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花蕾发育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1
作者 吕恬 岳伟莹 +2 位作者 蔡萌萌 常江 何冬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目前的主栽油菜类型,其花蕾发育包含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和调控过程,尤其是小孢子成熟前的早期发育过程对油菜育性影响较大。本研究首先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甘蓝型油菜花蕾大小在1~3 mm时期,对应...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目前的主栽油菜类型,其花蕾发育包含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和调控过程,尤其是小孢子成熟前的早期发育过程对油菜育性影响较大。本研究首先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甘蓝型油菜花蕾大小在1~3 mm时期,对应于雄蕊发育的5~9期。利用高通量的HPLC-MS/MS质谱测序技术,对该发育时段的花蕾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13444个蛋白,比较各时期鉴定到的蛋白筛选出613个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细胞壁建成、脂质代谢、细胞转运相关蛋白大量上调,这将有利于花蕾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建成和花粉发育;核酸相关蛋白表达与含量变化迅速,这与该时段细胞的急剧分裂与生长的代谢过程一致;而ABCDE发育模型相关蛋白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具有除诱导花蕾分化外的其他功能。研究结果说明油菜花蕾发育早期细胞代谢旺盛,大量代谢相关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将为进一步分析花蕾发育过程中的代谢及调控过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蕾 比较蛋白质组学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RAQ标记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比较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建丰 李林林 +2 位作者 孙敏华 董嘉文 胡奇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是由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下的病原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动态、整体和定量地分析病原微生物致病过程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对于解析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是由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下的病原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动态、整体和定量地分析病原微生物致病过程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对于解析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技术(Osobaf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以其高通量、重复性好、能够处理复杂样本和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病原微生物 标记技术 复杂过程 相互作用 致病作用 致病过程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叶绿素b水稻突变体类囊体膜的比较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熙 崔香菊 +1 位作者 YING-XIN ZHAO 张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3-659,共7页
采用蓝绿温和胶凝胶电泳(blue-nativ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BN-PAGE),以及改进的第二向SDS-PAGE分离了水稻低叶绿素b突变体ZH249-Y和野生型ZH249-W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系统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各复合物亚基的表达差异.结... 采用蓝绿温和胶凝胶电泳(blue-nativ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BN-PAGE),以及改进的第二向SDS-PAGE分离了水稻低叶绿素b突变体ZH249-Y和野生型ZH249-W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系统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各复合物亚基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第一向BN-PAGE分离了PSⅠ-LHCⅠ、LHCⅠ缺失的PSⅠ、ATP合成酶、细胞色素b6f、CP43缺失的PSⅡ及LHCⅡ六种复合物.上述各复合物经第二相SDS-Urea-PAGE分离后,利用胶内酶解,高效液相层析分离肽段,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了复合物的亚基.结合免疫印迹研究,证明和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光系统Ⅱ捕光天线复合体的表达量适度下降,但光系统Ⅰ捕光天线破坏严重,同时光系统Ⅱ核心蛋白和ATP合成酶的表达量上升.研究结果对揭示低叶绿素b水稻突变体较高光化学效率和光稳定性的分子基础提供了线索,同时也表明,改进的BN/SDS-PAGE双向电泳不仅可以有效地分离膜蛋白复合物及亚基,也可以进行不同生理条件下,或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膜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温和胶凝胶电泳 低叶绿素b突变体 水稻(Oryza SATIVA L.) 类囊体膜 比较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木薯叶绿体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贺庭琪 徐兵强 +6 位作者 郭安平 王力敏 王丹 黄启星 仝征 尹奇 王旭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0-1097,共8页
以"华南8号"木薯(SC8)和"华南124号"木薯(SC124)的叶绿体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进酚抽提法提取蛋白,通过单向SDS-PAGE电泳和双向SDS-PAGE电泳,比较不同木薯品种叶绿体的蛋白表达谱,并对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 M... 以"华南8号"木薯(SC8)和"华南124号"木薯(SC124)的叶绿体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进酚抽提法提取蛋白,通过单向SDS-PAGE电泳和双向SDS-PAGE电泳,比较不同木薯品种叶绿体的蛋白表达谱,并对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 MS质谱鉴定,获得15个差异蛋白,其中有6个蛋白在SC124木薯叶绿体中表达较高,9个蛋白表达很低。对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周转、分子伴侣、碳水化合物运输等过程。通过RT-PCR验证了木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ATP合酶β亚基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TP合酶β亚基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的表达比较一致,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变化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叶绿体 比较蛋白质组学 质谱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成义 邓世山 +2 位作者 张仁刚 张洁 敬保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制备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5ASKH株前鞭毛体总蛋白,以pH范围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2-D),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st软件分析凝...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制备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5ASKH株前鞭毛体总蛋白,以pH范围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2-D),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st软件分析凝胶,主要差异蛋白点用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等量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5ASKH株前鞭毛体总蛋白均获近700个蛋白点,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2-D图谱中,14蛋白点呈恒定差异表达,从中鉴定出10个功能明确的蛋白质,分别具有下列生物功能:糖代谢与磷脂合成(烯醇酶、变旋酶、NADP依耐乙醇脱氢酶、乙醇胺磷酸胞苷酸转移酶),压力反应(细胞内过氧化物酶、锥虫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细胞膜/细胞骨架(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核酸代谢(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GDP形成)、内源性RNA酶L-PSP(pb5)),细胞周期与增殖(延伸因子2)。结论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的表达存在不同,为理解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毒力、免疫原性和代谢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比较蛋白质组学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浸润癌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晓英 陈主初 +5 位作者 肖志强 李萃 汪春年 李建玲 冯雪萍 张鹏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06-1017,共12页
为筛选支气管上皮鳞状不典型增生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采用改良的脱氧胆酸 三氯醋酸 (deoxycholate trichloroaeticacid ,DOC TCA)法提纯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 ,应用ImageMaster 2D分... 为筛选支气管上皮鳞状不典型增生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采用改良的脱氧胆酸 三氯醋酸 (deoxycholate trichloroaeticacid ,DOC TCA)法提纯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 ,应用ImageMaster 2D分析软件、Student’st 检验识别差异蛋白质点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spectrometry ,MALDI TOF MS)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 (peptidemassfingerprint,PMF) ,搜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 .由此获得人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浸润癌组织的 2 DE图谱及其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 (12 73 0 0± 4 3 31,132 6 0 0± 6 6 6 3) ,且两阶段间平均差异蛋白质点数为 5 6 0 0± 8 96 .取 38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PMF分析 ,鉴定出一些与细胞生长、分化或肿瘤发生等有关的蛋白质 ,随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差异蛋白质EGFR、c Jun、Mdm2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 ,其结果也显示了类似的表达差异 .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过程中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癌变过程 ,且EGFR、c Jun、Mdm2的免疫组化验证结果与质谱结果的一致性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人支气管上皮 差异表达蛋白质 免疫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齐淑贞 张国成 +7 位作者 张津萍 曾学思 曹元华 钟铭英 陶小华 刘彤云 王千秋 杨荣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照的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两两比较,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对3组26个差异蛋白质点的分析共获得了22张肽质量指纹图,搜索后得到18个与其相匹配的蛋白质点。通过查询NCBInr数据库获得初步鉴定的18个蛋白质功能信息,主要与细胞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分泌、细胞骨架构建及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相关。结论高、低危基因型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尖锐湿疣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分析 比较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核内丝切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影响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艳霞 李雨浓 +1 位作者 傅若秋 高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2-528,共7页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核内丝切蛋白(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核内cofilin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后,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对照组与多柔比星处理组...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核内丝切蛋白(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核内cofilin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后,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对照组与多柔比星处理组细胞核内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多柔比星处理MDA-MB-231细胞后,细胞核内cofilin表达增加,呈明显量效和时效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处理组核内与cofilin相互作用的蛋白结合蛋白、结构分子激活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核酸结合蛋白、核糖体蛋白的种类明显减少(109、60、45、76、34 vs 79、32、20、56、16);多柔比星处理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S/G2期,并呈明显量效关系,G1期细胞由(45.92±4.57)%降至(10.50±0.83)%(P<0.01)。结论多柔比星处理细胞后可增加cofilin核聚集,减少细胞核内与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种类,最终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G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乳腺癌 丝切蛋白 细胞核 比较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暗条件下木薯叶绿体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兵强 贺庭琪 +4 位作者 王力敏 王丹 孙勇 王旭初 郭安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以"华南8号"木薯叶绿体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进酚抽法提取总蛋白,通过一维和二维电泳,经Image Master分析,得到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改进酚抽法可以从木薯叶绿体中提取高质量总蛋白;获得分离性好、分辨率及重复性... 以"华南8号"木薯叶绿体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进酚抽法提取总蛋白,通过一维和二维电泳,经Image Master分析,得到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改进酚抽法可以从木薯叶绿体中提取高质量总蛋白;获得分离性好、分辨率及重复性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比较黑暗条件下1,3,5 d木薯叶绿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现18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经MALDI-TOF MS质谱鉴定,获得28个差异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碳固定、能量代谢、脯氨酸代谢、胁迫防御等代谢途径。本研究初步阐述了木薯叶绿体在黑暗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变化,在蛋白质水平上鉴定出部分蛋白质的表达可能受光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叶绿体 暗处理 比较蛋白质组学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克隆猪与正常繁殖猪心脏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树山 戴建军 +2 位作者 吴彩凤 张廷宇 张德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体细胞核移植(即克隆)操作对克隆猪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3头正常繁殖猪和3头成年克隆猪的心脏进行解剖学观察和组织切片分析。提取心脏蛋白样品,利用基于双向电泳-质谱体系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心脏蛋白进行分... 【目的】探讨体细胞核移植(即克隆)操作对克隆猪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3头正常繁殖猪和3头成年克隆猪的心脏进行解剖学观察和组织切片分析。提取心脏蛋白样品,利用基于双向电泳-质谱体系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心脏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解剖学观察和组织切片分析证实,克隆猪心脏发育异常;与正常繁殖猪相比,克隆猪心脏蛋白共有6种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为组织蛋白酶-D、骨骼肌型α-肌动蛋白、心肌肌球蛋白重链、热休克蛋白-27、Telethonin和骨骼肌型α-肌动蛋白,其中前5种蛋白表达上调,后1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一些重要的心脏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导致了克隆猪的心脏发育缺陷,比较蛋白质组学手段可以作为探索体细胞核移植机制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体细胞核移植 心脏 比较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主要病毒感染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志强 王郁杨 +2 位作者 开妍 胡顺林 刘秀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城疫病毒的入胞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双 刘秀梵 +5 位作者 王晓泉 朱善元 王安平 王永娟 洪伟鸣 左伟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1-34,共4页
为验证新城疫病毒(NDV)入胞过程存在胞吞途径,本研究以感染了ND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MALDI-TOF-MS)分析3株NDV感染CEF后24h... 为验证新城疫病毒(NDV)入胞过程存在胞吞途径,本研究以感染了ND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MALDI-TOF-MS)分析3株NDV感染CEF后24h和48h两个时间点细胞蛋白表达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早期内体标志蛋白早期内体抗原1(EEA1)表达水平变化显著,这表明NDV可通过胞吞途径进入细胞;与其它两株病毒相比,胞吞作用在JS-5-05-Go进入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长时间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比较蛋白质组学 早期内体抗原1 胞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燕 韦强 +1 位作者 鲍国连 季权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1期58-61,共4页
以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及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蛋白质组学是蛋白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比较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耐药性及发现新的抗生素,揭示疫苗... 以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及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蛋白质组学是蛋白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比较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耐药性及发现新的抗生素,揭示疫苗候选和免疫原性成分。文章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方法与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生物医研究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进展及其在营养代谢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贵增 徐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8-379,共2页
对经典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路所涉及的各个技术环节的研究进展、改进、提高进行了综述,最后阐述比较蛋白质组学在营养代谢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营养代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主要病毒性感染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段志强 王郁杨 +2 位作者 开妍 胡顺林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50-53,共4页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性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 病毒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幽门螺杆菌及其宿主细胞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晓斐 郭刚 邹全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2-884,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比较蛋白质组学 宿主细胞 胃粘膜相关淋巴织淋巴瘤 世界卫生 胃黏膜 消化性溃疡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郑祥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最近公布的变异链球菌全菌基因组序列,使得对变异链球菌全面的蛋白组图谱分析成为可能。变异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致龋的分子机制。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下面就变异链球菌对酸反应的比较蛋白... 最近公布的变异链球菌全菌基因组序列,使得对变异链球菌全面的蛋白组图谱分析成为可能。变异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致龋的分子机制。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下面就变异链球菌对酸反应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变异链球菌浮游态与生物膜态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等研究,介绍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变异链球菌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比较蛋白质组学 变异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蛋白质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进展
18
作者 侯振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比较蛋白质组学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定量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19
作者 危芙蓉 高春花 +2 位作者 汪俊云 杨玥涛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 目的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的非标记(Label-free)定量分析,利用MaxQuant软件查库,进行Label-free非标定量(LFQ)分析;每个样品重复3次质谱分析,只有1次有LFQ值的蛋白舍弃。结果本研究共鉴定蛋白3 994个,有毒力和无毒力株间差异蛋白为298个(差异倍数>1.2或差异倍数<0.83,P<0.05),其中利什曼原虫有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15个,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23个,二者间表达丰度有显著差异蛋白260个,其中有毒力前鞭毛体表达上调蛋白(高表达)78个,表达下调蛋白(低表达)182个。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已鉴定功能的蛋白分别涉及糖与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压力反应、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周期与增殖等生物功能。结论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存在差异,为筛选和鉴定与利什曼原虫感染相关关键分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有毒力株 无毒力株 比较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二维色谱的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亮 乔晓强 +3 位作者 梁振 张丽华 霍玉书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建立了基于在线二维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反相液相色谱(2D-WAX-RPLC)的蛋白质分离系统,并用于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以5种标准蛋白质的混合物为样品,考察了系统的重现性。通过改变标准蛋白质之间的浓度比,研究了该系统进行... 建立了基于在线二维弱阴离子交换色谱-反相液相色谱(2D-WAX-RPLC)的蛋白质分离系统,并用于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以5种标准蛋白质的混合物为样品,考察了系统的重现性。通过改变标准蛋白质之间的浓度比,研究了该系统进行蛋白质相对定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4个不同生长时期的鹿茸样品,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蛋白质提取,经2D-WAX-RPLC分离后,收集各生长时期对应蛋白质的峰高最大比超过2的组分。酶解后,采用微柱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μRPLC-MS/MS)进行肽段的分离鉴定;共从9个差异蛋白质峰中鉴定到了22个差异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蛋白质水平的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找寻差异蛋白质,具有重现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开展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二维液相色谱 鹿茸 蛋白质 不同生长时期 比较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