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小群 张偌瑜 +2 位作者 徐学文 管云枫 缪朝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获得具有较高纯度和酶活性的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为进一步对其功能及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进行Nmnat1表达的条件优化,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酶联荧光法测定酶活性。结果 B... 目的获得具有较高纯度和酶活性的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为进一步对其功能及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进行Nmnat1表达的条件优化,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酶联荧光法测定酶活性。结果 BL21-CondonPlus (DE3)-RIL为适宜的宿主菌,优化的蛋白表达条件为:在2×YT培养基(37μg/ml氯霉素和75μg/ml卡那霉素)中于28℃、0.5mmol/LIPTG(isopropyl 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8h。纯化获得的Nmnat1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和酶活性。结论适宜的宿主菌对Nmnat1蛋白的高效表达至关重要,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后可获得大量具有较高纯度和酶活性的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转移 表达 纯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宁宁 马玲君 +4 位作者 康静依 娄烁 梁元晶 翁静 马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N-methyltransferase, NNMT)利用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将烟酰胺转变为1-甲基烟酰胺。NNMT在肝脏组织、脂肪组织和某些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特定细胞中也呈...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N-methyltransferase, NNMT)利用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将烟酰胺转变为1-甲基烟酰胺。NNMT在肝脏组织、脂肪组织和某些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特定细胞中也呈现表达增加的趋势,因而国内外对NNMT的关注度上升。本文概述了NNMT在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耐药性、凋亡、自噬等方面的作用,并对相关上下游的分子通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N-甲基转移 S-甲硫氨酸 转移 耐药性 分子通路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2A平衡与肝细胞癌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子涵 熊婷 +3 位作者 熊晓丽 卢子贤 周志刚 涂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2-1239,共8页
肝细胞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癌症,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晚期.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酶,可以通过催化甲酼氨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结合,促进生物甲基供体S-腺苷甲酼氨酸(SAMe)的生物合成.正常肝细胞中MAT1A与MAT2A... 肝细胞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癌症,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晚期.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酶,可以通过催化甲酼氨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结合,促进生物甲基供体S-腺苷甲酼氨酸(SAMe)的生物合成.正常肝细胞中MAT1A与MAT2A存在动态平衡,共同维持细胞内SAMe稳态;肝细胞癌中MAT1A转变成MAT2A,会使SAMe生物合成减少,为癌细胞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故MAT1A表达降低而MAT2A增高.因此,促进MAT2A向MAT1A转化,进而提高MAT1A/MAT2A的比值可能成为治疗肝细胞癌的关键靶点之一.本文就MAT1A/MAT2A平衡在肝细胞癌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寻找肝细胞癌防治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转移1A 甲硫氨酸转移2A 肝细胞癌 平衡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筛查确诊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症5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张志蕾 孙云 +3 位作者 王彦云 马定远 程威 蒋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症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发现的5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22万例新生儿筛查中发现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5例,发病率为1/4...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症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发现的5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22万例新生儿筛查中发现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5例,发病率为1/44000.5例患儿中,3例血甲硫氨酸在70~150μmol/L之间.基因检测2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例随访至今预后良好,另2例血甲硫氨酸持续>500μmol/L;予以特殊饮食治疗,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和肝功能异常,1例伴有微缺失综合征,发育落后.结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可通过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结合基因检测而早期诊断,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甲硫氨酸转移Ⅰ/Ⅲ缺陷 MAT1A基因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5
作者 杨培 周蕾 +3 位作者 牛鑫月 周恒兵 刘香艳 雷昌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脊柱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主要由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两个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1]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IVD的不断老化,会出现椎体骨...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脊柱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主要由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两个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1]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IVD的不断老化,会出现椎体骨质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不平衡等,使得IVD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最终会导致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IDD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异常机械负荷等多种病理因素参与了IDD的发展[2]。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IRT)家族是一类进化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维持线粒体功能等[3]。SIRT家族蛋白之一的SIRT1能通过去乙酰化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核糖基化等方式修饰靶蛋白,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发生,延缓IVD细胞的衰老。近年来,SIRT1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IDD的一个新靶点,但其调控IDD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对近年来关于SIRT1与ID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线粒体功能障碍 烟酰胺嘌呤二核苷 椎间盘退变 磷脂酰肌醇3激 组蛋白去乙酰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 二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安宁 王磊 +8 位作者 周龙霞 赵丽 王艳华 蔡欣 曹成建 杨程 陈久凯 马文斌 姜怡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L-1Hcy)。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ABCA1、ACAT1 DN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两者比值变化;ELISA-like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化学比色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成功复制了泡沫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Hcy刺激后,ABCA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上升趋势,ACAT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下降趋势,给予100+F+V干预后可逆转上述变化,其中ABCA1 DNA甲基化改变更明显;同时,不同浓度Hcy可使泡沫细胞内DNMTs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增加。结论 ABCA1和ACAT1 DNA甲基化的改变参与了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DNMTs可能起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泡沫细胞 三磷酸-结合转运子A1 酰基辅A 胆固醇酰基转移1 DNA甲基化 胆固醇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低氧状态下AMPK通路通过PPARα调控CPT1c影响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7
作者 苏东玮 皮浩 +2 位作者 方国恩 窦娟 姚真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究在低糖低氧状态下通过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dependent/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调控肉碱脂酰转移酶1c(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CPT1c)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究在低糖低氧状态下通过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dependent/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调控肉碱脂酰转移酶1c(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CPT1c)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正常条件和低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的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分别给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CPT1c的表达,并利用CCK-8法及FACS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合成的PPARα-siRNA转染B-CPAP细胞以敲低PPARα,分别在正常和低糖低氧环境下培养,同样检测上述指标,以验证PPARα对CPT1c的调控作用。构建人CPT1c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PPARα对CPT1c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低糖和低氧条件下培养的B-CPAP细胞中,AMPK、p-AMPK、PPARα、CPT1c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或P<0.01),细胞增殖和凋亡率未有明显改变(均P>0.05);(2)应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低糖低氧组p-AMPK、PPARα、CPT1c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1),但升高幅度仍小于单独加抑制剂后高于正常对照的幅度(P<0.05)。(3)PPARα敲低后,正常条件下培养的肿瘤细胞的AMPK、p-AMPK、PPARα、CPT1c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低糖低氧培养条件下,转染后细胞CPT1c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有显著升高(均P<0.05),但升高幅度仍低于转染后高于正常对照的幅度(P<0.05)。(4)转染过表达PPARα后,空载组双荧光比值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PPARα过表达组双荧光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在低糖低氧状态下,AMPK通路能够通过上调PP ARα促进CPT1c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和维持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乳头状癌 B-CPAP细胞 凋亡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1c 磷酸活化蛋白激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m修饰酶PCIF1调控靶基因ACOT8参与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彭进 王伟宁 +2 位作者 谭智 叶冠男 周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8-376,共9页
背景与目的:最新证据显示N6, 2’-O-二甲基腺苷(N6, 2’-O-dimethyladenosine,m6Am)修饰酶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phosphorylated c-terminal domain-interacting factor 1,PCIF1)可能是胃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 背景与目的:最新证据显示N6, 2’-O-二甲基腺苷(N6, 2’-O-dimethyladenosine,m6Am)修饰酶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phosphorylated c-terminal domain-interacting factor 1,PCIF1)可能是胃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这种新的PCIF1分子机制与胃癌进展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分析PCIF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调控靶基因酰基辅酶A硫代酯酶8(acyl-CoA thioesterase 8,ACOT8)在胃癌进展中的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非胃癌组织中的PCIF1表达,并分析了PCIF1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收集2019年——2021年长沙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89对胃癌组织和匹配的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CIF1表达。在体外实验中,将SNU5细胞分为PCIF1敲低(shPCIF1)组和相应对照(sh-NC)组,将AGS细胞分为载体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和PCIF1过表达(PCIF1)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和transwell法分析了PCIF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此外,在PCIF1过表达的AGS细胞中敲低ACOT8并进行了拯救实验。采用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来测定PCIF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PCIF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并且PCIF1高表达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与sh-NC组相比,sh-PCIF1组的细胞活力、EdU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相比,PCIF1组的细胞活力、EdU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在PCIF1过表达的AGS细胞中,敲低ACOT8的表达可降低细胞活力、EdU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在体内实验中,与NC组相比,PCIF1过表达组裸鼠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PCIF1在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上调。此外,PCIF1/ACOT8轴参与介导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 2’-O-二甲基 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 酰基辅A硫代酯8 胃癌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1基因沉默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黏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熊薇 唐怡 +1 位作者 王娅兰 徐剑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目的探讨单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酶-1[mono(ADP-ribosyl)transferase-1,ART1]基因沉默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携带ART1-shRNA的慢病毒感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将细胞分为实验组(感染ART1-sh... 目的探讨单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酶-1[mono(ADP-ribosyl)transferase-1,ART1]基因沉默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携带ART1-shRNA的慢病毒感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将细胞分为实验组(感染ART1-shRNA慢病毒的CT26细胞),NC-shRNA对照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negative-control-shRNA,NC-shRNA)CT26细胞]及未处理组(未经处理的CT26细胞);RT-PCR检测CT26细胞ART1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RT1、RhoA、integrinβ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细胞基质黏附、运动和侵袭实验观察ART1-shRNA对CT26细胞基质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获得稳定沉默ART1基因的CT26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实验组ART1mRNA和ART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RhoA、integrinβ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细胞黏附、运动、侵袭抑制率分别为70.72%,52.20%和60.00%。结论单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酶-1(ART1)基因沉默可降低CT26细胞的黏附、运动、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ART1沉默后下调RhoA和integrinβ1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基化转移-1(ART1) 慢病毒 结肠癌 黏附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NMNAT1基因的过表达和RNAi重组慢病毒的构建包装和检测
10
作者 赵虹 杨子超 张惊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目的:针对小鼠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同时检测其表达水平和干扰效率,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和实验基础。方法:根据NMNAT1基因信息,用慢病毒载体pLenti6构建三种重组质粒,分... 目的:针对小鼠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同时检测其表达水平和干扰效率,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和实验基础。方法:根据NMNAT1基因信息,用慢病毒载体pLenti6构建三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NMNAT1 cDNA全长、一个针对NMNAT1的小干扰序列和一个用于干扰对照的阴性序列。把这些质粒包装进慢病毒载体,并检测病毒滴度,再用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检测NMNAT1表达量和RNA干扰效率。结果:测序结果证明目的序列正确地插入到载体内。通过qPCR方法鉴定慢病毒包装成功,病毒滴度均为2×108 TU/ml以上。表达NMNAT1的重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该细胞能够高水平表达NMNAT1蛋白,而携带RNAi序列的慢病毒能够显著抑制其表达,干扰效率在70%以上。结论:针对NMNAT1的过表达和RNAi重组慢病毒制备成功,为进一步研究NMNAT1基因的功能和用慢病毒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属 重组 遗传 质粒 遗传载体 烟酰胺单核苷酸转移1 RNA干扰 基因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NAT1缺失对小鼠视网膜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曹瑾 吴彩霞 毛建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9-363,368,共6页
目的探索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缺失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利用NMNAT1^(fl/fl)小鼠与Six3启动子下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Six3-Cre)小鼠杂交,获得NMNAT1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实时荧光... 目的探索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缺失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利用NMNAT1^(fl/fl)小鼠与Six3启动子下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Six3-Cre)小鼠杂交,获得NMNAT1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在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第0、4、10、30天(P0、P4、P10、P30)取材,制作冰冻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测量视网膜厚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受损细胞类型以及检测恢复蛋白和视紫质表达水平。结果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P0时视网膜并没有明显的形态差异,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P4时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视网膜内层和外层中的分层破坏和大规模细胞死亡,基因敲除小鼠P4时距视神经500μm、1000μm、1250μm的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同窝对照小鼠(均为P<0.05),而距视神经1750μm的视网膜厚度尚未受影响(P>0.05);基因敲除小鼠P10时距视神经500μm、1000μm、1250μm、1750μm的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同窝对照小鼠(均为P<0.05)。基因敲除小鼠全部视网膜内外层的退化在P30时几乎完成。此外,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P4时基因敲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10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没有显著差异(P>0.05),基因敲除小鼠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分别减少了约75%、51%(均为P<0.05)。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P4时视网膜几乎不表达恢复蛋白和视紫质(均为P<0.05)。结论NMNAT1缺失主要导致视网膜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损害以及恢复蛋白和视紫质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 双极细胞 无长突细胞 恢复蛋白 视紫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3介导m6A修饰长链非编码RNA THAP7-AS1表达上调促进肺癌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瑜 王彦宏 刘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933,共1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对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有关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且知之尚少,探索与肺癌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效果。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THAP7-AS1已知在胃癌中高表达,但在其...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对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有关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且知之尚少,探索与肺癌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效果。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THAP7-AS1已知在胃癌中高表达,但在其他癌症中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甲基转移酶样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介导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lncRNA THAP7-AS1表达上调促进肺癌发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20例肺癌与对应癌旁组织样本,lncRNA微阵列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肺癌、癌旁组织、肺癌细胞系THAP7-AS1表达,分析THAP7-AS1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其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生存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meRIP)、RNA pulldown实验、RIP实验探究THAP7-AS1的分子调节机制;通过MTS、克隆形成、划痕、Transwell、体内异种移植实验测定各组SPC-A-1、NCI-H129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e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细胞系THAP7-AS1表达升高(P<0.05),对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37],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率、肿瘤大小、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ETTL3介导的m6A修饰能够增强THAP7-AS1表达。与SPC-A-1、NCI-H1299细胞NC组、sh-NC组相比,THAP7-AS1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提高(P<0.05),移植瘤体积、质量增大(P<0.05),sh-THAP7-AS1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THAP7-AS1与Cullin蛋白4B(Cullin 4B,CUL4B)存在特异结合。与SPC-A-1、NCI-H1299细胞Vector组相比,THAP7-AS1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3KC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δ(phosphoinositide-3 kinase-catalytic subunit delta,PI3KCD)、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LncRNA THAP7-AS1通过METTL3介导的m6A修饰稳定表达,与CUL4B结合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样3 N6-甲基 长链非编码RNA THAP7-AS1 肺肿瘤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运动对心肌Nmnat基因敲减果蝇心脏收缩功能和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晓璇 郑澜 +3 位作者 田旭 文登台 林丽容 吴端振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763,共7页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和中老龄期实施运动干预对心脏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Nmnat)基因敲减条件下果蝇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节律、运动能力和生命周期的影响,探讨Nmnat在运动抗心脏衰老中的功能。方法:基因型y[1]v[1];P{y[+t7.7]v[+t1.8]=...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和中老龄期实施运动干预对心脏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Nmnat)基因敲减条件下果蝇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节律、运动能力和生命周期的影响,探讨Nmnat在运动抗心脏衰老中的功能。方法:基因型y[1]v[1];P{y[+t7.7]v[+t1.8]=TRi P.JF03337}att P2处女蝇分别与W1118、hand-Gal4雄蝇杂交,收集F1代Nmnat RNAi/+(Nmnat基因正常表达品系)、hand>Nmnat RNAi(心肌Nmnat基因敲减品系)雌蝇各1600只,两品系均随机分为4组:1周龄平台对照组、1周龄平台运动组、5周龄平台对照组、5周龄平台运动组,每组400只,1、5周龄平台运动组分别于2天龄、30天龄时实施连续5 d,2.5 h/d运动方案,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心脏Nmnat基因表达;应用M-mode心动图检测运动结束后次日果蝇心功能;采用攀爬指数(CI)评定运动能力;统计存活情况。结果:1周龄敲减平台对照组心肌Nmnat的相对表达量较1周龄正常表达平台对照组约下降50%(P<0.001);与正常表达平台对照组相比,同龄敲减平台对照组舒张直径(DD)、收缩直径(SD)增加(P<0.001),缩短分数(FS)下降(P<0.001),收缩间期不齐指数(SIAI)升高(P<0.01,P<0.001);与1周龄敲减平台对照组相比,1周龄敲减平台运动组FS增加(P<0.001),SIAI下降(P<0.05);1周龄敲减平台运动组CI大于同龄敲减平台对照组;与1周龄平台对照组相比,相同遗传背景1周龄平台运动组存活曲线右移、上移,与5周龄敲减平台对照组相比,5周龄敲减平台运动组中位生存期缩短(P<0.05)。结论:Nmnat在维持心脏正常收缩功能和节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较早年龄段运动能有效改善果蝇因Nmnat基因敲减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和收缩间期节律紊乱,延缓增龄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延长果蝇寿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上调Nmnat表达,提高NAD+水平有关,而随年龄增加,NAD+水平降低、能量代谢下降将导致运动干预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转移 规律运动 心脏收缩 心脏节律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