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的融合表达与复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涛 舒晓宏 +2 位作者 田余祥 李瑞华 崔秀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应用PCR技术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bonucleaseinhibitor ,RI)的克隆载体pT7 ri中扩增出ri片段 (1 5kb) ,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 2T中 ,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 1.异丙基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的GST RI经SDS PAGE证明分子量约 7... 应用PCR技术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bonucleaseinhibitor ,RI)的克隆载体pT7 ri中扩增出ri片段 (1 5kb) ,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 2T中 ,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 1.异丙基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的GST RI经SDS PAGE证明分子量约 76kD ,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 2 0 %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尿素变性 ,透析复性得到的产物具有较高的抑制RNaseA的活性(15 0U ml) .复性的融合蛋白于 2 4℃经凝血酶作用 16h ,可被切割成 5 0kD的RI和 2 6kD的GS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融合表达 复性 克隆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对B16黑色瘤细胞及肿瘤转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俊霞 田余祥 +3 位作者 傅攀峰 夏俊 阎平 崔秀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3-531,共9页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humanribonucleaseinhibitor ,RI)是一种细胞质中分子质量为 5 0ku的酸性糖蛋白 .RI能抑制核糖核酸酶A (RNaseA)的活性 ,RNaseA与血管生成因子 (angiogenin ,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序列 .Ang是RNaseA超...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humanribonucleaseinhibitor ,RI)是一种细胞质中分子质量为 5 0ku的酸性糖蛋白 .RI能抑制核糖核酸酶A (RNaseA)的活性 ,RNaseA与血管生成因子 (angiogenin ,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序列 .Ang是RNaseA超家族的一员 ,RI通过与RNaseA和Ang的紧密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血管生成及新血管的形成 ,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所以抗血管生成将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方法 .实验显示RI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诱导血管的生成 .RI由含有许多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多肽组成 .含有这样重复序列的 10 0多种蛋白质显示了广泛的功能 ,包括细胞周期调节 ,DNA修复 ,对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抑制酶活性等 .RI被认为是胚胎发育 ,创伤愈合及肿瘤发生中新血管形成的一种调节因子 .RI定位于染色体的 11p15 5 ,与ras基因邻近 ,在肿瘤病人中经常存在染色体 11p15 5部位的变异和异常 .RI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 ,因此 ,RI可能还具有尚未知的生物学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潜在功能以及探讨RI与肿瘤侵润、转移的关系 ,将人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的cDNA通过逆转录包装细胞PA317,并转染到B16小鼠黑色瘤细胞中 ,用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B16细胞作为对照 .通过PCR ,RT PC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细胞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舒晓宏 李传刚 +4 位作者 张海涛 陈俊霞 田余祥 于丽华 崔秀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 :制备并纯化抗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的抗体。方法 :从人胎盘中提取RI,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RI抗体。用rProteinASepharoseFastFlow层析对抗RI抗体进行纯化 ,并用SDS PAGE、ELISA及Westernblot等进行鉴定。结果 :制备并... 目的 :制备并纯化抗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的抗体。方法 :从人胎盘中提取RI,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RI抗体。用rProteinASepharoseFastFlow层析对抗RI抗体进行纯化 ,并用SDS PAGE、ELISA及Westernblot等进行鉴定。结果 :制备并纯化了抗RI抗体 ,经SDS PAGE分析达到了电泳纯。结论 :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抗RI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抗体 亲和层析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H_2O_2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东宁 傅攀峰 +1 位作者 王红 崔秀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7-771,共5页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 .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功能 ,根据RI分子结构富含巯基的特点 ,研究了RI对过氧化氢(H2 O2 )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C6 )的影响 .用不同...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 .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功能 ,根据RI分子结构富含巯基的特点 ,研究了RI对过氧化氢(H2 O2 )损伤的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 (C6 )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H2 O2 分别作用于转染有RIcDNA并且RI过表达的C6细胞和正常C6细胞 ,对比损伤前后 2者的细胞存活率、LDH漏出量、细胞内GSH和MDA含量差别 ,以及细胞内抗氧化酶类GPX、CAT和GST活性的差别 .结果表明 ,与正常C6细胞相比 ,RI过表达的C6细胞在H2 O2 作用下存活率高 ,LDH漏出量、MDA含量明显减少 ,而细胞内GSH较多 ;RI过表达的C6细胞在损伤前后均表现出更强的CAT和GST活性 .提示RI具有抗氧化功能 ,能够减轻H2 O2 所致的细胞过氧化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抗氧化活性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H2O2损伤 大鼠 神经胶质瘤细胞系C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过表达抑制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4
5
作者 潘湘阳 李红彦 +2 位作者 姚雪 熊冬梅 陈俊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构建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B16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人7703细胞中的总RNA,RT-PCR特异性扩增RI编码区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载体pIRES2-EGFP中,稳定转染B1... 目的构建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B16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人7703细胞中的总RNA,RT-PCR特异性扩增RI编码区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载体pIRES2-EGFP中,稳定转染B16细胞以后,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别命名为B16细胞组(未转染组)、空质粒对照组(pIRES2-EGFP组)和实验组(pIRES2-EGFP-RI组)。RT-PCR检测B16细胞中RI mRNA水平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RI蛋白水平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和nm23-H1以及E-cadherin的表达;建立C57BL/6小鼠肺转移模型,观察肺上肿瘤转移灶的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验组细胞R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B16细胞组和空质粒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铺展良好,核质比减小;转染pIRES2-EGFP-RI质粒的实验组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m23-H1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肺转移灶明显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的RI真核表达质粒能升高RI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抑制了B16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B16黑色素瘤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运动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整合素连接激酶相互作用通过ILK/AKT/mTOR通路抑制膀胱癌体内外生长 被引量:5
6
作者 邢雷 庄翔 陈俊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7,共8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着细胞信号转导、跨膜转运、DNA合成及转录调控等生命过程,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运用GST蛋白沉降技术与免疫共沉淀等已证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与整合素连接激酶(int...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着细胞信号转导、跨膜转运、DNA合成及转录调控等生命过程,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运用GST蛋白沉降技术与免疫共沉淀等已证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与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ILK)在体内外直接结合。该研究旨在探讨RI与ILK相互作用对ILK/AKT/m TOR通路与膀胱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RI与ILK在膀胱癌EJ细胞中的共定位。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验证RI与ILK的相互作用。构建过表达RI或ILK的EJ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I、ILK及IL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构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RI或ILK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分析瘤组织中RI、ILK及IL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EJ细胞中RI与ILK存在共定位的现象且RI与ILK存在相互作用。过表达RI抑制EJ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5),阻碍膀胱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并抑制体内外ILK/AKT/m TOR通路的活化(P<0.05)。而过表达ILK促进细胞增殖与移植瘤的生长(P<0.05),促进体内外IL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结论:RI通过与ILK相互作用阻碍ILK/AKT/m TOR通路激活并抑制膀胱癌体内外的增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整合素连接激 膀胱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血管生成素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林 舒静 +1 位作者 刘玉林 陈俊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54-1459,共6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来确立RI与ANG蛋白在细胞内的共定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来确立RI与ANG蛋白在细胞内的共定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验证RI和ANG蛋白的相互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RI,转化E.coli BL21大肠杆菌(DE3)表达,并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glutathione sepharose4B)纯化GST-RI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情况,利用GST蛋白沉降技术检测RI与ANG蛋白在体外的结合作用。应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检测两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结合作用。结果细胞内免疫荧光标记的RI和ANG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存在共定位现象。FRET结果显示RI与ANG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另外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原核表达质粒pGEX-4T-RI构建成功,GST-RI蛋白诱导表达正确,GST蛋白沉降结果显示RI和ANG蛋白在原核细胞反应体系中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RI和ANG蛋白在原核细胞反应体系和真核细胞中均存在相互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血管生成素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端缺失突变对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毓 赵宝昌 +4 位作者 王继红 任风 吴妍宁 赵鹏 崔秀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3-777,共5页
人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50 kD的酸性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和半肤氨酸.作为胞浆蛋白可保护细胞不受外来胰RN白s。侵袭.HRI主要结构是由7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组成,7个亮氨酸重复单位有规律环状排列使N端、... 人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50 kD的酸性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和半肤氨酸.作为胞浆蛋白可保护细胞不受外来胰RN白s。侵袭.HRI主要结构是由7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组成,7个亮氨酸重复单位有规律环状排列使N端、c端在空间上较为接近.用PcR方法在HRI cl〕NAS,端去除30个核普酸,并将此缺失突变的HRI的cl〕NA片段构建于质粒pPIcgK,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Pi峨i。 Pasto汀S)Gslls中,进行分泌型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实验结果表明,N端缺失突变的HRI与RN白s。A的亲合力较野生型HRI降低1倍,但依然具有竞争性抑制RNas。A的活性,表明HRIN端10个氨基酸残基缺失后并未丧失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缺失突变 毕赤酵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点突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毓 赵宝昌 +3 位作者 王继红 赵鹏 吴妍宁 崔秀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4,共6页
人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 50 kDa的酸性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和半胱氨酸。作为胞浆蛋白可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的胰RNase的侵袭。HRI有32个半胱氨酸残基,且多数半胱氨酸残基是成对的并在序列上相连。文章用丙氨酸... 人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 50 kDa的酸性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和半胱氨酸。作为胞浆蛋白可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的胰RNase的侵袭。HRI有32个半胱氨酸残基,且多数半胱氨酸残基是成对的并在序列上相连。文章用丙氨酸同时取代 cys328/cys329,并将此双突变的 HRI 的 cDNA 片段构建于质粒pPIC9K,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进行分泌型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双点突变后的HRI对RNase A的亲和力几乎没有影响,但其抗氧化能力却增加 7~9倍。此种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可能是因为在cys328 cys329之间不能形成二硫键而稳定了HRI的三维结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定点突变 毕赤酵母 半胱氨酸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志钢 郝凤荣 +2 位作者 傅攀峰 王耀明 崔秀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9-370,共2页
目的 制作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结膜下注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以探讨RI对碱烧伤后CNV的抑制效果。方法 每只兔双眼均制成碱烧伤后CNV模型。自身双眼对照,实验眼结膜下注射RI,对照眼用等量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根据烧... 目的 制作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结膜下注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以探讨RI对碱烧伤后CNV的抑制效果。方法 每只兔双眼均制成碱烧伤后CNV模型。自身双眼对照,实验眼结膜下注射RI,对照眼用等量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根据烧伤范围和烧伤时间,16只兔随机分成4组,各组给药量相应改变。两周后,摄片分析CNV面积。结果 实验眼组较对照眼组,CNV被抑制了27.83%,P<0.01组1的抑制率为35.26%,P<0.01;组2的抑制率为48.32%,P<0.05;组3的抑制率为8.01%,P<0.01;组4的抑制率为34.84%,P<0.01。结论 RI能够抑制碱烧伤后CN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碱烧伤 角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继红 唐晓燕 +2 位作者 赵锐 王慧 夏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将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探讨RI对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1)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将重组表达载体pLNCX-RI和空载体pLNCX导入MDA-MB-231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扩增传代。RT-PCR... 目的:将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探讨RI对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1)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将重组表达载体pLNCX-RI和空载体pLNCX导入MDA-MB-231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扩增传代。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I表达。(2)流式细胞术、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观察RI对乳腺癌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3)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活化情况,初步探讨RI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4)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4mRNA和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RI抑制细胞侵袭的机制。结果:(1)成功构建表达外源性R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I。(2)与未转染的MDA-MB-231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的MDA-MB-231/pLNCX细胞相比,MDA-MB-231/pLNCX-RI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穿膜数减少(P<0.01);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降(P<0.01),且能活化Caspase-3;CD2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亦下降(P<0.01)。结论:(1)外源性RI基因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可以通过抑制Survivin的表达和激活Caspase-3促进细胞凋亡,并能通过抑制CD24表达降低细胞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恶性肿瘤血清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宇 刘基巍 崔秀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建立检测血清RI含量的间接ELISA法,检测和比较正常人、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RI的表达...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建立检测血清RI含量的间接ELISA法,检测和比较正常人、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RI的表达水平。结果:所建立的间接ELISA法特异性高;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RI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乳腺癌亦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结论:RI表达的降低可以作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间接联免疫吸附试验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制备及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琳 李民 崔秀云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79-81,共3页
对新鲜人胎盘进行硫酸铁分级沉淀,透析,DEAE-纤维素-23离子交换层析,制取初步纯化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RI对小鼠没有急性毒性.
关键词 核糖核酸 抑制因子 急性毒性 制备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端缺失突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与表达
14
作者 吴毓 王继红 +2 位作者 吴妍宁 崔秀云 赵宝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22,共4页
人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50kDa的酸性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和半胱氨酸。作为胞浆蛋白可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的胰RNase的侵袭,同时做为RNase抑制剂在各实验室广为应用。HRI主要结构是由7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组... 人胎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50kDa的酸性蛋白质,富含亮氨酸和半胱氨酸。作为胞浆蛋白可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的胰RNase的侵袭,同时做为RNase抑制剂在各实验室广为应用。HRI主要结构是由7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组成,7个亮氨酸重复单位有规律环状排列使N-末端、C-末端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本文用PCR的方法在HRIcDNA5'端去除30个碱基,并将此缺失突变的HRI的cDNA片段构建于质粒pPIC9K,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为阳性,测序结果证实在HRIcDNA5'端成功引入30个碱基的缺失突变。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Pichiapastores)GS115中,进行分泌型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杂交,证实表达产物为N-端缺失突变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缺失突变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促进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和转移潜能
15
作者 陈俊霞 高娟 +1 位作者 朱军 姜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研究沉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用RI mRNA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无同源性的对照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稳定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 目的研究沉默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用RI mRNA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无同源性的对照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稳定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通过筛选、鉴定后,用Am-blue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将siRNA RI BIU-87(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皮下注射到BALB/c裸鼠中,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以及nm23-H1和E-cadherin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RI基因表达下调显著增加了细胞的增殖,而且显著增强了MMP-2和MMP-9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显著促进了肿瘤的生长(促瘤增长率31.85%),具有更大的瘤质量和更高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以及更低的nm23-H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论抑制RI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潜能,RI可能作为治疗膀胱癌的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膀胱癌细胞 肿瘤生长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颜贵明 方正清 尹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的pGEX-6p-1-hRI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中,并对产物提纯得到谷胱甘肽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GST-RI),选取健康C57BL/6品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 目的:观察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的pGEX-6p-1-hRI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中,并对产物提纯得到谷胱甘肽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GST-RI),选取健康C57BL/6品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MPTP(溶于三蒸水,pH8.5)20mg/kg,连续8d;实验给药组(低剂量组腹腔注射GST-RI0.5mg/kg);高剂量组(腹腔注射GST-RI1.0mg/kg);空白给药组(腹腔注射GST1.0mg/kg)每日分别2次注射,连续13d,同时予MPTP造模;空白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同时进行爬杆、悬挂行为学实验。实验结果后,动物断头取脑,取纹状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左侧纹状体内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PD模型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得分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实验给药组小鼠得分则显著回升,以高剂量组尤为明显。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实验组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HPLC结果显示:PD模型小鼠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HVA/DA比值升高,给药组小鼠纹状体内DA和HVA含量明显恢复,高剂量组HVA/DA比值降至正常。结论:GST-RI对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潘湘阳 彭源 陈俊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表达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RI真核表达质粒p IRES2-EGFP-RI稳定转染B16细胞,未转染和空质粒作对照组(p IRES2-EGFP组),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表达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RI真核表达质粒p IRES2-EGFP-RI稳定转染B16细胞,未转染和空质粒作对照组(p IRES2-EGFP组),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RI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TUNEL及Hochest33342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的蛋白及ILK/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分别注射各组B16细胞到C57/BL小鼠建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肿瘤微血管的变化,进一步分析ILK/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转染RI细胞组的RI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TT结果显示B16-RI细胞较对照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结果显示B16-RI细胞的S期明显增加,表明RI表达上调后细胞生长停滞于S期(P<0.05);Hochest 33342、TUNEL及Annexin V和PI双染色流式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证实,B16-RI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出现大量凋亡细胞(P<0.01)及典型凋亡形态特征:染色质凝集,核碎裂和明亮的蓝色荧光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16-RI细胞中ILK、p-Akt、p-GSK3β、Bcl-2及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降低,而活化的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动物的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转RI组的小鼠的瘤重显著降低(P<0.01),瘤组织中的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同时ILK、p-Akt、p-GSK3β、β-catenin在瘤组织中表达减少。TUNEL肿瘤组织凋亡检测结果与体外细胞一致。结论过表达RI可能通过调节ILK/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抑制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并诱导了B16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B16细胞 增殖 凋亡 ILK/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通过调节ILK/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体内外生长
18
作者 黄梦鸽 潘湘阳 +1 位作者 陈俊霞 田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浆内的一种酸性蛋白质.已有研究证明,RI与核糖核酸酶A(RNase A)和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结合可抑制其活性.本室前期实验证实,RI可有效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然而,RI抑制肿...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浆内的一种酸性蛋白质.已有研究证明,RI与核糖核酸酶A(RNase A)和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结合可抑制其活性.本室前期实验证实,RI可有效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然而,RI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RI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MTT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证明,RI基因稳定转染导致B16-F10黑色素瘤细胞S期阻滞,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Annexin V/PI结合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I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与此相一致,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过表达RI引起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下调,而Bax上调,同时伴有Pro-casepase 3激活.C57BL/6小鼠移植成瘤实验显示,与对照相比,转染RI的B16-F10细胞形成的肿瘤重量显著减少,同时伴有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降低.提示RI过表达能抑制微血管生成.此外,体内外组织/细胞免疫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揭示,过表达RI可显著抑制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下游靶分子Akt和GSK-3β的磷酸化,并降低β-联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证明,过表达RI可通过抑制ILK/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引起S期阻滞,并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上述结果提示,RI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B16-F10细胞 细胞凋亡 ILK/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血管生成素功能的调控
19
作者 钟镇宇 陈俊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47-1252,共6页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核转位和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刺激r RNA转录和核糖体生成.ANG也被发现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PD)...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核转位和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刺激r RNA转录和核糖体生成.ANG也被发现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PD)患者中存在基因编码区的功能突变,表明其在运动神经元生理方面发挥作用,其缺陷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内酸性蛋白质,由4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约为50 k D,当其与核糖核酸酶A(RNase A)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可抑制RNase A的90%以上活性,从而有效调节细胞内RNA水平.ANG具有低核糖核酸酶活性,是RNase超家族一员,与RNase A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顺序.序列、结构和酶学等分析表明,RI也能够与ANG紧密结合,且得到体外实验的证明.研究发现,RI具抑癌基因功能;RI与ANG在细胞内共定位;Co-IP和GST pull-down证实其相互作用,获取了RI与ANG在体内结合的直接证据;RI与AKT磷酸化表达负相关.在膀胱癌细胞及临床标本中证实了RI与ANG和PI3K/AKT通路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关系.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表明,RI调节ANG活性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即RI通过结合ANG而封锁其核转位和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通路交互应答(cross-talk)的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RI是一个有希望的抗肿瘤蛋白新药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血管生成素 血管生成 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人RI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发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雪 熊冬梅 +2 位作者 舒静 李林 陈俊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78-2383,共6页
目的检测过表达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RI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侵袭转移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的影响。方法将连有RI的质粒pIRES2-EGFP-RI稳定转... 目的检测过表达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RI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侵袭转移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的影响。方法将连有RI的质粒pIRES2-EGFP-RI稳定转染T24细胞后利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根据转染的质粒不同分为3组:T24组(未转染组)、T24-0(转染pIRES2-EGFP质粒)和T24-RI组(转染pIRES2-EGFP-RI质粒)。RT-PCR检测T24细胞中RI的mRNA水平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RI蛋白的表达,利用HE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的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侵袭转移及EMT相关蛋白Twist、MMP-9和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构建移植瘤模型,利用HE染色观测肺组织切片癌细胞转移情况,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中RI、Twist、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T24-RI组人RI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表明细胞铺展良好,核质比明显减小,细胞由间质形态向上皮形态转变;Transwell方法显示T24-RI组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较T24组、T24-0组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24-RI组Twist、MMP-9和Snail较T24组、T24-0组显著降低(P<0.01),E-cadherin较T24组、T24-0组显著升高(P<0.01);HE染色肺组织切片显示T24-RI组较其他两组癌细胞转移降低,组织免疫化学结果表明T24-RI组RI、E-cadherin蛋白明显升高,而Twist、Snail显著降低。结论过表达人RI载体提高了RI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抑制了人膀胱癌T24细胞EMT的发生,从而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抑制因子 T24细胞 细胞转移 细胞侵袭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