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甲苷调控DDR1/PI3K/Akt信号通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任晓艳 方芳 +1 位作者 于玲 王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5-94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AS-Ⅳ干预组、Control+DDR1基因干扰组(sh-DDR1)、AS-Ⅳ+DDR1基因过表达组(AS-Ⅳ+OVE-DDR1)及AS-Ⅳ+OVE-DDR1+PI3K抑制剂组(AS-Ⅳ+OVE-DDR1+LY294002)。AS-Ⅳ干预72 h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DDR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Ⅳ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呈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变化,DDR1、p-PI3K、p-Ak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AS-Ⅳ组相比,AS-Ⅳ+OVE-DDR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AS-Ⅳ+OVE-DDR1组相比,AS-Ⅳ+OVE-DDR1+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AS-Ⅳ能够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DD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黄芪甲苷 盘状结构域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的分离纯化及其对HSC-LX2细胞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孔露平 王秀男 +4 位作者 廖明 张学荣 周怡 张昊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9-600,共2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通过影响HSC的增殖和凋亡来调节肝纤维化[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1 分离纯化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HSC-LX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核糖核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殷丽霞 杨晶晶 +3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 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期预后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M1调控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海鹏 胡军 +3 位作者 姜敏 蔡若南 王俊巧 李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究GOLM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 背景与目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究GOLM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OLM1的表达,并分析肺腺癌组织中GOLM1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及人肺腺癌H460、A549、PG49、H1299细胞系中GOLM1的表达。取对数生长期的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胞未转染)、GOLM1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mall interfering RNA negative control,si-NC)组(细胞转染si-NC)、GOLM1小干扰RNA(GOLM1 small interfering RNA,si-GOLM1)组(细胞转染si-GOL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组[10μmol/L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剂IGF-1处理30 min]和si-GOLM1+IGF-1组(10μmol/L的IGF-1处理30 min后再转染si-GOLM1),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中GOLM1、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BALB/c裸小鼠右侧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组、si-NC组、si-GOLM1组、IGF-1组和si-GOLM1+IGF-1组,每组6只,注射6周后处死裸小鼠,收集肿瘤并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GOLM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GOLM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BEAS-2B细胞比较,人肺腺癌H460、A549、PG49、H1299细胞中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肺腺癌A549细胞中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用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OLM1组肺腺癌A549细胞的吸光度(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GOLM1、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GF-1组肺腺癌A549细胞除GOLM1无显著性变化(P>0.05)外,其余对应指标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si-GOLM1组比较,si-GOLM1+IGF-1组肺腺癌A549细胞的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OLM1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降低,IGF-1组裸鼠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升高(P<0.05)。与si-GOLM1组比较,si-GOLM1+IGF-1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升高(P<0.05)。结论:沉默GOLM1基因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膜蛋白1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 汪海涛 +1 位作者 任艳囡 郑文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血清剥夺模型组、血清剥夺后加不同剂量SKF38393处理组(1μmoL、3μmoL、10μmoL、30μmoL和100μmoL)及1%胎牛血清对照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PC1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同上)SKF38393处理40min,以及以10μmoLSKF38393处理不同时间(5~80min),然后检测PC12细胞的Akt473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PC12细胞分别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50μmoL)、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50μmoL)或PD169316(10μmoL),后再行SKF38393干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结果与剥夺血清组比较,10μmoLSKF38393即可显著增加PC12细胞的活性[(0.58±0.02)vs(0.37±0.01)],并且随着其剂量(30μmoL、100μmoL)的增加PC12细胞活性的增加可更明显[(0.62±0.01)、(0.65±0.0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SKF38393和不同时间的SKF38393处理PC12细胞后磷酸化的Akt和ER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剥夺血清组(P<0.05)。与SKF38393组的PC12细胞活性(0.59±0.01)比较,PD169316组细胞活性(0.41±0.14)无明显差异(P>0.05),但LY294002组(0.33±0.01)和PD98059(0.33±0.03)组细胞活性均更低(P<0.05),提示仅后二者可阻断SKF38393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SKF38393能保护剥夺血清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 SKF38393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TLR4/PI3K/AKT通路对子痫前期大鼠胎盘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克非 夏婷婷 +1 位作者 吴小兰 雷祥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6,共7页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通过Toll样受体4(TLR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子痫前期(PE)大鼠胎盘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木犀草素(40 mg/kg)组、TLR4过表达载体组、TLR4空载组、...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通过Toll样受体4(TLR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子痫前期(PE)大鼠胎盘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木犀草素(40 mg/kg)组、TLR4过表达载体组、TLR4空载组、木犀草素(40 mg/kg)+TLR4过表达载体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L-精氨酸甲酯(LNAME)制备PE模型,以药物分组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妊娠晚期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含量,检测各组大鼠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胎盘组织CD31(血管标志物)阳性细胞比例、胎盘细胞凋亡比例,血清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水平及胎盘组织凋亡相关蛋白、TLR4/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胎盘细胞凋亡比例、血清IL-6、TNF-α及IL-17水平、胎盘组织p-PI3K/PI3K、p-AKT/AKT、TLR4、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胎盘组织CD31阳性细胞比例、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木犀草素+TLR4过表达载体组分别相比,木犀草素组大鼠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胎盘细胞凋亡比例、血清IL-6、TNF-α及IL-17水平、胎盘组织p-PI3K/PI3K、p-AKT/AKT、TLR4、Bax、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胎盘组织CD31阳性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TLR4过表达载体组大鼠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胎盘细胞凋亡比例、血清IL-6、TNF-α及IL-17水平、胎盘组织p-PI3K/PI3K、p-AKT/AKT、TLR4、Bax、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胎盘组织CD31阳性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TLR4空载组大鼠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下调TLR4/PI3K/AKT通路表达,降低PE大鼠平均动脉压,缓解妊娠后期高血压与蛋白尿症状,抑制炎症,增强胎盘血管生成,减轻胎盘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提高妊娠大鼠子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Toll样受体4/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子痫前期 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Ⅰ对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应鹏 王世金 亓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6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6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T-I-L组(25μmol/L)、AT-I-M组(50μmol/L)、AT-I-H组(100μmol/L)、AT-I-H+740 Y-P组[100μmol/L AT-I与50μg/mL 740 Y-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活剂]。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增殖及凋亡;ELISA法测定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OD450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AT-I-L组OD450值(24、48 h)、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AT-I-M组、AT-I-H组OD450值(24 h、48 h)升高(P<0.05),TNF-α、IL-6表达、细胞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AT-I-H组对比,AT-I-H+740 Y-P组OD450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白术内酯Ⅰ改善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PI3K/AKT/NF-κB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关节软骨细胞 炎性损伤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扎格列净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的功能抑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细胞增殖和纤维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雯瑜 吴双成 +4 位作者 张天琛 付莉莉 解良瑜 胡菀芊 郁胜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3-1351,共9页
目的探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抑制剂米扎格列净(MIZA)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作用。方法用蛋白质印迹法、qPCR、免疫荧光染色测定PKD1^(-/-)小鼠和PKD1^(+/+)小鼠肾脏组织、人肾癌旁组织和人ADPKD组织中SGLT1的表达和... 目的探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抑制剂米扎格列净(MIZA)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作用。方法用蛋白质印迹法、qPCR、免疫荧光染色测定PKD1^(-/-)小鼠和PKD1^(+/+)小鼠肾脏组织、人肾癌旁组织和人ADPKD组织中SGLT1的表达和分布。用MIZA处理囊肿衬里上皮细胞OX161和肾小管上皮细胞UCL93,37℃孵育24、48和72 h后通过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100μmol/L MIZA处理OX161细胞48 h后,通过qPCR测定细胞中α1-Ⅰ型胶原蛋白、α1-Ⅲ型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1的mRNA表达量。用犬肾细胞MDCK 3D囊肿形成实验验证MIZA对囊肿形成的作用。通过mRNA-seq数据分析筛选UCL93细胞和OX161细胞、OX161细胞和100μmol/L MIZA处理48 h后的OX161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SGLT1在ADPKD患者和PKD1^(-/-)小鼠多囊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肾脏组织升高(P<0.05,P<0.01),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GLT1主要表达在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在体外实验中,MIZ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多囊肾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3D形成实验表明MIZA抑制了囊肿的形成。mRNA-seq数据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OX161细胞和100μmol/L MIZA处理48 h的OX161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与OX161细胞和UCL93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相同。结论SGLT1抑制剂MIZA可能通过PI3K-Akt、MAPK等通路抑制多囊肾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延缓多囊肾的生长,是ADPKD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葡萄糖共转运体1 细胞增殖 纤维化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磊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是指一组促存活蛋白激酶,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是指一组促存活蛋白激酶,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心肌再灌注时被激活,有强大的心脏保护作用。机械干预(如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处理)和药物干预(如他汀,腺苷,心房钠尿肽等)均能激活RISK信号通路,使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最多达50%。RISK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再灌注时干预的靶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就RISK信号通路的定义、下游效应器以及作用于RISK信号通路的各种干预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欣 陈永祥 张秀芝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维酶素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低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维酶素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低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联合饥饱失常饮食控制法制备CAG模型,连续造模16周。造模16周后,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溶液(50 mg/kg)灌胃,香砂六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12、24 g/kg,每天1次,连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取材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以及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胃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组织TGF-β1、PI3K/p-PI3K和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大鼠一般状况、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高,Gas、SS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血清MTL水平低,Gas、SS水平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胃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GF-β1、PI3K、AKT mRNA表达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胃组织中TGF-β1、PI3K、AKT mRNA表达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I3K/p-PI3K、AKT/p-AKT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I3K/p-PI3K、AKT/p-AKT低(均P<0.01)。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以上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CAG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炎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嘉熙 邓红燕 +2 位作者 纪茗权 赵冰松 刘大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其受体(EPOR)结合引发信号转导,调节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EPO激活贾纳斯激酶(JAK)及其下游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等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调节原始干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其受体(EPOR)结合引发信号转导,调节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EPO激活贾纳斯激酶(JAK)及其下游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等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调节原始干细胞发育、细胞完整性、血管再生和神经发育等。EPO具有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骨折的愈合,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可加快骨的愈合速度。EPO和EPOR在骨髓间质干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等成骨向分化和成骨细胞中,主要通过JAK-STAT、PI3K-蛋白激酶B、MAPK和核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这对于口腔正畸牙移动和颌面外科的牵张成骨等皆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成骨细胞 信号传导通路 贾纳斯激酶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理学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13
作者 张钰佳 马力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HER2-low)与HER2超低表达(HER2-ultra low)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随着HER2表达状态分类的细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作为传统HER2检测手段的检验效能受到挑战,HER2-low存在判读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判读结果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并受空白切片保存时间影响,寻找可提高IHC检验效能和判读准确度的辅助方法以及合理可及的新型HER2检测方式是当前重要的探索方向。在此背景下,HER2-low由于不具有明显稳定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以及缺乏特殊的治疗获益和预后相关性,目前尚不适宜被视作独立的分子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多种乳腺癌致病相关基因被确定,相应药物的研发应用使基因诊断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决策权重提升。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通路)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潜力,临床对于PIK3CA/AKT1/PTEN基因检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初检时间前移成为趋势;检测样本首选肿瘤组织样本,可使用血浆样本作为必要补充,原发肿瘤或复发肿瘤样本检测效力相似,均可酌情选择。BRCA突变是乳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多部指南对于BRCA突变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情况存在细节差异,但总体原则均为根据患者确诊年龄、相关家族史及既往治疗反应选择BRCA突变风险较高和可能从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本文汇总国内外乳腺病理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着重介绍HER2-low与HER2-ultra low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当前检测存在的不足、PAM通路异常乳腺癌的诊疗进展以及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目标人群选择,拟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并从临床医师角度探讨乳腺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学 新技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b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机制研究
14
作者 易腾达 蒋志滨 +4 位作者 李晓刚 崔国宁 裴天丽 杨瑞玲 周静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00-250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身痛逐瘀汤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法建立KOA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对照组、身痛逐瘀汤组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身痛逐瘀汤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法建立KOA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对照组、身痛逐瘀汤组和身痛逐瘀汤+BMSC组。身痛逐瘀汤组给予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汤+BMSC组给予身痛逐瘀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14 d。治疗结束后,检测BMSC的增殖率和凋亡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形态。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1(GAPDH-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2(GAPDH-2)、碱性磷酸酶3(AKP3)、NF-κB、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身痛逐瘀汤组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BMSC增殖率提高、凋亡指数降低(P<0.01),且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增殖率高于身痛逐瘀汤组、凋亡指数低于身痛逐瘀汤组(P<0.05)。身痛逐瘀汤组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TLR2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TLR2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身痛逐瘀汤组(P>0.05)。身痛逐瘀汤组和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GAPDH-1和GAPDH-2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身痛逐瘀汤组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AKP3含量均降低(P<0.05,P<0.01);身痛逐瘀汤组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PI3K、AKT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痛逐瘀汤组身痛逐瘀汤+BMSC组的NF-κ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BMSC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下调TLR2、TLR4、APK3、NF-κB、IL-6和IL-10的表达,上调GAPDH-1和GAPDH-2的蛋白含量,从而增强BMSC的增殖活性,实现对KO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膝骨关节炎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α1和Ⅰ型胶原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