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淹水及排干期土壤性质和微生物变化
1
作者 汪钰芹 《农家科技》 2025年第7期178-180,共3页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模式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连续淹水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退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种植模式...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模式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连续淹水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退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了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等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优化的水分管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水稻可持续种植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淹水期 排干期 土壤性质 微生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1+1”水稻后代材料鉴定模式选育抗倒伏、高食味水稻新品种松粳212
2
作者 高洪儒 肖明纲 +4 位作者 刘宝海 孙中义 张擘 郑福余 赵北平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松粳21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五优稻4号为母本、松粳1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利用“2+1+1”水稻后代材料鉴定模式选育出的抗倒伏、高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 松粳21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五优稻4号为母本、松粳1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利用“2+1+1”水稻后代材料鉴定模式选育出的抗倒伏、高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区域种植。倒伏会给水稻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及品质下降,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能力是其维持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利用“2+1+1”水稻后代材料鉴定模式,可在高肥力压力下有效筛选出抗倒伏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松粳212 抗倒伏 选育 “2+1+1”水稻后代材料鉴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再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97-99,共3页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种植领域。探讨了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策略,以及基于现代技...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种植领域。探讨了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策略,以及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结果,分析了其环境友好性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技术 水稻种植模式 产量提高 环境友好性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6
4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4 位作者 鲁剑巍 万水霞 王允青 许征宇 张晓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575,共11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岳玉波 沙之敏 +4 位作者 赵峥 陆欣欣 张金秀 赵琦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4-1432,共9页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 mg-L-1、8.98 mg-L-1和8.20 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 mg-L-1、0.64 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素流失 磷素流失 径流 渗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新 赵言文 +1 位作者 胡锋 钱国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8,共5页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凋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价值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节水稻作模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09763×10^6~378094×10^6J/(hm^2&#...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凋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价值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节水稻作模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09763×10^6~378094×10^6J/(hm^2·a),以化肥为主的辅助能投入为58607×10^6~97265×10^6J/(hm^2·a).纯收入为3921~9426元/(hm^2·a)。不同节水稻作模式所表现出的变化特征为:采用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有利于减少系统化肥、农药、人工等能量投入.增加系统能量的输出.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光能利用效率和稻田的经济效益;采用水旱轮作双季稻节水稻作模式.有机肥的投入增加,能流循环指数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强,但能量转换效率下降,稻田的经济效益有所降低;采用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在减少系统化肥、农药、人工等能量投入同时.充分利用作物生长期间太阳辐射,光能利用效率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增加。与常规稻作模式相比,节水稻作横式的综合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节水、省肥、省药效应以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模式 能流 价值流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节水稻作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波 邓艳萍 +1 位作者 肖新 赵言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9-222,共4页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现状与目前稻田单一化的连作耕作制度对农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4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节水稻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影响。结果表明,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相比,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节水...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现状与目前稻田单一化的连作耕作制度对农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4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节水稻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影响。结果表明,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相比,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节水稻作模式下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随着耕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下降,而孔隙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有效阻止土壤次生潜育化和土壤酸化,提高了土壤pH值;就土壤酶活性而言,节水稻作模式处理酶活性常规稻作模式相比,除转化酶外,其它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对磷酸酶与脲酶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模式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新 赵言文 胡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6,共8页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综合效益评价的16项评价指标.并以国家863"项目推广示范的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3种节水稻作模式和当地常规双季稻模式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以稻油轮作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双季稻区适当发展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该评价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稻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模式 综合效益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水稻种植模式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江华 罗明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7,共12页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概率越低;务农劳动力兼业、拥有整地机械、灌溉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务农劳动力通过兼业使劳动时间错峰配置实现劳动力最优利用,最终使农户倾向于种植两季水稻。水田面积与稻农选择两季水稻种植模式呈现倒U型的关系;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比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显著。政府应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应对农业劳动力不足与弱质化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两季水稻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水稻种植模式 农机补贴 农业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节水稻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新 邓艳萍 +2 位作者 汪建飞 胡锋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5,71,共5页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这一区域问题,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稻作模式为对照,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基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相比,节水稻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这一区域问题,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稻作模式为对照,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基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相比,节水稻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差异显著;节水稻作模式有利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增殖,但抑制了真菌的增殖;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显著增加,以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最佳,说明采用节水稻作模式可有效提升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采用节水稻作模式,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模式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栽插模式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顺 江翠兰 汪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6期38-39,共2页
黄山市水田形态多样,为研究适宜黄山水稻生产轻简化栽插模式,2015年在黄山市农科所试验基地开展水稻不同栽插模式的产量和生产成本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无盘旱育人工抛秧和钵苗毯式秧机插模式节本增效明显,是值得推广的轻简化栽插模式。
关键词 水稻栽插模式 产量 生产成本 比较试验 黄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丘陵区“五代一包”水稻规模种植模式的思考——以湖南涟源市三甲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禹华芳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12期29-30,共2页
介绍了"五代一包"水稻种植模式的产生背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丘陵区 水稻种植模式 “五代一包”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的产量和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伟 韩光明 +8 位作者 王艳 寇祥明 张家宏 王守红 陆洋江 毕建花 陆建飞 杨建春 白和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6-377,共2页
开展了水稻和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的试验,分析了共作模式下水稻和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试验表明:水稻和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水稻-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 产量 效益分析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梦甜 韩永伟 +3 位作者 尚洪磊 赵欣月 高馨婷 熊向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7-584,共8页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1)3种模式中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农田排水总氮含量最低,为1.94 kg/hm^2,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为3.67 kg/hm^2,常规种植模式最高,为5.87 kg/hm^2.(2)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经济净现值及经济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3 302.53元/hm^2和1.13;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分别为15 310.42元/hm^2和1.06;常规种植模式最低,分别为14 855.92元/hm^2和0.93.(3)在水稻价格上浮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1 218.14元/hm^2和0.86,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及常规种植模式高7 425.26元/hm^2和0.07及7 972.01元/hm^2和0.17.(4)在水稻价格下调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依然最高,分别为16 872.82元/hm^2和0.68,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高6 030.87元/hm^2、0.06和6 715.17元/hm^2、0.15.研究显示,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效应 费用效益 水稻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的水稻种植模式综合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杏 李晶 +2 位作者 于书霞 刘微 胡荣桂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种植模式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筛选并推荐适宜的低碳种植模式,对实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在识别区域主要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核算模式间的碳... 种植模式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筛选并推荐适宜的低碳种植模式,对实现农业低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水稻种植为例,在识别区域主要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核算模式间的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成本,分析通过生产模式转换实现碳减排的可行性和潜力,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的低碳排、高效益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湖北省3个主要水稻种植区20种种植模式间碳排放强度及生产成本差异明显,通过种植模式的调整可实现碳减排。鄂中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中稻-油菜、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江汉平原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中稻-油菜、淹水-烤田-淹水-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鄂东北水稻种植区适宜推广的低碳种植模式为:中稻-小麦、间歇灌溉、适量施肥、秸秆不还田和机械耕作。种植模式从基准模式向各个区域推荐模式转换过程,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种植模式综合评估和低碳农业发展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减排潜力 减排成本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创新水稻生产服务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16
作者 褚孝渭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0期32-32,36,共2页
黑龙江省宁安市是农业大市,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市从资金和政策等多个角度,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以及水稻机插秧技术等被有效应用于水稻生产当中... 黑龙江省宁安市是农业大市,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市从资金和政策等多个角度,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以及水稻机插秧技术等被有效应用于水稻生产当中,一定程度上对我市构建现代农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速度,首先对创新水稻生产服务模式的途径展开了探讨,并对现阶段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市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服务模式 创新 现代农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率研究——基于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战湘凝 吕杰 薛莹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1,共3页
本文运用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从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收入与环境影响等对盘锦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稻蟹共养模式生态效率提高机制,为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 本文运用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从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收入与环境影响等对盘锦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稻蟹共养模式生态效率提高机制,为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及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稻蟹共养模式亩均灰水足迹远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整体上,稻蟹共养模式的生态效率相对更高;同时,相较于稻蟹共养模式,化肥投入冗余与灰水足迹冗余是造成水稻单作模式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循环农业模式转型,优化农业结构,注重农业资源分配,以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农业产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养模式 水稻单作模式 生态效率 灰水足迹 SBM-Undesirab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婧 冯乃杰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6期23-24,共2页
据调查近几年来因氮、磷流失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面积越来越大,这都是因为在农业中过量的施用化肥所导致的,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中对氮、磷的流失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本文将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据调查近几年来因氮、磷流失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面积越来越大,这都是因为在农业中过量的施用化肥所导致的,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中对氮、磷的流失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本文将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控制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祥 李晖 +1 位作者 杨嘉应 赵福林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4期30-30,33,共2页
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其产生污染的原因在于农村种植水稻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磷的大量流失,使其对土壤及水稻造成了污染。针对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磷流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研究对常见种植模... 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其产生污染的原因在于农村种植水稻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磷的大量流失,使其对土壤及水稻造成了污染。针对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磷流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研究对常见种植模式、有机种植模式及绿色蛙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3种种植方法对生态系统条件下氮、磷的影响及造成的产量上的差异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种植方法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主要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特征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娟 《江西农业》 2017年第4S期22-,共1页
土地氮、磷流失在最近几年的表现尤为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化肥过多,氮、磷流失情况受到了水稻种植模式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