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淹水及排干期土壤性质和微生物变化
1
作者 汪钰芹 《农家科技》 2025年第7期178-180,共3页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模式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连续淹水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退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种植模式...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模式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连续淹水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退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了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等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优化的水分管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水稻可持续种植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淹水期 排干期 土壤性质 微生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再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97-99,共3页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种植领域。探讨了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策略,以及基于现代技...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种植领域。探讨了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策略,以及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结果,分析了其环境友好性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技术 水稻种植模式 产量提高 环境友好性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岳玉波 沙之敏 +4 位作者 赵峥 陆欣欣 张金秀 赵琦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4-1432,共9页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 mg-L-1、8.98 mg-L-1和8.20 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 mg-L-1、0.64 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素流失 磷素流失 径流 渗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水稻种植模式选择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江华 罗明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7,共12页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概率越低;务农劳动力兼业、拥有整地机械、灌溉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务农劳动力通过兼业使劳动时间错峰配置实现劳动力最优利用,最终使农户倾向于种植两季水稻。水田面积与稻农选择两季水稻种植模式呈现倒U型的关系;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比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显著。政府应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应对农业劳动力不足与弱质化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两季水稻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水稻种植模式 农机补贴 农业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梦甜 韩永伟 +3 位作者 尚洪磊 赵欣月 高馨婷 熊向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7-584,共8页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1)3种模式中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农田排水总氮含量最低,为1.94 kg/hm^2,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为3.67 kg/hm^2,常规种植模式最高,为5.87 kg/hm^2.(2)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经济净现值及经济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3 302.53元/hm^2和1.13;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分别为15 310.42元/hm^2和1.06;常规种植模式最低,分别为14 855.92元/hm^2和0.93.(3)在水稻价格上浮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1 218.14元/hm^2和0.86,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及常规种植模式高7 425.26元/hm^2和0.07及7 972.01元/hm^2和0.17.(4)在水稻价格下调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依然最高,分别为16 872.82元/hm^2和0.68,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高6 030.87元/hm^2、0.06和6 715.17元/hm^2、0.15.研究显示,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效应 费用效益 水稻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的水稻种植模式综合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杏 李晶 +2 位作者 于书霞 刘微 胡荣桂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种植模式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筛选并推荐适宜的低碳种植模式,对实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在识别区域主要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核算模式间的碳... 种植模式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筛选并推荐适宜的低碳种植模式,对实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在识别区域主要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核算模式间的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成本,分析通过生产模式转换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和潜力,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的低碳排、高效益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湖北省3个主要水稻种植区20种种植模式间碳排放强度及生产成本差异明显,通过种植模式的调整可实现碳减排。鄂中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中稻-油菜、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中稻-油菜、淹水-烤田-淹水-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鄂东北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低碳种植模式为:中稻-小麦、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种植模式从基准模式向各个区域推荐模式转换过程,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种植模式综合评估和低碳农业发展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减排潜力 减排成本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婧 冯乃杰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6期23-24,共2页
据调查近几年来因氮、磷流失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面积越来越大,这都是因为在农业中过量的施用化肥所导致的,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中对氮、磷的流失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本文将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据调查近几年来因氮、磷流失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面积越来越大,这都是因为在农业中过量的施用化肥所导致的,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中对氮、磷的流失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本文将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控制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祥 李晖 +1 位作者 杨嘉应 赵福林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4期30-30,33,共2页
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其产生污染的原因在于农村种植水稻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磷的大量流失,使其对土壤及水稻造成了污染。针对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磷流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研究对常见种植模... 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其产生污染的原因在于农村种植水稻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磷的大量流失,使其对土壤及水稻造成了污染。针对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磷流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研究对常见种植模式、有机种植模式及绿色蛙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3种种植方法对生态系统条件下氮、磷的影响及造成的产量上的差异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种植方法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主要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特征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润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期126-127,共2页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于工业发展的内容更加重视,而逐渐忽略了农业发展的内容。因此,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方面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稻污染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种植户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使用...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于工业发展的内容更加重视,而逐渐忽略了农业发展的内容。因此,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方面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水稻污染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种植户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使用化肥量较大,而且未能按照水稻种植的方案进行,所以造成非常严重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大量流失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土壤和水稻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特征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娟 《江西农业》 2017年第4S期22-,共1页
土地氮、磷流失在最近几年的表现尤为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化肥过多,氮、磷流失情况受到了水稻种植模式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丘陵区“五代一包”水稻规模种植模式的思考——以湖南涟源市三甲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禹华芳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12期29-30,共2页
介绍了"五代一包"水稻种植模式的产生背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丘陵区 水稻种植模式 “五代一包”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泉市马铃薯-水稻连作模式下水稻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
12
作者 王国友 《农技服务》 2020年第10期13-14,共2页
为摸清福泉市马铃薯-水稻连作模式下水稻氮磷钾三要素的最佳施用量,在道坪镇高平司村进行了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下水稻施用氮磷钾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与水稻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Y=332.01+7.377X 1+5.2279X 2+7.0823X ... 为摸清福泉市马铃薯-水稻连作模式下水稻氮磷钾三要素的最佳施用量,在道坪镇高平司村进行了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下水稻施用氮磷钾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与水稻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Y=332.01+7.377X 1+5.2279X 2+7.0823X 3+0.01715X 1 X 2-0.2576X 1 X 3+0.02257X 2 X 3-0.2527X 21-0.24837X 22-0.1927X 23)达显著相关水平;水稻的最佳施肥量N为3.54 kg/667m^2、P 2 O 5为15.83 kg/667m^2、K 2 O为5.26 kg/667m^2,产量达427.47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钾三要素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节水种植
13
作者 孙志美 朱华 杨红林 《云南农业》 2024年第6期87-87,共1页
水稻是师宗县主要粮食作物,2022年播种面积6200 hm^(2),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15%。为创新粮食增产新模式、新技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师宗县农业农村局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引进丰产、稳产、广适的杂交粳稻品种... 水稻是师宗县主要粮食作物,2022年播种面积6200 hm^(2),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15%。为创新粮食增产新模式、新技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师宗县农业农村局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引进丰产、稳产、广适的杂交粳稻品种滇禾优34,在大同、彩云、竹基、五龙等乡(镇、街道)开展杂交稻节水种植试验,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户对水稻节水种植技术认识不足,导致技术应用不规范,没有发挥出水稻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增产 杂交粳稻 水稻种植模式 节水种植 农田基础设施 杂交稻 师宗县 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两优534在双峰县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娟 《湖南农业》 2022年第9期10-11,共2页
再生稻是一种低投人、轻简省力、优质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模式。一种两收,再生稻免翻耕、不购种、免育苗、免移栽,节本增效,一般不施农药,大米安全环保、绿色无公害。晶两优534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伏、再生能力强等突出特点,... 再生稻是一种低投人、轻简省力、优质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模式。一种两收,再生稻免翻耕、不购种、免育苗、免移栽,节本增效,一般不施农药,大米安全环保、绿色无公害。晶两优534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伏、再生能力强等突出特点,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是近3年来双峰县推广面积最大的再生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优质高产高效 水稻种植模式 高效栽培 种植表现 节本增效 轻简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
15
作者 黄向阳 《农村百事通》 2021年第7期41-41,共1页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科学安全防控杂草。根据水稻种植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分类实行早期防控、综合防控。1.非化学控草采取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精选水稻种子,清除杂草种子;田间灌水拦截和捞取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清除田埂周围杂...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科学安全防控杂草。根据水稻种植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分类实行早期防控、综合防控。1.非化学控草采取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精选水稻种子,清除杂草种子;田间灌水拦截和捞取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清除田埂周围杂草,降低稻田杂草发生量;水稻生长中后期需人工除草,避免产生新一代杂草种子;稻田养鸭(鱼),减少杂草发生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种子 人工除草 稻田养鸭 水稻种子 生长中后期 稻田杂草 科学防控 水稻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汨罗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16
作者 李壬湘 湛厚观 +1 位作者 陈敏 雷晓英 《湖南农业》 2024年第7期34-35,共2页
再生稻是指头季稻收获后,实施相应田间管理措施,促使头季稻桩上的腋芽生长发育与抽穗结实,实现一种两收或多次收获的水稻种植模式。近年来,再生稻发展非常迅速,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降低水稻生产风险、提高水稻综合效益的良策。
关键词 田间管理措施 头季稻 再生稻 水稻种植模式 一种两收 粮食种植面积 水稻生产 汨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德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机化发展
17
作者 陈翠英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7,共2页
通过建德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推进建德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浅析农机管理部门必须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农机化事业。
关键词 建德市 农业结构调整 农机化发展 茶园管理机械化 草萄-水稻种植模式机械化 蔬菜加工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季机收再生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8
作者 陈忠平 乐丽红 +1 位作者 刘凯丽 武志峰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1期62-63,共2页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季的品种,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腋芽重新萌发成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生稻生产水平提升较快,再生季产量屡创新高。2017年至2019年都昌县再生稻百亩示范攻关田头季稻平...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季的品种,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腋芽重新萌发成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生稻生产水平提升较快,再生季产量屡创新高。2017年至2019年都昌县再生稻百亩示范攻关田头季稻平均单产均超600kg,2019年更是达到674.2kg。再生季单产突破400kg,两季实现“吨粮田”,我省再生稻生产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水稻种植模式 攻关田 头季稻 稻桩 水稻收割 吨粮田 长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首市“稻+鸭+蛙+绿肥”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集成
19
作者 夏训谅 刘喻 王永红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第12期33-35,共3页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倍受青睐,“稻+鸭+蛙—绿肥”水稻种植模式是湖北省石首市自2014年以来摸索出来的“以鸭控草、以蛙控虫”为主要防控措施的一种绿色种植模式,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笔者就该种植...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倍受青睐,“稻+鸭+蛙—绿肥”水稻种植模式是湖北省石首市自2014年以来摸索出来的“以鸭控草、以蛙控虫”为主要防控措施的一种绿色种植模式,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笔者就该种植模式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及集成进行探讨,旨在推行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无公害食品 防控措施 全程机械化技术 绿色种植 水稻种植模式 石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