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素蛋白水凝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丽 罗文豪 崔红娟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为SF水凝胶仿生微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工具,进一步推动了SF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与修复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从蚕丝中提取SF的工艺,重点阐述了SF水凝胶的形成原理和主要制造技术(如生物3D打印和微流控技术),探讨了SF水凝胶在骨、软骨、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以期为未来SF水凝胶的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再生修复 生物制造 生物3D打印 丝素蛋白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调控在皮肤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赵雅琦 张琳琳 +3 位作者 马晓萌 金振凯 李坤 王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5-1178,共14页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适应地球昼夜交替的一种内源性生物钟机制,对维持睡眠、进食、激素分泌和体温等生理功能和行为模式具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和人造光源导致昼夜节律受到干扰,出现睡眠障碍、心血管病、代谢紊乱及一系...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适应地球昼夜交替的一种内源性生物钟机制,对维持睡眠、进食、激素分泌和体温等生理功能和行为模式具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和人造光源导致昼夜节律受到干扰,出现睡眠障碍、心血管病、代谢紊乱及一系列相关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皮肤作为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健康状况和再生能力也会受昼夜节律的调控。昼夜节律通过影响皮肤细胞的周期性代谢、细胞增殖和死亡、抗氧化防御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对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昼夜节律对于皮肤生理状态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昼夜节律在促进皮肤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的皮肤修复再生方法,为皮肤组织再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时钟基因 皮肤创面 组织再生 疤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龈表型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术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傅俊博 笪海芹 +2 位作者 周占豪 陶珊悦 陈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评价牙龈表型对牙周组织再生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的患者30例,患牙共40颗,薄龈型与厚龈型患牙各20颗。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录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龈退缩深度(gingival recession depth... 目的:评价牙龈表型对牙周组织再生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的患者30例,患牙共40颗,薄龈型与厚龈型患牙各20颗。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录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龈退缩深度(gingival recession depth, GR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以及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 KT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厚龈型组患牙术后6个月的PD、CAL、KTW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龈型组患牙术后6个月的PD、GRD、CA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临床指标变化量中ΔCAL、ΔGRD、ΔKTW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牙龈厚度(gingiva thickness, GT)与ΔGRD呈负相关,与ΔKTW和ΔCAL呈正相关。结论:牙龈表型是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术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厚龈型患者术后CAL的改善、KTW的增量及GRD的预后优于薄龈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表型 牙周组织再生 角化龈宽度 牙龈退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一帆 洪丽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牙周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疾病。实现满意的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再生,以保留更多天然牙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目标。外泌体是一种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级囊泡,经摄取可以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牙源性... 牙周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疾病。实现满意的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再生,以保留更多天然牙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目标。外泌体是一种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级囊泡,经摄取可以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牙源性干细胞独特的组织特异性,使其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组织再生方面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就牙源性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炎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再生力医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师念园 马玉菲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6-767,774,共13页
创伤、疾病和衰老造成的软组织、器官缺损或衰退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负担,软组织再生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希望。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力学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日益深入,力学逐渐成为调控软组织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尽... 创伤、疾病和衰老造成的软组织、器官缺损或衰退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负担,软组织再生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希望。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力学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日益深入,力学逐渐成为调控软组织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目前临床对于软组织的力学特性缺乏深入认识,也未完全掌握其在软组织疾病诊疗及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潜在价值。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软组织再生力医学”这一概念。随后,从软组织多尺度生物力学、软组织再生力学生物学、软组织再生力医学技术及软组织再生力医学应用4个方面,系统描述力学因素对软组织发育和再生的影响机制。最后,对力医学应用于临床软组织疾病诊疗及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潜能进行展望,为软组织再生力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医学 力学生物学 力治疗学 力学微环境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骨组织再生的电活性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天宜 张犇 +1 位作者 郭敏 王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天然骨组织具有压电特性,重建缺损部位的局部电微环境是刺激骨再生的有效策略。电活性高分子材料能够仿生骨组织压电特性,修复缺损处生理学电微环境,进而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本文分类介绍了几种类型的电活性高分子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 天然骨组织具有压电特性,重建缺损部位的局部电微环境是刺激骨再生的有效策略。电活性高分子材料能够仿生骨组织压电特性,修复缺损处生理学电微环境,进而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本文分类介绍了几种类型的电活性高分子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压电高分子和驻极体高分子材料,概述了其在骨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不同材料的优势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活性 高分子材料 组织再生 导电高分子 压电高分子 驻极体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用于组织再生修复替代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孙源 辛宇 +3 位作者 田丰 张立群 翟天姝 薛佳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9-1097,共9页
聚氨酯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再生及替代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近年来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方法及聚氨酯在... 聚氨酯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再生及替代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近年来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方法及聚氨酯在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等组织的再生修复及替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并展望了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设计性能更加广泛可调的聚氨酯材料,以实现多重组织再生修复及替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聚氨酯 组织再生修复 组织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胶原蛋白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悦 贾元元 +1 位作者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类基于人特定型别胶原蛋白的功能区基因编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新型生物材料。其氨基酸序列与人胶原蛋白相同或高度相似,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医学领... 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类基于人特定型别胶原蛋白的功能区基因编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新型生物材料。其氨基酸序列与人胶原蛋白相同或高度相似,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总结了重组胶原蛋白的分类、合成过程和作用效应,综述了其在皮肤、心血管、骨骼、角膜以及女性盆底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胶原蛋白 组织再生 生物活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可 李未扬 +2 位作者 唐毓婧 邓莹楠 周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分析了目前用于GTR膜材料的基本要求,综述了GTR膜的分类及性能,包括不可吸收膜和生物可吸收膜,总结了GTR膜的改进策略,展望了GTR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 屏障膜 促成骨 免疫调节 抗菌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牙槽骨-牙周膜生物力学双相支架促牙周组织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10
作者 田义 张玖久 +3 位作者 邓道坤 陈禹哲 陈发明 贺小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9-119,共1页
目的牙周软硬组织的协同修复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拟构建仿牙槽骨-牙周膜双相支架以匹配天然组织生物力学特征,加速组织工程支架的临床转化进程。方法本研究构建的双相仿生支架以Gel MA为基本单元,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增强骨相支... 目的牙周软硬组织的协同修复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拟构建仿牙槽骨-牙周膜双相支架以匹配天然组织生物力学特征,加速组织工程支架的临床转化进程。方法本研究构建的双相仿生支架以Gel MA为基本单元,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增强骨相支架以匹配牙槽骨硬度并改性牙周膜相以匹配牙周膜黏弹性。将PDLSCs分别接种于骨相和牙周膜相支架,验证细胞相容性及促成骨成纤维分化能力。进一步检测双相支架界面形貌及结合性能。通过在皮下植入双相支架以验证体内相容性及定向促成骨成纤维分化能力。最后在小型猪牙周缺损模型中验证双相支架引导组织再生能力。结果向骨相支架掺杂纳米黏土可有效增强硬度,并通过接枝多巴胺可改善牙周膜相支架的黏弹性。骨相、牙周膜相支架均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并分别具备促进成骨、成纤维分化潜能。双相无明显分界,电纺纤维贯穿骨相支架。在体内实验中验证双相支架具备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有效促进牙周软硬组织再生。结论本研究结合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仿牙槽骨-牙周膜双相支架,该支架由高硬度骨相支架和快速应力松弛黏弹性牙周膜相支架组成,具备促成骨、成纤维分化潜能,双相之间结合紧密,可有效促进小型猪牙周软硬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 引导组织再生 皮下植入 细胞相容性 牙周膜 3D打印 生物力学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崇韬 车彦海 +1 位作者 孙宏晨 欧阳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9-370,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根面牙周组织再附着形成的可能性 ,为临床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 ( GT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钢丝结扎和去骨法 ,人工建立狗的牙周炎模型 ,牙周常规治疗后 ,使用可吸收性胶原膜进行 GTR术 ,采用同体对照法 ,对侧行单纯翻瓣... 目的 :探讨根面牙周组织再附着形成的可能性 ,为临床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 ( GT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钢丝结扎和去骨法 ,人工建立狗的牙周炎模型 ,牙周常规治疗后 ,使用可吸收性胶原膜进行 GTR术 ,采用同体对照法 ,对侧行单纯翻瓣术 ,不放置诱导膜。术后 6、8、1 2周分别屠杀实验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可见明显的新生牙骨质、牙槽骨以及牙周膜主纤维样结构 ;对照侧根面形成上皮样结构 ,无纤维结缔组织再附着形成。结论 :牙周外科手术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炎 引导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在腭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兰 魏世成 郑谦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4年第1期64-66,共3页
腭部缺损的整复矫治,长期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国内外学者做了各种探索研究。本文对膜引导再生技术在腭部缺损整复中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膜引导再生术在腭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膜引导组织再生 腭部缺损 修复 引导性组织再生 可降解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8
13
作者 吴刘中 张桂荣 +1 位作者 史春 郭传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 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牙周袋探诊深度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牙齿松动度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各指标评分降低(均P <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可明显提升牙周附着效果,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 牙内骨内种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的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包崇云 陈治清 +3 位作者 欧国敏 邱静 何开泽 赵树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体内降解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探索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 ,将膜植入动物体内 ,分别于 1周 ,1、2、3月取PHB膜及周围组织考察体内降解性 ,评价组织相... 目的 :研制一种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体内降解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探索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 ,将膜植入动物体内 ,分别于 1周 ,1、2、3月取PHB膜及周围组织考察体内降解性 ,评价组织相容性。结果 :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 ,可在体内缓慢降解 ,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结论 :PHB膜能满足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基本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引导组织再生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罗正文 刘济远 +1 位作者 李佳 潘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骨感染征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4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39例,脱落1例。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95.00%。次要疗效评价2组材料植入后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12d,2组均无排异反应、无骨代谢变化、无骨感染征象。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5.00%,对照组:0.00%。结论: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牙槽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引导组织再生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植骨材料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飞龙 马建元 +3 位作者 简裕涛 罗智斌 刘臣汉 吴伟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植骨材料 引导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群 陈必胜 +1 位作者 姜晓钟 陶长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果: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术后4周和12周实验侧新骨形成均多于对照侧;实验测种植体直接骨接合率(DCLF,%)分别为32.93±2.66和65.95±7.00,对照侧为21.71±3.20和45.72±3.51。组间比较P<0.01。结论:mGBR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即刻种植 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磷灰石复合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琼 王晓敏 +2 位作者 王晓飞 李旭东 麻健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胶原-羟磷灰石(COL-HA)复合膜修复SD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24只SD大鼠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缺损,其中左、右侧缺损区分别覆盖COL-HA复合单层致密膜(第2组)和COL-HA复合双层膜(第3组),额骨缺损区保留作为空白对照(第1组)... 目的探讨自制胶原-羟磷灰石(COL-HA)复合膜修复SD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24只SD大鼠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缺损,其中左、右侧缺损区分别覆盖COL-HA复合单层致密膜(第2组)和COL-HA复合双层膜(第3组),额骨缺损区保留作为空白对照(第1组),枕骨缺损区覆盖Bio-Gide膜作为对比(第4组)。术后2、4、8、12周各处死6只大鼠取材,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切片观察和新生骨量测定,对结果进行广义线性模型/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从术后2周开始除第1组外,其余3组均可见少量新生骨质,12周时3组缺损区由不透明硬组织封闭,并可见分解的部分膜碎片。X线显示,术后12周时第3组和第4组缺损区修复骨密度与原骨质接近,第2组稍低。新生骨量分析显示,术后初期第4组新生骨量大于其余3组,术后12周第4组与第3组和第2组的成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L-HA复合膜能引导大鼠颅骨组织再生,且复合双层膜成骨效果要优于复合单层致密膜,其结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胶原 羟磷灰石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欣益 杨霁 +3 位作者 柴召午 宋锦璘 邓锋 王智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自体骨移植组),空白对照组。在犬尖牙颊侧区根中1/3处制备牙周骨缺损模型,根据分组,自体骨移植后,实验1组和2组采用LIPUS处理20 min.d-1,超声强度为30 mW.cm-2,实验1、3组植入Bio-Gide胶原膜。在LIPUS处理6、8周后处死Beagle犬,对各组尖牙牙周骨缺损区进行Micro-CT检测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各组牙周骨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Micro-CT检测分析表明,各组6周与8周时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体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的骨组织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1组新生骨量最多。结论LIPUS具有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潜能,LIPUS与GBR结合可能更有利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引导骨组织再生 骨缺损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正谋 刘锐 +1 位作者 刘鲁川 温秀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破坏牙周组织,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随着对牙周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重点已从药物、机械治疗阻止疾病发展转变为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牙周组织工程已成为牙周病治疗的新方向。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破坏牙周组织,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随着对牙周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重点已从药物、机械治疗阻止疾病发展转变为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牙周组织工程已成为牙周病治疗的新方向。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三大要素为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种子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本文就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组织工程 牙周组织再生治疗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