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6 位作者 张辉 赵宏坤 王辉 宋会平 毕成 王志强 李琪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516,I0005,共8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RGD肽及Ⅱ型胶原(ColⅡ)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分为Ta-RGD组、Ta-ColⅡ组、Ta-RGD/ColⅡ0.2g·L-1组、Ta-RGD/ColⅡ1.0g·L-1组、Ta-RGD/ColⅡ5.0g·L-1组、Ta-RGD/ColⅡ10.0g·L-1组及纯Ta组。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修饰前后多孔钽使其成为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形貌特征以及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沉淀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黏附率,MTT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水平,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黏附率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黏附效果最好的是4h的Ta-RGD/ColⅡ5.0g·L-1组,同时各组间黏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各组软骨细胞在修饰后的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表面;MTT检测,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3d的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检测,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GD多肽可有效加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的黏附及增殖,对软骨细胞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 黏附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量子点连接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段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活体可视化成像 被引量:1
2
作者 白云龙 黄昊 +1 位作者 杨凯 唐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索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含有RGD序列的肽段与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量子点(QD800)偶联,制备QD800-RGD荧光探针。将人颊鳞... 目的探索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含有RGD序列的肽段与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量子点(QD800)偶联,制备QD800-RGD荧光探针。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植入裸鼠颊部皮下建立OSCC模型。用QD800-RGD探针和CD105单克隆抗体对OSCC冰冻切片行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QD800-RGD探针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将QD800-RGD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射入OSCC模型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活体成像观察QD800-RGD对OSCC活体原位可视化动态成像情况。在12 h后处死荷瘤鼠取出肿瘤,检测QD800-RGD在体内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结果 QD800-RGD探针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与OSCC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特异性靶向结合。静脉注射QD800-RGD探针后能对体内OSCC进行清楚地可视化成像,在注射QD800-RGD后0.5-6 h内肿瘤成像最完整,信噪比最高,9 h时肿瘤荧光强度显著减低,但在12 h时仍能看到明显的肿瘤成像。结论以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为靶点,利用QD800-RGD探针经静脉注射后能对OSCC进行清晰地可视化成像,在OSCC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量子点 整合素ΑVΒ3 --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多肽层层自组装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菲 张云涛 +2 位作者 马向瑞 张雅杰 王云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层层自组装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为3组:纯钛组(PT组)、NaOH处理钛片组(NT组)、RGD修饰钛片组(RT组)。根据分组对纯钛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扫描电子... 目的研究层层自组装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为3组:纯钛组(PT组)、NaOH处理钛片组(NT组)、RGD修饰钛片组(RT组)。根据分组对纯钛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将MC3T3-E1细胞在试件表面培养,采用SEM、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结果 SEM观察到PT组试件表面存在均匀、较清晰的划痕结构,NT组试件表面出现微孔结构,RT组试件表面有类似小凸起结构,似网状。SEM观察到RT组细胞呈多边形且有大量丝状伪足,细胞伸展状态明显好于其余2组;MTT法显示RT组细胞的黏附率最高,无钛片对照组和PT组的细胞黏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组细胞黏附率最低;RT组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其余3组(P<0.05),在1和3 d最为明显;RT-qPCR检测14 d时RT组骨钙素mRNA和骨保护素mRNA均高表达。结论 RGD多肽修饰钛片能促进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黏附和增殖,并且能够上调骨钙素mRNA和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 of Dual-targeting Peptides with MAP30 Promotes the Apoptosis of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4
作者 YANG Yi-Xuan WANG Xin-Yi +5 位作者 CHEN Wei-Wei GAN Li SUN Yu LIN Tong ZHAO Wei-Chun ZHU Zhen-Hong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ility,the arginine-glycine-aspartic(RGD)peptide and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EGFRi)peptide were fused with MAP30,which was named ELRL-MAP30.The efficiency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 cells,which lack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gR)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is limited.In this study,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RL-MAP30 on TNBC MDA-MB-231 cells.First,we discovered that ELRL-MAP30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DA-MB-231 cells and induced MDA-MB-231 cell apoptosis.Moreover,ELRL-MAP30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ax expression and a decrease in Bcl-2 expression.Furthermore,ELRL-MAP30 triggered apoptosis via the Fak/EGFR/Erk and Ilk/Akt signaling pathways.In addition,recombinant ELRL-MAP30 can inhibit chicken embryonic angiogenesis,and also inhibit the tube formation ability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umor angiogenesis.Collectivel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RL-MAP30 has significant tumor-targeting properties in MDA-MB-231 cancer cells and reveal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ngiogenesi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ELRL-MAP30 in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the TNBC cell line MDA-MB-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peptide(RG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 peptide(EGFRi)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MAP30) MDA-MB-231 cell tumor targeting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_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正接 罗琪 +1 位作者 颜江华 王生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41,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管,诱发实体肿瘤组织血管栓塞,导致肿瘤衰退,但是该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本实验旨在研究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GRGDSP,RGD@多肽作为tTF载体所表达的(RGD@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用3个串联的RGD多肽与tTF合成融合基因(RGD@3-tTF,表达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用RGD-tTF融合蛋白作对照,通过凝血实验和凝血因子Ⅹ(FⅩ@活化实验检测(RGD@3-tTF融合蛋白的凝血活性,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其特异性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的能力。结肠癌裸鼠模型分为3组(每组1只@,肿瘤组织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RGD@3-tTF、RGD-tTF融合蛋白、tTF进行荧光染色,免疫荧光实验分析融合蛋白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组织的定位。结果:(RGD@3-tTF融合蛋白保留了组织因子的凝血活性,在Ca2+存在时随着融合蛋白浓度的增加,凝血时间相应缩短,浓度为6μmol/L时,凝血时间为(9.96±0.56@min(与对照组比较,P<0.01@。(RGD@3-tTF融合蛋白的浓度在1μmol/L以上时能有效活化FⅩ,其活化能力与RGD-tTF相似(F=0.147,P>0.05@。同浓度(RGD@3-tTF融合蛋白与整合素αvβ3的结合能力强于RGD-tTF(F=164.81,P<0.01@,当融合蛋白浓度为0.24μmol/L时,(RGD@3-tTF融合蛋白和RGD-tTF融合蛋白的A405nm分别为1.25和0.9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RGD@3-tTF融合蛋白富集于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结论:(RGD@3-tTF融合蛋白在保留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的同时通过高效、特异地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选择性地定位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上,为发展tTF作为效应因子的结肠癌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截短组织因子 融合蛋白 结肠癌 肿瘤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3PRGD2SPECT显像用于胰腺癌荷瘤裸鼠动物实验及临床转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靳晓娜 郑堃 +6 位作者 石希敏 贾兵 董诚岩 郑连芳 杜延荣 霍力 李方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6,I0003,共7页
本工作探讨了新型示踪剂99 Tcm-HYNIC-3PEG4-E[c(RGDfK)]2(99 Tcm-3PRGD2)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转化可行性。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PANC-1胰腺癌细胞以及肿瘤组织中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将PANC-1胰腺癌细胞种植于BALB/c裸鼠肩部,... 本工作探讨了新型示踪剂99 Tcm-HYNIC-3PEG4-E[c(RGDfK)]2(99 Tcm-3PRGD2)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转化可行性。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PANC-1胰腺癌细胞以及肿瘤组织中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将PANC-1胰腺癌细胞种植于BALB/c裸鼠肩部,建立合格的动物模型。以联肼尼克酰胺(HYNIC)作为双功能连接剂,采用无亚锡一步法制备99 Tcm-3PRGD2。在0.5~6.0h,每隔0.5h行一次荷瘤鼠99 Tcm-3PRGD2全身平面显像,观察全身分布情况,于肿瘤及健侧勾画感兴趣区(ROI,region of interest),计算肿瘤与本底(T/NT)的比值。对6例胰腺肿瘤患者行99 Tcm-3PRGD2单光子发射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评估对胰腺癌的检出率。结果表明:PANC-1胰腺癌细胞以及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整合素αvβ3。99 Tcm-3PRGD2标记率大于99%。荷瘤鼠显像显示肿瘤对示踪剂摄取好,0.5h时即可见肿瘤显影,1.5h时T/NT达最大值,6.0h时肿瘤仍可清晰显示。99 Tcm-3PRGD2SPECT显像可检出6例患者的胰腺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检出率为100%。99 Tcm-3PRGD2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示踪剂,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99 Tcm-3PRGD2SPECT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新生血管 --(RGD)多 SPECT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肽修饰PEEK表面及其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延延 刘吕花 董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0,共7页
采用丙烯酸等离子体处理聚醚醚酮(PEEK)表面,引入羧基(—COOH),并利用—COOH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化学键合在PEEK的表面;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水接触角测量仪、表面轮廓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表面处理前后的... 采用丙烯酸等离子体处理聚醚醚酮(PEEK)表面,引入羧基(—COOH),并利用—COOH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化学键合在PEEK的表面;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水接触角测量仪、表面轮廓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表面处理前后的PEEK进行表征,并采用MC3T3-E1成骨细胞来评价表面修饰的PEEK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COOH被成功地引入至PEEK表面,并且RGD肽成功地键合在等离子体羧基化的PEEK表面;丙烯酸等离子体处理和RGD肽的修饰均改善了PEEK表面的亲水性,增加了其表面的粗糙度;等离子体处理和RGD肽的修饰均未影响PEEK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等离子体处理和RGD肽的修饰均能改善PEEK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铺展与增殖,但RGD肽修饰的PEEK表面对于促进细胞黏附、铺展与增殖的效果明显优于等离子体羧基化的PEEK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 成骨细胞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微弧氧化/碱处理并加载RGD肽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燕 林景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研究其表面微弧氧化(MAO)/碱处理并加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对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打印3D多孔钛合金支架,对其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后分为MAO组、MAO/碱处理(MN)... 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研究其表面微弧氧化(MAO)/碱处理并加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对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打印3D多孔钛合金支架,对其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后分为MAO组、MAO/碱处理(MN)组、MAO/碱处理加载RGD肽(MNR)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EDS)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元素构成,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水滴接触角大小。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与各组支架共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细胞增殖活性,Live/Dead细胞染色法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在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黏附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素(OPN)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为(1.17±0.62)GPa。SEM观察,MAO处理后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呈现火山口样形貌,碱处理后出现细小裂纹并呈现纳米级鱼鳞结构,加载RGD肽涂层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观察到散在的RGD颗粒。EDS检测,MNR组支架表面RGD涂层成功加载。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接触角MAO组>MN组>MNR组。CCK-8法,培养第1、3和5天时3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呈增长趋势,培养第3和5天时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ive/Dead细胞染色,3组支架均具备良好的体外相容性。细胞黏附实验,共培养48 h后,MNR组细胞数量和形态伸展均优于MAO组和MN组。培养第7天时,与MAO组比较,MNR组细胞ALP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第14天时3组细胞ALP活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qPCR法检测,培养第7天时,与空白对照组和MAO组比较,MN组和MNR组细胞中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NR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培养第14天时,MAO组、MN组和MNR组细胞中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AO组、MN组和MNR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具有与人体骨组织匹配的弹性模量,支架表面MAO/碱处理并加载RGD肽涂层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且对其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碱处理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n和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翔 任翔 +1 位作者 邢秀梅 张坚松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79,97,共4页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精-甘-天冬氨酸肽(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C)损伤修复的影响,用永生化人BEC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分为7组:1.对照组;2.臭氧(O3)应激组;3.O3+EGF组;4.O3+Fn组;5.O3+RGD组;6.O3+Fn+钙调素抑制剂W7组;7.O3+Fn+蛋...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精-甘-天冬氨酸肽(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C)损伤修复的影响,用永生化人BEC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分为7组:1.对照组;2.臭氧(O3)应激组;3.O3+EGF组;4.O3+Fn组;5.O3+RGD组;6.O3+Fn+钙调素抑制剂W7组;7.O3+Fn+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estin组,分别测定各组的损伤修复指数(RI),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结果发现O3应激组的损伤修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3+EGF组、O3+Fn组和O3+RGD组损伤修复指数则显著高于O3应激组(P<0.01),Fn的促损伤修复效应可被W7和Genestin阻断(P<0.01).该实验表明EGF,Fn和RGD对BEC的损伤后修复有保护作用,Fn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酪氨酸磷酸化途径和钙调素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精-甘-天冬氨酸肽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损伤修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成像磁共振扫描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曲海源 邓意辉 +4 位作者 徐克 刘屹 韩洪波 李松柏 陈春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建立靶向性超顺磁性长循环脂质体靶向探针,进行兔Vx2肿瘤磁共振靶向成像,评价小动物磁共振扫描序列及方法。方法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短肽通过硫醚键连接在包封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的长循环脂质体表面,合成靶向性和非靶... 目的建立靶向性超顺磁性长循环脂质体靶向探针,进行兔Vx2肿瘤磁共振靶向成像,评价小动物磁共振扫描序列及方法。方法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短肽通过硫醚键连接在包封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的长循环脂质体表面,合成靶向性和非靶向长循环脂质体。流式细胞分析确定其受体亲和力。建立兔皮下荷Vx2肿瘤模型并进行磁共振靶向成像研究。对比不同磁共振扫描方法的区别及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靶向超顺磁性脂质体对αvβ3整合素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P<0.01)。该靶向造影剂能够在肿瘤内缓慢浓聚,给药后15h达最大值。非靶向造影剂给药后2h即达最大浓聚。磁敏感加权(SWI)扫描序列图像质量较好。动物摆位、给药剂量及匀场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结论RGD-超顺磁性长循环脂质体能在肿瘤内特异性浓聚,并能够用SWI序列MRI扫描进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脂质体 -- αvβ3整合素 血管生成 VX2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役 贾绍昌 +1 位作者 蔡凯 项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RNA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基因沉默现象。小干扰RNA(small in...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RNA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基因沉默现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介导同源mRNA降解。纳米颗粒黏附性强、体积小,可随血液循环进入细胞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纳米颗粒表面整合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小肽配体可增加纳米颗粒与表达整合素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是构建纳米颗粒的材料。文中利用RGD-PEG-PEI纳米材料构建载有靶向VEGF mRNA的siRNA质粒(psiRNA),并检测其转染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效率。方法制备由U6启动子驱动、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稳定表达的VEGF靶向性质粒,与RGD修饰的PEG-PEI纳米载体结合后形成纳米复合物。测定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并检测其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作用。结果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42.3±21.6)nm,包封率为(83.5±5.8)%,大部分质粒在2周内释放,转染大肠癌细胞株SW620后72 h转染效率达最高,VEGF mRNA的抑制效率为78.4%。结论 RGD-PEG-PEI纳米基因载体转染效率较高,RGD-PEG-PEI/psiRNA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VEGF mRNA的表达量,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