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联性转录与翻译新进展: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翻译 被引量:1
1
作者 甘强 金礼吉 安利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8-720,共3页
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过程是耦联的。通常认为 ,在真核生物中 ,初级转录产物经过加工和修饰成的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 ,翻译才开始 ,也就是说 ,转录与翻译过程并不是耦联的。然而 ,最近Iborra等人用赖氨酸[3 H]以及生物素或BODIPY标... 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过程是耦联的。通常认为 ,在真核生物中 ,初级转录产物经过加工和修饰成的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 ,翻译才开始 ,也就是说 ,转录与翻译过程并不是耦联的。然而 ,最近Iborra等人用赖氨酸[3 H]以及生物素或BODIPY标记的赖氨酸—tRNA对哺乳动物细胞翻译位点进行定位 ,发现细胞核内存在耦联性转录与翻译过程 ,核内翻译产物占细胞总合成蛋白的 10 %~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联性转录 翻译 细胞 生物 真核生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简讯
2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5-35,共1页
人工染色体和高等真核生物的新型通用载体 应用自发复制的环状质粒(用于构建遗传操作载体)可促进细菌和酵母的遗传操作。但在天然的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未发现这种环状质粒分子,且人们在构建真核生物的人工环状DNA载体的尝试上也未获成... 人工染色体和高等真核生物的新型通用载体 应用自发复制的环状质粒(用于构建遗传操作载体)可促进细菌和酵母的遗传操作。但在天然的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未发现这种环状质粒分子,且人们在构建真核生物的人工环状DNA载体的尝试上也未获成功。事实上,迄今为止也尚未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有利于高等真核生物细胞遗传操作的自发性复制载体。因此,人们假定,理想的真核生物载体也许是呈线型的,可模拟一条染色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遗传操作 聚合物加工 真核生物细胞 人工染色体 免疫学 I期临床试验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生物 合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动物学的发展之一——原生动物生物化学
3
作者 沈锡祺 陈英 《生物学教学》 1985年第2期1-4,共4页
一、原生动物的概念原生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微小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不同于细菌、兰绿藻等原核生物,而是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分化出许多细胞小器官(即细胞器)。这样一个单细胞生物,已具有高等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一... 一、原生动物的概念原生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微小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不同于细菌、兰绿藻等原核生物,而是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分化出许多细胞小器官(即细胞器)。这样一个单细胞生物,已具有高等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一切生命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所表现的生命现象。原生动物不仅存在于淡水、海水、盐湖中,而且也存在于动物的消化道、血液中,甚至还存在于植物的浆液和潮湿的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物化学 原生动物学 细胞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交配素 寄生原虫 小器官 生命过程 四膜虫 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人员在弓形虫中发现参与生物合成的新型自噬途径
4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第10期55-55,共1页
自噬通常是一种细胞内降解过程,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植物和人类都高度保守。在弓形虫中,自噬相关蛋白不仅参与弓形虫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且参与弓形虫特有的细胞器-顶质体的生物发生。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 自噬通常是一种细胞内降解过程,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植物和人类都高度保守。在弓形虫中,自噬相关蛋白不仅参与弓形虫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且参与弓形虫特有的细胞器-顶质体的生物发生。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宠物疫病创新团队在弓形虫自噬相关蛋白介导顶质体生物发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噬(Autopha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弓形虫 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真核生物 创新团队 宠物疫病 自噬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佳 刘志锋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介导了HMG和DNA或染色质相关区域的相互作用.现已发现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其中几乎所有HMG都可以通过修饰、弯曲或改变染色质/DNA的结构,促进各种蛋白质因子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来调节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迁移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obility 真核生物细胞 group 生物学功能 分子复合物 染色质 相关蛋白 相互作用 基因转录 结构域 蛋白质 DNA 家族 G蛋白 BMG H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免疫学效应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景锋 邵军军 +1 位作者 常惠芸 郝峰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7-591,共5页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免疫学效应 protein 真核生物细胞 生物学功能 应用 HSP 应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红建 朱金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4-567,共4页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临床应用 基因沉默 真核生物细胞 DNA甲基化 转录水平 遗传稳定 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半胱氨酸残基氧化还原状态与其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岩 秦阳华 沈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5,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在许多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MGB1 蛋白第106位点上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状态与其功能特性密切相关. 1 HMGB1的结构与功能 高...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在许多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MGB1 蛋白第106位点上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状态与其功能特性密切相关. 1 HMGB1的结构与功能 高迁移率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HMG)是一组非组蛋白核蛋白,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细胞中,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细胞核中提纯获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又分为几大家族,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是HMG超家族中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氧化还原状态 半胱氨酸 高迁移率族蛋白 残基 真核生物细胞 非组蛋白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能生产糖蛋白吗
9
作者 肖安庆 刘雄兵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2-62,共1页
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传统的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它首先由核糖体合成,转运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糖基化形成,也就是说合成糖蛋白需要三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糖蛋白的合成... 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传统的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它首先由核糖体合成,转运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糖基化形成,也就是说合成糖蛋白需要三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糖蛋白的合成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合成的。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有如下一段文字:“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1kg细菌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mg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生产方法 糖蛋白 真核生物细胞 基因工程方法 高尔基体 生物学教材 细菌培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10
作者 蔡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组成细胞内膜系统的膜性细胞器之一[1],也是细胞内膜系统的发源地.内质网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不仅具有蛋白质合成、脂质合成、物质运输、信息储存及传递功能,还具有机械支持、糖类代谢和解毒作用.研究...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组成细胞内膜系统的膜性细胞器之一[1],也是细胞内膜系统的发源地.内质网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不仅具有蛋白质合成、脂质合成、物质运输、信息储存及传递功能,还具有机械支持、糖类代谢和解毒作用.研究内质网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生物学行为对了解正常细胞生理功能和肿瘤细胞的病理机理有重要意义,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新靶点 真核生物细胞 细胞生理功能 内质网膜系统 细胞内膜 蛋白质合成 生物学行为 物质运输 传递功能 信息储存 重要意义 病理机理 肿瘤细胞 解毒作用 糖类代谢 细胞 发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原生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旭淼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1引言原生动物是一大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统称,其中自由生活的主要类群包括异养鞭毛虫、纤毛虫和肉足虫(有孔虫和放射虫为代表);它们是生物圈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吞噬营养类群,部分种类具有内共生藻类或功能性叶绿体而进行兼性营养。... 1引言原生动物是一大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统称,其中自由生活的主要类群包括异养鞭毛虫、纤毛虫和肉足虫(有孔虫和放射虫为代表);它们是生物圈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吞噬营养类群,部分种类具有内共生藻类或功能性叶绿体而进行兼性营养。在水环境中,不论是浮游或是底栖生活的原生动物,其生命过程与水体和底质的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各种营养关系与其他生物共同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原生动物的基础研究也为探索真核生物系统进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多样性 细胞真核生物 深海 原生动物 营养类群 生命过程 营养关系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介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自噬降解以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LI YA-HUI HU BO-LI JI GANG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0-1310,共1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一种禽双链RNA病毒,能够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该病引起鸡群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目前,IBDV感染过程的免疫机制还不清楚。IBDV感染细胞后,细胞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一种禽双链RNA病毒,能够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该病引起鸡群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目前,IBDV感染过程的免疫机制还不清楚。IBDV感染细胞后,细胞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包括细胞的自噬降解。选择性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高度保守的自我降解的生物学过程,可以降解细胞内多余或异常蛋白质及细胞器,不仅是细胞抵抗内外应激的重要机制,而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接触性传染病 免疫机制 免疫失败 VP2蛋白 免疫抑制 真核生物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转录组学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吉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0-410,共1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因具有水平传播与经卵(胚胎)传染的特点而被世界各养蚕国家和地区列为蚕种生产的唯一检疫对象。自1857年发现该病原后,世界各地又陆续从家蚕体内分离出多种不同种属的微孢子虫...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因具有水平传播与经卵(胚胎)传染的特点而被世界各养蚕国家和地区列为蚕种生产的唯一检疫对象。自1857年发现该病原后,世界各地又陆续从家蚕体内分离出多种不同种属的微孢子虫。目前被发现或报道的微孢子虫已有150多个属,1 400多个种,而在各地蚕区的蚕种生产中相继发现了40多种(株)微孢子虫。这些形态多样的病原微孢子虫的存在给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不同种属的微孢子虫基因组大小差异悬殊,基因结构复杂,且一些基因与真菌的同源序列高度相似,因而引起昆虫病理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的关注。本课题组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亚热带蚕病防控岗位专家项目经费的资助下,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对家蚕微孢子虫(广东株)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转录组学 细胞真核生物 家蚕微粒子病 基因组大小 蚕种生产 测序技术 检疫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甲基化调控蛋鸡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海艺 谢佳乐 +2 位作者 段晓燕 张立永 刘宇 《北方牧业》 2023年第19期15-16,共2页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最丰富的RNA修饰,是RNA分子腺苷酸第六位氮原子处发生甲基化。Desrosiers等在多种真核生物中都检测到了m^(6)A甲基化的存在。m^(6)A甲基化修饰调节转录、转录后和翻译机制,是存在于真核生...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最丰富的RNA修饰,是RNA分子腺苷酸第六位氮原子处发生甲基化。Desrosiers等在多种真核生物中都检测到了m^(6)A甲基化的存在。m^(6)A甲基化修饰调节转录、转录后和翻译机制,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最丰富的转录组学修饰之一。文章主要对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细胞 甲基化 卵泡发育 转录组学 腺苷酸 翻译机制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细眼虫(Euglena gracilis)核纤层蛋白基因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陈万群 文建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在纤细眼虫(Euglenagracilis)中是否存在核纤层蛋白(lamin)基因,为核纤层蛋白基因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以较为低等生物的核纤层蛋白基因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0010和P0012,以纤细眼虫总DNA为模板进行PCR,PCR产物... 目的:探讨在纤细眼虫(Euglenagracilis)中是否存在核纤层蛋白(lamin)基因,为核纤层蛋白基因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以较为低等生物的核纤层蛋白基因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0010和P0012,以纤细眼虫总DNA为模板进行PCR,PCR产物回收、测序.由于不能获取完整序列,所以据测序结果又设计了P0013和P0014两条中间引物,组成P0010/P0013和P0014/P0012引物对进行PCR,回收产物测序.结果:P0010/P0012、P0010/P0013和P0014/P0012引物对进行PCR分别获得775、400和395bp的特异性PCR产物,对这3种产物分别测序,最终获得了P0010和P0012之间的全序列,共775bp.结论:在纤细眼虫中存在着核纤层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真核生物 纤细眼虫 核纤层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素
16
《园艺与种苗》 CAS 2011年第6期86-86,共1页
钙调素也称钙调蛋白(CaM),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胞质溶胶蛋白,由148个氨基酸组成单条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6.7kDa。钙调蛋白可以与很多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因此影响了细胞功能的方方面面。钙调蛋白参与介导的生命活动进程有炎症反应... 钙调素也称钙调蛋白(CaM),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胞质溶胶蛋白,由148个氨基酸组成单条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6.7kDa。钙调蛋白可以与很多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因此影响了细胞功能的方方面面。钙调蛋白参与介导的生命活动进程有炎症反应、代谢、细胞凋亡、肌肉收缩、细胞内运动、短期和长期记忆、神经生长以及免疫反应等。一些研究者还发现,钙调素可以在细胞核内发挥功能,其可能参与前mRNA的剪切和涮控核糖体聚合及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钙调蛋白 真核生物细胞 相对分子质量 细胞功能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结合 细胞内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A2参与病毒复制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江涛 吉艳红 +3 位作者 王光祥 尚佑军 刘艳红 刘湘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2-595,共4页
关键词 膜联蛋白 病毒复制 细胞真核生物 无脊椎动物 循环 磷脂结合蛋白 细胞总蛋白 原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界学说看真菌的系统分类位置
18
作者 吴人坚 《生物学教学》 1984年第4期2-2,共1页
惠特克(Whittaker)在1969年提出把自然界的生物分成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五界。除了把真菌中的丝壶菌和根肿菌归入单细胞真核生物界以外,其它的真菌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一界。这个分类系统学说在... 惠特克(Whittaker)在1969年提出把自然界的生物分成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五界。除了把真菌中的丝壶菌和根肿菌归入单细胞真核生物界以外,其它的真菌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一界。这个分类系统学说在世界上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学的植物学教科书中,对这个五界学说却未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界学说 细胞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惠特克 原生生物 一界 分类系统 营养方式 壶菌 分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红酵母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尹安伟 路怀灯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5,共2页
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是从海洋泥中分离出来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消化酶及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鱼、虾、贝、海参等经济动物良好的开口饵料,目前已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 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是从海洋泥中分离出来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消化酶及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鱼、虾、贝、海参等经济动物良好的开口饵料,目前已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并推广到了广西、海南、江苏、浙江、山东等十几个省、区。海洋红酵母因具有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无毒、不污染水质、能有效提高苗种质量等特点而备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饲料添加剂 海洋红酵母 应用 细胞真核生物 开发 生理活性物质 水产养殖业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红酵母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发--评《饲料添加剂实用手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4-154,共1页
海洋红酵母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生活在海洋泥中,本身含有十分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鱼、虾及贝类等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海洋红酵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并在我国推广。将海洋红酵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对提升水产动物幼苗存活率... 海洋红酵母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生活在海洋泥中,本身含有十分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鱼、虾及贝类等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海洋红酵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并在我国推广。将海洋红酵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对提升水产动物幼苗存活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提升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是水产养殖行业中良好的饲料添加剂。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红酵母被国内外各大相关企业应用到水产饲料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 细胞真核生物 海洋红酵母 生理活性物质 水产动物 食物来源 企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