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S证据理论的雷达工作模式特征层融合识别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星 王志鹏 +3 位作者 呙鹏程 周东青 杜文红 王超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0,共6页
日趋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对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单平台工作模式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多平台协同背景下基于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雷达工作模式特征层融合识别算法。该算法运用隶属度函数获得基... 日趋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对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单平台工作模式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多平台协同背景下基于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雷达工作模式特征层融合识别算法。该算法运用隶属度函数获得基本信任赋值,根据Dempster合成规则,首先对多平台侦收的同一参数数据进行多平台参数内融合,然后进行参数间融合获得合成信任度,最后依据工作模式判定规则识别雷达工作模式。通过仿真实验,多平台融合识别算法的识别率较单平台识别方法平均提高了27%,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识别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 特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和SAR遥感图象特征层融合分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秀兰 钱国蕙 贾晓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空间遥感TM图象和SAR图象信息的特征层融合应用于地物分类,提出了一种结合Markov随机场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源遥感图象迭代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与现有的基于Markov模型的分类器相比具有无须假设条件概率密度... 针对空间遥感TM图象和SAR图象信息的特征层融合应用于地物分类,提出了一种结合Markov随机场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源遥感图象迭代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与现有的基于Markov模型的分类器相比具有无须假设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模型的优点;与BP神经网络分类器相比,由于其考虑了类别标号的空间相关性,提高了分类精度;有别于传统的上下文分类器:它是通过迭代过程来实现分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图象 分类 特征层融合 SAR 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二代Curvelet和2D Log-Gabor滤波器的多模特征层融合识别方法
3
作者 晏国淇 张新曼 +3 位作者 王栋 刘杨 许学斌 田中民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50,共4页
针对单模生物特征识别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干扰、识别率低且无法达到零错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代Curvelet和2DLog-Gabor滤波器的人脸与虹膜特征层融合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二代曲波变换提取人脸特征,用2DLog-Gabor幅值法提取虹膜特征... 针对单模生物特征识别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干扰、识别率低且无法达到零错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代Curvelet和2DLog-Gabor滤波器的人脸与虹膜特征层融合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二代曲波变换提取人脸特征,用2DLog-Gabor幅值法提取虹膜特征,通过PCA降维单模特征向量,在特征层进行融合,通过SVM分类识别融合特征向量.在ORL人脸库和CISIA虹膜库构成的多模生物特征库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正确识别率能达到100%,较单模人脸、单模虹膜识别方法的识别率均提高3.33%,为多模生物特征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Curvelet 2D LOG-GABOR 特征层融合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和近红外光谱特征层融合的食用油MUFA和PUFA含量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双 王杰 +3 位作者 俞雅茹 涂斌 郑晓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164,共7页
针对食用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快速检测问题,研究探索应用拉曼(Raman)和近红外(NIR)光谱以及特征层数据的融合,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建立食用油MUFA和PUFA含量预测模型。重点研究各种预处理算法对模型... 针对食用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快速检测问题,研究探索应用拉曼(Raman)和近红外(NIR)光谱以及特征层数据的融合,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建立食用油MUFA和PUFA含量预测模型。重点研究各种预处理算法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提取Raman和NIR光谱的特征波长,应用网格搜索(GS)算法选取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的参数组合(C,g)值,分别建立基于拉曼和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波段的SVR预测模型;建立基于特征层的多源光谱融合的SVR预测模型。试验表明,基于特征层融合建立的Raman-NIR-SVR模型能够实现食用油MUFA和PUFA含量的快速预测,且预测效果更优。其中预测MUFA含量的SG15-ALS-Nor-CARS-MSC-CARSSVR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为0.977 3,与单光谱中最优含量预测模型相比增加了2.43%;而预测PUFA含量的MA11-air PLS-Nor-CARS-MSC-CARS-SVR模型的预测集R2为0.993 0,比较最优单光谱数据建立的SVR模型增加了2.57%。结果表明,采用特征层融合方法建立的含量预测模型的综合性能优于基于单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特征层融合 支持向量机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跨层特征融合的抛洒风险车辆检测方法
5
作者 何永福 谢世维 +1 位作者 于佳禄 陈思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面对货运车辆抛洒风险检测的难题,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抛洒风险关键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特征跨层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提出面向货运车辆的抛洒风险检测方法(SRVDNet).骨干网络引入大核可选择性感受野机制,增强网络对货运车辆抛洒风险特征的... 面对货运车辆抛洒风险检测的难题,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抛洒风险关键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特征跨层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提出面向货运车辆的抛洒风险检测方法(SRVDNet).骨干网络引入大核可选择性感受野机制,增强网络对货运车辆抛洒风险特征的学习能力.颈部网络引入聚集-分发特征融合机制,实现特征跨层融合,为检测头提供丰富的车厢类型、篷布边缘细节纹理、货物轮廓形状等信息.采用真实的高速公路货运车辆数据集,验证所提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RVDNet表现出更优的性能,检测精度达到81.5%,与YOLOv5、 YOLOv6、YOLOv8、RT-DETR、PP-YOLOE、YOLOv9等车辆检测SOTA方法相比,mAP@0.5分别提升了3.70%、3.09%、2.86%、1.37%、1.41%、2.00%,且模型参数量相对较小,检测速度较高,有效提升了在货物装载不规则、少量货物和满载货物等场景下的抛洒风险识别能力,有助于抛洒物的源头治理,增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的识别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抛洒风险检测 目标检测 车辆检测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中台山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层序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6
作者 郑超 邱玉超 +5 位作者 文龙 李楠 吴长江 张晓丽 陈双玲 袁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川中中台山地区须三下亚段(须三下)层序构成差异性明显、河流相砂体横向变化较快,层序地层划分较为困难,进而影响优质储层的识别与刻画。为此,基于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中台山地区须三下层序特征,圈定不同朵页体的分布范围,对储层... 川中中台山地区须三下亚段(须三下)层序构成差异性明显、河流相砂体横向变化较快,层序地层划分较为困难,进而影响优质储层的识别与刻画。为此,基于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中台山地区须三下层序特征,圈定不同朵页体的分布范围,对储层有利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川中中台山地区须三下地层沉积继承了须二上亚段的地层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洼中隆的缓坡古构造背景,共识别出3期层序界面和2期湖泛面;致密砂岩储层矿物组分主要为岩屑和长石,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微裂缝为主;岩性组合主要有厚层砂岩组合、厚层砂夹薄层泥岩组合和厚层泥夹薄层砂岩组合三大类;结合高产井具有断裂、裂缝、储层发育,位于构造相对高部位的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类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特征 预测 须三下 中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层特征对齐的知识蒸馏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泽阳 张宏伟 +2 位作者 王子珍 彭晴晴 魏文豪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199,207,共8页
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是为在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上高效执行物体检测任务而设计的。因检测性能有限,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特征对齐的知识蒸馏方法。为有效保留原始数据中的知识,引入将教师和学生模型的多个中间层知识纳入其中的蒸馏指标... 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是为在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上高效执行物体检测任务而设计的。因检测性能有限,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特征对齐的知识蒸馏方法。为有效保留原始数据中的知识,引入将教师和学生模型的多个中间层知识纳入其中的蒸馏指标,根据训练过程中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中间层特征的差异,纳入了对齐加权因子。该方法能让学生模型从教师模型的中间层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利用提炼出的知识对现有模型进行了增量训练,避免训练多个独立模型的资源开销。通过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实验比较,该方法在降低模型计算和存储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实验分析表明,在YOLO模型基础上提出的多层特征对齐蒸馏算法经COCO2017数据集验证,将学生模型的检测精度从33.3提升到40.7,有效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蒸馏 YOLO算法 特征对齐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SSDLite的光伏组件缺陷检测
8
作者 项新建 汤卉 +3 位作者 肖家乐 王世乾 张颖超 王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9-675,共7页
为了应对光伏组件缺陷检测中人工检测速度缓慢以及使用YOLO等深度学习模型时速度较慢且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DLite的多层特征融合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MobileNetV2作为SSDLite模型的骨干网络,并从中提取3个不同层... 为了应对光伏组件缺陷检测中人工检测速度缓慢以及使用YOLO等深度学习模型时速度较慢且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SDLite的多层特征融合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MobileNetV2作为SSDLite模型的骨干网络,并从中提取3个不同层次的特征层进行特征融合。针对不同缺陷的尺寸特点,对模型中的先验框的大小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在MobileNetV2的瓶颈结构中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相比传统的SSDLite模型,该文模型平均精度从65.8%提高至72.4%,虽然速度略微下降,但已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SSDLite 特征融合 MobileNet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冠层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赵后秀 郝先哲 +6 位作者 石峰 李军宏 梁琪 王潭刚 田立文 罗宏海 王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4,共9页
【目的】研究有机液体肥对新疆南疆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塔河2号为参试品种,以单施化肥棉田为对照(CK),设置有机液体肥处理(T_(1)、T_(2)、T_(3)、T_(4)、T_(5)),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株高、主茎叶片... 【目的】研究有机液体肥对新疆南疆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塔河2号为参试品种,以单施化肥棉田为对照(CK),设置有机液体肥处理(T_(1)、T_(2)、T_(3)、T_(4)、T_(5)),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提高了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与地上部生物量。当籽棉产量达到6000 kg/hm^(2)以上时,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较CK分别增加1.3~10.3 cm、2.0~2.3片、1.7~2.9、5.6~9.3°,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重较CK分别增加了1.3~25.7和0.1~44.5 g/株。且当籽棉产量超过6000 kg/hm^(2)时,籽棉产量、单铃重、总铃数较CK分别增加了17.2%~31.9%、15.5%~28.8%和3.5%~10.1%。此外,与CK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还提高了棉花上半部纤维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能够改善棉花冠层结构,促进干物质积累,增产提质,且成本低,易操作,适合新疆南疆棉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有机液体肥 品质 产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和多尺度通道注意力的单幅图像去雾网络
10
作者 孙航 付秋月 +3 位作者 李勃辉 但志平 余梅 万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11-3726,共16页
近年来,基于U型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去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大多数基于U型结构的去雾网络将编码层特征直接传递到对应尺度的解码层,忽略了不同层次特征信息的有效利用.此外,去雾网络中广泛使用的通道注意力受感受野的限制,没... 近年来,基于U型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去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大多数基于U型结构的去雾网络将编码层特征直接传递到对应尺度的解码层,忽略了不同层次特征信息的有效利用.此外,去雾网络中广泛使用的通道注意力受感受野的限制,没有充分地利用上下文信息,从而对通道权重的学习起负面作用,使得重构的清晰图像不够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和多尺度通道注意力的去雾算法.具体来说,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模块利用编码层的多尺度跨层特征学习层级权重,然后将这些跨层特征聚合传递到对应解码层,从而减少了去雾网络重构清晰图像过程中的特征稀释.此外,为了挖掘对于去雾网络非常重要的特征通道信息,本文设计了多尺度通道注意力机制,利用不同空洞率的空洞卷积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形成一个多尺度上下文并行学习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可以更有效地为去雾网络的特征分配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去雾算法在4个公开的数据集上相比现有的12种去雾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视觉效果.本文的代码已上传至https://github.com/bohuisir/AAF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注意力特征交互 特征稀释 多尺度通道注意力 空洞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和模板更新的孪生网络跟踪算法
11
作者 吴国瑞 王峰 李杰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85,共8页
针对现有孪生网络跟踪算法仅使用主干网络最后一层的特征进行相似度匹配,以及缺少有效模板更新策略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自适应模板更新的孪生网络跟踪算法。首先,结合深度过参数化卷积设计非填充单元,提取更深层的前景特征... 针对现有孪生网络跟踪算法仅使用主干网络最后一层的特征进行相似度匹配,以及缺少有效模板更新策略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自适应模板更新的孪生网络跟踪算法。首先,结合深度过参数化卷积设计非填充单元,提取更深层的前景特征和语义背景;然后,设计新的全局-局部特征融合模块,充分聚合浅、中层特征的全局和局部信息,捕获丰富的浅层外观特征和中层过渡特征;最后,采用自适应模板更新机制在线更新模板。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公开数据集上对所提算法进行详尽评估,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OTB2015和VOT2018数据集上的精确度分别达到0.878和0.588,GOT10K数据集上平均重叠率达到0.526,优于其他主流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孪生网络 计算机应用 特征融合 模板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域浅层特征引导下雷达有源干扰多模态对比识别方法
12
作者 郭文杰 吴振华 +3 位作者 曹宜策 张强 张磊 杨利霞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4-1018,共15页
在雷达有源干扰识别任务中,如何实现多域浅层特征与时频域深层网络特征的稳健联合,并在极端小样本下维持高干扰识别准确率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域浅层特征引导下雷达有源干扰多模态对比识别方法。在充分提... 在雷达有源干扰识别任务中,如何实现多域浅层特征与时频域深层网络特征的稳健联合,并在极端小样本下维持高干扰识别准确率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域浅层特征引导下雷达有源干扰多模态对比识别方法。在充分提取有源干扰多域浅层特征基础上,设计优选单元自动选择有效特征,生成对应含有隐式专家知识的文本模态。将文本模态与时频变换图像分别输入文本和图像编码器,构建多模态特征对并映射至模态对齐高维空间中,利用文本特征作为锚点,通过对比学习引导同类干扰的时频图像特征聚合,以优化图像编码器表征能力,实现干扰识别特征类内更聚集、类间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深浅特征直接联合,所提引导式联合方法可以实现特征差异处理,从而提高识别特征判别力和泛化力。且在极端小样本条件(每类干扰训练样本为2~3个)下,所提识别方法较先进对比方法的准确率提升9.84%,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有源干扰识别 极端小样本 多域浅干扰特征 多模态 监督对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日温度变化特征及冠层混合模式分析
13
作者 张林萱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3期132-133,136,共3页
本研究旨在测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林(DBF)和常绿落叶阔叶林(MBF)3种森林冠层温度日温度变化特征,并研究影响温度变化的冠层结构特征,以及冠层填充方式及树冠形态的比较。经研究可知,3种林型日温度排序为MBF>... 本研究旨在测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林(DBF)和常绿落叶阔叶林(MBF)3种森林冠层温度日温度变化特征,并研究影响温度变化的冠层结构特征,以及冠层填充方式及树冠形态的比较。经研究可知,3种林型日温度排序为MBF>DBF>EBF,在日温度变化趋势中,DBF的热环境波动较大,而EBF和MBF的热环境相对稳定。由于“混合效应”MBF较DBF和EBF树冠体积与树冠表面积更大、冠层填充度更高、光照利用率更佳,树冠面积、树冠体积、生长空间竞争指数、生长竞争指数、树种多样性、叶面积、胸径和树高显著影响森林热环境和降温效果。此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热舒适景观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日温度 林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矮生型西葫芦品种冠层源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逢进 温祥珍 +5 位作者 李亚灵 王晓民 李灵芝 刘秀丽 刘庆华 韩丽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1-837,共7页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库特征的影响,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LAI较低,漏光损失大,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中密度下,不同生育期LAI较高,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矮生品种最大为3.3,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矮生品种为13.2%,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 2、736.9g.m 2,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 2、333.0 g.m 2,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高密度下,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LAI下降较快,漏光损失大,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密度 特征 源库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层序地层格架与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毛立华 钟建华 +3 位作者 李卫兵 王志宝 崔秀敏 傅良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川东断褶带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进行了高频层序分析、沉积相预测和有利储集带预测。将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0个五级层序;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和1... 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川东断褶带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进行了高频层序分析、沉积相预测和有利储集带预测。将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0个五级层序;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和19个五级层序。在三级层序的层面上,论述了层序特征,进行了沉积相预测;该区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隙,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相控性,高能环境下的颗粒灰岩经白云化形成的孔隙远高于低能环境下地层的孔隙;鲕滩和生物礁基本上都经历了较好的暴露和溶蚀,一般孔隙发育较好;斜坡、陆棚、泻湖及潮坪多发育高放射性的泥岩,孔隙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沉积相 有利储集带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多层特征和ELM的交通标志识别 被引量:30
16
作者 孙伟 杜宏吉 +2 位作者 张小瑞 赵玉舟 杨翠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49,共7页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仅利用端层特征进行分类导致特征不全面,以及交通标志识别中计算量大、时间长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层特征表达和极限学习机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利用CNN网络提取多层交通标志特征图;采用多尺度池化操作,将提取出的各层特...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仅利用端层特征进行分类导致特征不全面,以及交通标志识别中计算量大、时间长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层特征表达和极限学习机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利用CNN网络提取多层交通标志特征图;采用多尺度池化操作,将提取出的各层特征向量联合形成一个具有多尺度多属性特征的交通标志特征向量;使用极限学习机分类器准确快速地实现交通标志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准确率,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特征 多尺度池化 交通标志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柿树篱形冠层特征及整形修剪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先明 秦仲麒 +6 位作者 涂俊凡 杨夫臣 朱红艳 伍涛 刘政 杨立 程寅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44-46,共3页
为了研发适宜机械进入柿园操作的栽培新模式,创制了一种甜柿树篱形新树形,提出了配套整形修剪技术,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树篱形种植行株距为(4.0~3.5)m×(0.8~1.2)m,主干高为0.45~0.50 m,中心树干高为3.0~3.5 m,树冠高度3.5~4... 为了研发适宜机械进入柿园操作的栽培新模式,创制了一种甜柿树篱形新树形,提出了配套整形修剪技术,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树篱形种植行株距为(4.0~3.5)m×(0.8~1.2)m,主干高为0.45~0.50 m,中心树干高为3.0~3.5 m,树冠高度3.5~4.5 m;中心干上着生20~25个结果枝组,呈螺旋形分布。叶面积指数为4.0~5.0,树冠覆盖率为60%~65%,树篱宽度1.8~2.2 m,通过立架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树墙,故名“树篱形”。甜柿树篱形的树体结构简单,早期产量高,果品质量优,整形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篱形 特征 整形 修剪 甜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层配置特征对砂滤池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建锋 张栋喆 +3 位作者 周超 王小 杨宏伟 解跃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741,共5页
滤料粒径、层厚和颗粒分布等滤层配置特征,是保证滤池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际应用构造了三种典型的模拟滤层,进行系统的过滤对比试验,研究滤层构造特征对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均质滤料滤层在水头损失增长率、滤后水平... 滤料粒径、层厚和颗粒分布等滤层配置特征,是保证滤池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际应用构造了三种典型的模拟滤层,进行系统的过滤对比试验,研究滤层构造特征对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均质滤料滤层在水头损失增长率、滤后水平均浊度、颗粒物截留效果、滤层产水率以及过滤性能指标F值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滤后水颗粒物截留效果主要决定于滤层厚度,与滤层厚径比L/d值没有相关性;砂滤层对于水中2-5μm之间的颗粒物截留效果差;"细粒径、浅滤层"的滤层配置尽管避免了过滤末期浊度值的上升,但存在水头损失增长率大、滤后水平均浊度高、残留颗粒总数大等弊端,采用"深滤层、均质滤料"的滤层配置方式应是今后水厂滤池设计和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过滤性能 颗粒物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豆与芦苇农田冠层光谱特征研究——以辽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储晓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对辽河三角洲遥感实测的42个水稻、15个芦苇和15个大豆野外冠层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光谱水稻〈芦苇〈大豆;一阶微分平均光谱水稻、芦苇和大豆形态相近,528nm处水稻〈芦苇〈大豆,700~760nm间水稻〈芦苇〈大豆,水稻存在705nm处波峰... 对辽河三角洲遥感实测的42个水稻、15个芦苇和15个大豆野外冠层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光谱水稻〈芦苇〈大豆;一阶微分平均光谱水稻、芦苇和大豆形态相近,528nm处水稻〈芦苇〈大豆,700~760nm间水稻〈芦苇〈大豆,水稻存在705nm处波峰、715nm波谷和728nm波峰,而芦苇仅有725nm处波峰,大豆仅有705nm处波峰;二阶微分平均光谱360~963nm间水稻、芦苇和大豆形态相近,且差异主要表现在1086~1150nm处,1086~1113nm间水稻和芦苇为单峰,大豆为双峰,1113~1150nm间水稻、大豆为单峰,芦苇为双峰.并探讨了水稻、芦苇和大豆一阶微分光谱与二阶微分光谱中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对区分三者的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芦苇 大豆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赛力汗·赛 陈传信 +4 位作者 薛丽华 张永强 雷钧杰 陈兴武 王志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目的]研究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为北疆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滴灌参考指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不同滴灌量处理,研究滴灌后土壤含水量时空扩散特征,离滴灌带不同距离麦行土壤含水量在... [目的]研究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为北疆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滴灌参考指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不同滴灌量处理,研究滴灌后土壤含水量时空扩散特征,离滴灌带不同距离麦行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生育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冬小麦冠层特征响应。[结果]在不同时段0~20cm表土层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且随滴灌量的增加而趋于缓和;滴灌方式20~80cm土层为主要储水层;滴灌量为2475m^3/hm^2滴灌后远离滴灌带麦行土壤水分补充极少,该趋势在表土层更加明显;通过增加滴灌量使水分更早向远管麦行扩散;滴灌量低于3750m^3/hm^2进入扬花期后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5.0%,滴灌量低于3150m^3/hm^2进入灌浆期后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接近10%,不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总叶面积指数近管麦行较远管麦行高水处理增加9.50%,中水处理增加7.40%,低水处理增加5.72%;不同处理冬小麦倒三节茎粗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高水近管麦行为0.210cm,低水远管麦行为0.182cm。[结论]北疆冬麦区随滴灌量降低土壤水分明显下降,影响了小麦叶面积、株高、穗长、茎粗等个体生长发育;冬小麦返青后滴灌量3750m^3/hm^2缩小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土壤水分差异,减少远离滴管带麦行土壤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滴灌量低于3150m^3/hm^2北疆冬小麦种植区扬花期后0~60cm土层会出现水分亏缺,显著影响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冬小麦 滴灌量土壤水分 特征 不同麦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