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
1
作者 王世丽 朱娟娟 +3 位作者 吕畅 戴衍朋 张军 石典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I0019-I0023,共13页
目的研究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方法应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检测南北柴胡挥发性物质差异,采用NIST、IMS数据库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仪器配套的插件对南北柴胡样品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 目的研究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方法应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检测南北柴胡挥发性物质差异,采用NIST、IMS数据库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仪器配套的插件对南北柴胡样品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mic PCA),利用SIMCA-P 14.0软件对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微生信平台对其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对比南北柴胡指纹图谱,分析南北柴胡特征物质,筛选Student's t-test P<0.05且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的挥发性物质为气味差异标志物。结果南北柴胡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南柴胡辨识出4个特征物质,分别是癸醛(单体)、氧化芳樟醇、2,3-二乙基-5-甲基吡嗪、异戊烯醛(二聚体);北柴胡辨识出2个特征物质,分别是3-甲基丁醇(二聚体)、2-甲基丙酸。共筛选出24个气味差异标志物,这些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南北柴胡的依据。结论应用GC-IMS或电子鼻气味辨识技术能够快速鉴别南北柴胡,南柴胡败油气可能与其特征物质异戊烯醛(二聚体)及气味差异标志物癸醛、反-4-己烯醛、正辛醛、庚醛、正己醛、丙烯醛、异丁醛等醛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南柴胡 电子鼻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百合发酵乳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志鹰 黄惠勇 +3 位作者 谢梦洲 周小江 李亮 黄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3,共6页
按方法采集百合鳞茎经蒸制、打浆制成熟制样品(ZBH)。另取纯牛奶经杀菌、接种、发酵12h制得原味酸奶(SN-1/2)。另按方法制得百合酸奶(SN-3/4)和5个不同发酵时间(8,10,12,14,16h)的百合发酵酸奶(BHSN)。分别取上述4种样品各1.0g,分别按... 按方法采集百合鳞茎经蒸制、打浆制成熟制样品(ZBH)。另取纯牛奶经杀菌、接种、发酵12h制得原味酸奶(SN-1/2)。另按方法制得百合酸奶(SN-3/4)和5个不同发酵时间(8,10,12,14,16h)的百合发酵酸奶(BHSN)。分别取上述4种样品各1.0g,分别按工作条件进行顶空采样并引入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根据所测得数据,并经NIST数据库检索,在以上4种样品的挥发性组分中共鉴定了24种化合物。将这些化合物的信号峰强度进一步分析,可得到其中15种挥发物成分在不同样本中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所测得4种样品的挥发物中的一些特征组分或其信号峰强度的差异可对所涉及样品作出区别。例如正己醇等可作为ZBH的特征性组分。此外,对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还可准确区分上述4种样品,以及不同发酵时间的BHSN的主要风味挥发成分的类别和含量,从而判断和选择适当的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 风味物质 百合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离子迁移谱对山茶油掺假的检测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通 陈鑫郁 +2 位作者 谷航 陆道礼 陈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5-279,共5页
以掺假山茶油样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对象,利用多维主成分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法和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分析处理二维谱图... 以掺假山茶油样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对象,利用多维主成分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法和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分析处理二维谱图数据,探索并建立一种山茶油纯度检测方法。对配制的不同比例3种食用植物油的掺假油样进行GC-IMS检测,采用MPCA压缩并提取矩阵中的得分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提取的得分矩阵进行PLS分析,建立掺假量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MPCA处理后的主成分图可以明显区分山茶油样和掺入不同种类食用油的掺假山茶油样,且不同掺入比例组有其明显的归属区域;采用PLS对MPCA的得分矩阵进行回归分析,可实现对山茶油掺假比例的准确定量测定。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可应用推广到其他联用仪器的数据分析处理中,在食用油品质控制与评价方法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纯度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多维主成分分析(MPCA) 偏最小二乘(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对葵花籽油精炼程度的检测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通 谷航 +2 位作者 陈明杰 陆道礼 陈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2-316,共5页
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分析,构建葵花籽油精炼程度的指纹图谱,并对葵花籽油的精炼程度进行判别和分类。采用二维差谱方法筛选出22 个... 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分析,构建葵花籽油精炼程度的指纹图谱,并对葵花籽油的精炼程度进行判别和分类。采用二维差谱方法筛选出22 个有效特征峰作为表征精炼程度差异的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K最近邻、二次线性判别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3 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均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样,识别率高达97.30%。使用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准确直观地区分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样品,便于企业对植物油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为质检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挥发性成分 精炼程度 气相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鉴别重庆三峡库区特色中蜂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振平 聂青玉 +2 位作者 庞钶靖 张艳 姜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3-278,共6页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来源于重庆三峡库区的油菜花、五倍子花、枇杷花和柑橘花的4种特色中华蜜蜂蜂蜜(中蜂蜜)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建立不同植物来源中蜂蜜的判...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来源于重庆三峡库区的油菜花、五倍子花、枇杷花和柑橘花的4种特色中华蜜蜂蜂蜜(中蜂蜜)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建立不同植物来源中蜂蜜的判别模型,并对不同植物来源蜂蜜进行鉴别和分类。利用二维差谱法筛选出58个有效特征成分的特征峰作为表征中蜂蜜植物来源差异信息的特征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LDA)方法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该研究选取的特征变量经PCA处理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1.35%,得分图中4种中蜂蜜分布于不同的区域,无重叠或交叉,建立的判别模型可有效识别不同植物来源的中蜂蜜,准确率为100%,对其他植物来源中蜂蜜的误判率仅为5.9%。该研究利用GC-IMS测定中蜂蜜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结合PCA和LDA可以准确地区分重庆三峡库区不同蜜源植物特色的中蜂蜜样品,为中蜂蜜的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 重庆三峡库区 蜂蜜鉴别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的五倍子花中蜂蜜成熟度模型鉴别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振平 甘芳瑗 +4 位作者 刘国政 庞钶靖 姜容 聂青玉 张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5-271,共7页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重庆三峡库区5个不同成熟度的五倍子花中华蜜蜂蜂蜜(五倍子蜂蜜)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二维差谱...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重庆三峡库区5个不同成熟度的五倍子花中华蜜蜂蜂蜜(五倍子蜂蜜)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二维差谱法从广泛的VOCs信号数据中筛选出45个有效表征五倍子蜂蜜成熟度差异的特征变量,从差异化的VOCs分布轮廓的非靶向角度对5个不同成熟度的五倍子蜂蜜进行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并构建了五倍子蜂蜜成熟度鉴别模型。PLS-DA鉴别模型的拟合优度参数(R 2)和预测能力参数(Q 2)均较好,分别为0.880和0.706。交叉验证和置换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未发生过拟合情况,模型稳健有效,可实现对5个不同成熟度的五倍子蜂蜜进行有效鉴别。同时,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值进一步筛选出了14个对有效区分五倍子蜂蜜成熟度发挥关键作用的特征标志物。该研究引入GC-IMS技术和PLS-DA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不同成熟度五倍子蜂蜜样品的准确鉴别,为蜂蜜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中华蜜蜂 蜂蜜成熟度 模型鉴别 五倍子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太和香椿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松 郭家刚 +4 位作者 伍玉菡 朱倩 杜京京 江舰 丁之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2-277,共6页
为探究3种太和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并建立一种香椿品种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3种香椿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离子漂移时间,对检测出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化合物名称。利用... 为探究3种太和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并建立一种香椿品种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3种香椿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离子漂移时间,对检测出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化合物名称。利用LAV软件中的Gallery Plot插件,构建香椿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比较不同香椿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定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香椿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47种,相对含量最高的为醇类化合物,以2-己烯醇最高,表现为草木香和果香。由主成分分析图可以直观看出,3种不同香椿样品得到明显区分,不同样品间具有明显的归属区域。该研究可以为香椿的快速鉴定和分类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气相离子迁移谱 快速鉴定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热处理对催熟香蕉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海波 邓宝仲 +3 位作者 吴榕榕 沈玲儿 郭嘉怡 任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以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热激、低温和催熟处理采后香蕉果实,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热处理对催熟香蕉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6 d+催熟3 d和H+7℃6 d+催熟3d2个处理均明显降低了糠醇、... 以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热激、低温和催熟处理采后香蕉果实,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热处理对催熟香蕉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6 d+催熟3 d和H+7℃6 d+催熟3d2个处理均明显降低了糠醇、苯甲醛、4-甲基苯酚、己酸乙酯、二甲基二氧杂环酮、1-戊醇、己二酮、3-甲基丁酸、2-甲氧基苯酚、2-己醇、丁酸乙酯等组分的含量;相反,这2个处理均明显增加了丙醇、乙酸丙酯、戊酮-2,3-二酮、二甲基二硫、2,3-丁二醇、甲基吡嗪、3-甲基丁酸乙酯、α-蒎烯、1-辛烯-3-醇、二甘醇二甲醚、E-2-辛烯醛、E,Z-2,6-壬醛、顺式-3-己烯醇、辛酸、庚烷-2-酮等组分的含量。另外,H+7℃6 d+催熟3 d处理明显增加了羟基丙酮、3-甲基-3-丁烯-1-醇、3-甲基-2-丁醇等组分的含量。与7℃6 d+催熟3 d相比,H+7℃6 d+催熟3 d处理明显降低了三乙胺、苯酚、2-戊酮、2-戊基呋喃、癸醛、E-2-辛烯醛、甲硫基丙醛、2-己醇、2,3,5-三甲基吡嗪等组分的含量,导致这些组分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热处理能明显降低7℃冷藏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减轻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热处理诱导催熟香蕉果实上述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可能与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抗冷性的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 热处理 香蕉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复合咖啡渣吸附剂的留香研究
9
作者 江津津 贾强 +2 位作者 陈烽华 欧爱芬 赖梓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164-168,共5页
为吸附冰箱冷藏臭等异味,筛选以阿拉比卡咖啡渣、多孔淀粉和咖啡粉末香精为主要原料研制出食品级除异味复合吸附剂,并探究其香气成分、香气浓度和留香能力。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吸附剂配方,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和感官量化描述分析对不同配... 为吸附冰箱冷藏臭等异味,筛选以阿拉比卡咖啡渣、多孔淀粉和咖啡粉末香精为主要原料研制出食品级除异味复合吸附剂,并探究其香气成分、香气浓度和留香能力。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吸附剂配方,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和感官量化描述分析对不同配方的复合吸附剂的香气成分、香气浓度进行分析,将吸附剂应用于冰箱冷藏室,比较应用前后的香气特征和浓度。结果表明,由90.5%纯咖啡渣、9.0%多孔淀粉和0.5%咖啡粉末香精复配得到的吸附剂在应用前后都具有典型的咖啡香气,所含特征化合物为苯甲酸乙酯、愈创木酚、异松油烯、苯乙酮、2-乙酰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甲基吡嗪、异丁醇、2-丁酮、糠醛、3-羟基-2-丁酮等。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法分析样品的整体气味浓度差异可以有效表征该复合咖啡渣吸附剂的留香能力,添加1%(质量百分比)以下的咖啡固体粉末香精可以有效增强吸附剂的香气浓度和留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渣 复合吸附剂 成分 浓度 留香能力 气相离子迁移谱 感官量化描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快速鉴定红枣片品质和加工方式
10
作者 闫新焕 刘雪梅 +3 位作者 潘少香 谭梦男 孟晓萌 宋烨 《中国果菜》 2021年第12期54-59,共6页
为了快速鉴定红枣片的品质和加工方式,本文建立了一种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方法及应用技术。利用FlavourSpec⑧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红枣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 为了快速鉴定红枣片的品质和加工方式,本文建立了一种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方法及应用技术。利用FlavourSpec⑧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红枣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获得的三维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红枣片品质及其加工方式进行快速鉴别。结果发现,该方法通过监控加工过程中红枣片样品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实现了对红枣片加工方式和品质的快速判定,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简单快捷,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片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郭家刚 杨松 +4 位作者 丁思年 伍玉菡 朱倩 杜京京 江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36-241,共6页
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安徽省铜陵市、舒城县、临泉县3个不同产地生姜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LAV软件构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生姜特征风味... 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安徽省铜陵市、舒城县、临泉县3个不同产地生姜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LAV软件构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生姜特征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并确定其主要特征风味化合物和含量。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龙脑酯、月桂烯等为铜陵生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1-己醇、2-己烯醇、香茅醇、庚醛、壬醛、2-庚酮、2-壬酮、丁酸戊酯、3,4-二甲基苯甲醚等为临泉生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芳樟醇、乙醇、柠檬醛、(E)-2-辛烯醛、戊醛、苯甲醛、乙酸乙酯、己酸丙酯、辛酸、2-乙酰基呋喃、甲基吡嗪、丙酮等为舒城生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不同产地生姜得到明显区分,表明GC-IMS技术可用于生姜产地区分、溯源和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气相离子迁移谱 特征风味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不同产地枣果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智鹏 赵文 +7 位作者 魏喜喜 刘伟峰 张磊 孙佳 万胜 王利娜 王姝婧 李建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5-291,共7页
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3个红枣主产区、河南新郑和山西临县31个不同产地枣果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枣果GC-IMS风味指纹图谱,对比明显,可以直观... 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3个红枣主产区、河南新郑和山西临县31个不同产地枣果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枣果GC-IMS风味指纹图谱,对比明显,可以直观看出不同产地枣果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新疆各产地灰枣和骏枣与其原产地枣果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与骏枣相比,灰枣中对香气贡献最大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1-辛烯-3-醇(D)、2-甲基丙酸、3-辛酮(D)、丁酸、羟基丙酮等物质;而骏枣中对香气贡献最大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丙醛、2-丙酮、3-甲基丁醛、辛醛(M)、壬醛(M)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静电场处理的大菱鲆品质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东杰 张明岗 +4 位作者 聂小宝 姜沛宏 张玉华 张长峰 任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13-319,共7页
研究静电场对大菱鲆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大菱鲆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采用电子鼻采集其气体指纹信息,通过离子气相... 研究静电场对大菱鲆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大菱鲆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采用电子鼻采集其气体指纹信息,通过离子气相迁移谱对不同处理方式大菱鲆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静电场能够改善贮藏期间大菱鲆的品质,有效抑制菌落总数和优势腐败菌的生长及减少TVB-N值和TBA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鱼肉内脂肪氧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采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可较好区分不同贮藏时间及不同处理方式的大菱鲆品质。根据气相离子迁移谱采集的指纹图谱,利用热图聚类分析可区分不同贮藏时间内及不同处理方式下大菱鲆挥发性物质。气相离子迁移谱与电子鼻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可对大菱鲆新鲜度品质进行快速检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气相离子迁移谱 静电场 品质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的芋头产地鉴别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航伟 巩敏 +3 位作者 梁辰 刘凌霄 王亮 刘云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7-303,共7页
分析不同产地芋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差异,并构建芋头产地溯源的可视化指纹图谱。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法对不同产地芋头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实现样品产地的快速区分,进一步筛选芋头中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 分析不同产地芋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差异,并构建芋头产地溯源的可视化指纹图谱。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法对不同产地芋头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实现样品产地的快速区分,进一步筛选芋头中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地芋头中,共检测到45个信号峰,鉴定出26种化合物,包括单体和部分化合物的二聚体。主成分分析将芋头分为3类,其中,靖江香沙芋和奉化芋头的挥发性物质较为相似,而与荔浦芋头、沙沟芋头差别很大。异丙醇、2-甲基-乙酸丁酯、辛酸甲酯是区别不同芋头的特征标记物。该方法直观、快速,为地方特色芋头的区分提供了新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气相离子迁移谱 化学计量学 特征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不同产地水蜜桃的气味指纹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于怀智 姜滨 +5 位作者 孙传虎 陈东杰 王忠强 张玉华 郭风军 张长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31-235,共5页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分析北京平谷、山西运城、江苏阳山、浙江杭州、四川都江堰5个产地水蜜桃气味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分析北京平谷、山西运城、江苏阳山、浙江杭州、四川都江堰5个产地水蜜桃气味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匹配矩阵,分析其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气味指纹图谱差异。结果表明,5个不同产地水蜜桃中都含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和乙酸异戊酯等大量酯类物质,多数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运城水蜜桃比其他4种水蜜桃的特异性挥发有机物多,己醛、1-己醇和1-丙醇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种。乙酸丙酯、乙酸异戊酯、3-甲基-1-丁醇乙酸酯等为阳山水蜜桃特异性挥发性有机物;乙酸戊酯在杭州水蜜桃中含量高于其他4种。阳山与都江堰水蜜桃虽都为白凤,但两者风味差异明显。通过PCA和匹配矩阵图分析,可很好地区分5个不同产地水蜜桃气味差异。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可快速区分不同产地水蜜桃挥发性有机物差异,为水蜜桃挥发性气味评价、产地鉴别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 味指纹 挥发性有机物质 水蜜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5
16
作者 曾桥 吕生华 +8 位作者 段洁 边文文 刘静 孙敏 张静娴 刘媛 杨文娟 冯小龙 余郑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3-82,共10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使用Gallery Plot插件绘制了挥发性物质离子迁移指纹谱图,比较不同阶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使用Gallery Plot插件绘制了挥发性物质离子迁移指纹谱图,比较不同阶段杜仲叶茯砖茶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原料筛选、渥堆、气蒸与成型(即发花第0 d)、发花第8、25 d及陈化1年等6个阶段样本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0种,明确定性的有51种,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吡嗪类、酸类、萜烯类、呋喃类、醚类及含硫化合物等。PCA分析显示,PC1为47%,PC2为27%,累计贡献率为74%,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茶样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各不同阶段茶样在PCA图上呈分离状态,说明加工过程中各不同阶段茶样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部分呈青草味和泥土香的吡嗪、醛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逐步减少,而部分呈药香、果香和醇香的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了杜仲叶茯砖茶较好的药香、果香和菌香。2-乙基-3,5-二甲基吡嗪二聚体在渥堆样本中,2,4-庚二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在发花阶段样本中以及5-甲基糠醛、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丙烯酸正丁酯二聚体、糠醛二聚体、2,3-丁二醇在陈化阶段样本中的相对含量远高于上述各成分在其他阶段样本中的含量,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渥堆、发花和陈化阶段的候选标记物,从而为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审 指纹图 二维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下兔肉腊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美娟 蒋水艳 +1 位作者 娄爱华 杨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5-231,共7页
以九疑山兔肉为原料,采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3种干燥方式制作兔肉腊肠,以干燥时间为梯度,以质构、水分活度为检测指标,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下兔肉... 以九疑山兔肉为原料,采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3种干燥方式制作兔肉腊肠,以干燥时间为梯度,以质构、水分活度为检测指标,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下兔肉腊肠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系统分析3种干燥方式对兔肉腊肠干燥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处理的兔肉腊肠水分活度值都明显下降,其中热泵干燥速度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质构特性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也随之递增,热风干燥与热泵干燥的质构特征没有显著差异,但明显区分于自然干燥;兔肉腊肠中共鉴定出33个挥发性成分,醛类和醇类为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干燥方式含有相同挥发性有机物,区别仅在于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显示,水分活度与质构特性总体呈现负相关;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水分活度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腊肠 热泵干燥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和电子鼻技术分析核桃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尚威 刘传菊 +2 位作者 汤尚文 豁银强 张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135,共9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核桃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和核桃品种的区分方法,以5种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和电子鼻(E-nos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聚类分析,对核桃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品种差异进行了... 为研究不同品种核桃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和核桃品种的区分方法,以5种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和电子鼻(E-nos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聚类分析,对核桃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品种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和E-nose技术结合LDA分析均能有效区分核桃品种;采用GC-IMS技术从5种核桃中分离出73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其中19种物质,主要有醇类、酮类、醛类和酯类,其中乙醇、2-甲基丙醇、1-戊醇、3-甲基-3-丁烯-1-醇、正己醇、2-庚酮、戊醛、己醛、庚醛、壬醛、苯甲醛和乙酸乙酯是区分核桃品种的关键物质;E-nose分析结果表明,W3C、W5C、W1C和W6S传感器在区分核桃品种上有较大贡献,LDA由于考虑了组间差距,对于核桃品种的区分相较PCA更为明显;两种风味分析技术相比较,GC-IMS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E-nose虽不能鉴定挥发性物质的具体种类,但样品处理简单,可实现品种的快速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大豆分离蛋白风味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时玉强 刘锡潜 +3 位作者 李顺秀 马军 刘军 曲玲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63,共9页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特别是降低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豆香味,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不同原料和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析了由普通大豆和缺失3种脂肪氧化酶的大豆...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特别是降低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豆香味,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不同原料和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析了由普通大豆和缺失3种脂肪氧化酶的大豆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E)-2-己烯醛含量低、没有己醇生成,说明脂肪氧化酶是产生己醇的关键控制酶,对(E)-2-己烯醛的产生有较明显的影响,DF3品种中的豆香味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酶解工艺分析表明,蛋白酶的使用能够促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分离,植酸酶和蛋白酶两步处理法能更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结合,非酶解样品主要豆腥味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酶水解的产品,与蛋白酶水解法的样品相比,两步酶解方法豆腥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明显降低,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也有所降低。脱气工艺分析表明,二次脱气工艺能够促进部分豆香味成分的生成,同时有效降低豆腥味物质的浓度,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及其多聚体、苯乙醇、(E,E)-3,5-辛二烯-2-酮、3-辛烯-2-酮等物质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次加热是促进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的原因。粉碎工艺分析表明,粉碎不利于豆香味物质的产生,但有利于改善冲调后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气相离子迁移谱 蛋白酶 闪蒸脱 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稻谷中玉米象快速定量检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强 倪小颖 +5 位作者 丁海臻 Firew Tafesse Mamo 周曰春 赵思琪 胡秋辉 丁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69,共8页
本研究基于稻谷中玉米象挥发性成分特异性,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快速采集玉米象成虫、原样稻谷以及虫粮混合物的顶空气体信息,提取特征气味组分信号后形成气味指纹图谱,并尝试构建了稻谷中玉米象污染的定量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玉... 本研究基于稻谷中玉米象挥发性成分特异性,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快速采集玉米象成虫、原样稻谷以及虫粮混合物的顶空气体信息,提取特征气味组分信号后形成气味指纹图谱,并尝试构建了稻谷中玉米象污染的定量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象污染稻谷中共计检出3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12种,醛类10种,酮类5种;不同玉米象数量样品GC-IMS信号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以戊醛、3-戊酮、苯乙烯、2-戊酮为特征的挥发性组分对应信号强度与玉米象密度呈典型线性关系,对应的R^(2)在0.986~0.988之间,可以作为玉米象污染稻谷的重要标识物质。研究结果证实了利用GC-IMS可以实现不同密度下稻谷中玉米象成虫数量的快速识别,将推动基于气味信息的快速检测技术在粮食产后储藏品质控制和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玉米象 挥发性有机物 害虫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