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量和垄高对次生盐渍地玉米土壤水盐运移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旭东 焦炳忠 +1 位作者 武慧芳 施苏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2))和起垄高度(20、30 cm和40 cm)2个因素3个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次生盐渍地水盐运移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一定时,随垄高增加,0~6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相同垄高下,随灌水定额增大,各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并且深土层明显高于浅土层。垄作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上土壤盐分含量,而各处理土壤深层均不同程度积盐,其中T9处理(3240 m^(3)·hm^(-2)和40 cm组合)40~60 cm土层积盐最明显。T6处理(2700 m^(3)·hm^(-2)和40 cm组合)各项生长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各处理,产量达6597.15 kg·hm^(-2),T5(2700 m^(3)·hm^(-2)和30 cm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53 kg·m-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玉米产量最大值时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时的灌水量和垄高值不同,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灌水量2685~2730 m^(3)·hm^(-2)和垄高36~39 cm时,玉米产量、WUE均达最大值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地 灌溉量 垄高 水盐运移 扬黄灌区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配施蚯蚓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
2
作者 马志梅 张月 +6 位作者 裴亚楠 吕卫光 张娟琴 白娜玲 张海韵 李双喜 张翰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9-1778,共10页
为了综合评价秸秆配施蚯蚓对设施次生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土柱不同深度(0~10、10~30 cm和30~50 cm)原位土壤模拟实验,设置不同秸秆添加量及有无配施蚯蚓,从土壤养分、盐分离子含量方面阐述其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改良效果,并给... 为了综合评价秸秆配施蚯蚓对设施次生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土柱不同深度(0~10、10~30 cm和30~50 cm)原位土壤模拟实验,设置不同秸秆添加量及有无配施蚯蚓,从土壤养分、盐分离子含量方面阐述其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改良效果,并给出研究区域最适宜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土壤Mg^(2+)、SO_(4)^(2-)、Cl-、Ca^(2+)和Na^(+)是供试土壤主要可溶性盐离子,土壤盐分和养分含量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蚯蚓的添加可以促进秸秆降低0~10 cm土壤电导率(EC),但是盐分会汇聚到土壤深层。对比其他实验组,S2E(秸秆5 kg·m^(-2)+蚯蚓50条·m^(-2))处理使0~10 cm土壤EC显著降低了56.04%。S2E处理主要通过降低0~10 cm土壤SO_(4)^(2-)、Ca^(2+)、Mg^(2+)、K^(+)、Na^(+)含量和提升HCO_(3)^(-)含量来改变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组成。蚯蚓可以促进秸秆提升0~10 cm和10~30 cm土壤的速效磷(AP)含量。低剂量秸秆配施蚯蚓有助于提升10~30 cm和30~50 cm土壤碱解氮(AN)含量。高剂量秸秆配施蚯蚓是10~30 cm和30~50 cm土壤速效钾(AK)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秸秆的添加是10~30 cm土壤有机质(OM)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S2E处理对0~10 cm和10~30 cm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最佳。S1E处理(秸秆2.5 kg·m^(-2)+蚯蚓50条·m^(-2))对30~50 cm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最佳。研究表明,秸秆配施蚯蚓有效降低了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秸秆5 kg·m^(-2)+蚯蚓50条·m^(-2)对设施次生盐渍土(0~10 cm和10~30 cm)性质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 秸秆 蚯蚓 土壤盐离子 土壤养分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修复菌剂在次生盐渍化土壤玉米上的施用效果
3
作者 王丽杰 厉桂香 +1 位作者 郎文培 于田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5期88-91,共4页
为探究施用土壤修复菌剂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常规施肥条件下,通过分别添加等量灭活基质和修复菌剂,连续3年在玉米种植地块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修复菌剂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盐分和pH,增加有机... 为探究施用土壤修复菌剂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常规施肥条件下,通过分别添加等量灭活基质和修复菌剂,连续3年在玉米种植地块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修复菌剂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盐分和pH,增加有机质含量,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连续施用3年,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提高,土壤修复菌剂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5.23%、6.50%和9.24%,显示出菌剂在盐渍化土壤改良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修复菌剂 次生盐渍 土壤质量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雅尼河谷设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养分累积状况分析
4
作者 杨爽 唐励治 尼玛曲珍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50,共8页
研究林芝雅尼河谷设施农业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养分累积状况,为该区开展设施土壤修复和设施农业养分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2年,对雅尼河谷主要的设施栽培片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设施土壤、大田土壤的表层样品(0~20 ... 研究林芝雅尼河谷设施农业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养分累积状况,为该区开展设施土壤修复和设施农业养分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2年,对雅尼河谷主要的设施栽培片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设施土壤、大田土壤的表层样品(0~20 cm)和剖面样品(按照0~20、20~40、40~60、60~80、80~100cm分层采集),通过测定土壤电导率(EC)、pH和主要养分指标,明确了该地区设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程度、养分含量状况以及氮、磷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雅尼河谷设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尼西片区、尼池镇片区、米林县片区、西藏农牧学院后山片区设施农田土壤p H均显著低于大田,EC均显著高于大田,其中尼西片区设施土壤酸化最为严重,尼池镇片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为严重。(2)与大田相比,雅尼河谷设施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上升。(3)雅尼河谷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20~30 g·kg^(-1)),硝态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50~100 mg·kg^(-1)),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150 mg·kg^(-1)),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200~300 mg·kg^(-1))。(4)就同一土层而言,设施土壤剖面硝态氮、有效磷含量普遍显著高于农田,且设施土壤硝态氮存在表聚现象。雅尼河谷主要设施农业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较为明显、设施土壤养分积累现象普遍、氮磷养分淋溶损失严重,存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雅尼河谷 设施农田 酸化 次生盐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刘子强 施运锋 +2 位作者 赵营 刘亮 马保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3期36-39,共4页
为明确次生盐渍化土壤适宜施肥模式,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硅功能肥、有机硅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及甘蓝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结球直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施肥相... 为明确次生盐渍化土壤适宜施肥模式,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硅功能肥、有机硅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及甘蓝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结球直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施肥相比,其他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容重和水溶性盐分总量,增加了甘蓝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结球直径,其中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电导率、容重和水溶性盐分总量降幅最大,分别为28.98%、12.40%、18.14%;甘蓝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结球直径增幅最大,分别为50.47%、17.42%;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有机硅功能肥、生物有机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均提高了甘蓝产量,分别提高39.70%、32.53%、18.31%、16.87%。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有利于改善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及增加甘蓝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次生盐渍化土壤 施肥模式 理化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滴灌入渗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王磊元 秦翠兰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0期1-4,10,共5页
【目的】探讨沼液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机理,明确沼液对次生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浓度(0(CK)、20%(T0)、40%(T1)、60%(T2)、80%(T3))对沼液滴灌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入渗... 【目的】探讨沼液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机理,明确沼液对次生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浓度(0(CK)、20%(T0)、40%(T1)、60%(T2)、80%(T3))对沼液滴灌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入渗模型参数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1)入渗时间相同,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滴灌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入渗深度,随着滴灌沼液浓度的增大所需的入渗时间、累积入渗量、剖面平均含水率均不断增大。2)CK、T0、T1处理组在0~20 cm土层均表现为脱盐,相比CK,T0、T1脱盐率增加9.1%、3.9%;T2和T3处理组在0~15 cm土层表现为脱盐,相比CK,T2、T3脱盐率减少18.0%、31.5%。T0和T1沼液滴灌入渗土壤脱盐范围大于T2和T3处理。25 cm以下各处理均为积盐效果,积盐率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3)Philip入渗模型和代数入渗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沼液滴灌施加条件下水分入渗特征。Philip模型中的吸渗率S随滴灌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代数模型中的综合形状系数α则随着滴灌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滴灌施加沼液能够显著影响次生盐渍化土壤水分入渗和水盐运移特征,改善土壤水盐分布状况,起到减渗、保水和脱盐的效果,但较高浓度沼液滴灌入渗会增加积盐率,从而进一步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风险。综合分析,浓度为40%的沼液滴灌入渗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和脱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滴灌 次生盐渍化土壤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低洼区次生盐渍化复合障碍轮作换茬技术——以秧草—玉米轮作为例
7
作者 张颖 曾晓萍 +6 位作者 高亚娟 张倩 包亚菁 刘蕾 钱晓晴 钱艳玲 左晓勇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3期68-70,共3页
我国沿江低洼区土壤普遍存在地下水埋深浅、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传病害等障碍因子。针对该土壤复合障碍情况,以秧草—玉米轮作为例,总结出沿江低洼区次生盐渍化为主复合障碍的轮作换茬技术模式。该模式可供沿江低洼区土壤保护与改... 我国沿江低洼区土壤普遍存在地下水埋深浅、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传病害等障碍因子。针对该土壤复合障碍情况,以秧草—玉米轮作为例,总结出沿江低洼区次生盐渍化为主复合障碍的轮作换茬技术模式。该模式可供沿江低洼区土壤保护与改良参考,从而提升沿江低洼区土壤养分科学管理水平,为土壤健康与合理利用创造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低洼区 次生盐渍 秧草—玉米轮作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源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梅娟 陈雪民 +5 位作者 王艳玲 李瑞霞 杨柳 高建峰 吕志伟 王海候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为探索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与修复方法,提升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连续种植15年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次生盐渍障碍改良试验。试验以当地典型叶菜品种香青菜为供试作物,在氮素施用量相同条件下... 为探索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与修复方法,提升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连续种植15年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次生盐渍障碍改良试验。试验以当地典型叶菜品种香青菜为供试作物,在氮素施用量相同条件下(纯N 12.5 kg/667 m^(2)),以常规施用化肥处理为对照,用T0表示,设计了2种次生盐渍障碍改良措施: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秸秆源土壤调理剂+常规化学施肥基础上减量15%处理,分别用T1、T2表示。试验观测了供试叶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含量,并在叶菜收获后检测分析了土壤的pH值、EC值、土壤物理与肥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T0)相比,采用秸秆源土壤调理剂耦合化肥减量措施(T2)可有效减轻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障碍程度(EC值降低了49.25%)、缓解土壤酸化程度(pH值提高了18.36%),促进供试叶菜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产量增加了84.82%、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5.92%、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67.57%;T2处理的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总孔隙体积、土壤通气体积等物理性状比T0、T1处理均有显著的优化提升,另外,T2处理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T0、T1处理,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T0、T1处理。该试验提出的秸秆源土壤调理剂耦合化肥减量措施对次生盐渍化障碍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对于促进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减轻化学肥料投入并减缓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压力、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调理剂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障碍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特征、成因及改良技术
9
作者 李栋 张停林 +1 位作者 张陈文 宋云鹏 《上海蔬菜》 2024年第5期48-51,共4页
上海地区高温多湿,水分蒸发量大,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累,加上设施大棚土壤受雨水自然淋溶较少、农户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为解决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作者深入分析了上海地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特点及成... 上海地区高温多湿,水分蒸发量大,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累,加上设施大棚土壤受雨水自然淋溶较少、农户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为解决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作者深入分析了上海地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特点及成因,并开展了深翻配施有机肥对其改良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翻和配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后,土壤酸性变弱,pH值增幅为20.27%;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50.28%、40.33%;水解氮、速效钾、水解盐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51.79%、29.29%、45.63%。可见,土壤深翻30 cm以上、配施有机肥(每667 m^(2)施3000~5000 kg)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利于提高生菜产量、改善生菜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土壤次生盐渍 特征 成因 改良技术 上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灌与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土水盐运移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炳忠 武慧芳 +2 位作者 朱旭东 施苏齐 唐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180,共8页
为了探讨冬灌、暗管排水及生育期灌水方式协同作用对次生盐渍化土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规律,在宁夏扬黄灌区红寺堡区移民区豹子滩村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冬灌模式(0、1800 m^(3)/hm^(2))、暗管排水(有、无)和生育期灌溉方式(畦灌、节... 为了探讨冬灌、暗管排水及生育期灌水方式协同作用对次生盐渍化土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规律,在宁夏扬黄灌区红寺堡区移民区豹子滩村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冬灌模式(0、1800 m^(3)/hm^(2))、暗管排水(有、无)和生育期灌溉方式(畦灌、节灌)3种影响因素下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水分、作物生长指标及地下水位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差异显著,冬灌处理浅层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对应未冬灌处理;此外,布设暗管排水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含水率。各处理0~100 cm土层深度土壤盐分随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差异显著,冬灌可以有效淋洗土壤盐分至深层,其中T5(冬灌、畦灌、暗管排水)处理表层土壤(0~40 cm)脱盐最显著;冻融初期各处理表层土壤(0~40 cm)在冻结及蒸发作用下出现返盐现象,随冻结深度加深,部分盐分析出并穿过冻结锋面向未冻结区运移,深层(40~100 cm)土壤盐分有所增加,解冻期在蒸发作用下盐分随水分向地表运移,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升高。此外,冬灌结合暗管排水及生育期节水灌溉处理(T7,冬灌、节灌、暗管排水)的玉米产量及生长指标均最佳,平均产量6556.05 kg/hm^(2)、株高210.17 cm、茎粗31.31 mm、叶面积指数4.49、干物质量2634 kg/hm^(2)。暗管排水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其中T3(无冬灌、节灌、暗管排水)、T4(无冬灌、节灌、无暗管排水)地下水位埋深最低,T6(冬灌、畦灌、无暗管排水)在冬灌、生育期畦灌多重补给下,土壤含水率较高,且无暗管排水措施,地下水位埋深最浅,冬灌结束后达到峰值1.04 m。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地作物种植、管理、治理方面考虑合理增加排水工程,采用高效节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 冬灌 暗管 高效节灌 水盐运移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滴灌对次生盐渍化土壤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王磊元 赵群喜 秦翠兰 《南方农机》 2024年第S01期10-15,27,共7页
【目的】探究沼液对南疆次生盐渍化土壤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针对阿拉尔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将沼液改良盐碱土的方法与滴灌相结合,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的方法,设置CK、T0、T1、T2和T3共5个处理,分别用0(全水)、20%、40%、... 【目的】探究沼液对南疆次生盐渍化土壤不同土层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针对阿拉尔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将沼液改良盐碱土的方法与滴灌相结合,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的方法,设置CK、T0、T1、T2和T3共5个处理,分别用0(全水)、20%、40%、60%和80%稀释浓度梯度的含沼液进行沼液滴灌施用试验,研究不同沼液浓度对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次生盐碱土层土壤容重、pH值、碱化度、全盐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CK对照处理相比,T0、T1、T2、T3沼液滴灌处理0~60 cm各土层的土壤容重、pH值、碱化度均显著降低,沼液处理容重、碱化度各深度土层降幅均为T3>T2>T1>T0,pH值各土层降幅均为T2>T3>T1>T0。2)各沼液滴灌处理土壤全盐含量均高于CK处理,土壤出现了盐分累积现象,T0、T1、T2、T3处理相较于CK处理含盐量增幅分别为1.3%~1.9%、5.5%~6.7%、9.8%~14.8%、13.0%~18.8%,表明沼液浓度越大,含盐量越高,越易引起土壤土层盐分的上升。3)沼液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影响较大,沼液滴灌处理0~60 cm深度土层各级别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均高于CK处理,沼液处理组之间,T3处理土壤各级别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显著高于T1和T0处理,表明沼液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显著增加土壤的各级别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结论】滴灌施入沼液在降低次生盐碱化土壤容重、pH值、碱化度和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南疆地区次生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沼液 次生盐渍化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调控对策
12
作者 张学文 李朝阳 徐安正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9期166-168,共3页
明沟排水是灌区常见的排水形式。深挖整治排水沟,可以有效调控地下水位,引导盐分的迁移,改变土壤的含盐量。银北灌区盐碱地改良工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整治排水干沟、支沟,包括开挖排水沟道、改造排水泵站、实施田间排水工程等。该文通过对... 明沟排水是灌区常见的排水形式。深挖整治排水沟,可以有效调控地下水位,引导盐分的迁移,改变土壤的含盐量。银北灌区盐碱地改良工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整治排水干沟、支沟,包括开挖排水沟道、改造排水泵站、实施田间排水工程等。该文通过对银北灌区地下水位、地下水盐分、土壤含盐量等水盐均衡要素进行监测分析,阐明了排水沟整治对水盐调控特别是对土壤盐渍化治理的影响,分析了银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并提出了调控对策,旨在为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水盐调控技术应用与推广,以及排水工程实施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调控 土壤次生盐渍 排水沟整治 调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
13
作者 唐贝 樊会丽 +1 位作者 吕颖捷 黄敏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2-24,共3页
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概述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分析了大棚土壤现存问题,综述了以往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方法,分析了施肥方法对土壤的影响,介绍了改良次生... 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概述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分析了大棚土壤现存问题,综述了以往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方法,分析了施肥方法对土壤的影响,介绍了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包括投入土壤改良剂、添加含钾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及使用复合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 施肥方法 有机肥料 复合肥料 施肥量和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对设施蔬菜大棚中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8
14
作者 施毅超 胡正义 +4 位作者 龙为国 夏旭 朱春游 巴玉鑫 赵言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8-553,共6页
2007年8月在江苏省宜兴市采集10个典型大棚土壤及其邻近露地蔬菜地土壤调查其离子组成和电导率,并选择2个土壤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研究轮作(蓖麻-白菜-蓖麻、辣椒-白菜-辣椒)对土壤电导率(EC)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蔬菜... 2007年8月在江苏省宜兴市采集10个典型大棚土壤及其邻近露地蔬菜地土壤调查其离子组成和电导率,并选择2个土壤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研究轮作(蓖麻-白菜-蓖麻、辣椒-白菜-辣椒)对土壤电导率(EC)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蔬菜地土壤EC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地土壤,20%的大棚土壤已发生次生盐渍化(EC>500μS.cm-1);大棚土壤的SO42-、NO3-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土壤,说明SO42-、NO3-是影响大棚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离子。2年3茬大棚蔬菜地轮作试验结果表明,蓖麻-白菜-蓖麻轮作导致土壤EC下降5%,辣椒-白菜-辣椒轮作使土壤EC下降33%,表明后者对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效果优于前者。两轮作系统盐分离子累积差异主要在于SO42-,辣椒-白菜-辣椒轮作能降低土壤SO42-的累积,而蓖麻-白菜-蓖麻轮作则不然。建议根据次生盐渍化土壤主控盐分离子以及不同作物对盐分离子吸收累积偏向性选择合适的轮作系统,实现轮作改良次生盐渍化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次生盐渍 设施土壤 盐分离子 土壤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蕾 吴文强 +4 位作者 王维瑞 王颜平 王艳平 李萍 王伊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71,共8页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研究分析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促进土壤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容重、EC、全...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研究分析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促进土壤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容重、EC、全盐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a^(+)、K^(+)、Ca^(2+)、Cl^(-)、HCO_(3)^(-)含量降低,有效抑制土壤返盐;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趋于增加,尤其是固氮菌和分解有机质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有益菌含量的增加对黄瓜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表层盐分、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为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缓解盐胁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 土壤调理剂 微生物菌肥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2
16
作者 郭文忠 刘声锋 +1 位作者 李丁仁 赵顺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的现状,以及盐渍化条件下蔬菜的危害程度,生理生化反应,特别是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与土壤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并就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次生盐渍 研究现状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2
17
作者 余海英 李廷轩 周健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1-586,共6页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阐述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 影响因素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18
作者 李廷轩 张锡洲 +1 位作者 王昌全 何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B12期103-107,共5页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 ,综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诱发的作物生长发育营养障碍因子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 ,从离子组成变化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 ,综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诱发的作物生长发育营养障碍因子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 ,从离子组成变化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基本特性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次生盐渍 土壤电导率 EC 防治 离子组成变化 基本特性 发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全面生态重建的新理念 被引量:17
19
作者 潘旭东 杨乐 +1 位作者 张凤华 赖先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1-434,共4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除弃耕地表积盐以及以生物适应环境的新思维等全面生态重建的内部水土开发体系,辅以适宜盐渍化地的耕作、栽培措施,已经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控制,弃耕地已大量收复。对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收复(生态重建)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农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次生盐渍 弃耕地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水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盐渍土垂向剖面斥水性及其与理化性质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任鑫 李毅 +2 位作者 李敏 郭丽俊 丰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4,79,共8页
为探求土壤剖面斥水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水盐含量、pH值的关系,在新疆新垦膜下滴灌棉田以10 cm×10 cm和5 cm×5 cm的网格等间距采集两个土壤剖面样品,对剖面土壤的斥水性、含水率、含盐量和pH值了进行经典统计、地学统计和... 为探求土壤剖面斥水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水盐含量、pH值的关系,在新疆新垦膜下滴灌棉田以10 cm×10 cm和5 cm×5 cm的网格等间距采集两个土壤剖面样品,对剖面土壤的斥水性、含水率、含盐量和pH值了进行经典统计、地学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土剖面斥水性呈中等程度变异,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偏弱;土壤斥水性在40 cm深度附近时最强,在大于80 cm深度的土层斥水特征不明显;在0-40 cm深度土层,含水率与土壤斥水性正相关,在40-80 cm深度与斥水性负相关;含盐量除在0-10 cm的表层与斥水性正相关外,在其余土层均为负相关;pH值与斥水性之间多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 斥水性 垂向剖面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