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井陶瓷探头真空扩散焊接工艺正交优化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雄 刘昌明 吴文秀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23-125,共3页
针对测井陶瓷探头钎焊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用真空扩散焊接代替钎焊来制造测井陶瓷探头。利用正交优化试验方法,研究了测井探头Al2O3陶瓷电极座与45钢基体真空扩散焊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焊缝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 针对测井陶瓷探头钎焊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用真空扩散焊接代替钎焊来制造测井陶瓷探头。利用正交优化试验方法,研究了测井探头Al2O3陶瓷电极座与45钢基体真空扩散焊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焊缝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分析了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焊缝抗剪强度的独立影响和交互影响。在T=1050℃、P=16MPa、t=6-10min和真空度为7×10^-3Pa的条件下,采用了涂有活性钯、银粉的紫铜板作为中间工艺夹层材料,可获得高强度高致密性的焊缝,其焊缝抗剪强度≥15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陶瓷探头 真空扩散焊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变速器啸叫特性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臧孟炎 董豪哲 +1 位作者 彭国民 陈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18,共6页
针对某款变速器3和4挡主减齿轮啸叫问题,首先进行变速器模型仿真,并通过齿轮接触斑点和壳体表面振动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确认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在就各微观修形参数的变化对3和4挡主减齿轮对传递误差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 针对某款变速器3和4挡主减齿轮啸叫问题,首先进行变速器模型仿真,并通过齿轮接触斑点和壳体表面振动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确认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在就各微观修形参数的变化对3和4挡主减齿轮对传递误差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传递误差加权平均值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优化方法,得到传递误差最小结果的微观修形参数组合。优化结果大幅降低了3和4挡主减齿轮对的传递误差和啸叫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叫噪声 传递误差 接触斑点 微观修形 试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海洋沉积物重金属微波消解条件的正交试验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瑶 刘瑾 +2 位作者 孙玲玲 孙萱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准确测定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于健康海洋的监测、维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报道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铜、锌、铅和镉四种元素微波密闭消解条件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运用正交试验... 准确测定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于健康海洋的监测、维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报道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铜、锌、铅和镉四种元素微波密闭消解条件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运用正交试验法,选取L_(16)(4^(5))正交表,按五因素四水平安排试验,研究不同酸体系和配比下,以及不同微波消解条件下沉积物样品的消解效果。经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后,得到海洋沉积物样品在称样量为0.05 g左右(精确到±0.0001 g)情况下,最佳消解条件为HNO3(体积分数69%)用量6.0 mL、H_(2)O_(2)(体积分数30%)用量3.0 mL、HF(体积分数49%)用量3.0 mL、第三步程序消解温度190℃、保温时间15min。结果表明,正交优化后的方法准确度高,对三种有证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测试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回收率好,各元素回收率在91.52%~107.55%之间;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9%~8.21%;方法检出限低,各元素方法定量下限为0.005~0.057μg/g。该方法准确可靠,满足海洋沉积物样品中铜、锌、铅和镉等元素含量准确测定的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优化 微波消解 重金属 海洋沉积物 ICP-MS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真空扩散焊接工艺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9-131,共3页
对PDC钻头钎焊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用真空扩散焊接代替钎焊制造PDC钻头。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PDC钻头真空扩散焊接温度、焊接压力和焊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得出其扩散焊接的最佳工艺... 对PDC钻头钎焊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用真空扩散焊接代替钎焊制造PDC钻头。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PDC钻头真空扩散焊接温度、焊接压力和焊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得出其扩散焊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采用焊接温度700℃、焊接压力150 MPa和焊接时间6h的参数组合时,可获得高强度高致密性的焊接接头,其接头抗剪强度≥5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真空扩散焊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酸奶脆片配方优化
5
作者 于静 邢雪岩 庹见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0-12,17,共4页
以酸奶、红枣粉为原料,选择不同烘干条件,探究风味酸奶脆片的加工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倾注厚度、干制温度、红枣粉添加量)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风味酸奶脆片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风味酸奶脆片最佳加工工艺为倾... 以酸奶、红枣粉为原料,选择不同烘干条件,探究风味酸奶脆片的加工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倾注厚度、干制温度、红枣粉添加量)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风味酸奶脆片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风味酸奶脆片最佳加工工艺为倾注厚度2.0 mm,干制温度63℃,红枣粉与酸奶质量比1.5∶50(g∶g),干制时间24 h。此工艺制得的风味酸奶脆片色泽光亮,口感清脆细腻,具有酸奶与红枣烘烤后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酸奶 脆片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材料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鄢瑛 张会平 刘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6,共5页
以常低温相变蓄热材料作为芯材,脲醛树脂作为壳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常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微胶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SEM分析了乳化剂的种类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结合FTTR和DSC等测试仪器考察了... 以常低温相变蓄热材料作为芯材,脲醛树脂作为壳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常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微胶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SEM分析了乳化剂的种类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并结合FTTR和DSC等测试仪器考察了通过最佳制备工艺得到的微胶囊化学结构及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转速为3000r/min下使用由吐温60和司盘60组成的混合型乳化剂,用量为芯材质量5%,所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球体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在吸热过程中,相变温度为30.10℃,相变潜热为63.85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材料 胶囊制备工艺 试验分析 STORAGE MATERIAL PHASE CHANGE 微胶囊 试验优化 乳化剂 原位聚合法 芯材 相变温度 相变潜热 吸热过程 微观形貌 实验结果 热稳定性 脲醛树脂 化学结构 低温 测试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冷拔润滑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八生 沈欣 +1 位作者 杨烨尧 尹旭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3-26,共4页
冷拔加工前的润滑处理是1道很重要的预处理工序,直接影响着拉拔力和拉拔质量。以冷拔传动轴常用的45钢为例,对润滑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通过SEM对中温锌系磷化膜及皂化膜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磷化工艺较佳参数组合为:... 冷拔加工前的润滑处理是1道很重要的预处理工序,直接影响着拉拔力和拉拔质量。以冷拔传动轴常用的45钢为例,对润滑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通过SEM对中温锌系磷化膜及皂化膜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磷化工艺较佳参数组合为:磷化液PH值2.0,磷化温度75℃,磷化时间20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磷化后再皂化处理,形成的润滑膜细密均匀,能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拔4 5钢 锌系磷化-皂化 试验优化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植物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路红 蒋丽娟 +3 位作者 陈景震 易诗明 黄蓉 夏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3,共6页
建立稳定可靠的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具有多态性SSR引物,是木本油料植物光皮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为给SSR标记技术在光皮树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Cf-05&qu... 建立稳定可靠的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具有多态性SSR引物,是木本油料植物光皮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为给SSR标记技术在光皮树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Cf-05"正反向引物,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模板DNA、引物、d NTPs、Mg^(2+)、Taq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树SSR-PCR总体积为1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模板DNA用量37.5 ng,正反向引物浓度均为0.6μmol·L^(-1),d NTPs浓度为0.3 mmol·L^(-1),Mg^(2+)的浓度为1.5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为1.5 U,最佳退火温度为50℃。运用优化了的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可从71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1对能适用于光皮树的SSR引物。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可进一步用于光皮树SSR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树 SSR-PCR 引物筛选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镜 刘红玉 +3 位作者 曾光明 武金装 刘伟 张琳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884-7886,7888,共4页
[目的]筛选堆肥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富集培养、菌种纯化等方法从农业好氧堆肥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农业好氧堆肥中筛选出1株能产生... [目的]筛选堆肥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富集培养、菌种纯化等方法从农业好氧堆肥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农业好氧堆肥中筛选出1株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BS-2,该菌株能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到40mN/m以下,在温度20—100℃和pH值6.0~9.5条件下,其表面张力始终保持在40mN/m以下,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及对堆肥环境的稳定性。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5.0g/L、NH4NO3 8.0g/L、KH2PO4 2.0g/L、K2HPO42.5g/L、KCl 1.1g/L、NaCl 1.1g/L、MgSO4 0.15g/L、FeSO4·7H2O 5.0×10^-5g/L、EDTA 1.0g/L、酵母浸膏0.2g/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r/min、发酵培养时间为3d。在该条件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最低,为29.3mN/m。[结论]菌株BS-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生长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晓鸿 洪纤纤 +6 位作者 方云 饶文华 陈芳容 聂丹玥 郭雪萍 张顶洋 关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2-758,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培养基成分(葡萄糖、Mg^(2+)、Ca^(2+)浓度)和培养环境(pH值、温度)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最优条件.结果表明:LB培养基中含有12 g·L^(-1)葡萄糖、10 ...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培养基成分(葡萄糖、Mg^(2+)、Ca^(2+)浓度)和培养环境(pH值、温度)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最优条件.结果表明:LB培养基中含有12 g·L^(-1)葡萄糖、10 mmol·L^(-1) Mg^(2+)、1 mmol·L^(-1) Ca^(2+),初始pH值为8.0(灭菌前),25℃下培养,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优条件,此时生物膜干重为0.167 9 g.与空白对照(纯LB培养基)相比,生物膜干重提高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膜 培养条件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海楠 张玉 +5 位作者 徐明仪 王丽媛 付晓玲 崔福星 杨立宾 朱道光 《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2-14,共3页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兴安落叶松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模板DNA、d NTPs、Mg^2+、Taq聚合酶浓度及引物浓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SSR-PCR体积为20μL的最佳反应体系是模板DNA用量50 ng、正反向引物浓...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兴安落叶松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模板DNA、d NTPs、Mg^2+、Taq聚合酶浓度及引物浓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SSR-PCR体积为20μL的最佳反应体系是模板DNA用量50 ng、正反向引物浓度均为5μmol·L^-1、d NTPs浓度为2.5 mmol·L^-1、Mg^2+的浓度为2.5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为1.0 U、最佳退火温度为60℃。试验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可进一步用于兴安落叶松SSR遗传图谱构建、多样性分析、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SSR-PCR 正交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换热器角焊缝密封接头焊接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翠 陆晓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104,109,共5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了一个顺次耦合的角焊缝焊接热应力计算程序,研究了加氢高压换热器板式焊接密封接头应力场的分布;以此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及预热温度4个工艺参数对...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了一个顺次耦合的角焊缝焊接热应力计算程序,研究了加氢高压换热器板式焊接密封接头应力场的分布;以此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及预热温度4个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影响,找到一组使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的最优焊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大,该角焊缝焊接残余应力的最高值集中在焊缝和热影响区附近.研究结果为优化加氢高压换热器板式焊接密封的焊接工艺,预防焊接密封接头的开裂失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加氢换热器 密封接头 焊接工艺参数 正交优化试验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电站消声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胜 陈炜 +1 位作者 吕帮通 范彦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5-248,275,共5页
针对大型变电站变压器及电抗器噪声辐射特点,提出一种结构由玻璃棉、微穿孔板组合而成的吸声降噪装置。基于正交试验优化原理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降噪装置的降噪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消声结构的穿孔率、穿孔孔径、穿孔板厚和玻璃棉... 针对大型变电站变压器及电抗器噪声辐射特点,提出一种结构由玻璃棉、微穿孔板组合而成的吸声降噪装置。基于正交试验优化原理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降噪装置的降噪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消声结构的穿孔率、穿孔孔径、穿孔板厚和玻璃棉密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消声结构的参数设置为:穿孔板穿孔率为10%,穿孔孔径为1.2 mm,板厚为1 mm以及内部吸声玻璃棉密度为36 kg/m^(3)时,优化后装置在10 Hz至1 500Hz的平均传声损失为39.19 dB。隔声降噪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变电装置对环境的噪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消声器 传声损耗 正交优化试验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声熙 崔凯 +3 位作者 张鹏 王海英 崔永忠 袁首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对Taq酶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了一套适宜构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宜含量为:0.07 U.μL-1TaqDNA聚合酶、0.35μmol.L-1ISSR引物、... 利用正交试验对Taq酶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了一套适宜构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宜含量为:0.07 U.μL-1TaqDNA聚合酶、0.35μmol.L-1ISSR引物、0.3 mmol.L-1dNTPs,2.0 mmol.L-1Mg2+、1.2 ng.μL-1模板DNA。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46℃退火45 s,72℃延伸2 min,40个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ISSR PCR反应体系 试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舱散热组件布局仿真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传波 鲁力 +2 位作者 莫易敏 李鹏 杨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50,258,共7页
鉴于由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组成的汽车散热组件的布置直接影响整车的散热性能,本文中以提升进风量为目标,对某车型的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三者间的距离关系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比较了冷凝器单独前移和冷凝器... 鉴于由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组成的汽车散热组件的布置直接影响整车的散热性能,本文中以提升进风量为目标,对某车型的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三者间的距离关系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比较了冷凝器单独前移和冷凝器与散热器一同前移两种方案,发现后一种方案能更好地提升散热组件的进风量。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的间距进行优化,获得散热组件的最佳布置方案。最后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车相比,优化后工况Ⅰ和工况Ⅱ下的散热器进风量分别提高了29.95%和4.54%,改善了整车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舱 散热组件 空气流场 进风量 试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组成对酵母培养物中δ-氨基乙酰丙酸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黄敏 林子滢 +1 位作者 杨小慧 汪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9-156,共8页
δ-氨基乙酰丙酸(δ-aminolevulinic acid,δ-ALA)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为提高酵母培养物中δ-ALA的含量并用于饲料添加,试验选用价格较为低廉的糖蜜为碳源,筛选出1株高产δ-ALA的酵母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 δ-氨基乙酰丙酸(δ-aminolevulinic acid,δ-ALA)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为提高酵母培养物中δ-ALA的含量并用于饲料添加,试验选用价格较为低廉的糖蜜为碳源,筛选出1株高产δ-ALA的酵母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酵母培养物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接种量、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镁、尿素、硫酸铁、硫酸锌、葡萄糖、糖蜜、甘氨酸和丁二酸的添加量分别为6%、0.030%、0.005%、0.110%、0.115%、0.055%、0.055%、1%、5%、6%和0时,经分光光度法测定酵母培养物中δ-ALA含量可达到239.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Δ-氨基乙酰丙酸 培养条件优化 试验优化 酵母培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大米虫草酸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全艳玲 邵贺 +3 位作者 卜凯迪 夏苏杭 李萍 解生权 《食用菌》 2018年第4期61-62,67,共3页
在不同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超声时间下提取蛹虫草大米中的虫草酸,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虫草酸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时间为20 min、液固比为10∶1。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酸 提取工艺 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发酵辣椒汁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希珂 张喻 +1 位作者 罗凤莲 王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95,共5页
以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试验菌株,采用鲜辣椒汁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 以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试验菌株,采用鲜辣椒汁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以上4种乳酸菌按照1∶1∶1∶1的配比混合后作为试验菌株,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多菌种发酵鲜辣椒汁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的添加量为4%,酵母浸膏的添加量为3%,磷酸氢二钾的添加量为0.2%,优化后培养基中乳酸菌浓度为8.45×109 CFU/mL,增殖效果良好。该研究为剁辣椒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发酵鲜辣椒汁 培养基 试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发酵法酿造苦荞小曲酒糖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琴 曹新志 +1 位作者 张楷正 钟利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提高半固态发酵法酿造苦荞小曲酒中苦荞的淀粉转化率和出酒率,考察糖化工艺中小曲添加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对其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糖化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 为提高半固态发酵法酿造苦荞小曲酒中苦荞的淀粉转化率和出酒率,考察糖化工艺中小曲添加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对其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糖化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为:小曲添加量0.6%,糖化时间25 h,糖化温度30℃。在此优化条件下,苦荞小曲酒清亮透明,香气自然,清香纯正,酒体醇和,香味协调,余味较长;其酒精度为51.3%vol、平均出酒率为57.25%、总酸含量为0.656 g/L、总酯含量为1.95 g/L,感官评分为83分;并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14种、酸类3种、醇类9种、其他类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小曲酒 糖化工艺 试验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小曲酒半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新志 宋泽丽 +2 位作者 胡琴 赵迎庆 张楷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半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1.5(g∶mL),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最佳条件下,苦荞小曲酒出酒率为58.06%,感官评分为85.33分,总酸含量为0.69 g/L、总酯含量为2.18 g/L,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酯类19种、酸类5种、醛类2种、其他类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小曲酒 半固态发酵工艺 试验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