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健祺 李发东 +6 位作者 李俊峰 王宁 乔云峰 李兆 刘洪光 杨广 何新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9-461,共13页
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调节大气CO_(2)浓度和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质量指标。本研究以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究典型地貌土... 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调节大气CO_(2)浓度和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质量指标。本研究以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究典型地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表现为山区(17.34 g·kg^(−1))>山前(11.57 g·kg^(−1))>平原绿洲(10.22 g·kg^(−1))>荒漠(6.69 g·kg^(−1));垂直分布上随土壤深度增加持续降低,从16.08 g·kg^(−1)(0~5 cm)降低至7.91 g·kg^(−1)(40~60 cm)。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海拔、总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pH和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表明,海拔、总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容重和含水量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海拔和pH均通过影响总氮和碱解氮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通过影响容重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地形气候、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可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碳平衡的相关生态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玛纳斯河流域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特征 环境因素 地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及生态风险研究
2
作者 徐炳先 彭雨欣 +3 位作者 李兰海 付帅 冯英香 余杰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8-335,共8页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境质量并甄别诱因,为流域生境改善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2020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InVEST模型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境质量并甄别诱因,为流域生境改善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2020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InVEST模型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和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0年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均值为0.33,整体生境质量较差,防护林的较高退化风险和耕地的广泛分布是区域生境质量较差的主要诱因,高生境质量地类如湿地、水域等面临较高的退化风险。流域内防护林闭合程度低和林网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其景观破碎化最为严重,湿地和水域景观干扰度较高,受人为影响较深。流域内较高生态风险区占比最大,达到37.82%,其与高生态风险区的总和占比超过70%,整体呈现出中部高、边缘低的层叠状分布特征。生境质量与景观生态风险二者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结论]景观格局的分布对区域生境质量和景观生态风险影响较大,未来需要重点针对流域内耕地的合理规划利用、防护林维护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以使其充分发挥效用、湿地与水域等的切实保护,以提高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和降低景观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防护林 生境质量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莉蔓 王雪梅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以及地形、气象因子和人类活动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01—2021年NPP的时空变化... 【目的】探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以及地形、气象因子和人类活动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01—2021年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2001—2021年,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NPP为125.63 g C/(m^(2)·a),2008年最低,为98.80 g C/(m^(2)·a),2016年最高,为163.98 g C/(m^(2)·a),NPP呈年际上升趋势。玛纳斯河流域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呈北部和南部区域低而中部区域高的特征,近63.84%的区域NPP呈增加趋势,其中26.98%的区域NPP显著增加(P<0.05);19.31%的区域NPP显著下降(P<0.05)。NPP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玛纳斯河流域的低山林草区;NPP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各因子对NPP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程>土地利用>降水>坡度>GDP>气温>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其中高程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NPP的影响最大。【结论】玛纳斯河流域NPP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高程、土地利用以及降水对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降水泥沙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马磊业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6期37-39,48,共4页
结合玛纳斯河流域肯斯瓦特水文站1954—2015年降水和泥沙数据,对其近61a降水和泥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肯斯瓦特水文站近61a降水和泥沙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倾向率分别为-15.9mm/10a和-2.47×104t/10a,其中泥沙递减趋势... 结合玛纳斯河流域肯斯瓦特水文站1954—2015年降水和泥沙数据,对其近61a降水和泥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肯斯瓦特水文站近61a降水和泥沙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倾向率分别为-15.9mm/10a和-2.47×104t/10a,其中泥沙递减趋势较为明显,人类活动对泥沙递减影响程度较为明显。研究成果对于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变化特征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斯瓦特水文站 泥沙 降水量 变化特征 倾向率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化配置与对策
5
作者 张凡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也提出新要求。文章旨在探究玛纳斯河流域现状的同时优先保护玛纳斯河流域资源,通过健全水资源利用制度体系、合理运用地下水、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也提出新要求。文章旨在探究玛纳斯河流域现状的同时优先保护玛纳斯河流域资源,通过健全水资源利用制度体系、合理运用地下水、实行二次供水、保护水资源、加强监管工作等对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继而实现玛纳斯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 水资源 合理化配置 二次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禹朴家 徐海量 +2 位作者 乔木 周生斌 刘世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0-1059,共10页
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G 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玛纳斯河流域各土壤类型的分离度指数大多集中在0~3之间,各土壤类型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2)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空间分形结... 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G 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玛纳斯河流域各土壤类型的分离度指数大多集中在0~3之间,各土壤类型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2)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空间分形结构特征客观存在;(3)玛纳斯河流域各土壤类型的斑块形状复杂性差距较大。分维数最大的是草甸盐土,为1.709,土壤斑块的镶嵌结构最复杂。平均形状指数最大的是新积土,为3.684,土壤斑块的长短轴之比较大,斑块形状偏离正方形或圆形的程度较大;(4)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类型多样性指数为3.037,均匀度指数为0.803,表明研究区内各土壤类型的异质性和多样性较高;(5)土壤类型的优势度指数为2.465,斑块密度指数为0.027,表明流域内的土壤是由半固定风沙土等少数几种土壤类型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空间分布 景观指数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颜安 蒋平安 +2 位作者 盛建东 王新军 王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0-414,共5页
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开垦面积最大的人工绿洲,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糖生产基地。该流域受区域母质、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影响,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盐渍土,加之不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传统的灌溉方式使各灌区地下水位日益升高,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接华 王绍明 +4 位作者 曹国栋 夏军 朱宏伟 蒋永超 张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361,共8页
【目的】定量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以下简称玛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深入研究玛河流域盐碱土改良和农业生产耕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考虑玛纳斯河流域干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扇缘带三种主要地... 【目的】定量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以下简称玛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深入研究玛河流域盐碱土改良和农业生产耕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考虑玛纳斯河流域干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扇缘带三种主要地貌类型和植被覆盖的不同,对其上生长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猪毛菜(Salsola spp.)、小叶碱蓬(Suaeda microphyll)四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颗粒组成和有机质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13.0软件对土壤各项物理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从干三角洲到扇缘带,0~100 cm剖面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和有机质逐渐升高;土壤平均容重表现为干三角洲>扇缘带>冲积平原区;颗粒组成干三角洲砂粒含量为58.04%,达到最大,冲积平原区主要以粉粒为主,为56.21%。在立地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和容重均表现出显著性升高;土壤有机质显著性降低。相比对照的空裸地,四种植被类型在0~100 cm剖面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9.03%、8.93%、8.20%、13.18%;土壤平均容重分别降低了13.07%、7.95%、16.48%、2.84%,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70.44%、39.41%、5.63%、14.05%;平均砂粒含量分别降低了35.57%、27.50%、15.97%、17.72%。【结论】玛纳斯河流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在显著差异性;相比空裸地,耐盐盐生植物,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对流域农业垦区盐碱土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地貌类型 植被覆盖 土壤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全面生态重建的新理念 被引量:17
9
作者 潘旭东 杨乐 +1 位作者 张凤华 赖先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1-434,共4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除弃耕地表积盐以及以生物适应环境的新思维等全面生态重建的内部水土开发体系,辅以适宜盐渍化地的耕作、栽培措施,已经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控制,弃耕地已大量收复。对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收复(生态重建)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农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次生盐渍化 弃耕地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水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吕真真 刘广明 杨劲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面域土壤性状调研,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为主,剖面土壤盐分含量呈现底聚分布特征;土壤盐分含量与SO24-、Ca2+离子含量呈...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面域土壤性状调研,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为主,剖面土壤盐分含量呈现底聚分布特征;土壤盐分含量与SO24-、Ca2+离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层土壤盐分阴离子以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SO24-、Ca2+、Mg2+及土壤盐分含量(St)是表征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本研究将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土壤盐渍化 主成分分析 盐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宏锋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郑华 肖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9-1264,共6页
农田生态系统可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及多种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借助GIS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的产品提供、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碳固定、O2释放以及营养物质保持等6项生态系统服... 农田生态系统可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及多种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借助GIS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的产品提供、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碳固定、O2释放以及营养物质保持等6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物质量及价值量的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从1976年的352219.4×104元上升到2005年的767061.5×104元,29年间上升117%。根据两个时段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受人类技术和管理的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提升潜力,其价值占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比例从1976年的7%上升到2005年的39%;而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调节、支持服务功能,从1976年至2005年,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上升43%。玛纳斯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该重视对农田生态系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从而达到干旱区流域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驱动力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姜亮亮 刘海隆 +2 位作者 包安明 任艳群 安小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6-262,共7页
干旱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的1990,2000,2005,2010年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干旱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的1990,2000,2005,2010年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别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计算出8个景观指数,探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优势逐渐减小,耕地的优势逐渐上升,景观多样性升高,优势度下降,趋于分离、破碎化方向发展。(2)人类活动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为耕地,类型转化逐渐由双向转化逐渐趋向于单向转化,草地面积的变化和聚集度指数成线性关系,草地面积每减少1%,聚集度作出减少0.66的响应。(3)降水与气温都有明显的增长,前十年的永久冰川雪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后十年,响应了M-K趋势分析"降雨、气温和径流的突变点都集中在1995年左右"。最后提出需要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水资源配置方案,不能挤占生态用水,要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气候 MK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俊峰 盛东 +2 位作者 程晓如 何新林 李江云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3,共4页
在玛纳斯河流域1991—2000年实测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肯斯瓦特断面、红山嘴断面以及蘑菇湖水库、大泉沟水库为代表性站点,采用季节性肯德尔(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对地表水污... 在玛纳斯河流域1991—2000年实测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肯斯瓦特断面、红山嘴断面以及蘑菇湖水库、大泉沟水库为代表性站点,采用季节性肯德尔(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对地表水污染源必须进行有机污染物和含氮有机物的总量控制;对蘑菇湖水库水质管理应加强污染负荷消减力度,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大泉沟水库应该首先考虑控制挥发酚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肯德尔检验方法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地貌单元弃耕地土壤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学涛 李品芳 +1 位作者 侯振安 范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1-1246,共6页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经济带的中心,其内部开垦了新疆面积最大的人工绿洲,同时还是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水土开发利用不当,灌区土壤盐渍化发展,大面积耕地被迫弃耕。盐渍化问题成为除水之外制约绿洲农业...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经济带的中心,其内部开垦了新疆面积最大的人工绿洲,同时还是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水土开发利用不当,灌区土壤盐渍化发展,大面积耕地被迫弃耕。盐渍化问题成为除水之外制约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着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地貌类型 弃耕地 土壤盐分 盐渍化类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东方 张凤华 +2 位作者 孙自武 樊华 潘旭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5-240,共6页
本研究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中下游气温及降水空间变化格局,运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法对玛纳斯河流域气温及降水的周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玛纳斯... 本研究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中下游气温及降水空间变化格局,运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法对玛纳斯河流域气温及降水的周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一个增温趋湿的过程,气温、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0.44℃/10a、11.6 mm/10a;在空间分布上,玛纳斯河流域气温增温幅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年降水则呈现由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相反趋势;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有着明显的9 a周期震荡,并且年平均气温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表现为增加趋势;全年降水存在明显的6 a周期震荡,同时年降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表现为丰水期。研究结果对研究干旱区区域尺度气候变化规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周期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融雪径流与积雪-气象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艳 李杨 张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利用雪盖、径流、气象因子数据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融雪径流特征及其与积雪-气温-降雨的关系。根据地形、植被和积雪分布特征建立了流域分带体系。以2000-2008年3-6月8日合成MODIS积雪产品(MOD10A2)为基础,插值获取流域分带日均积雪面积... 利用雪盖、径流、气象因子数据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融雪径流特征及其与积雪-气温-降雨的关系。根据地形、植被和积雪分布特征建立了流域分带体系。以2000-2008年3-6月8日合成MODIS积雪产品(MOD10A2)为基础,插值获取流域分带日均积雪面积数据。根据天山山区气温-降雨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以肯斯瓦特水文站1995-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数据为数据源,应用DEM递推获取流域分带日均气温、降水数据。定性分析了流域各带气温、降雨和积雪分布特征及其定量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流域积雪面积和径流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低山荒漠草原带3月22号前后,云杉林带4月11号前后,高山高寒草甸带5月14号前后,高山冰雪带6月12号前后气温持续在零度以上;②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43.39%,春季占28.14%,秋冬季降雨偏少,分别为13.04%和15.24%;③各带积雪面积和气温相关性很高,3-6月各带气温逐渐升高,积雪逐渐融化,除高山冰雪带不完全消融外其余分带积雪在此期间全部消融;高山高寒草甸带和高山冰雪带积雪面积和气温呈线性相关;④流域总的积雪面积和径流散点图显示出很好的幂指数相关;不同年,积雪面积与径流关系呈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玛纳斯河流域 融雪径流 积雪 气温 降水 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吉磊 何新林 +2 位作者 刘兵 唐凯 张少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7,共7页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08年气温、降水量及1984—2000年蒸发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流域上游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0 ...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08年气温、降水量及1984—2000年蒸发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流域上游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0 a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总体趋向于暖湿,其中年均气温显著升高,且年内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秋两季增温趋势显著,降水量总体也呈增加趋势,但不够显著,且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2近20 a流域年蒸发量围绕均值1 651.2 mm上下波动,总体呈微小增加趋势;3气温和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发生由低向高的突变,并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滑动平均 小波分析 突变检验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a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东方 任刚 张凤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31-1537,共7页
【目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以干旱区较为明显,而新疆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方法】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线性回归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其1956~201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 【目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以干旱区较为明显,而新疆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方法】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线性回归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其1956~201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结果】近60 a来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一个增温趋湿的过程,增加幅度分别在0.44℃/10 a和12.6 mm/10 a;春、夏、秋、冬四季增温幅度分别为0.50、0.21、0.52和0.52℃/10 a,降水倾向率分别为2.44、3.22、2.76和3.64 mm/10 a;趋势突变检验分析表明: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980s明显的增温过程,突变点在1989年,四季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95、1986、1996和1987年。年降水量突变也发生在1980s后期,四季降水量M-K检验表明秋冬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3和1997年,春夏没有发生突变。【结论】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及预测干旱区年际及季节气候变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 气候变化 玛纳斯河流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a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磊 张丽 王新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14-1922,共9页
【目的】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重建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绿洲区近4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定量分析变化... 【目的】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重建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绿洲区近4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定量分析变化的状态与趋势。【结果】1975~2015年,研究区内占主导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始终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研究时段末期,耕地成为研究区面积最大的地类。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状态与趋势指数从初期的0.48增至末期的0.62,整体为0.75,面积净变化指数和综合变化指数均为先减小后增加,但仍未达到研究初期水平。各地类在研究时段内均呈现阶段性非平衡态势,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在研究时段中期和末期呈极端不平衡态势。【结论】近40 a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的迅速扩张和林地、草地的减少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整个时段内,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总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四个子时段呈现由准平衡状态向极端不平衡状态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绿洲 状态与趋势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子对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泽 颜于川 +1 位作者 蒋平安 颜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79-1886,共8页
[目的]了解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的植被类型及水分特征,为该地区作物种植及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内玛纳斯灌区和莫索湾灌区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布设采样点和室内分析技术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土壤质... [目的]了解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的植被类型及水分特征,为该地区作物种植及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内玛纳斯灌区和莫索湾灌区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布设采样点和室内分析技术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土壤质地、种植作物、地形等不同因子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沙壤土、粉壤土、粘壤土农田0~20 cm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12.05%、14.19%和16.09%;20~40cm层分别为13.13%、15.51%和17.41%.棉花地、酿酒葡萄地、玉米地0~20 cm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14.32%、11.09%和18.35%;20 ~40 cm层分别为15.22%、12.87%和20.01%.沙漠边缘、冲积洪积扇上、中、下部农田0~20 cm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11.73%、13.93%、14.29%和17.08%;20 ~40 cm层分别为12.92%、15.95%、16.31%和18.56%.海拔400m以下、400 ~500 m和500~700 m农田0~20 cm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10.63%、14.45%和15.85%;20 ~40cm层分别为11.20%、15.74%和17.48%.[结论]不同质地农田土壤水分含量大小顺序为:粘壤土>粉壤土>沙壤土;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状况表现为:玉米地>棉花地>酒葡萄地;不同地形部位农田土壤水分含量状况表现为:冲积洪积扇下部>冲积洪积扇中部>冲积洪积扇上部>沙漠边缘,且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因子条件下的农田0~20 cm层土壤水分含量均小于20~40 cm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农田 因子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