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絮凝剂的周期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程金平 郑敏 张兰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株絮凝活性较高 ,初步鉴定为酵母菌 ,代号为“Dfjm- 1”,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Dtjm-1”。本文研究了“Dfjm- 1”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 p 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变化情况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絮凝剂“Dtjm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时间曲线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对炼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政 吴伟林 +2 位作者 张云波 刘其友 赵东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7,共4页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60 r/min、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NH4)2SO4(质量比为1∶1)。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复合菌所产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炼化废水中浊度、石油类物质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45%、53.42%和20.98%,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炼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湛雪辉 湛含辉 +2 位作者 姜涛 胡岳华 张晓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2,共2页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特性 絮凝剂产生菌 絮凝能力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周期中参数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宝山 张玉玲 +1 位作者 张兰英 姚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基质-葡萄糖、硫酸铵含量、絮凝活性、产量变化、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并存在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60h时,絮凝活...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基质-葡萄糖、硫酸铵含量、絮凝活性、产量变化、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并存在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60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值97.35%,此后,絮凝活性数值下降,但不明显,絮凝剂产量最大值为3.02g/L;细胞絮凝效果与细胞生长呈正相关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单菌分别为Brevibacterium mcbrellneri,Burkholderia glumae,Cryptococcus albidus var aer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 絮凝剂产生菌 生长周期 参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武香玉 陈存社 +2 位作者 郭静 张京 杜亚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2,共4页
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到76株菌株,初筛后13株菌有絮凝活性,复筛后菌株70絮凝活性最高。通过对菌株70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 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到76株菌株,初筛后13株菌有絮凝活性,复筛后菌株70絮凝活性最高。通过对菌株70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敬荣 王广军 +2 位作者 李志斐 郁二蒙 夏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建立生长曲线以得到絮凝活性最佳培养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絮凝条件(高岭土悬浊液pH、发酵液投加量、助凝剂)等进行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絮凝菌菌株G201441,该菌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登录号为KP747687);培养48h后其发酵液絮凝效果最好;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最佳絮凝条件为:高岭土悬浊液pH值7.0,发酵液投加量8%(体积分数),助凝剂为Ca2+。【结论】筛迭得到的产絮菌G201441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最适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絮凝剂产生菌 苏云金芽孢杆 培养条件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欧红香 闫永胜 +2 位作者 毛艳丽 朱红力 依成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39-15140,15168,共3页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菌株MC3的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80.8%。培养72 h和84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80.8%和81.2%。以玉米粉和葡萄糖为碳源培养60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2%和87.8%,而葡萄糖的絮凝效果更稳定。pH值6时,培养60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为81.0%。菌株MC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用葡萄糖替代查氏培养基中的蔗糖,培养液初始pH值6,接种量为10%,在该条件下培养60 h和72 h后菌株MC3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9%和92.0%。[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筛选 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优化条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玲 姚军 +2 位作者 赵晓波 曹春英 郑松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4-868,共5页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3H2O 5.0 g,KH2PO41.0 g,MgSO4·7H2O 0.20g,(NH4)2SO4·7H2O 0.20 g,蒸馏水1 L,初始pH=7;培养基的外部培养条件为灭菌压力0.06 MPa,温度20-30℃,振荡转速100-140 r/min。降低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转化成本,提高了该菌的絮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嘉昒 柴涛 +1 位作者 王敏 李玉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40,共4页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鉴定为还原性糖。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5.1%。絮凝对比试验发现:该絮凝剂优于高分子絮凝剂PAC,其对黄土悬液、纳米级铜-碳-石墨悬液也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甘莉 孟召平 +1 位作者 常志华 刘保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5期4-6,共3页
微生物絮凝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讨论了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概况、菌种筛选方法和培养条件等,且就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某些建议。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畜禽粪污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妍 高贤彪 +3 位作者 赵琳娜 何宗均 吴迪 李玉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根据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从27个样品中筛选出37株具有絮凝效果的菌株,其中编号为Z2701、Z1902、X1801和X1806的菌株絮凝活性最好,而X1801、X1806的絮凝率高达97.88%和98.5%。研究还发现Ca2+有很好的助凝作用。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筛选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国惠 李春茂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30,共5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絮凝活性很高的菌株MY-88。研究结果表明,MY-88的初始培养pH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在摇床速度为180r/min时,其絮凝率达100%。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絮凝活性很高的菌株MY-88。研究结果表明,MY-88的初始培养pH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在摇床速度为180r/min时,其絮凝率达100%。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其中Ca^2+尤为显著,使絮凝率这99.6%。MY-88在较大的pH、温度、摇床速度、搅拌速度、水样pH等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KJ-10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东风 顾贵洲 +2 位作者 李刚 张云波 刘其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24-26,52,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备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KJ-10。对菌株KJ-1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KJ-10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优化条件为:以1%接种量在CM液体培养基中活化12 h,酶解前加入5 mol.L-1甘氨酸预处理12 h,...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备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KJ-10。对菌株KJ-1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KJ-10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优化条件为:以1%接种量在CM液体培养基中活化12 h,酶解前加入5 mol.L-1甘氨酸预处理12 h,酶浓度为0.1 mg.mL-1,37℃水浴酶解120 min,并涂布于以0.5 mol.L-1蔗糖为稳定剂的再生平板。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与再生率分别达到93.5%、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絮凝剂产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废水中絮凝剂产生菌DX-3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莲 夏立群 +1 位作者 段东霞 谢悦芬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1期22-26,共5页
从湛江市东兴炼油厂附近污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编号DX-3。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Bacillus sp.。DX-3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DX-3产生的絮凝剂为微生物胞外产物,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0.3 mL的... 从湛江市东兴炼油厂附近污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编号DX-3。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Bacillus sp.。DX-3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DX-3产生的絮凝剂为微生物胞外产物,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0.3 mL的菌悬液可使100 mL4 g.L-1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1.5%,对含油废水的絮凝率也高达85%。当温度为37℃、pH值为8、废水体积分数为60%时,DX-3菌株处理含油废水的COD去除率达37.2%、除油率达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含油废水 芽孢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N^+注入诱变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15
作者 李培睿 张东辉 +3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进一步研究表明,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是NIM.192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酵母膏:尿素为1:1的混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培养基起始 pH 为7~9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絮凝条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亚芳 赵敏 +2 位作者 汪春蕾 彭元举 魏兴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4,共2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5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达83.43%。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pH值在7.0左右、温度在60℃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少量的Ca2+可提高絮凝率;采用水提—丙酮沉淀...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5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达83.43%。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pH值在7.0左右、温度在60℃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少量的Ca2+可提高絮凝率;采用水提—丙酮沉淀—真空干燥的工艺,最终从发酵液中得到粗制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 絮凝剂产生菌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克雷伯氏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宴秀 莫创荣 +2 位作者 周云新 邓国龙 周柳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77-182,共6页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摇床转速分别为查氏培养基、5、30℃及150r/min。与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上清液表现出絮凝性不同,菌株M2的菌体本身表现出絮凝活性;经过使用超声波破碎仪证明菌体本身具有絮凝活性,最佳絮凝率达到93.20%,具有易于运输、便于使用的优点。菌株M2在以蔗糖作为碳源、KNO3作为氮源的情况下絮凝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废水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发酵条件优化及对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艺文 李伟斯 +1 位作者 李政 杨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9期54-57,共4页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浓度、初始pH值)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GL-6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碳源浓度为20g·L-1、有机氮源浓度...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浓度、初始pH值)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GL-6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碳源浓度为20g·L-1、有机氮源浓度为0.5g·L-1、初始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菌株GL-6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对含油废水中浊度、石油类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4%、62.1%和20.0%,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发酵条件 含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平 罗固源 邹小兵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3-66,共4页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通气量为150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Mg2+和Al3+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产生菌 絮凝活性 时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的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被引量:1
20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0-70,共1页
目前所使用的絮凝剂存在着各种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开发应用.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类新型絮凝剂,其广谱絮凝活性、可生物降解性及应用安全性,显示了它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发酵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因此,筛选高效新型絮凝剂产生菌... 目前所使用的絮凝剂存在着各种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开发应用.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类新型絮凝剂,其广谱絮凝活性、可生物降解性及应用安全性,显示了它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发酵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因此,筛选高效新型絮凝剂产生菌对其应用做出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离子注入 可生物降解性 絮凝活性 发酵工业 食品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