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多肽层层自组装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菲 张云涛 +2 位作者 马向瑞 张雅杰 王云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层层自组装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为3组:纯钛组(PT组)、NaOH处理钛片组(NT组)、RGD修饰钛片组(RT组)。根据分组对纯钛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扫描电子... 目的研究层层自组装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为3组:纯钛组(PT组)、NaOH处理钛片组(NT组)、RGD修饰钛片组(RT组)。根据分组对纯钛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将MC3T3-E1细胞在试件表面培养,采用SEM、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结果 SEM观察到PT组试件表面存在均匀、较清晰的划痕结构,NT组试件表面出现微孔结构,RT组试件表面有类似小凸起结构,似网状。SEM观察到RT组细胞呈多边形且有大量丝状伪足,细胞伸展状态明显好于其余2组;MTT法显示RT组细胞的黏附率最高,无钛片对照组和PT组的细胞黏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组细胞黏附率最低;RT组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其余3组(P<0.05),在1和3 d最为明显;RT-qPCR检测14 d时RT组骨钙素mRNA和骨保护素mRNA均高表达。结论 RGD多肽修饰钛片能促进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黏附和增殖,并且能够上调骨钙素mRNA和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多肽 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6 位作者 张辉 赵宏坤 王辉 宋会平 毕成 王志强 李琪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516,I0005,共8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RGD肽及Ⅱ型胶原(ColⅡ)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分为Ta-RGD组、Ta-ColⅡ组、Ta-RGD/ColⅡ0.2g·L-1组、Ta-RGD/ColⅡ1.0g·L-1组、Ta-RGD/ColⅡ5.0g·L-1组、Ta-RGD/ColⅡ10.0g·L-1组及纯Ta组。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修饰前后多孔钽使其成为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形貌特征以及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沉淀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黏附率,MTT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水平,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黏附率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黏附效果最好的是4h的Ta-RGD/ColⅡ5.0g·L-1组,同时各组间黏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各组软骨细胞在修饰后的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表面;MTT检测,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3d的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检测,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GD多肽可有效加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的黏附及增殖,对软骨细胞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酸多 黏附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三肽吸附低密度脂蛋白的机理的探讨
3
作者 余喜讯 许映霞 +1 位作者 万昌秀 乐以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微球为载体,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偶联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考察SDE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PAM)微球为载体,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偶联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考察SDE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对LDL都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Ca2+可通过桥接LDL所含磷脂极性头部的磷酸基团和吸附微珠配体上的羧基及交联相邻LDL磷脂间的磷酸基团,增大LDL吸附到吸附微珠上的机率,进而提高其吸附率。用戊二醛固定化配体制成的吸附剂因表面含有更多能与LDL相互作用的基团(COOH),更有利于LDL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聚丙烯胺微球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量子点连接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段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活体可视化成像 被引量:1
4
作者 白云龙 黄昊 +1 位作者 杨凯 唐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索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含有RGD序列的肽段与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量子点(QD800)偶联,制备QD800-RGD荧光探针。将人颊鳞... 目的探索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含有RGD序列的肽段与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量子点(QD800)偶联,制备QD800-RGD荧光探针。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植入裸鼠颊部皮下建立OSCC模型。用QD800-RGD探针和CD105单克隆抗体对OSCC冰冻切片行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QD800-RGD探针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将QD800-RGD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射入OSCC模型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活体成像观察QD800-RGD对OSCC活体原位可视化动态成像情况。在12 h后处死荷瘤鼠取出肿瘤,检测QD800-RGD在体内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结果 QD800-RGD探针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与OSCC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特异性靶向结合。静脉注射QD800-RGD探针后能对体内OSCC进行清楚地可视化成像,在注射QD800-RGD后0.5-6 h内肿瘤成像最完整,信噪比最高,9 h时肿瘤荧光强度显著减低,但在12 h时仍能看到明显的肿瘤成像。结论以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为靶点,利用QD800-RGD探针经静脉注射后能对OSCC进行清晰地可视化成像,在OSCC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量子点 整合素ΑVΒ3 --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石磊 张兵 夏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37-740,746,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1例(22髋)ANFH取股骨头病灶周围骨松质,其中早期ANFH组(6髋),中期ANFH组(8髋),晚期ANFH...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1例(22髋)ANFH取股骨头病灶周围骨松质,其中早期ANFH组(6髋),中期ANFH组(8髋),晚期ANFH组(8髋);另取19例(19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对应部位骨松质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空骨陷窝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检测股骨头组织Caspase-3活性。结果骨陷窝空虚百分率(F=45.43,P=0.000)、成骨细胞凋亡率(F=120.86,P=0.000)等凋亡指标均随ANFH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升高,ANFH早、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q=18.899,P<0.05;q=6.398,P<0.05),但并不随着ANFH病变进展而增强,而呈现进行性下降;ANFH晚期组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Caspase-3活性无统计学差异(q=2.021,P>0.05)。Caspase-3活性与细胞凋亡率统计学相关性不显著(r=0.126,P=0.425)。结论在ANFH进展过程中,Caspase-3可能不是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分子;Caspase-3在ANFH进展中可能发挥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半胱蛋白酶-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修饰钛材料表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基亮 夏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钛及其合金因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钛金属是惰性材料,植入后不能直接和骨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对钛及其合金表面进行生物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钛材料表面修饰的候... 钛及其合金因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钛金属是惰性材料,植入后不能直接和骨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对钛及其合金表面进行生物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钛材料表面修饰的候选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纤连蛋白、玻连蛋白和骨涎腺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可调节细胞与血清及细胞外基质的附着,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RGD修饰钛及其合金表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生物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通过组蛋白脱乙酰酶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信号通路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梅静 张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根据是否给予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抑制剂将其分为CS组(A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25S组(B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5S组(C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75S组(D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CN组(A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25N组(B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5N组(C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和I0.75N组(D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子代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海马HDAC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 subunits,NR2B)mRNA及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1-4天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CN组(均P<0.05),I0.75S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少于CS组(P<0.05),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分别显著长于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当丙泊酚的暴露剂量增加,细胞出现线粒体空泡和高尔基体肿胀,HDAC2抑制剂可减轻丙泊酚暴露引起的子代海马功能障碍。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CREB mR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I0.25S组、I0.5S组和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NR2B mRNA和NR2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I0.25N组、I0.5N组和I0.75N组(均P<0.05)。结论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损害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与其调节子代大鼠海马HDAC2/CREB/NR2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组蛋白脱乙酶2 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N-甲基-D--2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酰甘氨酰天门冬氨酸三肽的合成
8
作者 刘洪英 徐红岩 周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5,共3页
以L-精氨酸、L-甘氨酸、L-天门氨酸为原料,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合成了Arg-Gly-Asp(RGD)。Z-Arg(NO2)-OH经偶联剂活化与H-Gly-OMe.HCl缩合,水解后得到Z-Arg(NO2)-Gly-OH;产物与H-Asp(OBzl)-OBzl.TosOH偶联得到全保护多肽,经Pd-C... 以L-精氨酸、L-甘氨酸、L-天门氨酸为原料,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合成了Arg-Gly-Asp(RGD)。Z-Arg(NO2)-OH经偶联剂活化与H-Gly-OMe.HCl缩合,水解后得到Z-Arg(NO2)-Gly-OH;产物与H-Asp(OBzl)-OBzl.TosOH偶联得到全保护多肽,经Pd-C/H2还原为Arg-Gly-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龙 钱俊青 +2 位作者 丁伟强 陈建土 祝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44-646,共3页
探讨了以N-甲酰-L-天冬氨酸酐和L-苯丙氨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甜味剂阿斯巴甜中间体(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工艺.以乙酸为溶剂,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考察了... 探讨了以N-甲酰-L-天冬氨酸酐和L-苯丙氨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甜味剂阿斯巴甜中间体(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工艺.以乙酸为溶剂,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考察了乙酸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和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的比例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 h,乙酸的量为L-苯丙氨酸质量的3.53倍,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的质量比为0.95∶1,此时产物收率达95.46%.并且α-异构体与β-异构体的比例达到7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巴甜 N--α-L--L-苯丙 L-苯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 微粒体 谷胱S-转移酶Ⅰ 二巯基丁二醇 N-乙基马来亚胺 半胱-49-巯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慈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21
11
作者 兴伟 刘远 +2 位作者 徐曌 徐志峰 宋易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698,706,共7页
目的:研究山慈菇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山慈菇组(CAM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GF-1组)、山慈菇+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CAM+... 目的:研究山慈菇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山慈菇组(CAM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GF-1组)、山慈菇+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CAM+IGF-1组)。C组不加药物处理,CAM组加入10 mg/ml山慈菇处理,IGF-1组加入100μg/L IGF-1处理,CAM+IGF-1组加入10 mg/ml山慈菇和100μg/L IGF-1共处理。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活化的半胱天冬氨酸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山慈菇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C组比较,CAM组MDA-MB-231细胞OD值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CAM组比较,CAM+IGF-1组MDA-MB-231细胞OD值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山慈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山慈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水解酶3 Bcl-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3PRGD_2 SPECT/CT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爽 刘晓芳 +3 位作者 李眉 罗莎 刘黎洁 张润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99)Tc^m-3PRGD_2 SPEC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前行^(99)Tc^m-3PRGD_2平面显像、胸部SPECT/CT显像,并最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7例肺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10例。将肺部病变对99 ... 目的探讨^(99)Tc^m-3PRGD_2 SPEC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前行^(99)Tc^m-3PRGD_2平面显像、胸部SPECT/CT显像,并最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7例肺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10例。将肺部病变对99 Tcm-3PRGD2的摄取灰度与肝脏对比,分为低度增高、中度增高、高度增高;计算病变(L)最高摄取值与对侧正常肺(N)、肝脏(H)、纵隔(Me)、对侧三角肌(Mu)平均摄取值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选取肺良恶性病变各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 37例患者肺部病变对^(99)Tc^m-3PRGD_2摄取均增高,66.67%(18/27)恶性病变高度增高,90.00%(9/10)良性病变轻、中度增高;恶性肺部病变摄取比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均<0.05),以L/N=5.45或L/Mu=4.65为阈值,诊断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77.80%、80.00%、78.4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恶性病变高表达整合素αvβ3,良性病变仅少量表达。结论 ^(99)Tc^m-3PRGD_2 SPEC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_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正接 罗琪 +1 位作者 颜江华 王生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41,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作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报道称利用抗体(Ab@作为组织因子(TF@胞外区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的载体,表达的抗体--截短组织因子(Ab-tTF@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结合肿瘤血管,诱发实体肿瘤组织血管栓塞,导致肿瘤衰退,但是该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本实验旨在研究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GRGDSP,RGD@多肽作为tTF载体所表达的(RGD@3-tTF融合蛋白选择性结合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用3个串联的RGD多肽与tTF合成融合基因(RGD@3-tTF,表达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用镍柱纯化融合蛋白。用RGD-tTF融合蛋白作对照,通过凝血实验和凝血因子Ⅹ(FⅩ@活化实验检测(RGD@3-tTF融合蛋白的凝血活性,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其特异性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的能力。结肠癌裸鼠模型分为3组(每组1只@,肿瘤组织分别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RGD@3-tTF、RGD-tTF融合蛋白、tTF进行荧光染色,免疫荧光实验分析融合蛋白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组织的定位。结果:(RGD@3-tTF融合蛋白保留了组织因子的凝血活性,在Ca2+存在时随着融合蛋白浓度的增加,凝血时间相应缩短,浓度为6μmol/L时,凝血时间为(9.96±0.56@min(与对照组比较,P<0.01@。(RGD@3-tTF融合蛋白的浓度在1μmol/L以上时能有效活化FⅩ,其活化能力与RGD-tTF相似(F=0.147,P>0.05@。同浓度(RGD@3-tTF融合蛋白与整合素αvβ3的结合能力强于RGD-tTF(F=164.81,P<0.01@,当融合蛋白浓度为0.24μmol/L时,(RGD@3-tTF融合蛋白和RGD-tTF融合蛋白的A405nm分别为1.25和0.9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RGD@3-tTF融合蛋白富集于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结论:(RGD@3-tTF融合蛋白在保留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的同时通过高效、特异地结合肿瘤血管标志物整合素αvβ3,选择性地定位在结肠癌裸鼠模型的肿瘤血管上,为发展tTF作为效应因子的结肠癌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多 截短组织因子 融合蛋白 结肠癌 肿瘤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铬合金和金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对龈沟液中AST、ALP、TNF-α和IL-8、GP-x、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亚玲 曹直 占时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2069-2072,共4页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和金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对龈沟液(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80例单个上...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和金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对龈沟液(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80例单个上颌前牙烤瓷全冠修复的患者分为钴铬合金组和金合金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钴铬合金和金合金全冠修复。两组均于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时检测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和GCF量,并检测GCF中AST、ALP、TNF-α、IL-8、GP-x及MDA水平。结果:两组修复前GCF量、GI及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GCF量、GI及PD均明显高于修复前,然而金合金组GCF量、GI及PD均明显低于钴铬合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前GCF中AST、ALP、TNF-α、IL-8、GP-x及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GCF中AST、ALP、TNF-α、IL-8及MDA水平均明显高于修复前,然而金合金组GCF中AST、ALP、TNF-α、IL-8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钴铬合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GCF中GP-x水平均明显低于修复前,然而金合金组GCF中GP-x水平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合金相比于钴铬合金能够明显降低龈沟液中AST、ALP、TNF-α、IL-8及MDA水平、提高龈沟液中GP-x水平,对牙龈的刺激性较轻,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合金 金合金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碱性磷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谷胱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_vβ_3靶向PET探针^(18)F-c(RGDfK)在Cu(Ⅰ)催化体系中的点击合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施玲丽 李剑波 +3 位作者 王成 贾丽娜 汪勇先 张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86-1489,共4页
通过2-叠氮乙基对甲苯磺酸酯的18F-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18F]2-氟叠氮乙烷,并与丙炔酸修饰的c(RGDfK)反应,采用常用的CuSO4/NaVc催化体系,并尝试了CuI(s)和CuI/NH4OH 2种催化体系,通过点击化学方法合成了整合素αvβ3靶向PET探针[18F]... 通过2-叠氮乙基对甲苯磺酸酯的18F-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18F]2-氟叠氮乙烷,并与丙炔酸修饰的c(RGDfK)反应,采用常用的CuSO4/NaVc催化体系,并尝试了CuI(s)和CuI/NH4OH 2种催化体系,通过点击化学方法合成了整合素αvβ3靶向PET探针[18F]氟乙基-1,4-取代1,2,3-三唑c(RGDfK)[18F-c(RGD-fK)].在CuSO4/NaVc的催化下,18F-c(RGDfK)的总合成时间约为60 min,总收率62%(从[18F]F-起计,经过衰变校正).实验结果表明,点击化学方法高效便捷,适于多肽的18F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化学 18F标记 1 3-偶极环加成 叠氮化物 --(RGD)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3PRGD2SPECT显像用于胰腺癌荷瘤裸鼠动物实验及临床转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晓娜 郑堃 +6 位作者 石希敏 贾兵 董诚岩 郑连芳 杜延荣 霍力 李方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6,I0003,共7页
本工作探讨了新型示踪剂99 Tcm-HYNIC-3PEG4-E[c(RGDfK)]2(99 Tcm-3PRGD2)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转化可行性。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PANC-1胰腺癌细胞以及肿瘤组织中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将PANC-1胰腺癌细胞种植于BALB/c裸鼠肩部,... 本工作探讨了新型示踪剂99 Tcm-HYNIC-3PEG4-E[c(RGDfK)]2(99 Tcm-3PRGD2)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转化可行性。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PANC-1胰腺癌细胞以及肿瘤组织中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将PANC-1胰腺癌细胞种植于BALB/c裸鼠肩部,建立合格的动物模型。以联肼尼克酰胺(HYNIC)作为双功能连接剂,采用无亚锡一步法制备99 Tcm-3PRGD2。在0.5~6.0h,每隔0.5h行一次荷瘤鼠99 Tcm-3PRGD2全身平面显像,观察全身分布情况,于肿瘤及健侧勾画感兴趣区(ROI,region of interest),计算肿瘤与本底(T/NT)的比值。对6例胰腺肿瘤患者行99 Tcm-3PRGD2单光子发射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评估对胰腺癌的检出率。结果表明:PANC-1胰腺癌细胞以及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整合素αvβ3。99 Tcm-3PRGD2标记率大于99%。荷瘤鼠显像显示肿瘤对示踪剂摄取好,0.5h时即可见肿瘤显影,1.5h时T/NT达最大值,6.0h时肿瘤仍可清晰显示。99 Tcm-3PRGD2SPECT显像可检出6例患者的胰腺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检出率为100%。99 Tcm-3PRGD2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示踪剂,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99 Tcm-3PRGD2SPECT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新生血管 --(RGD)多肽 SPECT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分子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荣荣 韩明 +1 位作者 程鑫 张仕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利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效果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1mmol/... 目的利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环肽探针(RGD-USPIO)评价核苷组合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效果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1mmol/L核苷组合,对照组加入1640培养液,共同培养48h后加入等量的RGD-USPIO培养6h,行体外MR成像并测量T2WI信号强度。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_νβ_3的表达情况。结果MR扫描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T2WI信号强度分别为241.05±15.36、997.35±4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α_νβ_3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0.22±0.02)倍(t=4.5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蛋白条带较对照组浅,实验组肿瘤细胞整合素α_νβ_3的表达较对照组低(t=11.88,P<0.01)。结论核苷组合通过抑制整合素配体—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MR分子探针RGD-USPIO可简便、准确地评价核苷组合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 核苷组合 整合素ΑΝ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中iNOS、NO、GSH和GSH-PX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志刚 李凯杰 张玲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61-464,467,共5页
目的:了解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a、b组和治疗a、b组,在感染同时给预... 目的:了解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及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a、b组和治疗a、b组,在感染同时给预防a、b组、感染后第6周给治疗a、b组分别以200 mg/kg和400 mg/kg NAC两种剂量灌胃,2次/d。正常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分别在第42天、56天时,治疗组在第56天时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肝脏,观察各组血清和肝组织中NO、GSH的含量及GSH-PX的活性、肝组织中iNOS的活性。结果:日本血吸虫肝病小鼠血清中NO的变化趋势和GSH与肝组织中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预防a组和预防b组肝组织中iNOS活性和NO水平均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P<0.05)。预防a组和治疗a组肝组织和血清中GSH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NAC调节肝组织中iNOS、NO和GSH-PX等指标所达到的水平只与NAC的剂量有关(P<0.05),而与NAC的作用时间及NAC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没有关系(P>0.05)。NAC调节肝组织和血清中GSH的水平与NAC的剂量、作用时间和交互作用均有关(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时,血清中NO和GSH等指标不能反映肝组织中含量。NAC可以改善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内NO的含量i、NOS和GSH-PX活性。这可能是小剂量NAC减缓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病变的早期效果最好的机制之一。但肝组织内NO的含量i、NOS和GSH-PX活性具有一个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半胱 日本血吸虫 一氧化氮合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rAAV2提高卵巢癌细胞体外基因转导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光光 王迪 +1 位作者 唐良振 石文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重组腺相关病毒2(RGD-rAAV2)基因表达系统靶向卵巢肿瘤的能力。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6种卵巢癌细胞株的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整合素(integrin)αvβ3和integrinαvβ5的表达;以及野生... 目的进一步证实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重组腺相关病毒2(RGD-rAAV2)基因表达系统靶向卵巢肿瘤的能力。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6种卵巢癌细胞株的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整合素(integrin)αvβ3和integrinαvβ5的表达;以及野生型腺相关病毒2(wt-AAV2)对上述卵巢癌细胞感染并介导基因转导的能力;通过配体竞争结合实验进一步验证突变体RGD-rAAV2基因转导的特异性。结果wt-AAV2感染不同卵巢癌细胞的能力各有不同;卵巢癌细胞表达HSPG水平差异很大,而80%卵巢癌细胞表达integrinαvβ3或(和)integrinαvβ5;RGD-rAAV2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感染对wt-rAAV2耐受的卵巢癌细胞SKOV-3ip并介导基因的表达,该效果是非HSPG依赖性的。结论RGD-rAAV2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卵巢肿瘤靶向性,为卵巢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 腺相关病毒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RGD/^(125)I-(α_V) ASODN的制备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侵袭力的抑制
20
作者 蔡海东 谯娱 +4 位作者 袁雪宇 杨越华 袁世栋 孙明 吕中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以PEI-RGD(polyethyleneimine-Arg-Gly-Asp)为转染载体的125I-(αV)ASODN投递在体外对HepG2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125I标记整合素αV亚基的ASODN,以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I-RGD为载体制备PEI-RGD/125I-(αV)ASODN复合物,通... 目的:探讨以PEI-RGD(polyethyleneimine-Arg-Gly-Asp)为转染载体的125I-(αV)ASODN投递在体外对HepG2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125I标记整合素αV亚基的ASODN,以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I-RGD为载体制备PEI-RGD/125I-(αV)ASODN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方式转染进入HepG2细胞,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检测复合物对HepG2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1)125I-(αV)ASODN的标记率为(73.78±4.09)%,放化纯度为(96.68±1.38)%,37℃放置48 h后的放化纯度仍>90%,表明其稳定性良好;(2)HepG2细胞对PEI-RGD/125I-(αV)ASODN的摄取于4μl/2μg时达到峰值[(12.77±0.85)%],之后明显降低,故选择2μl/1μg作为PEI-RGD/125I-(αV)ASODN对HepG2细胞的作用剂量;(3)相对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EI-RGD/125I-(αV)ASODN组显著降低了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以PEI-RGD为载体投递125I-(α)ASODN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PEI-RGD) 整合素αV亚基 ASODN 肝肿瘤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