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淹水及排干期土壤性质和微生物变化 |
汪钰芹
|
《农家科技》
|
2025 |
0 |
|
2
|
利用“2+1+1”水稻后代材料鉴定模式选育抗倒伏、高食味水稻新品种松粳212 |
高洪儒
肖明纲
刘宝海
孙中义
张擘
郑福余
赵北平
|
《北方水稻》
CAS
|
2024 |
0 |
|
3
|
基于现代技术的水稻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
杨再强
|
《农业灾害研究》
|
2024 |
2
|
|
4
|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
武际
郭熙盛
鲁剑巍
万水霞
王允青
许征宇
张晓玲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6
|
|
5
|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
岳玉波
沙之敏
赵峥
陆欣欣
张金秀
赵琦
曹林奎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6
|
|
6
|
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
肖新
赵言文
胡锋
钱国明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7
|
不同节水稻作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
王波
邓艳萍
肖新
赵言文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8
|
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
肖新
赵言文
胡锋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9
|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水稻种植模式选择 |
陈江华
罗明忠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10
|
不同节水稻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肖新
邓艳萍
汪建飞
胡锋
赵言文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1
|
水稻不同栽插模式的比较试验 |
王金顺
江翠兰
汪敏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6 |
1
|
|
12
|
对丘陵区“五代一包”水稻规模种植模式的思考——以湖南涟源市三甲乡为例 |
禹华芳
|
《现代化农业》
|
2013 |
1
|
|
13
|
水稻-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的产量和效益分析 |
朱伟
韩光明
王艳
寇祥明
张家宏
王守红
陆洋江
毕建花
陆建飞
杨建春
白和盛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14
|
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 |
胡梦甜
韩永伟
尚洪磊
赵欣月
高馨婷
熊向艳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5
|
基于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的水稻种植模式综合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
周杏
李晶
于书霞
刘微
胡荣桂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
2017 |
3
|
|
16
|
初探创新水稻生产服务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
褚孝渭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2016 |
0 |
|
17
|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率研究——基于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 |
战湘凝
吕杰
薛莹
|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8
|
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
王婧
冯乃杰
|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2015 |
5
|
|
19
|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分析 |
王祥
李晖
杨嘉应
赵福林
|
《南方农业》
|
2016 |
4
|
|
20
|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
万娟
|
《江西农业》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