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在肝癌细胞中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分析
1
作者 袁红凤 贠昊林 +6 位作者 赵丽娜 杨光 袁颖 耿俞 冯恋雲 王宇飞 张晓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赖氨酸乙酰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作为第一个被鉴定的蛋白ε-氨基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具有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然而,在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乙酰... 赖氨酸乙酰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作为第一个被鉴定的蛋白ε-氨基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具有介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然而,在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乙酰化蛋白质及其修饰位点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揭示了HAT1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在建立HAT1敲除HepG2肝癌细胞系的基础上,应用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对肝癌细胞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鉴定出HepG2肝癌细胞中547种蛋白质上的858个乙酰化修饰位点,发现HAT1影响了68种蛋白质上74个位点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HAT1修饰的底物蛋白质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涉及疾病发生过程、RNA生物学、剪接体和核小体组装、氧化应激、各种信号通路以及代谢途径等。我们进一步验证了HAT1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异常脂代谢。应用CCK8、克隆形成和Edu细胞增殖检测等方法证实,HAT1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本研究揭示的肝癌细胞中HAT1介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位点,对进一步阐明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为开发抗肝癌药物提供了精准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 肝癌 赖氨酸乙酰化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大鼠记忆及海马内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士明 张立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表达的影响,探究铝损伤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低染毒组(Al-L)、中染毒组(Al-M)、高染毒组(Al-H),以出生当天(1 d)至90 d持... 目的:通过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记忆功能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AT1)表达的影响,探究铝损伤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低染毒组(Al-L)、中染毒组(Al-M)、高染毒组(Al-H),以出生当天(1 d)至90 d持续染毒方式建立亚慢性铝暴露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记忆功能,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改变,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海马HAT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HA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铝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穿越平台次数较少,表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受损;尼氏染色显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受损,同时大鼠海马HA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亚慢性铝暴露降低大鼠海马CA1区HAT1表达,可能导致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海马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抑制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翼 罗雯雯 +1 位作者 王坤 石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1-759,共9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了HDAC11在BLBC中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实验和裸鼠模型研究HDAC11对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使用免疫共沉淀的方...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1(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了HDAC11在BLBC中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实验和裸鼠模型研究HDAC11对BLB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使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观察HDAC11与Twist蛋白的相互结合,用启动子报告基因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鉴定HAS2是否为Twist的靶基因。结果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HDAC11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表达较低。在BLBC细胞中过表达HDAC11可以强烈抑制BLBC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和在裸鼠体内转移。HDAC11识别并占据Twist蛋白的DNA结合域,对抗其促侵袭的功能,并抑制Twist诱导的HAS2基因转录。结论 HDAC11过表达可抑制BLB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11 基底样乳腺癌 侵袭 转移 TW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夏德安 刘春娟 +3 位作者 吕世博 张彦妮 刘奕佳 马旭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5,共8页
组蛋白乙酰化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过程,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两个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催化组蛋白乙酰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同作用来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植物... 组蛋白乙酰化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过程,包括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两个过程。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催化组蛋白乙酰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共同作用来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影响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细胞内分布、分类、底物特异性以及在发育和胁迫反应中的功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发育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和去乙酰化酶RPD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婷 陆军 +3 位作者 孙晖 董梅 韩松岩 黄百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7-572,共6页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分别过量表达出约50kDa的蛋白。利用6xHis亲和层析纯化了这两种重组酶。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进行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本工作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组蛋白去乙酰化 GCN5 RPD3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在夏眠期间表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慕雁 孙芮 +1 位作者 洪泽州 朱爱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2-61,共10页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利用夏眠的习性来应对夏季的高温胁迫,长期的代谢减退和基因转录抑制是刺参夏眠调控过程中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克隆分析了刺参体内关键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HDACs)的基因全长及结构特征,测定了该家族成员(H...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利用夏眠的习性来应对夏季的高温胁迫,长期的代谢减退和基因转录抑制是刺参夏眠调控过程中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克隆分析了刺参体内关键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HDACs)的基因全长及结构特征,测定了该家族成员(HDAC1,HDAC3和HDAC4)在夏眠期间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表明:刺参HDAC3和HDAC4与紫海胆(Strongylocehtrotus purpturatus)相关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分属HDACs家族的Ⅰ型和Ⅱ型。定量表达分析表明,刺参不同组织中同属Ⅰ型的HDAC1和HDAC3基因在刺参夏眠不同阶段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而属于Ⅱ型的HDAC4基因在深度夏眠阶段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II型HDACs在刺参夏眠基因转录抑制中具有潜在的特殊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基因特征 夏眠 转录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鉴定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TIP60β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轶 曾昭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克隆人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TIP60β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筛选与TIP60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运用RT-PCR方法从人脑组织克隆TIP60β cDNA,构建酵母双杂交BD诱饵载体pGBKT7-TIP60β,以其为诱饵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 目的克隆人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TIP60β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筛选与TIP60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运用RT-PCR方法从人脑组织克隆TIP60β cDNA,构建酵母双杂交BD诱饵载体pGBKT7-TIP60β,以其为诱饵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相关生物学分析。结果诱饵载体pGBKT7-TIP60β经双酶切可释放出1443bp DNA片段,与理论值大小一致,测序比对分析表明序列正确。以其为诱饵经酵母双杂交筛选共获得32个克隆,进一步验证与测序分析,最终确认HDAC7A、DMD2、CREB1、BD73、PHF17、AR等9个克隆基因。结论以TIP60β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获得9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它们很可能与TIP60β转录活性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TIP60β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2′脱氧胞啶联合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刘哲 张峰 佟丹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研究5-杂氮-2'-脱氧胞啶(5aza-CdR)联合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DAC)抑制剂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人尤文氏瘤细胞株RD-ES,观察不同浓度5aza-CdR联合HDAC抑制剂LAQ对RD-E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HDAC抑制剂能... 研究5-杂氮-2'-脱氧胞啶(5aza-CdR)联合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DAC)抑制剂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人尤文氏瘤细胞株RD-ES,观察不同浓度5aza-CdR联合HDAC抑制剂LAQ对RD-E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HDAC抑制剂能增强5aza-CdR对RD-ES细胞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LAQ对RD-ES细胞系的IC50值是8 ng/mL,5aza-CdR联合LAQ对体外RD-ES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并与瘤抑制基因ECAD和TSLC1的表达密切相关。5-az,a-2'脱氧胞啶联合HDAC抑制剂LAQ对RD-ES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杂氮-2'-脱氧胞啶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RD—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调节α-微管蛋白乙酰转移酶1抑制矽肺纤维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巧丹 牛思宇 +6 位作者 李耕旭 陈建星 汤庆南 徐洪 杨方 耿玉聪 李世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597-3601,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能否通过对α-微管蛋白乙酰转移酶1(α-TAT1)调节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Ac-SDKP处理组,每组6只。原代培养大鼠的肺成纤维...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能否通过对α-微管蛋白乙酰转移酶1(α-TAT1)调节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Ac-SDKP处理组,每组6只。原代培养大鼠的肺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组、Ac-SDKP预处理组(TGF-β1+Ac-SDKP)、α-TAT1沉默组(α-TAT1-siRNA+TGF-β1+Ac-SDKP)、α-TAT1过表达组(α-TAT1-cpDNA+TGF-β1+Ac-SDKP)。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中α-TAT1的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及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I型胶原(Col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乙酰化微管蛋白-α(Ac-Tubα)、α-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矽肺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出现矽结节,α-TAT1在矽结节中表达缺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矽肺模型组和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中Col I和α-SMA蛋白表达上调,Ac-Tubα和α-TAT1蛋白表达下调。Ac-SDKP治疗可抑制该变化。Ac-SDKP对Col I、α-SMA表达抑制效应可被α-TAT1-siRNA阻断,而α-TAT1过表达可加强Ac-SDKP对Col I、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Ac-SDKP通过调节α-TAT1的表达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发挥抑制矽肺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肺纤维化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微管蛋白 α-微管蛋白乙酰转移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SETD1A表达水平的临床预后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淋 贾静 +3 位作者 叶星明 林露 陈燕坪 陈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9-374,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修饰是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探讨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SETD1A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修饰是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探讨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SETD1A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有详细临床资料和预后随访信息的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切除标本141例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 SETD1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累及等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 SETD1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5.2%vs26.0%,P<0.001)。此外,其阳性率的高低还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的不同相关(P=0.009)。而与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累及、脉管癌栓、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CA19-9水平无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 SETD1A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 SETD1A阴性组(64.4%vs 76.5%,P=0.03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 SETD1A表达和T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N分期)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组织hSETD1A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 hSETD1A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2与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维威 张献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中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2(spermidine/spermine-N1-acetyltrans-ferase2,SSAT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88只成年SD...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中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2(spermidine/spermine-N1-acetyltrans-ferase2,SSAT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88只成年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40)和心肺复苏组(n=40)。其中假手术组和心肺复苏组再分为1、8、24、48、72 h 5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HIF-1αmRNA和HIF-1α、SSAT2蛋白的表达。结果 SSAT2的表达在复苏后明显降低,1 h[(0.314±0.027),P<0.01]表达最低,随后逐渐升高(P<0.01),至72 h[(0.731±0.024),P>0.05]时回升到正常对照组水平(0.736±0.02),而假手术组SSAT2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HIF-1αmRNA的表达在复苏后1 h[(0.245±0.021),P<0.05]时降低,但8 h[(0.430±0.019),P<0.05]时明显增强,后24 h[(0.387±0.018),P<0.05]、48 h[(0.385±0.019),P<0.05]下降,至72 h时回落到正常对照组水平(0.343±0.022);但HIF-1α蛋白在复苏后1 h[(0.755±0.012),P<0.01]显著增高,随后逐渐下降(P<0.01),至72 h[(0.033±0.002),P<0.01]时仅轻度增高,而在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能检测出HIF-1α表达。SSAT2表达与HIF-1α表达在复苏后72 h内呈负性相关(r=-0.945,P<0.01),SSAT2表达与HIF-1αmRNA表达在复苏后8~48 h呈负相关(r=-0.614,P=0.01)。结论在心肺复苏后一定时间内,大鼠脑组织SSAT2表达减弱,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表达,提示SSAT2对HIF-1α蛋白、HIF-1αmRNA可能起负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2 缺氧诱导因子-1α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心肺脑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在发育心脏的时空表达
12
作者 陈国珍 田杰 +3 位作者 朱静 吕铁伟 孙慧超 杨雪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SRC1)在小鼠心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初步探讨其与心脏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胎龄E7.5~18、出生1d和3个月成年小鼠正常心脏,每个时间点选9个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SRC1蛋...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SRC1)在小鼠心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初步探讨其与心脏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胎龄E7.5~18、出生1d和3个月成年小鼠正常心脏,每个时间点选9个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SRC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心脏的空间表达;每个时间点选6组标本,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其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时序性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RC1蛋白在E7.5胚胎心脏原基中不表达;E8.5~E9.5心管中微弱表达;E10.5后心脏发育各时期,小梁弱表达,心脏其他区域均有较强而广泛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E10.5以后的心脏发育阶段,SRC1蛋白在E10.5较低表达,与E11.5、E12.5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1.5~E12.5达到表达高峰,此两个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表达下降并持续低表达至成年鼠期,此阶段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C1蛋白广泛表达于E8.5后的发育心脏,并呈时空动态变化,提示其参与了心脏发育的整体调控,可能与心脏间隔早期的诱导形成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酰基转移 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 心脏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基转移酶KAT3b与ABCE1乙酰化在食管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梁宗英 杨阳 +4 位作者 孙光蕊 赵宝山 辛国华 张乐 侯继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6-323,共8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中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表观遗传学上的乙酰化修饰参与并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乙酰基转移酶参与的肿瘤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探...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中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表观遗传学上的乙酰化修饰参与并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乙酰基转移酶参与的肿瘤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探讨食管癌中乙酰基转移酶3b(acetyltransferase 3b,KAT3b)的表达及ATP结合盒转运子E1(ATP-combined box transporter E1,ABCE1)蛋白乙酰化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及癌旁组织各5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BCE1和KAT3b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KAT3b蛋白表达和ABCE1蛋白乙酰化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KAT3b以ABCE1为底物发生乙酰化的情况,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fluorescence immunohistochemistry,IF)验证ABCE1和KAT3b在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分析ABCE1乙酰化与KAT3b的相关性及两者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构建下调KAT3b 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食管癌EC109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AT3b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Co-IP实验检测细胞内KAT3b表达和ABCE1蛋白乙酰化水平。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BCE1和KAT3b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ABCE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发生了乙酰化,且ABCE1蛋白乙酰化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乙酰基转移酶KAT3b可以催化ABCE1为底物发生乙酰化,且IF证实ABCE1和KAT3b蛋白在癌组织中同时呈现高表达状态;食管癌组织中ABCE1乙酰化和KAT3b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ABCE1乙酰化及KAT3b与食管癌分期、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关。体外实验显示,在食管癌细胞内RNA干扰KAT3b后,可抑制KAT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ABCE1蛋白乙酰化水平也显著下降。结论:在食管癌病变过程中KAT3b与ABCE1乙酰化具有相关性,KAT3b高表达可能是催化ABCE1发生乙酰化的重要上游分子,在食管癌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转移3b ATP结合盒转运子E1 乙酰化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14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2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胡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PCR方法避免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NAT1基因型。在140名检测标本中,NAT1* 3,NAT1* 4,NAT1* 10和NAT1* 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 .2%、49. 6%、40%和2 2%。NAT1* 4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人群;而NAT1* 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 3和NAT1* 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结论 PCR RFLP+多重PCR方法检测NAT1基因型特异性高;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检测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聚合链反应(PCR) 多重PCR技术 NAT1 PCR方法 限制性内切 基因型分布 发生率 检测方法 分型研究 等位基因 相互干扰 检测标本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精胺/精眯N^1-乙酰基转移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15
作者 李春红 杨建林 +2 位作者 韩钰 蔡富强 王艳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8-1091,1098,共5页
目的制备鼠抗人精胺/精眯N1-乙酰基转移酶(SSAT)单克隆抗体,分析该抗体的效价、抗原特异性及其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分析技术中的可用性。方法在BL21(DE3)中原核表达带6×His标签的SSAT重组蛋白,并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 目的制备鼠抗人精胺/精眯N1-乙酰基转移酶(SSAT)单克隆抗体,分析该抗体的效价、抗原特异性及其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分析技术中的可用性。方法在BL21(DE3)中原核表达带6×His标签的SSAT重组蛋白,并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用SSAT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SSAT单克隆抗体,所得抗体的特异性及效价用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分泌鼠抗人SSAT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分析技术。结论成功制备SSAT单克隆抗体,为SSAT相关的分子和病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胺/精眯N1-乙酰基转移 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DOT1L抑制剂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徐威 苏明波 周宇波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类端粒沉默干扰体1(disruptor of telomeric silencing 1-like,DOT1L)是一种能够催化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H3K79)发生甲基化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酶,是第一个被发现不含有SET结构域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3K7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能够影响和... 类端粒沉默干扰体1(disruptor of telomeric silencing 1-like,DOT1L)是一种能够催化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H3K79)发生甲基化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酶,是第一个被发现不含有SET结构域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3K7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能够影响和调控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与急性髄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为建立一种分子水平DOT1L小分子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以EPZ-5676为阳性化合物,探讨最佳反应酶浓度、底物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并对优化后的反应体系进行检测和确认.通过对多种参数优化使得高通量筛选体系的Z'因子达到0.54,表明已成功建立了DOT1L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端粒沉默干扰体1(disruptor of telomeric silencing1-like DOTIL)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 小分子抑制剂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无序区域在Ash1/Ash1L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静 熊俊文 黄永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5-929,共5页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果蝇的Ash1以及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Ash1L是催化组蛋白H3上36位赖氨酸进行单甲基化和双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由于存在一个自抑制环区阻挡了底物的结合位点,Ash1/Ash1L本身的组蛋白甲基转移...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果蝇的Ash1以及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Ash1L是催化组蛋白H3上36位赖氨酸进行单甲基化和双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由于存在一个自抑制环区阻挡了底物的结合位点,Ash1/Ash1L本身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是很低的.但与Mrg15结合后,Ash1/Ash1L从原来的自抑制态转变为活化态.最近,Ash1L与Mrg15结合后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被成功解析出来,使之可以揭示Ash1L与Mrg15之间的特异相互作用以及Mrg15激活Ash1L的机理.我们通过比较Ash1L/Mrg15复合物的两个晶体结构来讨论Ash1L分子中的天然无序区域在其活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转移 Ash1 Mrg15 天然无序蛋白 构象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调控H9c2细胞中HIF-1α/VEGF通路(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燕 刘淑宝 +1 位作者 张文菁 朱冰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2D,KMT2D)作为主要的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H3K4)甲基转移酶,在调控胚胎发育、组织分化、代谢和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小鼠体内,敲除Kmt2d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发育缺陷...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2D,KMT2D)作为主要的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H3K4)甲基转移酶,在调控胚胎发育、组织分化、代谢和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小鼠体内,敲除Kmt2d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发育缺陷最终造成胚胎期死亡。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作为调节细胞应对低氧的关键转录因子,能够调控多种下游基因转录。有相关研究揭示,表观遗传调控者能够调节HIF-1α的稳定性和活性。同样,作为表观遗传调控者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KMT2D是否参与低氧条件下HIF-1α对下游基因的调控,目前仍未知。在本研究中,观察在Kmt2d正常或缺乏的情况下,心肌细胞H9c2对低氧环境的应答反应。结果显示,与常氧条件相比,低氧状态下HIF-1α、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KMT2D及其介导的H3K4一甲基化(H3K4 mono-methylation,H3K4me1)的蛋白质水平增加(P<0.05);HIF-1α下游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qPCR)检测结果显示,H3K4me1和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istone 3 lysine 27 acetylation,H3K27ac)在Veg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结合丰度明显增加(P<0.05)。低氧条件下沉默Kmt2d之后,H3K4me1蛋白水平和Vegf的mRNA表达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低氧条件下KMT2D参与调控HIF-1α和下游基因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2D 组蛋白H3K4一甲基化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简久莹 张妮 +5 位作者 余婷 王笑笑 伍聪聪 徐卫卫 郭兵 刘丽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194-3198,共5页
目的检测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2(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2,SMYD2)在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 目的检测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2(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2,SMYD2)在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提供新的方向。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M12周组、DM24周组和DM28周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DM小鼠模型,处死小鼠后收集血清和肾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糖(BG)、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利用HE和Masson染色进行肾脏病理分析;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SMYD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小鼠BG、Scr和BUN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24周组和28周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纤维增生,α⁃SMA、Vimentin、SMYD2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其中SMYD2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α⁃SMA,Vimentin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MYD2在DM小鼠肾组织中表达上调,推测其可能和TGF⁃β1表达上调共同参与EMT的发生,进而参与调控D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2 糖尿病肾病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恒 孔维宗 +2 位作者 黄贵群 白昱 王迎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10-2015,共6页
目的建立高脂诱导的HepG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表达对NAFLD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促进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和抑制剂组[OA+Pyroxamide(HDAC1抑制剂)]。采用CCK-8法绘... 目的建立高脂诱导的HepG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表达对NAFLD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促进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和抑制剂组[OA+Pyroxamide(HDAC1抑制剂)]。采用CCK-8法绘制HepG2细胞标准生长曲线,并筛选OA和Pyroxamide的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油红O染色比较细胞内脂滴蓄积程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内ALT、AST、TG、TC含量;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内HDAC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和蛋白表达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0.25 mmol/L OA处理24 h为细胞最佳造模浓度和持续时间,20μmol/L处理24 h为Pyroxamide最佳给药浓度和持续时间;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ALT、AST、TG、TC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抑制剂组相比于模型组ALT、AST、TG、TC含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各组细胞内HDA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细胞内IR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相比,模型组低于对照组,抑制剂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DAC1通过抑制IRS-1分子的表达,促进IR,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HDAC1抑制剂Pyroxamide通过减轻IR,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组蛋白乙酰基1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