞增殖为特征。“3+7”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一直是治疗AML的基石,但仍有部分AML患者无法耐受强化疗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目前AML的总体疗效仍不乐观。因此,寻找新药物以提高AML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表观遗传对AM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上调组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水平,目前已应用于AML临床研究中,在联合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治疗效果。本综述介绍了HDAC和HDACi的分类依据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阐述了伏立诺他、贝利司他、帕比司他、戊丙酸、恩替诺特、西达本胺等6种HDACi在AML中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HDACi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在AML中的作用机制,并对HDACi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望为临床治疗AM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组蛋白去乙酰化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衡 符仁义 +5 位作者 李丰益 朱易萍 王晓阳 毛咏秋 乌学真 周晨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64-968,共5页
为了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PA)、曲古抑菌素(TSA)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它们同全反式维甲酸(ATRA)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集落抑制试验等方法观察VPA,TSA以及全... 为了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PA)、曲古抑菌素(TSA)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它们同全反式维甲酸(ATRA)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集落抑制试验等方法观察VPA,TSA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不同浓度或不同组合条件下对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分化抗原检测、细胞周期测定、联合NBT与MTT还原试验计算A(NBT)/A(MTT)值等方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或凋亡特点。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体系中,VPA对HL60细胞的IC50值低于对K562细胞的IC50值。ATRA能明显增强VPA、TSA对HL60细胞以及VPA对K562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HL60经VPA处理后出现粒系表型,NBT还原率增加,CD11b表达增强,而K562细胞未显示分化迹象。结论:VPA和TSA抑制HL60细胞增殖,VPA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这些作用均能被ATRA增强;VPA和TSA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弱,不能诱导K562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丙戊酸 曲古抑菌素 HL-60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在牙源性干细胞成骨和成牙本质分化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东雨 朱小苗 +1 位作者 赵继荣 何文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4,共7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与DNA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发挥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有利于染色质松弛,使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特异性结合,发挥激活转录基因的作用。牙源性干细胞(DSCs)是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与DNA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发挥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有利于染色质松弛,使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特异性结合,发挥激活转录基因的作用。牙源性干细胞(DSCs)是人成体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取材时损伤小和免疫排斥反应低等特点,在成骨、成牙本质等分化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种子细胞。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及HDACis两者在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炎症等多种生命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本文对组蛋白修饰中HDACs以及HDACis在DSCs成骨和成牙本质分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HDACs及HDACis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有望对DSCs治疗牙齿及骨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牙源性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洪亮 吴维光 +2 位作者 王筝 孙兆翎 唐雅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MS-275(0、5、10、20μmol/L)作用于人宫颈癌SiH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MS-275(0、5、10、20μmol/L)作用于人宫颈癌SiH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乙酰化组蛋白H4(acetylhistone4,Ac-H4)水平,RT-PCR检测p21和p53 mRNA的表达。结果:MS-275作用后,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20μmol/L MS-275作用下,细胞增殖率仅为(13.95±8.91)%,凋亡率高达(38.38±1.7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MS-275作用后,细胞内Ac-H4水平增加(P<0.01),p21和p53 mRNA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MS-275可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诱导SiHa细胞凋亡;上调p21和p53表达、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组蛋白乙酰化抑制 MS-275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诱导羽衣甘蓝小孢子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
8
作者 姚悦梅 任杰 +3 位作者 刘传宏 山溪 张振超 戴忠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3,共6页
羽衣甘蓝是2年生植物,2年完成1个有性生殖世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加快其纯合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的诱胚率低,使其难以育种应用。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影响小孢子发育途径,促进小孢子胚状体发生... 羽衣甘蓝是2年生植物,2年完成1个有性生殖世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加快其纯合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的诱胚率低,使其难以育种应用。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影响小孢子发育途径,促进小孢子胚状体发生。本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和曲古菌素A处理羽衣甘蓝红斑鸠的小孢子,以诱导胚状体发生。结果表明,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浓度为0.075μmol/L时,红斑鸠获得最多胚状体,为每个花蕾获得20.24个胚状体,同时直接成苗率也达到最高,为16.07%。曲古菌素A浓度为0~0.150μmol/L时,红斑鸠的胚状体发生率和直接成苗率都降低。适当浓度的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可以促进羽衣甘蓝红斑鸠小孢子胚状体发生和直接成苗率,而0~0.150μmol/L曲古菌素A对羽衣甘蓝红斑鸠胚状体的发生和直接成苗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小孢子培养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胚状体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致U251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夏靖 陈宗元 +1 位作者 吴丽 冯冰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2,2,3,3-四甲基环丙酰硫脲(TCCT)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药物浓度与U251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药物作用2...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2,2,3,3-四甲基环丙酰硫脲(TCCT)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药物浓度与U251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RT-PCR检测肿瘤细胞的p21WAF1/CIP1与Cyclin 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DAC3、HDAC4、Cyclin D1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PI单染法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TCCT对U25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药物干预48 h时的IC50为(0.461±0.108)mmol·L-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TCCT药物干预24 h后U251细胞p21WAF1/CIP1mRNA表达上调,Cyclin D1 mRNA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下调,Cyc-lin D1蛋白表达弱下调,p21WAF1/CIP1蛋白表达上调;S期细胞比例明显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TCCT对U25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引起肿瘤细胞S期阻滞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HDAC3、HDAC4表达,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而影响p21WAF1/CIP1和Cyclin D1的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CT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U251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圣坤 洪宝发 +3 位作者 李秀森 侯春梅 肖序仁 于晓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分...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分析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表达。结果:FK228在较低浓度即能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半效杀伤剂量(EC50)为7.4ng/mL;FK228作用24h后,细胞核内的AR基本被清除。结论:FK228能够阻断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的AR信号通路,从而对肿瘤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FK228 细胞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在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瑾 任亚婵 吴智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5-588,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对于很多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的诱导凋亡及分化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很低,这一选择性杀伤作用使HDACis成为目前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热点。本...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对于很多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的诱导凋亡及分化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很低,这一选择性杀伤作用使HDACis成为目前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HDACis MS-275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胃黏膜正常细胞GES-1和张氏肝细胞(CHANG-LIVER)的选择性作用及机制,为HDACi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不同终浓度MS-275处理SGC-7901细胞、GES-1和张氏肝细胞,用WST-1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MS-275对肿瘤细胞SGC-7901和正常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细胞核内凋亡情况。结果:MS-275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MS-275的杀伤作用具有选择性,对正常细胞GES-1和张氏肝细胞并不表现出促凋亡作用;TUNEL染色证明MS-275能诱导SGC-7901细胞核内发生DNA断裂,是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指标。结论:MS-275具有体外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对正常细胞没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胃癌临床治疗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MS-275 细胞凋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JNJ-26481585抗食管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磊 师健友 白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JNJ-26481585的抗食管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溶剂对照和浓度梯度的JNJ-26481585作用于食管癌细胞株TE-1,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处理后的细胞活力;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JNJ-26481585的抗食管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溶剂对照和浓度梯度的JNJ-26481585作用于食管癌细胞株TE-1,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处理后的细胞活力;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JNJ-26481585的抗转移活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JNJ-26481585对食管癌生长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JNJ-26481585在较低浓度即可有效抑制TE-1细胞的活力、克隆形成和增殖,诱导细胞G_2/M期阻滞和凋亡,同时可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活性。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JNJ-26481585可明显提升TE-1细胞中p21蛋白表达水平,并有效抑制PI3K/mTOR和MAPK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kt、ERK的磷酸化。结论 HDAC抑制剂JNJ-26481585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抑制剂p21表达,以及抑制Akt/mTOR、ERK信号通路,发挥抗食管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JNJ-26481585 组蛋白去乙酰化 化疗 肿瘤转移 小分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下调MCM 2-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慧锋 袁忠民 +5 位作者 吴森斌 马莹 赵凡一 何伟文 梁建峰 伍健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0-538,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251和H4细胞,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LBH589)和M344、伏立诺他(SAHA)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251和H4细胞,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LBH589)和M344、伏立诺他(SAHA)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法分别检测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MCM)蛋白家族成员MCM2、MCM3、MCM4、MCM5、MCM6和MCM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和曲古霉素(TSA)处理U251细胞后,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DNA复制能力。用MCM抑制剂环丙沙星(CPX)处理U251和H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DACIs降低了U251和H4活细胞数量(P<0.05);HDACIs组BrdU的掺入率降低(P<0.05);HDACIs减少细胞周期S期的比率(P<0.05);Western blotting和qPCR结果显示,HDACIs降低MCM2-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PX降低了U251和H4活细胞数量(P<0.05),减少细胞周期S期的比率(P<0.05)。【结论】HDACIs通过下调MCM2-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MCM2-7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细胞周期和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邹琛 周俊 陆国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87-2490,共4页
The acetylation status of histones and non-histone proteins regulate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gene transcription.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cancer, are characteristic ... The acetylation status of histones and non-histone proteins regulate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gene transcription.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cancer, are characteristic of causing accumulat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s and othe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HDACi is able to arrest the cell cycle in G1 and/or G2 phase, and to induce apoptosis in a variety form of transformed cells with little 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However, the exact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HDACi are still unclear.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update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HDACi with a focus on HDACi-regulated cell growth arrest and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阻断MAPK信号通路并诱导HL-60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颖 王生余 +3 位作者 侯春梅 徐元基 杜芝燕 于晓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acid)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瑞氏-姬姆萨染色和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方法,检测SAHA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细胞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acid)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瑞氏-姬姆萨染色和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方法,检测SAHA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方法测定HL-60细胞的周期变化以及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AHA可以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经2μmol/L SAHA处理12-48小时,HL-60细胞显示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经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后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小体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AHA作用HL-60细胞后caspase3被激活,其底物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发生剪切,细胞发生凋亡;对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P44/42 MAPK及PI3K/Akt检测结果表明,涉及MAPK信号通路的Raf及ERK激酶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而Akt及其下游mTOR激酶的活性没有明显改变。结论:SAHA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与细胞增殖相关的P44/42 MAPK信号通路被阻断是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SAHA MAPK 信号转导 细胞凋亡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抑制剂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甲状腺癌细胞的联合再分化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凌霄 刘敏 +1 位作者 靳雨辰 陈立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1-8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应用MAPK抑制剂诱导再分化是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一种全新策略,但其临床有效率偏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是另一类诱导甲状腺癌再分化的药物,将其与MAPK抑制剂联合有可能... 背景与目的:应用MAPK抑制剂诱导再分化是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一种全新策略,但其临床有效率偏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是另一类诱导甲状腺癌再分化的药物,将其与MAPK抑制剂联合有可能提高再分化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估MAPK与HDACI联用是否能提高再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放射性核素摄取/流出及克隆形成等实验方法测试BRAF/MEK抑制剂(达拉非尼/司美替尼)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单药和联合用药时3种甲状腺癌细胞(BCPAP、K1和BHP 2-7)的碘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功能状态。结果:达拉非尼/司美替尼可以一定程度提高BCPAP和K1细胞中碘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抑制葡萄糖转运体表达;帕比司他对3种细胞都有一定的再分化作用。达拉非尼/司美替尼与帕比司他联合作用在BCPAP和K1细胞中取得较单药更好的再分化效果,在BHP 2-7中并未获得比单用帕比司他更明显的效果。结论:对具有BRAFV600E突变的甲状腺癌细胞应用达拉非尼/司美替尼和帕比司他联合用药,可以获得较单药更好的再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再分化治疗 MAPK抑制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钠-碘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激活p-JNK信号通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米清 洪明 谢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9-1415,共7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和帕比司他(panobinostat,LBH589)在体外对人肾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LBH589或TSA作用于经或未经SP600125预处理...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和帕比司他(panobinostat,LBH589)在体外对人肾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LBH589或TSA作用于经或未经SP600125预处理的人肾癌细胞株OS-RC-2,在设定的时间点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方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检测出最佳刺激浓度和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后肾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及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药物作用后肾癌细胞内c-Jun、磷酸化c-Jun(p-c-Jun)、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用JNK抑制剂SP600125阻断JNK信号通路后,观察SP600125预处理+TSA组较TSA单独处理肾癌细胞周期、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TSA和LBH589在体外均可抑制肾癌细胞生长,且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TSA或LBH589可使肾癌细胞发生G2/M期周期阻滞,并均可诱导肾癌细胞发生明显凋亡。Western blotting显示TSA和LBH589均能明显促进p-c-jun蛋白的表达,同时TSA也能诱导Bax蛋白表达而抑制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TSA单独处理相比,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TSA能部分减弱TSA对肾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并逆转TSA诱导的肾癌细胞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体外可抑制OS-RC-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TSA可通过JNK信号通路诱导OSRC-2细胞G2/M期阻滞,调节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帕比司他 肾癌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亚洲 宫卫东 +4 位作者 张瑞 倪代会 李文献 王执民 吴智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酶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TSA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利用... 目的研究去乙酰化酶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TSA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利用蛋白印迹法、基因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研究TSA对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TSA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TSA可增加胃癌细胞SGC-7901p53,bax等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生存素和半胱天冬酶的表达;TSA可使凋亡诱导因子抗侵袭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EndoG从线粒体释放并转移到细胞核内;TSA可通过调控多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且该凋亡是半胱天冬酶非依赖性的。结论TSA可通过调控多个凋亡相关基因来实现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凋亡诱导作用是通过半胱天冬酶非依赖途径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去乙酰化转移抑制 肿瘤治疗 制癌作用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抑制剂在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中的潜在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航 马慧娟 宋光耀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4-1298,共5页
Ⅱ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包括HDAC4、5、7和9,它们能够发生磷酸化作用和介导核质转位。HDACs在肝、脂肪组织中的糖脂代谢中发挥作用,可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和糖尿病进展。Ⅱ类HDACs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旨在抑制酶活性,改善代... Ⅱ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包括HDAC4、5、7和9,它们能够发生磷酸化作用和介导核质转位。HDACs在肝、脂肪组织中的糖脂代谢中发挥作用,可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和糖尿病进展。Ⅱ类HDACs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旨在抑制酶活性,改善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组蛋白去乙酰化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选择性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红椿 杜晓光 耿美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5-989,共5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是当前国际抗肿瘤研究的热点。由于HDAC家族存在多个亚型,而HDAC的各个亚型,特别是锌依赖的HDAC各个亚型(HDAC1-11),其生物学功能及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各不相同,导致HDAC泛抑制剂的...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是当前国际抗肿瘤研究的热点。由于HDAC家族存在多个亚型,而HDAC的各个亚型,特别是锌依赖的HDAC各个亚型(HDAC1-11),其生物学功能及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各不相同,导致HDAC泛抑制剂的应用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特异性强、毒副作用低的,具有亚型选择性的HDAC抑制剂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趋势。目前已有的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主要靶向HDAC1、2、6、8。该文将阐述HDAC抑制剂的发展趋势及现有的HDAC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Zn2+-依赖性的HDAC 亚型选择性抑制 抑制 毒副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